引以为戒

引以为戒,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引以为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n yǐ wéi jiè
成语注音
ㄧㄣˇ ㄧˇ ㄨㄟˊ ㄐㄧㄝ ˋ
成语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简拼
YYW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引以為戒
成语辨形
戒,不能写作『戎』。
歇后语
公路上的警告牌
成语谜语
公路上的警告牌
成语英文
take warning from
成语日文
(それをもって)戒(いまし)めにする
成语法文
tirer la lecon de qch.
成语德文
sich etwas eine Lehre sein lasse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吸取教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殷鉴不远、他山之石、前车之鉴

反义词

不足为训

成语接龙

1、引以为戒→戒备森严→严刑峻法→法轮常转→转瞬之间→间不容砺→砺山带河→河清难俟→俟河之清→清水衙门→门禁森严→严霜烈日→日新月盛→盛况空前→前功尽弃→弃逆归顺→顺理成章→章甫荐履→履薄临深→深文周纳→纳贡称臣→臣门如市→市井小人→人地生疏→疏财重义

2、引以为戒→戒备森严→严刑峻法→法无二门→门不停宾→宾客如云→云泥异路→路絶人稀→稀世之宝→宝马香车→车尘马足→足不窥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花妙语→语重心长→长安棋局→局骗拐带→带水拖泥→泥车瓦马→马马虎虎→虎落平川→川流不息→息迹静处→处之怡然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所以近七八年来,历任巡抚者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2)…就是闹了乱子回来。所以近来七八年,历任巡抚都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只叫他看看城门,每月支领一百块洋…——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成语造句

(1)晨晨不会写成语“引以为戒”的最后一个字。

(2)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3)霍布斯鲍姆回忆了世纪之交的一次午餐会,席间,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这样评价马克思:“此人在150年前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对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4)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引以为戒”几个大字。

(5)进而对日译汉这一翻译过程中应该引以为戒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6)梦枝大哥哥给子欲和琴阳讲解了“引以为戒”的典故。

(7)那些经过证明的失败的、产生问题的模型,应该引以为戒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作为成功的标志。

(8)甚至说中国将那些“不良消费者”在大街上示众让其他人引以为戒,也将无济于事。

(9)同时对于毛泽东带有历史局限性的公平思想,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建设过程中需要引以为戒,避免实践中再次走入误区。

(10)同样国会图书馆正在计划永久保存所有Twitter上的信息。这样的话即使国会议员不注意,青少年也应刻引以为戒。

(11)我们要举一反三,明晚就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将最近这几起事故通报全省,引以为戒。

(12)小关写不出成语“引以为戒”,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13)新晃县黄雷中学的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引以为戒”。

(14)一些专家说的确如此,他们还说,泰国洪灾造成的国际影响应该让全球其他公司引以为戒。

(15)已查处的违规企业和个人,应引以为戒,牢固树立守法经营意识。

(16)引以为戒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

(17)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记取,引以为戒。

(18)中国社会于今转型,新闻转型亦在其中,他人教训应引以为戒。

(19)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分字解释

以为

以为:1、认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2、使……成为。《后汉书·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3、作为;用作。《左传·文公六年》:『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引:yǐn 1、<动>拉开(弓)。《塞翁失马》:『丁壮者引弦而战。』2、<动>延长;伸长。《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3、<动>拉;牵引。《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4、<动>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5、<动>带领。《垓下之战》:『项王乃复引兵而东。』6、<动>招出;牵连。《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7、<动>拿;举。《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8、<动>招引;引来。《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9、<动>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10、<动>掉转。《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11、<动>延长;延续。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忽替引之。』12、<动>伸着。《中山狼传》:『引首顾曰。』13、<动>援引;引录;引用。《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4、<动>荐举。《史记·魏其武安侯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15、<动>承认;承担。《三国志·吴志》:『权引咎责躬。』今有『引咎辞职』。16、<量>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17、<名>序言。《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经引。』[引决] 自杀。

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魏巍!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戒:jiè 1、<动>警戒;警惕;戒备。《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动>告诫;劝诫。《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亡发。』3、<动>戒除;禁戒。《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4、<动>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5、<名>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戒为教,绝酒不淫。』

引:《寅集下·弓字部》《唐韵》余忍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忍切,□音蚓。《说文》开弓也。《徐铉曰》象引弓之形。《周礼·冬官考工记》维体防之,引之中参。又《广雅》演也。《易·系辞》引而伸之。又《尔雅·释诂》长也。《释训》子子孙孙引无极也。《书·梓材》引养引恬。又相牵曰引。《礼·檀弓》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注〉牵引进之,同于己子。《史记·秦始皇纪》诸生转相告引。又《集韵》导也。《史记·韩长孺传》奉引堕车,蹇。〈注〉为天子导引而堕车,跛。又却也。《礼·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注〉引,却也。又相荐达曰引。《史记·魏其侯传》两人相为引重。〈注〉相荐达为声势。《后汉·张皓王龚传论》显登者以贵涂易引。又服气法曰道引。《庄子·刻意篇》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史记·留侯世家》道引不食谷。又治疾法有挢引。《史记·扁鹊传》鑱石挢引。〈注〉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又十丈为引。《前汉·律正志》其法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引者,信也。〈注〉信读曰伸,言其长。又《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又《集韵》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归引。又引古作□。

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戒:《卯集中·戈字部》《唐韵》古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音介。《说文》警也。《书·大禹谟》警戒无虞。又谕也。《书·大禹谟》戒之用休。又告也。《仪礼·士冠礼》主人戒賔。〈注〉告也。《聘礼》戒上介亦如之。〈注〉犹命也。又《广韵》慎也,具也。又备也。《易·萃卦》戒不虞。〈注〉备不虞也。又《易·系辞》圣人以此齐戒。〈注〉洗心曰齐,防患曰戒。《朱子·本义》湛然纯一之谓齐,肃然警惕之谓戒。又守也。《周礼·夏官·掌固》夜三鼜以号戒。〈注〉谓击鼓行夜戒守也。又《司马法》鼓夜半三通,号为晨戒。又通作诫。《易·系辞》小惩而大诫。《前汉·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又与界同。《史记·天官书》星茀於河戒。又《唐书·天文志》江河为南北两戒。又《韵补》叶居吏切,音记。《六韬》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又叶纪力切,音亟。《诗·小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考证:(《易·系辞》圣人以此斋戒。)谨照原文斋改齐。(《司马法》鼓夜半三通,号为发戒。)谨照原文发戒改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