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伤身

以养伤身,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以养伤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yǎng shāng shēn
成语注音
ㄧˇ ㄧㄤˇ ㄕㄤ ㄕㄣ
成语简拼
YYS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以養傷身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以养伤身→身操井臼→臼头深目→目注心营→营私作弊→弊帚自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流璧转→转瞬之间→间不容砺→砺世摩钝→钝学累功→功标青史→史无前例→例行公事→事出有因→因风吹火→火烧眉毛→毛发倒竖→竖起脊梁→梁上君子→子为父隐→隐然敌国→国计民生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以养伤身”几个大字。

(2)郎奶奶给她的孙女和小外甥介绍了“以养伤身”的典故。

(3)小磊写不出成语“以养伤身”的拼音。

(4)小媚不会写成语“以养伤身”的最后一个字。

(5)种牛场中学的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养伤身”。

(6)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7)庄子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分字解释

养伤

养伤:[yǎngshāng] 因伤病休养。

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养:yǎng 1、<动>生养;抚养。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养男埋伏随百草。』2、<动>奉养;赡养。《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信陵君窃符救赵》:『独子无兄弟,归养。』3、<动>培养;保养。《病梅馆记》:『斫其正,养其旁条。』《庖丁解牛》:『得养生焉。』4、<动>饲养;豢养。《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5、<名>养生的东西。《五蠹》:『不事力而养足。』6、<名>厨师。《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养养] 忧虑不安的样子。[养拙] 犹守拙,指隐退不仕。

伤:shāng 1、<动>杀伤。《五蠹》:『共工之战,铁铦短者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2、<动>受伤。《国殇》:『左骖[音cān]殪兮右刃伤。』《子鱼论战》:『公伤股。』3、<动>伤害;损害。《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朝天子·咏喇叭》:『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4、<动>妨害;妨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5、<动>伤心;悲伤。《孔雀东南飞》:『时人伤之,为诗云乐尔。』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又] 〈形为动〉为……而悲伤。《董宣执法》:『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6、<名>丧事。《管子·君臣》:『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7、<副>太;过于。李商隐《俳谐》:『柳讶眉伤浅,桃猜粉太轻。』

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养:《戌集下·食字部》《广韵》余两切《集韵》《韵会》《正韵》以两切,□音痒。《玉篇》育也,畜也,长也。《易·颐卦》观颐,观其所养也。又取也。《诗·周颂》於铄王师,遵养时晦。〈传〉养,取也。又养养,忧貌。《诗·邶风》中心养养。〈注〉忧不定貌。又《博雅》养,使也。《公羊传·宣十二年》厮役扈养。〈注〉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养马者曰扈,炊烹者曰养。又《史记·儒林传》儿宽常为弟子都养。〈注〉都养,为弟子造食也。又姓。养由基,见《左传·成十六年》。养奋,见《孝子传》。又与痒同。《荀子·正名篇》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又《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说文》本作养。《字汇》省作□,附六画,非。考证:(《诗·周颂》於烁王师,遵养时晦。)谨照原文於烁改於铄。

伤:《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式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音商。痛也。《尔雅·释诂》伤思也。《诗·周南》维以不永伤。《小雅》我心忧伤。又创也,损也。《书·说命》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又毁伤也。《礼·缁衣》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又戕害也。《左传·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又姓。《左传》伤省,宋人。又《諡法》未家短折曰伤。又叶式亮切,同慯。《张衡·四愁诗》路远莫致倚愁怅,何为怀忧心烦伤。考证:(《尔雅·释训》忧思也。)谨照原文释训改释诂,忧思也改伤思也。(《书·说命》若跣勿视地。)谨照原文勿视改弗视。

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