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析薪

以荷析薪,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以荷析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hè xī xīn
成语注音
ㄧˇ ㄏㄜˊ ㄒㄧ ㄒㄧㄣ
成语简拼
YHX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以荷析薪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冲故吏青州治中房长瑜谓孜(冲子)曰:「前使君忠贯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 ▲《南齐书·张冲传》

成语造句

(1)琤琤不会写成语“以荷析薪”的最后一个字。

(2)达帮中学的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荷析薪”。

(3)辉华哥哥给雅娟和可凌介绍了“以荷析薪”的成语典故。

(4)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以荷析薪”几个大字。

(5)娇娇写不出成语“以荷析薪”的拼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分字解释

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荷:hé 1、<名>荷花;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荷花别样红。』hè 1、<动>背,扛,挑。《愚公移山》:『遂率孙子荷担者三夫。』《归田园居》:『戴月荷锄归。』2、<动>担任;担负。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重任。』3、<动>承受恩惠。多用于书信中表示谢意。《西游记》:『至期千乞仙从过临一叙,是荷。』[荷校] 以枷加颈。校,枷。

析:xī 1、<动>劈;劈木头。《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引] 剖开。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剖心析肝。』2、<动>分散;分离。《论语·季氏》:『邦分离析,而不能守也。』3、<动>分析;辨析。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薪:xīn <名>柴草。《卖炭翁》:『卖炭公,伐薪烧炭南山中。』成语有『曲突徙薪』。

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荷:《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胡歌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尔雅·释草》荷,芙渠。〈注〉别名芙蓉,江东人呼荷。《诗·郑风》隰有荷华。〈传〉荷华,扶渠也。又《陈风》有蒲与荷。〈笺〉芙渠之茎也。《埤雅》荷,总名也,华叶等名具衆[音zhòng]义,故以不知为问,谓之荷也。又《本草》薄荷,茎、叶似荏而长。又地名。《吴志·裴松之传》吴围成阳都尉张乔于扬荷桥。又《集韵》居何切,音歌。水名,与菏同。注详菏字。又《广韵》胡可切。《左传·昭七年》其子弗克负荷。〈注〉荷,担也。《论语》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疏〉荷,担揭也。《晋书·舆服志》八座尚书荷紫,以生紫为袷囊,缀之服外。又通何。《诗·小雅》何蓑何笠。〈传〉揭也。《释文》河可反。又《国语补音》负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诗》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嬾,寝迹此山阿。《潘岳·诗》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岂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又通苛。《前汉·郦食其传》握齱好荷礼。《师古注》荷与苛同,苛细也。又怨怒声。《通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考证:(《尔雅·释草》荷,芙渠。〈注〉别名芙蓉,江南人呼荷。)谨照原文江南改江东。(《诗·小雅》何蓑何笠。〈传〉揭也。〈笺〉何可反。)谨照原文笺何可反改释文河可反。

析:《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正韵》思积切,□音锡。《说文》破木也。《诗·齐风》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一曰折也。又分也。《书·尧典》厥民析。《孔安国传》丁壮就功,老弱分析也。又剖析。《晋·陶潜·移居诗》疑义相与析。又《史记·律书》寅曰析木。又国名。《书·禹贡》崐崘析支渠搜。又地名。析城,属冀州。又邑名。《左传·僖二十五年》秦取析矣。又《尸子》虹蜺为析翳。又《类篇》相支切,音斯。《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析。又草名。张揖曰:析似燕麦。又平声。《唐韵》息黎切。《史记·五帝纪》析支、渠廀。《索隐》作鲜支、渠搜。鲜析音相近,古读鲜为斯。又息例切,音近赐。《后汉·西羌传》濵于赐支。〈注〉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考证:(《书·禹贡》析支渠搜西戎。)谨照原文改崐崘析支渠搜。

薪:《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息邻切《韵会》斯人切,□音新。《说文》荛也。又柴也。《诗·齐风》析薪如之何。《礼·月令》季秋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周礼·地官·甸师注》大木曰薪。又草亦曰薪。《孟子》毁伤其薪木。《赵岐注》恐其伤我薪草树木也。又采薪亦曰薪。《前汉·□法志》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考证:(《礼·月令》乃代薪为炭。)谨照原文代薪改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