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一针见血,一针就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针见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语注音
ㄧ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 ˇ
成语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简拼
YZJ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一針見血
成语辨形
见,不能写作『现』。
歇后语
验血的扎耳朵
成语谜语
静脉注射
成语英文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成语日文
言葉(ことば)がその要点(ようてん)をずばりつくこと,急所(きゅうしょ)をつく
成语法文
piquer au vif
成语德文
ganz zutreffend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一针就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成语释义

一针刺入手指,鲜血即出。语本《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後用『一针见血』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ㄑㄧㄥˋ)。△『一语道破』

成语辨析

一、[同]『一针见血』及『一语道破』都有议论简洁透澈的意思。[异]『一针见血』指言论直接切中要害;『一语道破』指直接道出真相。二、(一)一针见血和『一语破的』;都有『抓住本质;击中要害』的意思。但一针见血有『一针见到血』的意思;可以形容技术熟练;立刻见效;『一语破的』没这层意思。(二)一针见血和『开门见山』;都有『说话或写文章简洁明了;切中要害』的意思。但『开门见山』偏重于开头就指出重点;一针见血偏重于说话或写文章时;切中要害。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类]用在『议论精确』的表述上。[例](1)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2)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3)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4)你用『中山狼』来比喻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真是一针见血。(5)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6)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7)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覆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8)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写作儿童文学的基本前提。』。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看问题。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一刀见血、对症下药、切中时弊、一语道破、一语中的、一语破的、入木三分、切中要害、正中要害、言必有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提纲举领、金针见血

反义词

不着边际、游谈无根、隔靴搔痒、言不及义、言之无物、空洞无物

关联成语

一刀见血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清·梁启超《新民说·第一八节·论私德·私德之必要》:『(王)子曰:「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何等稳当。」此真一针见血之言哉!』

(2)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一三·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是故讲学者,苟以真我之自由以外之物为目的,虽有善言,终不免於奴隶之学。此康氏一针见血之教也。』

(3)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4)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写作儿童文学的基本前提。』

(5)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覆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6)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7)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8)你用『中山狼』来比喻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真是一针见血。

(9)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10)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11)…瞪着眼睛,恨恨地说:『这个材料,好深刻呀!一针见血,我们的死对头!』…——当代·梁斌《红旗谱

成语造句

(1)本来我想给今天在me-dot-com上发的文章上加个比较奇怪并有创意的标题,不过有时候一针见血比含蓄幽默更令人印象深刻。

(2)波波写不出成语“一针见血”,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一针见血”几个大字。

(4)但正如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从一种不严谨但却富有启发性的意义上说,政府还有其他“利益攸关方”,他们就是债权人。

(5)更一针见血的是,示威者们监视着捕鲸船的一举一动,如果澳大利亚政府真的如此关注他们的行为,为何政府不派遣自己的侦察舰?

(6)刘易斯还一针见血的指责媒体自911恐怖袭击之后的不作为。

(7)马丁雅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没落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关键。”

(8)迈克在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房屋政策的弊端。

(9)莫大爷给咪咪和蒙蒙介绍了“一针见血”的历史典故

(10)你的分析确实一针见血。

(11)欧洲大陆的历史数据也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居高不下的公共开支与负债——这一点特里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12)珀尔斯坦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尼克松支持者并非没有意识到他身上那汩汩流淌的愤恨之情,恰好相反,他们觉察地很清楚—他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愤怒。

(13)然而,正如马龙先生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印度最大的弱点表现在其所在的地区。

(14)如果《金钱与权力》这本书能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弄清楚,那才不失强硬与一针见血。

(15)他的评论总是一针见血。

(16)他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常常一针见血,虽然他表示对其任期内的工作进展不太满意,但是大多数观察家对他的成就表示认可。

(17)他们的将问题表露出来,重审在最后环节做的是对是错,以此来增强他们的长处,一针见血的指出缺点,并以此来提升个人在整体行动的能力。

(18)太平洋的核爆炸,受损的日本人的身体,影片开头的场景对日本国内观众来说一针见血。

(19)问题要问得一针见血,方能看清真相。

(20)相比之下,微软技术支持代表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组件例如IIS的问题所在。

(21)襄城县开元中学的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针见血”。

(22)小灰不会写成语“一针见血”的最后一个字。

(23)页面中的逻辑相当简单,但一针见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成语典源

《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又尝如厕,见一人朱衣介帻,敛板曰:『以君长者,故来相报。君後当为公,位至八州都督。』有善相者师圭谓侃曰:『君左手中指有竖理,当为公。若彻於上,贵不可言。』侃以针决之见血,洒壁而为『公』字。以纸裛手,『公』字愈明。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注](1)如厕:上厕所。如,往、至。(2)介帻:古代文人不分尊卑贵贱通用的长耳头巾。帻,音ㄗㄜˊ。(3)敛板:古代官员双手端持手板,贴近胸前,表示恭敬。(4)竖理:垂直的指纹。竖,音ㄕㄨˋ。(5)裛:音ㄧˋ,缠绕、包裹。

成语典故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浔阳人,东晋名臣。父亲早年亡故,自幼由母亲抚养成人,并以恩威并重的方法教导,对陶侃日後为官的清廉,有着很大的影响。典源此处是记录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厕所时,看见一个身穿红衣、包着头巾的人,说他以後会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个看相的人,也说他左手中指有一条垂直的指纹,将来地位会非常尊贵、崇高,会得到『公』的爵位。陶侃就用针刺破手指,鲜血喷洒到墙壁上,居然形成了一个『公』字。再用纸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发明显。陶侃後来果真当了八州的都督。这是关於『一针见血』的一段故事。後来『一针见血』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已和此典故无关,转用字面义,表示一针下去,血即涌出,用来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集六·卢梭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

分字解释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针:zhēn 1、<名>缝纫用的针。《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2、<名>治病用的金属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见:jiàn 1、<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见牛未见羊也。』2、<动>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3、<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4、<动>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5、<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6、<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见事可怜迟。』7、<动>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见哭声。』8、<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见。』9、<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0、<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xiàn 1、<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见。』2、<动使动>使……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血:、xiě<口>义同『血』(xuè)。如: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xuè(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4)指月经。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针:《戌集上·金字部》《广韵》之林切《集韵》《正韵》诸深切,□音斟。《说文徐注》俗鍼字。所以缝也。《易·乾卦各从其类疏》若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天宝遗事》唐宫中七夕结彩楼,□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嫔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又姓。明隆庆举人针惠。又《方书》针灸法。互详后鍼字注。又虫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针。又书法。有垂露体,悬针体。《庾信·谢赵王启》垂露悬针,书恩不尽。又《广韵》之任切《集韵》《韵会》《正韵》职任切,□枕去声。《集韵》缝也。又刺也。

见:《酉集上·见字部》《唐韵》《广韵》古甸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经电切,□坚去声。《说文》视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疏〉德被天下,为万物所瞻覩。《书·立政》灼见三有俊心。《礼·王制》问百年者就见之。《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义。《史记·五帝纪》舜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前汉·东方朔传》未得省见。〈注〉言不为所拔识也。又《通监》汉武帝元光五年,张汤、赵禹定律令,务在深文,作见知法。详矢部知字注。又姓。出《姓苑》。又《唐韵》胡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形甸切,□贤去声。《广韵》露也。《易·乾卦》见龙在田。〈疏〉阳气发见,故曰见龙。《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注〉凡□于尊曰见,敌而曰见,谦敬之辞也。《史记·淮阴侯传》情见势屈。《师古曰》见,显露也。又荐达也。《左传·昭二十年》齐豹见宗鲁於公孟。〈注〉见,荐达也。谓为之绍介,犹论语云:从者见之也。又见在也。《史记·项羽纪》军无见粮。〈注〉无见在之粮。《前汉·高五王传》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集韵》俗作现。又《集韵》日朝也。《诗·小雅》见睍曰消。〈笺〉韩诗作曣,云:见,日出也。又《集韵》居苋切,音襇。棺衣也。《礼·亲记》实见间,而后折入。〈疏〉一解云:郑合见间二字共为覸,苦辩反。《集韵》或作梘。又亲也。《礼·祭义》建设朝事,燔[音fán]燎羶芗,见以萧光。〈注〉见当为覸,音间厠之间。孔颖达云:覵,谓亲也。

血:《申集下·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呼决切,音泬。《类篇》祭所荐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释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关尹子·四符篇》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易·说卦传》坎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犹地有水也。《礼·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又《大戴礼》血者犹血。〈注〉血,忧色也。又《山海经》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谓染玉可以作光彩。又《诗·郑风·茹藘疏》陆玑云:茹藘,一名地血。又《韵补》胡桂切,叶音惠。《刘向·九叹》晋申生之离谗兮,荆和氏之泣血,吴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又《毛诗古音考》音綌,鼠思泣血,无言不疾。《宋玉·高唐赋》弭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