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荼密网

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荼密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ū tú mì wǎng
成语简拼
QTM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秌荼密網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刑法苛细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严刑峻法

成语接龙

1、秋荼密网→网开三面→面不改容→容光焕发→发纵指示→示贬于褒→褒善贬恶→恶言厉色→色仁行违→违世乖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自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沉玉陨→陨雹飞霜→霜露之思→思断义绝→绝处逢生→生公说法→法无二门→门无杂宾→宾来如归→归马放牛

2、秋荼密网→网开一面→面红耳赤→赤子之心→心高气傲→傲然屹立→立功赎罪→罪魁祸首→首善之区→区闻陬见

3、秋荼密网→网漏吞舟→舟中敌国→国亡捐瘠→瘠牛偾豚→豚蹄穰田→田则不渔→渔阳鼙鼓→鼓腹而游→游骑无归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秋荼密网”几个大字。

(2)阁阔大哥哥给我们讲了“秋荼密网”的典故。

(3)秦王朝的秋荼密网仍无济于事。

(4)县河镇中学的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秋荼密网”。

(5)小超写不出成语“秋荼密网”的拼音。

(6)小放不会写成语“秋荼密网”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分字解释

秋:qiū 1、<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秋。』2、<名>年。《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3、<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4、<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娘] 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 (1)秋天的水。(2)喻剑。(3)喻境。

荼:tú 1、<名>一种苦菜。《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2、<名>茅、苇之类的白花。《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成语有『如火如荼』。3、<名>泥土。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生人陷荼炭之艰。』shū<副>通『舒』。舒缓;慢慢地。《考工记·弓人》:『鹠斵目必荼。』

密:mì 1、<形>稠密;细密。《病梅馆记》:『以疏为美,密则无态。』2、<形>亲近;亲密。《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形>隐密;隐蔽。《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高香几。』[又] 秘密。《谭嗣同》:『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4、<名>隐蔽的地方。《礼记·少议》:『不窥密。』[密迩] 贴近;靠近。[密勿] (1)勤勉努力。(2)机要;机密。

网:wǎng(1)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一张网;鱼网。(2)象网的东西:蜘蛛网;电网。(3)象网一样的组织或系统:宣传网;交通网;灌溉网。(4)用网捕捉:网着了一条鱼。(5)象网似的笼罩着:眼里网着红丝。

秋:《午集下·禾字部》龝《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又《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又春秋,鲁史名。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又姓。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荼:《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正韵》□同都切,音涂。《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传〉荼,苦菜也。《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饴。《尔雅·释草》荼,苦菜。〈疏〉一名荼草,一名选,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断之白汁,花黄似菊。又《诗·豳风》采荼薪樗。〈又〉予所捋荼。〈注〉荼,萑苕也。又《诗·郑风》有女如荼。〈笺〉荼,茅秀,物之轻者,飞行无常。《周礼·地官·掌荼注》荼,茅秀也。《前汉·礼乐志》颜如荼,兆逐靡。《应劭曰》荼,野菅白华也。《师古曰》言美女颜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即今所谓蒹锥也。又《书·汤诰》弗忍荼毒。〈传〉荼毒,苦也。《诗·大雅》民之贪乱,宁为荼毒。〈疏〉荼、毒皆恶物。又《诗·周颂》以薅荼蓼。《孙炎曰》荼亦秽草,非苦菜也。《王肃曰》荼,陆秽。又《尔雅·释木》檟,苦荼。〈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惟荼檟之荼即今之茶也。详茶字注。又《博雅》荼,僭也。又《扬子·方言》倩、荼,借也。《郭注》荼,犹徒也。又神名。《风俗通》上古之时有神荼、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蔡邕·独断》十二月岁竟,乃画荼、垒,幷[同并]悬苇索以御凶。又《唐韵》宅加切《六书正伪》直加切《正韵》锄加切,□音□。义同。又通舒。《礼·玉藻》诸侯荼。〈注〉读如舒迟之舒。《荀子·大略篇》诸侯御荼。〈注〉古舒字,玉之上圆下方者。《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荆荼是徵。《索隐注》荼,音舒。《唐韵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又《集韵》时遮切,音闍。《尔雅·释草》蔈、荂,荼,即芀也。又仓大切,音蔡。《博物记》云南郡荼首,其音为蔡茂,是两头鹿名也,永昌有之。又《集韵》余遮切,音邪。荼陵,县名,在长沙。又姓。《通志·氏族略》《汉书·江都易王传》有男子荼恬。苏林云:荼音琅邪之邪。又《正韵》商居切,音书。与瑹同。又《周礼·地官》掌荼,徐邈读作羊诸切,音余。又《集韵》后五切,音户。亦茅秀也。考证:(《礼·玉藻》荼前诎后。)谨按所引非原文句读,谨照原文改诸侯荼。

密:《寅集上·宀字部》《唐韵》美毕切《集韵》《韵会》莫笔切《正韵》觅笔切,□音蜜。《尔雅·释山》山如堂者密。《郭璞注》山形如堂室者曰密。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一曰静也。又《玉篇》止也,默也,深也。《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注〉谓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静密也。又《增韵》稠也,疎之对也。《易·小畜》密云不雨。《诗·大雅》止旅廼密。〈注〉言其居止之衆[音zhòng],日以益密也。又《史记·功臣年表》罔亦少密焉。又秘也。《易·系辞》几事不密,则害成。又《礼·乐记》阴而不密。〈注〉密言闭也。又《礼·少仪》不窥密。〈注〉曲隐处也,嫌伺人阴私也。又近也。《书·毕命》密迩王室,式化厥训。又国名。密须氏,姞姓之国。《诗·大雅》密人不恭。又州名。古姑幕城,秦琅邪,隋为密州。因水以名。又姓。《正字通》汉尚书密忠,宋有密佑。又复姓。《何氏姓苑》密茅氏,琅邪人。又有密革氏,密须氏。又叶明秘切,音媚。《江淹·齐高帝诔》宋主陵遐,紫殿遏密。话言之诏,贻在英粹。《集韵》或省作□,俗作宻。

网:《未集中·网字部》《广韵》文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文纺切,□音纲。《说文》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纲交文。〈注〉今经典变隷作罒。《玉篇》罗罟总名。亦作□、罔、□、□。《广韵》与纲同。《篇海》网字有三伪:本作网而伪作□,亦作冈而又伪作□,又亦作□而伪作罒。罒乃横目,惟睾眔睘等字从之,其他但属罗纲义者,□系□字下横画,不连两旁。(纲)《广韵》文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文纺切,□音罔。《说文》本作网。或作□,隷省作□。今文从糸作纲。《易·系辞》作结绳而为□罟,以佃以渔。《朱子·本义》□,与纲同。《书·盘庚》若纲在纲。《诗·邶风》鱼纲之设。又《楚辞·招魂》纲户朱缀。〈注〉纲户,绮文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