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厌厌

整理了气息厌厌的基本信息,解析释义,用法示例,造句,近义词,

气息厌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ì xí yān yān
成语简拼
QXY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氣息厭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奄奄一息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清·方苞〈与鄂张两相国论制驭西边书〉:『苞卧病两月,气息厌厌,自念生世几何,既为知己怀忧,而喑默自便,则愧负此心。』

成语造句

(1)鸽子写不出成语“气息厌厌”,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气息厌厌”几个大字。

(3)旁阿姨给小榆和他的同学介绍了“气息厌厌”的历史典故

(4)榃滨中学的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气息厌厌”。

(5)小鲁不会写成语“气息厌厌”的最后一个字。

分字解释

气息

气息:(1)呼吸时出入的气:气息奄奄。(2)气味:一阵芬芳的气息从花丛中吹过来◇工农群众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息:xī 1、<名>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庄子·逍遥遊》:『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动>呼吸;喘气。《柳毅传》:『当闭目,数息可达矣。』3、<动>叹息;叹气。《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息曰。』4、<动>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5、<动>止息;停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6、<动>平息。《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7、<动>通『熄』,熄灭。《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8、<动>增长。《庄子·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9、<动>繁殖;繁育。《赵威后问齐使》:『是助王息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10、<名>子女,特称儿子。《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11、<名>利息。《原君》:『此我产业之花息也。』[息男] 亲生儿子。[息女] 亲生女。

厌:yàn 1、<形>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2、<动>讨厌;厌恶。《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3、<形>通『餍』。饱。《老子·五十三章》:『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厌代] 皇帝死亡。

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

息:《卯集上·心字部》《唐韵》相即切《集韵》《韵会》《正韵》悉即切,□音熄。《说文》喘也。《增韵》一呼一吸为一息。又大声叹曰太息。《战国策》闵王太息。〈注〉长出气也。《前汉·高帝纪》喟然太息。《师古注》太息之大也。又累气曰累息。《后汉·任延传》吏民累息。一曰止也。《礼·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注〉息犹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辞。又处也。《诗·小雅》无恒安息。〈传〉息,犹处也。又生也。《周礼·地官》以保息六养万民。《前汉·宣帝纪》□者不可息。《师古注》息谓生长。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长也。又《礼·月令注》阳生为息。又子曰息。《东观汉记》此盖我子息也。《战国策》老臣贱息舒祺,最少。又《尸子》弃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语。〈注〉姑,妇也。息,小儿也。又出钱生子亦曰息。《周礼·地官·泉府》凡民之贷者,以国服为之息。又劳也。《仪礼·乡饮酒礼》乃息司正。〈注〉息,劳也。《释文》劳,力报反。又休也。《周礼·春官·龠章》以息老物。〈注〉休息之也。又《冬官·考工记·梓人》张兽侯,则王以息燕。〈注〉息者,休农息老物也。又《释名》息,塞也,塞满也。又国名。又新息县,本息故国,徙於东,故加新字。《左传·隐十一年》息侯伐郑。〈注〉息国,汝南新息县。《释文》一本作鄎。又安息,戎国,去长安万六百里。《风俗通》戎类有六,五曰鼻息。又土自长息无限,曰息壤。《山海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又姓。《姓苑》今襄阳有此姓。又息夫,复姓。又叶私列切,音屑。《苏轼·游香积寺诗》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幽寻恐不继,书版记岁月。从心从自,自亦声。《徐锴曰》自,鼻也。气息从鼻出。会意。考证:(《礼·檀弓》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谨照原文小人改细人。

厌:《子集下·厂字部》《唐韵》於叶切《集韵》《韵会》益涉切,□餍入声。《说文》笮也。从厂,□声。《徐曰》笮,镇也。压也。一曰伏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将以厌衆[音zhòng]。《前汉·杜邺传》折冲厌难。〈注〉厌者,压也。镇压□难,使之销靡也。又《正韵》顺从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厌然犹一也。又《增韵》禳也,当也。《史记·高祖纪》於是因东游以厌之。又合也。《周礼·春官巾车》王后厌翟。〈注〉次其羽,使相迫也。又损也。《左传·文二年》及晋处父盟以厌之。〈注〉厌犹损也。又《仪礼·乡饮酒礼》賔厌介入门左。〈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疏〉引手曰厌者,以手向身引之。又《广韵》恶梦也。又《集韵》厌次,地名。又《集韵》或作压。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艳切,餍去声。《集韵》足也。《诗·周颂》有厌其杰。〈注〉厌,受气足也。《前汉·王莽传》克厌上帝之心。〈注〉厌,满也。又《韵会》厌,斁也。《诗·葛覃》服之无斁。注:厌也。又通作餍。《礼·曾子问》孔子曰:有阴厌,有阳厌。〈注〉厌是餍饫之义。又《唐韵》《集韵》於琰切。《正韵》於检切,□音掩。《荀子·解蔽篇》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又《正韵》恶也。《论语》天厌之。又《广韵》厌,魅也。别作魇。《韩愈·游湘西寺诗》怵惕梦成魇。又《正韵》与黶同。与掩藏之掩同音。《礼·大学》见君子而后厌然。〈注〉厌读为黶。厌,闭藏貌。又《集韵》於盐切,音□。同懕。《说文》安也。《诗·小雅》厌厌夜饮。《秦风》厌厌良人。〈注〉安静也。又《正韵》同□。《左传·昭二十八年》属厌而已。《杜预注》言小人之腹饱,犹知厌足。又《集韵》《正韵》□乙甲切,音押。《前汉·刘向传》抑厌遂退。〈注〉师古曰:厌,音乙甲反,谓不伸也。又《荀子·儒效篇》厌旦於牧之野。〈注〉厌,犹临也。谓□於将旦之先也。又《正韵》通作压。又《集韵》乙及切,音邑。厌邑,湿意。又《集韵》邬感切,音暗。沈溺意。《庄子·逍遥游》其厌也如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