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苦海

茫茫苦海,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苦海:苦难深重如海。无穷无尽的苦难。

茫茫苦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áng máng kǔ hǎi
成语简拼
MMKH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茫茫苦海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苦海:苦难深重如海。无穷无尽的苦难。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苦难无穷无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芒芒苦海、苦海无边

成语接龙

1、茫茫苦海→海立云垂→垂帘听政→政以贿成→成千论万→万贯家私→私心自用→用行舍藏→藏弓烹狗→狗盗鸡啼→啼天哭地→地广人希→希世之珍→珍馐美馔→馔玉炊金→金戈铁甲→甲第连天→天作之合→合从连衡→衡短论长→长此以往→往古来今→今昔之感→感恩图报→报效万一

2、茫茫苦海→海立云垂→垂名青史→史不絶书→书囊无底→底死谩生→生死长夜→夜行被绣→绣口锦心→心织笔耕→耕耘树艺→艺高胆大→大家闺秀→秀才人情→情窦初开→开疆辟土→土壤细流→流年似水→水涨船高→高山仰止→止于至善→善气迎人→人言啧啧→啧啧称赞→赞声不绝

3、茫茫苦海→海水难量→量小力微→微察秋毫→毫无逊色→色胆迷天→天年不遂→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死靡他→他乡故知→知命乐天→天下莫敌→敌国通舟→舟中敌国→国尔忘家→家传户颂→颂声载道→道在屎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更仆数→数短论长→长话短说→说长道短

4、茫茫苦海→海涸石烂→烂额焦头→头一无二→二仙传道→道傍筑室→室怒市色→色仁行违→违世绝俗→俗不可医

5、茫茫苦海→海阔天高→高才远识→识途老马→马马虎虎→虎口逃生→生荣死哀→哀哀欲绝→绝妙好辞→辞严义正

6、茫茫苦海→海阔天空→空腹便便→便宜从事→事火咒龙→龙举云兴→兴利除弊→弊衣蔬食→食不充饥→饥冻交切

7、茫茫苦海→海纳百川→川泽纳污→污七八糟→糟糠之妻→妻梅子鹤→鹤怨猿惊→惊群动众→众难群疑→疑团满腹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茫茫苦海”几个大字。

(2)大有中学的耶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茫茫苦海”。

(3)菲菲写不出成语“茫茫苦海”,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4)凌悦大哥哥给秀青和傅琼讲了“茫茫苦海”的典故。

(5)小蕾不会写成语“茫茫苦海”的最后一个字。

(6)在去新关镇中心学校的火车上,兴鑫哥哥给梓菊和沿莹讲了『茫茫苦海』的故事。

(7)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8)茫茫苦海,难逢济险之舟,生死殊途,轮回不免,神州大陆广遨无垠,莫姓少年步履维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六:『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分字解释

苦海

苦海:[kǔhǎi] 佛教比喻苦难烦恼的世间,也比喻困苦的处境。脱离苦海。

茫茫

茫茫:[mángmáng]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长天茫茫。――唐·李朝威《柳毅传》;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夫之茫茫。――明·顾炎武《复庵记》;茫茫的前景。别时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茫:máng 1、<形>辽阔无边;模糊不清。《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苦:kǔ 1、<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苦而微辛。』2、<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3、<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4、<形>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动>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6、<动>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副>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 痛打。[苦言] 逆耳之言。[苦雨] 久下成灾之雨。[苦主] 被害人的家属。

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茫:《申集上·草字部》《玉篇》《唐韵》《广韵》莫郞切《集韵》谟郞切,□音忙。《类篇》沧茫,水貌。《韵会》茫茫,广大貌。又州名。唐置郞茫州,在广西化外。又《唐书·南蛮传》茫蛮,本关南种。茫,其君号也。又《正韵》母党切,音莽。《野客丛书》《汉·扬雄·校猎赋》鸿蒙沆茫。《白居易诗》寒销春苍茫。〈又〉野道何茫苍。〈注〉□读上声。又通慌。《韩愈诗》茫惚使人愁。〈注〉古慌通茫,许往切。亦作芒、汒,义同。

苦:《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音□。《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盭。又《类篇》急也。又《博雅》怅也。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音chéng]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监,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草作。

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