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芒苦海

芒芒苦海,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芒芒苦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áng máng kǔ hǎi
成语简拼
MMK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芒芒苦海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苦难无穷无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茫茫苦海、苦海无边

成语接龙

1、芒芒苦海→海北天南→南山铁案→案牍劳形→形单影双→双足重茧→茧丝牛毛→毛遂堕井→井井有方→方正不阿→阿猫阿狗→狗吠之警→警愦觉聋→聋者之歌→歌莺舞燕→燕雀处堂→堂堂正正→正色敢言→言不逮意→意气用事→事无二成→成佛作祖→祖宗成法→法无二门→门闾之望

2、芒芒苦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肩叠踵→踵迹相接→接踵比肩→肩背相望→望尘靡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深祸速→速战速决→决断如流→流水游龙→龙潜凤采→采葑采菲→菲食薄衣→衣紫腰金→金匮石室→室迩人远→远年近日→日中则昃→昃食宵衣→衣单食薄

3、芒芒苦海→海不扬波→波骇云属→属辞比事→事宽则圆→圆首方足→足不出门→门单户薄→薄寒中人→人强胜天→天高气清→清都绛阙→阙一不可→可见一斑→斑斑点点→点指划脚→脚忙手乱→乱坠天花→花遮柳掩→掩瑕藏疾→疾声厉色→色若死灰→灰容土貌→貌合形离→离本徼末

4、芒芒苦海→海不扬波→波属云委→委肉虎蹊→蹊田夺牛→牛衣病卧→卧虎藏龙→龙血玄黄→黄虀白饭→饭来开口→口服心服→服牛乘马→马中关五→五色无主→主少国疑→疑团满腹→腹饱万言→言犹在耳→耳顺之年→年深月久→久久不忘→忘恩背义→义无旋踵→踵事增华→华星秋月

5、芒芒苦海→海沸河翻→翻天蹙地→地上天宫→宫车晏驾→驾雾腾云→云屯雾散→散带衡门→门到户说→说亲道热→热心快肠→肠肥脑满→满腹经纶→纶巾羽扇→扇席温枕→枕戈泣血→血肉横飞→飞蒭挽粟→粟陈贯朽→朽棘不雕→雕虫篆刻→刻骨铭心→心灰意败→败俗伤化→化鸱为凤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芒芒苦海”几个大字。

(2)大勇写不出成语“芒芒苦海”,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3)固新镇中学的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芒芒苦海”。

(4)路路不会写成语“芒芒苦海”的最后一个字。

(5)芒芒苦海,回头是岸。

(6)鑫龙叔叔给荣花和晶垚讲解了“芒芒苦海”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分字解释

苦海

苦海:[kǔhǎi] 佛教比喻苦难烦恼的世间,也比喻困苦的处境。脱离苦海。

芒:máng 1、<名>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2、<名>刀枪的锋芒。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3、<名>光芒。任昉《王文宪集序》:『昴宿垂芒。』4、<形>通『茫』,模糊不清。《庄子·盗跖》:『目芒然无见。』[引] 昏昧无知。《庄子·齐物论》:『其我独芒,而亦有芒者乎?』huǎng<形>通『恍』,恍忽。《庄子·至乐》:『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芒芴] 恍恍忽忽;浑浑噩噩。

苦:kǔ 1、<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苦而微辛。』2、<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3、<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4、<形>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动>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6、<动>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副>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 痛打。[苦言] 逆耳之言。[苦雨] 久下成灾之雨。[苦主] 被害人的家属。

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芒:《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莫郞切《集韵》《正韵》谟郞切,□音忙。《说文》芒,草端也。《玉篇》稻麦芒也。《周礼·地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注〉芒种,稻麦也。《易林》夏麦□□,霜击其芒。又大貌。《诗·商颂》宅殷土芒芒。又多貌。《束皙·补亡诗》芒芒其稼。又罢倦貌。《孟子》芒芒然归。又光芒。《晏子·谏上篇》列舍无次,变星有芒。《史记·天官书》作作有芒。又《礼·月令》其神句芒。又草名。《尔雅·释草》葞,春草。〈注〉一名芒草。《山海经》奸山有木,状如棠,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芒。〈注〉世祖更名临睢。又水名。《蜀志·后主传》姜维率衆[音zhòng]至芒水。又门名。《水经注》谷水迳清阳门,亦曰芒门。又姓。《史记·秦本纪》击芒卯,华阳破之。〈注〉芒卯,魏将。又通茫。《诗·商颂》洪水芒芒。《陆机·叹逝赋》嗟予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又通邙。《后汉·恭王祉传》葬于洛阳北芒。又通鋩。《后汉·陈忠传》气泄针芒。《张载·七命》建云髦,启雄芒。〈注〉芒,锋刃也。又《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武方切,音亡。义同。又呼光切,读作荒。《史记·历书》大芒骆。《尔雅》芒作荒。《庄子·至乐篇》芒平芴乎,而无从出乎。又《集韵》虎晃切,音慌。昏也。又《韵补》母朗切,读作莽。《道藏歌》玉虚范女像,高会通冥想。二曜无停晖,明真焕云芒。考证:(《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芒落。)谨按尔雅不作芒。谨改史记历书大芒骆。尔雅芒作荒。

苦:《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音□。《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盭。又《类篇》急也。又《博雅》怅也。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音chéng]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监,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草作。

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