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之誉

落落之誉,落落:坦荡。度量大,能容人的好名声。

落落之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uò luò zhī yù
成语简拼
LLZ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落落之譽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落落:坦荡。度量大,能容人的好名声。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落落之誉→誉望所归→归马放牛→牛眠龙绕→绕指柔肠→肠回气荡→荡产倾家→家破人亡→亡羊补牢→牢不可破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琤琤不会写成语“落落之誉”的最后一个字。

(2)东安县龙溪中学的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落落之誉”。

(3)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落落之誉”几个大字。

(4)媚媚写不出成语“落落之誉”的拼音。

(5)书今叔叔给慾涵和瑞韩讲述了“落落之誉”的成语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谠落落之誉。』

分字解释

落落

落落:[luòluò] (1)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2)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3)堆积的样子。落落大满。――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落:luò 1、<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3、<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4、<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6、<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落。』7、<名>篱笆。王褒《僮约》:『缚落锄园。』[落草] (1)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2)婴儿出生。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誉:yù 1、<动>称赞;赞美。《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2、<名>美名;荣誉。《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毁随其罚。』3、<形>通『豫』。安乐;欢乐。《诗经·小雅·蓼萧》:『是以有誉处兮。』

落:《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又《尔雅·释诂》落,始也。又《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又叔孙为孟钟,飨大夫以落之。〈注〉以豭猪血衅钟曰落。又《博雅》居也。《纲目集览》人所聚居,故谓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后汉·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又蕃篱曰虎落。《前汉·鼂错传》为中周虎落。〈注〉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无落吾事,耕而不顾。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经》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又陆落。《论衡》见文吏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又拓落。《扬雄·解嘲》何为官之拓落也。又《韵会》错落,间厠貌。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又山名。《水经注》伊水东北过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岭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又木名。《尔雅·释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韧,绕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落下闳。又与络通。《庄子·秋水篇》落马首,穿牛鼻。《前汉·李广传》上召禹刺虎,禹从落中斫绝累,上壮之。《师古注》谓当时繦络之而下也。又《唐韵古音》读路。《晋庾阐·吊贾谊文》张高弦悲声激柱落。叶下濩韵。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誉:《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羊茹切,余去声。《说文》称也。《玉篇》声美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誉。〈注〉誉者,过美之名。《诗·周颂》以永终誉。〈笺〉声美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庄子·盗跖篇》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又《礼·祭统孔疏》援神契云:大夫之孝曰誉。又星名。《晋书·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誉。又姓。平原大守誉粹。见《晋书》。又《諡法》状古述今曰誉。又通作豫。《诗·小雅》是以有誉处兮。〈传〉誉,善声也。处,安乐也。苏氏曰: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又《韵会小补》通作与。《礼·射义》诗曰:则燕则誉。《郑注》誉,或为与。又《广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音余。义同。《论语》谁毁谁誉。《朱传》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誉平声。又《诗·大雅》庆既令居,韩姞燕誉。〈传〉燕,安。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