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山丘

零落山丘,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零落山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íng luò shān qiū
成语简拼
LLSQ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零落山丘
成语英文
sigh at the death of a ma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死亡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零落山丘→丘山之功→功遂身退→退归林下→下榻留宾→宾朋满座→座无空席→席地而坐→坐而待旦→旦暮朝夕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零落山丘」是一个补充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零落山丘”几个大字。

(3)歌歌不会写成语“零落山丘”的最后一个字。

(4)花花写不出成语“零落山丘”的拼音。

(5)廉江中学的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零落山丘”。

(6)肖肖哥哥给丽琳和唐歆讲解了“零落山丘”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 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分字解释

零落

零落:[língluò] (1)不景气;衰落。家事零落。(2)散乱。零落的枪声。(3)散落;好像散乱安排。零落的村庄。(4)树木枯凋。草木零落。

山丘

山丘:[shānqiū] (1)小土山。山丘起伏。(2)坟墓。

零:líng 1、<动>下雨。《诗经·东山》:『零雨其濛。』2、<动>泪水等像雨一样落下。《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动>凋落;凋谢。《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芙蕖》:『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4、<形>零碎的;零散的。《高祖还乡》:『零支子米麦无重数。』

落:luò 1、<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3、<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4、<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6、<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落。』7、<名>篱笆。王褒《僮约》:『缚落锄园。』[落草] (1)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2)婴儿出生。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丘:qiū 1、<名>土堆;小土山。《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名>坟墓。《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丘冢。』3、<名>丘墟;废墟。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4、<量>即垄,田亩耕作单位。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辨] 岭,山,陵,丘。见『陵』字。[丘墟] (1)废墟;荒地。(2)坟墓。[丘壑] (1)深山幽谷。常指隐居处。(2)画家的构思布局。

零:《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音灵。《说文》余雨也。从雨令声。又《玉篇》徐雨也。又《广韵》落也。《诗·鄘风》灵雨既零。〈传〉零,落也。又《字汇》畸零,凡数之零余也。又《后汉·高句骊传》好祠鬼神,社稷零星。〈注〉风俗通曰:辰之神为零星。又水名。《前汉·匈奴传》零吾水上。又《前汉·司马相如传》通零关道。〈注〉徐广曰:越嶲有零关县。又《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零阳,零陵郡零陵。又《韵会》丁零,亦地名。通作灵令。又姓。《正字通》明成化举人零混。又与苓通。《庄子·徐无鬼》豕零也。〈注〉进学解所谓豨苓也。又《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又《广韵》《集韵》□郞定切,音令。《广韵》零落。《集韵》或作□。亦作□。

落:《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又《尔雅·释诂》落,始也。又《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又叔孙为孟钟,飨大夫以落之。〈注〉以豭猪血衅钟曰落。又《博雅》居也。《纲目集览》人所聚居,故谓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后汉·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又蕃篱曰虎落。《前汉·鼂错传》为中周虎落。〈注〉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无落吾事,耕而不顾。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经》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又陆落。《论衡》见文吏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又拓落。《扬雄·解嘲》何为官之拓落也。又《韵会》错落,间厠貌。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又山名。《水经注》伊水东北过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岭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又木名。《尔雅·释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韧,绕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落下闳。又与络通。《庄子·秋水篇》落马首,穿牛鼻。《前汉·李广传》上召禹刺虎,禹从落中斫绝累,上壮之。《师古注》谓当时繦络之而下也。又《唐韵古音》读路。《晋庾阐·吊贾谊文》张高弦悲声激柱落。叶下濩韵。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丘:《子集上·一字部》《广韵》去鸠切《集韵》《韵会》祛尤切《正韵》驱尤切,□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尔雅·释丘》非人为之曰丘。又前高后下曰旄丘。《博雅》小陵曰丘。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而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又地名。帝丘,本颛顼之墟,今澶州濮阳县。又营丘,商丘,楚丘,灵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又三丘。《张衡·思玄赋》过少昊之穷野兮,问三丘乎句芒。〈注〉蓬莱,方丈,方壶,三者皆羣仙所居。又《前汉·□法志》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胡传》益兵也,即丘出一甲,则一甸之中,共百人为兵矣。又聚也。《孔安国·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也。又崇丘,亡诗篇名。言万物得极其高大也。又大也。《前汉·楚元王传》高祖微时,尝与宾客过其丘嫂食。〈注〉长嫂之称。又空也。《前汉·息夫躬传》寄居丘亭。又丘里。《庄子·则阳篇》少知问太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为风俗也。又比丘。《魏书·释老传》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又姓。又左丘,龙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麦丘,水丘,吾丘,皆复姓。又《韵补》叶祛其切,音欺。《诗·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叶下媒期。《小雅》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叶下诗之。《左传·僖十五年》史苏占之曰:不利行师,败於宗丘。叶上姬旗。又叶苦高切,音尻。《楚辞·九怀》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望谿兮蓊鬰,熊罴兮呴嘷。又叶丘於切,音区。《□琳·大荒赋》过不死之灵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伫盘桓以踌蹰。古丘区声通。《颜师古曰》古语丘区二字音不别,今读则异。互见匚部区字注。《集韵》本作丠,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