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琳琅满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ín láng mǎn mù
成语注音
ㄌㄧㄣˊ ㄌㄤˊ ㄇㄢˇ ㄇㄨˋ
成语正音
琅,不能读作『liánɡ』。
成语简拼
LLMM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琳瑯滿目
成语辨形
琳,不能写作『林』。
成语谜语
珠玉展览会
成语英文
full of beautiful things in eyes
成语日文
立派(りっぱ)なものがいっぱいある
成语法文
riche collection
成语德文
eine Schau prǎchtiger Gegenstǎnd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成语辨析]

琳琅满目和『美不胜收』;都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琳琅满目偏重在满眼都是;『美不胜收』偏重在多得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美不胜收、目不暇给、琳琅触目、金碧辉煌、丰富多采、五花八门

反义词

疮痍满目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琳琅满目。▼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成语造句

(1)阿西尔乡中学的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琳琅满目”。

(2)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满足消费者需求。

(3)传玺叔叔给建红和梓丘讲述了“琳琅满目”的成语故事。

(4)多数人也同样陶醉在琳琅满目的展示商品中。

(5)而靠墙的一条长桌上则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首饰。

(6)画画写不出成语“琳琅满目”,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7)货架上摆满了香水、香皂和护肤液,以及琳琅满目的手工产品。

(8)旧金山机场是我的心头最爱之一,这家机场有漂亮的地毯、精美的艺术品陈设,最大的特色是免税店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

(9)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琳琅满目”几个大字。

(10)琳琅满目的捐赠物品还有很多:酒店房间里的过期香皂、内衣、婴幼儿配方奶粉,甚至还有Spam牌罐头(一种猪肉制品)。

(11)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吸引人们的眼球,由此产生的订单及利润似乎超越了一切。

(12)卢浮宫主要建筑的外观如同一个战斗堡垒,和我脑海里的堡垒的样子几乎吻合。一踏进大门,可爱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

(13)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4)那是个非常便利的所在,各种物品琳琅满目,还有美食广场。

(15)请不要让那些琳琅满目的衣服左右你。

(16)人民吃的好了,货架上的商品满满当当,琳琅满目,什么样的商品或多或少都有点。

(17)他不可能一夜之间发财致富,但他可以卖保险,从世界各地进口琳琅满目的礼品,经营小店铺,当记者。

(18)同任何商人一样,您的重中之重是让顾客“步入”商店,并深深地被店内琳琅满目的产品所吸引。

(19)小安不会写成语“琳琅满目”的最后一个字。

(20)因此,决不能让所有这些琳琅满目的诱人的“杯子”驱动了你!记得我们只需享受自己的咖啡!

(21)在线渠道也受益于这种变化趋势,因为消费群体都转向利用网络来帮助他们寻找和筛选旅游市场上那些琳琅满目的旅游胜地。

(22)在展览大厅,从石油工人穿的工作靴到海上石油钻塔,各种产品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23)这个以女人街为名的市场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女士用品,从化妆品到贴身内衣,以及农产品和家用品。

(24)这可真是一份琳琅满目的“购物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分字解释

琳琅

琳琅:1、美玉。汉张衡《南都赋》:『琢琱狎猎,金银琳琅。』2、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如『琳琅满目』。晋葛洪《抱朴子·任命》:『崇琬琰于怀抱之内,吐琳琅于毛墨之端。』

满目

满目:[mǎnmù] 充满视野。琳琅满目。

琳:lín <名>美玉;青碧色的玉。张衡《西京赋》:『珊瑚琳碧。』[琳琅] (1)美玉。(2)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如『琳琅满目』。

琅:láng 1、<名>似玉的白色美石。班固《汉武帝内传》:『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弹八琅之璈。』2、<形>洁白。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琅珰] (1)锁住。(2)金属或玉器撞击声。[琅玕[音gān]] 像玉一样的宝石。

满:mǎn 1、<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满。』3、<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形>全;遍。《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满贯] 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

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琳:《午集上·玉字部》(古文)玪《唐韵》力寻切《集韵》犂针切《正韵》犂沈切,□音林。《说文》美玉也。《广韵》玉名。《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音gān]。〈传〉球,琳,皆玉名。《前汉·司马相如传》琳珉昆吾。《师古注》琳,玉也。又人名。《史记·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诸吏。又国名。《洞冥记》琴国去长安九千里,生玉叶李,色如碧玉。

琅:《午集上·玉字部》《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郎。《说文》琅玕[音gān],似珠者。《玉篇》琅玕[音gān],石似玉。《广韵》琅玕[音gān],玉名。《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音gān]。〈传〉琅玕[音gān],石而似珠。《山海经》崐崘山有琅玕[音gān]树。《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记云天竺出琅玕[音gān]。苏恭云:是琉璃之类,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音gān]也。李时珍曰:山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即琅玕[音gān]。在山为琅玕[音gān],在水为珊瑚。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琅。《山海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注〉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嶕嶢特起,状如高台。《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始皇立层台於山上,谓之琅琊台。又姓。《五音集韵》齐有大夫琅过。又仓琅,宫门缩首铜鐶。《前汉·赵后传》木门仓琅根。又琅当,长鏁也。《前汉·王莽传》以铁锁琅当其颈。或作琅璫。又琳琅,玉声。《楚辞·九歌》抚长刃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又《周礼·夏官·司马振铎注》司马法曰:鼓声不过阊,鼙声不过闒,铎声不过琅。〈疏〉鼓鼙与铎,声之有异也。又《字汇补》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荡凌轹人。(琅)《广韵》俗琅字。

满:《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莫旱切《集韵》母伴切,□音懑。《说文》盈溢也。《书·大禹谟》不自满假。〈传〉满谓盈实。《正义》满以器喻,故为盈实。《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衆[音zhòng]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又姓,晋满奋。又《集韵》莫困切,音闷。同懑。《说文》烦也。或省作满。《前汉·霍光传》忧满不食。又《韵补》叶美辨切,音免。《苏轼诗》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恤枯肠夸脑满。问羊他日到金华,应时相将游阆苑。又□、満、□。

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