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能授官

量能授官,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量能授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àng néng shòu guān
成语注音
ㄌㄧㄤˋ ㄣㄥˊ ㄕㄡˋ ㄍㄨㄢ
成语简拼
LNSG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量能授官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衡量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相应的官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量才录用、任人唯贤

反义词

任人唯亲

成语接龙

1、量能授官→官偪民反→反听内视→视若儿戏→戏彩娱亲→亲疏贵贱→贱目贵耳→耳濡目击→击鼓鸣金→金声玉振→振裘持领→领异标新→新昏宴尔→尔雅温文→文觌武匿→匿影藏形→形孤影只→只鸡絮酒→酒囊饭包→包举宇内→内外夹攻→攻苦食俭→俭以养德→德輶如羽→羽扇纶巾

2、量能授官→官逼民反→反风灭火→火烧火燎→燎原烈火→火上添油→油头滑脸→脸红筋暴→暴殒轻生→生而知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错认颜标→标新竖异→异草奇花→花花太岁→岁寒松柏→柏舟之节→节外生枝→枝大于本→本枝百世→世道人心→心中无数→数九寒冬→冬扇夏炉

3、量能授官→官逼民反→反身自问→问鼎中原→原始要终→终身大事→事过境迁→迁怒于人→人死留名→名正理顺→顺水人情→情深义重→重望高名→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归心如箭→箭拔弩张→张皇其事→事款则圆→圆顶方趾→趾踵相接→接踵比肩→肩摩毂击→击鼓鸣金→金童玉女

4、量能授官→官逼民反→反水不收→收锣罢鼓→鼓角齐鸣→鸣金收军→军法从事→事与愿违→违天悖理→理所必然→然荻读书→书声琅琅→琅嬛福地→地动山摇→摇唇鼓喙→喙长三尺→尺布斗粟→粟红贯朽→朽索驭马→马前泼水→水陆杂陈→陈词滥调→调脂弄粉→粉妆玉砌→砌红堆绿

5、v量能授官→官仓老鼠→鼠腹鸡肠→肠肥脑满→满而不溢→溢于言表→表里相应→应机立断→断织劝学→学富才高→高识远见→见貌辨色→色衰爱弛→弛魂宕魄→魄散魂飞→飞沙走石→石烂江枯→枯木死灰→灰心槁形→形输色授→授人口实→实繁有徒→徒托空言→言清行浊→浊质凡姿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成语造句

(1)艾艾写不出成语“量能授官”的拼音。

(2)城西实验中学的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量能授官”。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量能授官”几个大字。

(4)廉姐姐给姗姗和关关讲述了“量能授官”的典故。

(5)小婧不会写成语“量能授官”的最后一个字。

(6)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7)去汕头育新学校的面包车上,焱焱哥哥给东去涪陵区天台乡中学校的巴士上,志民叔叔给立源和丹斓讲了『量能授官』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荀子·君道》:『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分字解释

量:liàng 1、<名>升斗之类的量器。《汉书·律历志》:『斗者,聚升之量也。』2、<名>容量;限量。《论语·乡党》:『唯酒无量,不及乱。』3、<名>气量;度量。《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4、<动>估量;估计。《少年中国说》:『其进步未可量也。』liáng 1、<动>用量器计算东西的多少、长短。《高祖还乡》:『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2、<动>思量;考虑。《孔雀东南飞》:『作计何不量。』

能:néng 1、<名>能力;才能。《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2、<形>有能力。《出师表》:『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3、<名>有能力的人。《报任安书》:『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4、<动>能够;能够达到。《劝学》:『假舟楫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动>及;达。《游褒禅山记》:『盖余所及,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代>通『恁』。如此;这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动>通『耐』。禁得住;受得住。《察变》:『此物能寒,法当较今尤茂。』[能品] 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次于神品、妙品。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能事] 能够做到的事。

授:shòu 1、<动>授予;传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动>授予;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动>任命;被任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

官:guān 1、<名>官府;政府机关。《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2、<形>官方的;国家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官军至矣。』3、<名>官职;官位。《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4、<名>官员;官吏。《张衡传》:『乃令史官记地动所由方起。』[又] <动>作官。《祭妹文》:『阿品远官河南。』5、<名>感觉器官。《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辨] 官,吏。古代,特别是在两汉之前,『官』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则专指官吏。汉以后,『官』有时指般官员,而『吏』则指低级官员,但『官』字行政职务的意义仍然沿用。

量:《酉集下·里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集韵》斗斛曰量。《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释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传·昭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礼·明堂位》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注〉量,谓豆、区、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汉·律正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又《正韵》度量,能容之谓量。《蜀志·黄权传》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遗书》或问:量可学乎。曰: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人量随识长,亦有识高而量不长者,识未至也。又限也。《礼·礼运》月以为量。〈疏〉量,犹分限也。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币曰量币。《释文》量,音亮。又音良。又审也。《礼·少仪》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释文》量,音亮。又酒量。《论语》惟酒无量不及乱。《东都事略》太祖谓王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又《唐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良。《说文》称轻重也。《冯衍·遂志赋》弃衡石而意量兮。又《广韵》度多少也。《增韵》槪量多寡也。《唐书·武后纪》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又度长短也。《周礼·夏官》量人。〈注〉量,犹度也。谓以丈尺度地。《前汉·枚乗[音chéng]传》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又《韵会》商量。又《博雅》量,度也。《左传·隐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释文》量,音良。《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读度量,器量为亮,读丈量,商量为良,二音遂分。又《山海经》犬封国有文马,缟身朱□,目若黄金,名曰吉量。〈注〉郭璞曰:一作良。又《字汇补》与緉同。双履也。《世说》阮孚曰:未知能着几量屐。考证:(《礼·檀弓》凡祭宗庙之礼币曰量币。)谨照原书檀弓改曲礼。

能:《未集下·肉字部》《广韵》《集韵》《正韵》□奴登切,音儜。《说文》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疆壮者称能杰也。《徐曰》坚中,骨节实也。又《广韵》善也。《增韵》胜任也。《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又《正字通》顺习也。《诗·大雅》柔远能迩。又《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音□。三足龞。《尔雅·释鱼》龞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龞,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又《正字通》乃带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寿,能元皓,宋能迪。又与耐通。《前汉·晁错传》胡貊之人性能寒,扬粤之人性能暑。〈注〉能,读曰耐。又《韵补》叶音尼。《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又叶音宁。《诗·小雅》各奏尔能。叶上湛,湛音沈。又叶音袽。《柳宗元·佩韦赋》正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辕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辙兮,又求达而不能。

授:《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受上声。《说文》予也。《广韵》付也。又《集韵》承呪切,音寿。义同。《诗·郑风》还,予授子之粲兮。《礼·曲礼》男女不亲授。《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汉·翟方进传》当大都授时。〈注〉总集诸生,大讲授也。又姓。汉有授异众。《集韵》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为正,□、□、□□伪。

官:《寅集上·宀字部》《唐韵》古丸切《集韵》《韵会》《正韵》沽欢切,□音观。《说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论语·撰考》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礼·天官疏》上古以云鸟纪官,六官之号见於唐虞,尧育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之子,使掌旧职天地之官。其时官名,盖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时之官,春为秩宗,夏为司马,秋为士,冬为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与司徒,是六官之名见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数,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备,故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又《增韵》职也,使也,公也。《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礼·王制》论定然后官之。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注〉谓自置其臣属,治家邑也。又朝廷治事处曰官。《礼·玉藻》在官不俟履。〈注〉趋君命也。《前汉·贾谊传》学者所学之官也。又事也。《礼·乐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疏〉官犹事也,谓各得其事也。又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又姓。又复姓。三氏,晋王官氏,鲁亓官氏,楚上官氏。又与管通,宋元边徼所司曰掌管,今为土司长官。又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慎於尔官。赏不可不思,断不可不虔。《说文》从宀从□。□犹衆[音zhòng]也,与师同意。考证:(《周礼·天官疏》故曰建官分职,以为民极。)谨照原文建改设。(《礼·玉藻》在官不俟履。)谨照原文履改履。(《礼·乐记》礼明乐备。)谨照原文改礼乐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