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落落

历历落落,清清楚楚。指零乱不堪、参差不齐的样子。

历历落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ì lì luò luò
成语注音
ㄌㄧˋ ㄌㄧˋ ㄌㄨㄛˋ ㄌㄨㄛˋ
成语简拼
LLL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歷歷落落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清清楚楚。指零乱不堪、参差不齐的样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凌乱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清清楚楚

成语接龙

1、历历落落→落月屋梁→梁孟相敬→敬天爱民→民不堪命→命中注定→定倾扶危→危如累卵→卵覆鸟飞→飞土逐肉→肉山脯林→林寒涧肃→肃然起敬→敬贤爱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淳俗厚→厚颜无耻→耻居人下→下车作威→威刑肃物→物极必返

2、历历落落→落英缤纷→纷纷拥拥→拥雾翻波→波罗奢花→花前月下→下车泣罪→罪魁祸首→首尾相应→应答如流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船夫们往来上下历历落落若甚杂乱。▲茅盾《归途杂拾》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历历落落”几个大字。

(2)成语历历落落和「作作索索」一样,都是叠字成语。

(3)大水泉中学的乌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历历落落”。

(4)公阿姨给陶陶和他的同学讲解了“历历落落”的成语故事。

(5)亮亮写不出成语“历历落落”的拼音。

(6)小蕾不会写成语“历历落落”的最后一个字。

(7)船夫们往来上下历历落落若甚杂乱。见茅盾《归途杂拾》。

(8)去广西师范大学的时候,优璇姐姐给单杰和尹曼讲解了『历历落落』的典故。

(9)接连不断的恶作剧,让忍了一会的笑声又开始历历落落地从观众喉咙里跳出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所谓一杖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使之历历落落,分明开去,莫要含糊。』

分字解释

历历

历历:形容清晰分明。《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历落

历落:[lìluò] (1)参差不齐;疏落。天上疏星历落。(2)仪态俊秀不俗。历年[lìnián] (3)历法上的年。(4)过去多少年。历年的积累。

落落

落落:[luòluò] (1)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2)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3)堆积的样子。落落大满。――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历:lì 1、<名>历书;历法。《孔雀东南飞》:『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2、<动>经过;经历。《<指南录>后序》:『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3、<动>越过;度过。《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历块。』4、<动>指时间上的经历。《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5、<副>各个;逐个。《谭嗣同》:『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6、<副>屡次;连续。《陈情表》:『历职郎署。』[历块] (1)跨过土地,形容急速。(2)良马,比喻良才。[历历] 形容清晰分明。[历数] (1)推算节气之度。(2)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落:luò 1、<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3、<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4、<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6、<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落。』7、<名>篱笆。王褒《僮约》:『缚落锄园。』[落草] (1)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2)婴儿出生。

历:《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狼狄切,□音雳。《说文》过也。一曰经正。《书·梓材》杀人正人。〈注〉正人者,罪人所过。《前汉·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正鬭食。《韦昭注》自下往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经之为正,突掩为陵,星相击为鬭。又次也。《礼·月令》季冬,命宰正卿大夫至於庶民。〈注〉正,犹次也。又尽也。谓徧及之也。《书·盘庚》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前汉·刘向传》正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师古注》正谓正观之。又踰也,越也。《孟子》不正位而相与言。《大戴记》窃盗正法妄行。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齞唇正齿。〈注〉正,犹疎也。《后汉·列女传》蓬发正齿,未知礼则。又错也。《庄子·天地篇》交臂正指。又乱也。《大戴记》正者,狱之所由生。〈注〉正,正乱也。《鲍照诗》黄丝正乱不可治。又正正,行列貌。《古乐府》正正种白楡。又釜鬲谓之正。《史记·滑稽传》铜正为棺。《索隐曰》正即釜鬲也。又正录,文章之貌。见《诗疏》。又寂正,犹寂寞也。《张说诗》空山寂正道心生。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一名正山,舜耕处。《广舆记》蒲州今属平阳府。又济南有正山,《汉志》充县亦有正山。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信都国有正县。又正城县,属济南,即齐州县也。《地理通释》田广罢正下兵,即其地。后汉安帝建光三年,黄龙见正城。又湖名。《广舆记》正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为郡之巨浸。又《爰正》,书名。《说文序》赵高作《爰正篇》,所谓小篆。又与历日之历同。《前汉·律正志》黄帝造正。又《世本》曰容成造正。《尸子》曰羲和造正。或作历。又与霹雳之雳同。《前汉·天文志》辟正夜明。《后汉·蔡邕传》辟正数发。又与马枥之枥同。《前汉·梅福传》伏正千驷。又同坜。坑也。考证:(《索隐注》正即釜鬲也。)谨按索隐即史记注之名,既称索隐不得稪称注,谨改注为曰。

落:《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又《尔雅·释诂》落,始也。又《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又叔孙为孟钟,飨大夫以落之。〈注〉以豭猪血衅钟曰落。又《博雅》居也。《纲目集览》人所聚居,故谓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后汉·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又蕃篱曰虎落。《前汉·鼂错传》为中周虎落。〈注〉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无落吾事,耕而不顾。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经》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又陆落。《论衡》见文吏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又拓落。《扬雄·解嘲》何为官之拓落也。又《韵会》错落,间厠貌。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又山名。《水经注》伊水东北过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岭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又木名。《尔雅·释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韧,绕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落下闳。又与络通。《庄子·秋水篇》落马首,穿牛鼻。《前汉·李广传》上召禹刺虎,禹从落中斫绝累,上壮之。《师古注》谓当时繦络之而下也。又《唐韵古音》读路。《晋庾阐·吊贾谊文》张高弦悲声激柱落。叶下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