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郭同船

李郭同船,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

李郭同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ǐ guō tóng chuán
成语注音
ㄌㄧˇ ㄍㄨㄛ ㄊㄨㄙˊ ㄔㄨㄢˊ
成语简拼
LGTC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李郭同舩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李郭同舟、李郭仙舟

成语接龙

1、李郭同船→船坚炮利→利不亏义→义愤填胸→胸中万卷→卷甲衔枚→枚速马工→工力悉敌→敌不可纵→纵风止燎→燎如观火→火热水深→深切著白→白齿青眉→眉来眼去→去危就安→安国富民→民贼独夫→夫荣妻贵→贵不期骄→骄奢淫逸→逸兴云飞→飞鹰奔犬→犬马之养→养威蓄锐

2、李郭同船→船坚炮利→利不亏义→义形于色→色胆如天→天不作美→美不胜收→收之桑榆→榆瞑豆重→重床迭屋→屋乌推爱→爱口识羞→羞恼成怒→怒火冲天→天空海阔→阔论高谈→谈吐生风→风和日暖→暖衣饱食→食不充口→口耳并重→重逆无道→道同契合→合二为一→一表堂堂

3、李郭同船→船坚炮利→利齿能牙→牙牙学语→语不惊人→人穷志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曲周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为万安计→计日指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愤自厉→厉世摩钝→钝学累功→功一美二→二心三意→意转心回→回光反照→照本宣科→科头袒体

4、李郭同船→船坚炮利→利齿能牙→牙牙学语→语短情长→长绳系日→日新月异→异乎寻常→常年累月→月夕花朝→朝成夕毁→毁风败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肉模糊→糊口度日→日转千阶→阶前万里→里出外进→进退失踞→踞炉炭上→上篇上论→论黄数白→白眼相看

5、李郭同船→船坚炮利→利出一孔→孔武有力→力尽筋疲→疲心竭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吻弄舌→舌敝唇枯→枯苗望雨→雨露之恩→恩深义重→重山复水→水到渠成→成佛作祖→祖宗法度→度德量力→力不能支→支分族解→解弦更张→张大其词→词穷理极→极天罔地→地棘天荆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李郭同船」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李郭同船”几个大字。

(3)建建写不出成语“李郭同船”的拼音。

(4)雯皓叔叔给杜厅和浠祎讲了“李郭同船”的历史故事。

(5)小毛不会写成语“李郭同船”的最后一个字。

(6)永春第一中学的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李郭同船”。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成语故事

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分字解释

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郭:guō 1、<名>外城(在城门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名>泛指城墙或城。《江南春绝句》:『水村山郭酒旗风。』《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3、<名>物体的四周。《汉书·食货志》:『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肉:指钱边。好:指钱孔。)

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船:chuán 船。[又] 船载。韩愈《平淮西碑》:『蔡人告饥,船粟往哺。』[又] 船形的酒杯。陆游《梅花》诗:『劝君莫作儿女态,但向花前倾玉船。』[船骥] 船与良马。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吕氏春秋·知度》:『伊君、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也。』[船脚] 1.驾船的人。2.船的吃水部分。[船乘] 船与车马。用以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同『船骥』。

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郭:《酉集下·邑字部》《唐韵》《正韵》古博切《集韵》《韵会》光镬切,□音椁。《广韵》内城外郭。《释名》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白虎通》所以必立城郭者,示有固守也。又《正韵》国名。《春秋·庄二十四年》赤归于曹郭公。《公羊传》赤者何,盖郭公也。又姓。《玉篇》王季之后,亦曰虢叔之后。《正字通》郭之有虢音者,周文王季第封于虢,或称郭公,因为氏。《春秋传》:攻虢则虞救之。《公羊》作郭,《左》《谷》《孟子》作虢,异字转音相近也。又《五音集韵》苦郭切。与廓同。考证:(《春秋·庄二十四年》赤归于曹郭公。《谷梁传》赤者何,盖郭公也。)谨按赤者何二句出公羊传,谷梁改公羊。

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船:《未集下·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食川切,音膞。《说文》舟也。《世本》共鼓货狄作船,黄帝臣。《扬子·方言》舟,自关而西谓之船。《释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史记·淮阴侯传》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注〉索隐曰:刘氏云:陈船,地名,在旧关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县,不名陈船。陈船者,陈列船艘,欲渡河也。《左思·蜀都赋》戈船掩乎江湖。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继光济水法,用生牛马皮,竹木缘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系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音chéng]一人,两皮船合缝,可乗[音chéng]三人。又《韵会》衣领曰船。《正字通》俗以船为襟穿。续演繁露云: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或言衣襟为船,误。按蜀人呼衣系带为穿,俗因改穿作船。又姓。出《姓苑》。又天船,星名。见《丹元子·步天歌》。又《集韵》余专切,音沿。义同。俗作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