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戴张帽

整理了李戴张帽的基本信息,解析释义,用法示例,造句,近义词,

李戴张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ǐ dài zhāng mào
成语简拼
LDZM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李戴張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张冠李戴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明·刘效祖〈黄莺儿·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着张三帽,歪行货当高,假东西说好。』

成语造句

(1)瓜瓜不会写成语“李戴张帽”的最后一个字。

(2)胡口中学的微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李戴张帽”。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李戴张帽”几个大字。

(4)微生奶奶给她的孙囡和孙子介绍了“李戴张帽”的成语典故。

(5)小逗写不出成语“李戴张帽”,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分字解释

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戴:dài 1、<动>加在头上;用头顶着。《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动>推崇;遵奉;拥护。《原君》:『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戴白] 满头白发,借指老人。陆游《新凉书怀》:『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戴各欣然。』[戴笠] 戴斗笠,比喻贫贱。[戴头] 比喻刚正不畏强暴,不怕杀头。[戴翼] 辅助。《汉书·董仲舒传》:『欲则先王这法以戴其世者甚众。』

张:zhāng 1、<动>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2、<动>开弓。《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3、<形>紧张;紧。《礼记·杂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4、<动>张开。《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5、<动>张大;扩大。《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6、<动>铺张;夸大。《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管虚张声势。』7、<动>陈列;设置。《群英会蒋干中计》:『大张筵席。』8、<动>设置机关罗网以捕取鸟兽。《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张之。』9、<动>纺望。《水浒传》:『在门缝里张时,见智深抢到山门下。』成语有『东张西望』。10、<量>《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zhàng 1、<形>骄傲自大。《左传·桓公六年》:『随张,必弃小国。』2、<形>通『胀』,肚内膨胀。《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3、<动〉涨;布满。《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4、<名>通『帐』,帷帐。《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张本] 预为布置,为将来的行事准备条件。[张目] 睁大眼睛。助长声势。

帽:mào(1)帽子:呢帽;箬帽;草帽。(2)(帽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象帽子的东西:笔帽儿;螺丝帽儿;笼屉帽儿。

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戴:《卯集中·戈字部》《唐韵》都代切《集韵》《韵会》《正韵》丁代切,□□去声。《说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广韵》荷戴也。《书·大禹谟》衆[音zhòng]非元后何戴。《孟子》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又《尔雅·释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过丘南,若为道负戴。又値也。《礼·丧大记》君纁戴六。〈注〉戴之言値也。《尔雅·释地》戴日为丹穴。〈注〉値也。〈疏〉値日之下,其处名丹穴。又《諡法》典礼无愆曰戴。《左传·隐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注〉戴谓諡。又姓。出济北,本宋戴穆公后。又或作载。《礼·月令》载青旗。《诗·周颂》载弁俅俅。《音义》如字。又与戴同。又《韵会》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隐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注〉戴国,今□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释文》戴音再。

张:《寅集下·弓字部》(古文)弡《唐韵》陟良切《集韵》《韵会》中良切,□帐平声。《说文》施弓弦也。《礼·曲礼》张弓尚筋。《仪礼·乡射礼》胜者执张弓。又《广雅》大也。《诗·大雅》孔修且张。《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又《广雅》施也。《史记·武帝纪》张羽旗,设供具,以祀神君。又《广韵》开也。《老子·道德经》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又《韵会》设也。《史记·曹相国世家》取酒张坐饮。又施弦曰张。《前汉·董仲舒传》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又罗取鸟兽曰张。《周礼·秋官·冥氏》掌设弧张。〈注〉弧张,罿罦之属。《后汉·王乔传》自县诣台朝,辄有双凫飞来,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又计物之数曰张。《左传·昭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后汉·明帝八王传》宠有强弩数千张。又星名。《史记·律书》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正义》张六星,六为嗉,主天厨饮食,赏赉觞客。又譸张,诳也。《书·无逸》民无或胥,譸张为幻。又蹶张,以足张弩也。《前汉·申屠嘉传》以材官蹶张。〈注〉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师古曰:今之弩,以手张者曰擘张,以足张者曰蹶张。又乖张,相戾也。《司马贞·补史记序》其中远近乖张。又姓。《广韵》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纲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炖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诗·小雅》张仲孝友。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亮切,音帐。《广韵》张施。《集韵》□设也。《周礼·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张事。《前汉·王尊传》供张如法而办。又《韵会》自侈大也。《左传·桓六年》随张必弃小国。《释文》张,猪亮反。又张弦之张,亦音帐。《嵆康·琴赋》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亮。又与胀通。《左传·成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厠。〈注〉张,胀满也。又与帐通。《史记·高帝纪》复留止张饮三日。〈注〉张,帏帐也。又《左传·僖十五年》阴血周作,张脉偾兴。〈疏〉血既动作,脉必张起,故言张脉也。《释文》张,中亮反。又雄张。《后汉·班超传》于寘王雄张南道。〈注〉雄张,犹炽盛也。张,丁亮反。

帽:《寅集中·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音□。《释名》冒也。《说文》本作冃。《徐铉曰》今作帽。帽名犹冠。义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无帽,冠下有纚,以缯为之。后人因之帽於冠,或裁纚为帽。自乗[音chéng]舆宴居,下至庶人无爵者,皆服之。江左时,野人已着帽,人士亦往往而见,但无顶圈矣,后乃高其屋云。《隋书·礼仪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又有缯皂亲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准。《唐书·车服志》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賔客之服也。又通作冒。《史记·绦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应劭曰:陌额絮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冒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