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神文武

圣神文武,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圣神文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èng shén wén wǔ
成语注音
ㄕㄥˋ ㄕㄣˊ ㄨㄣˊ ㄨˇ
成语简拼
SSWW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聖神文武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夸奖称赞人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圣神文武→武不善作→作古正经→经久不衰→衰当益壮→壮志凌云→云飞雨散→散言碎语→语不惊人→人急智生→生荣死哀→哀天叫地→地久天长→长话短说→说千说万→万岁千秋→秋毫勿犯→犯言直谏→谏争如流→流落他乡→乡书难寄→寄人篱下→下回分解→解兵释甲→甲冠天下

2、圣神文武→武不善作→作舍道边→边尘不惊→惊心褫魄→魄散魂消→消息盈冲→冲云破雾→雾释冰融→融会通浃→浃髓沦肌→肌劈理解→解甲休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驱叩门→门生故旧→旧燕归巢→巢焚原燎→燎原烈火→火耕流种→种玉蓝田→田翁野老→老子长孙→孙庞斗智

3、圣神文武→武爵武任→任人唯贤→贤身贵体→体贴入微→微不足道→道路侧目→目不苟视→视下如伤→伤教败俗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身女子也,则虽圣神文武,不得仁宦。▼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成语造句

(1)伯骁大哥哥给赵滢和苓恕讲述了“圣神文武”的历史典故

(2)淙淙写不出成语“圣神文武”,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3)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圣神文武”几个大字。

(4)清河第六中学的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圣神文武”。

(5)小浩不会写成语“圣神文武”的最后一个字。

(6)身女子也,则虽圣神文武,不得仁宦。见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7)恭惟陛下,禀圣明之资,躬舜禹之德,继文武之余铭,续成康之胤祚,正际国步多艰,胡夷纷扰,赖陛下圣神文武,将士齐力谟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分字解释

圣:shèng 1、<形>通达事理,才智非凡。《韩非子·说林上》:『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2、<名>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名>在某方面最杰出的人;精通某种技艺或业务的人。如『诗圣』、『棋圣』。4、<名>封建时代对当时的王朝或帝王的尊称。《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

神:shén 1、<名>神灵。《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又] 人死后变成的『精灵』。《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2、<名>精神。《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3、<名>神采;动人的表情。《林黛玉进贾府》:『俊眼修眉,顾盼神飞。』4、<形>神奇;神异。《活板》:『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神明] (1)人的聪明才智。(2)敬称神灵。[神气] 人的表情。也指人的精神面貌。[神器] 帝王的王位。

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武:wǔ 1、<名>脚印;足迹。《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2、<量>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不过步武尺寸之间。』3、<形>勇猛;刚健;威武。《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4、<名>泛指与武力、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与『文』相对。《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市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武备] 武装力量、军备和武装建设。[武弁] (1)古代武官的帽子。(2)旧时指低级的武职;武士。[武夫] 战士;武士。

圣:《未集中·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正切,声去声。《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洪范》睿作圣。〈传〉於事无不通之谓圣。《礼·礼运·三代之英疏》万人曰杰,倍杰曰圣。《孟子》大而化之之谓圣。《风俗通》圣者,声也。闻声知情,故曰圣也。又《諡法》称善赋□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圣木。〈注〉食之令人智圣也。又水名。《水经注》圣水,出上谷东,过长乡县北,又东过安次县,而东入于海。又姓。又《韵补》叶裳声切,音成。《常璩·华阳国志赞》仲元抑抑,邦家仪型。子云□达,焕乎弘圣。

神:《午集下·示字部》《唐韵》食邻切《集韵》《韵会》乗[音chéng]人切,□音晨。《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曰》申即引也,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又《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乎日,人之神栖乎目。又神明。《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又鬼神。阳魂为神,阴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又諡法。《史记》民无能名曰神。又姓。汉骑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张衡·东京赋》神荼副焉。〈注〉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时连切,音禅。《焦仲卿诗》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班固·答宾戏》言通帝王,谋合圣神,殷说梦发於傅岩,周望兆动於渭滨。〈注〉神,叶时连切。滨,叶□眠切。○按: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曰神,古□多作□,下从旦。《礼·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义。郑康成云:旦当为神,篆字之伪。《庄子》有旦宅而无情死,亦读为神。盖昔之传书者遗其上半,因伪为旦耳。此说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

武:《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断也。《书·大禹谟》乃武乃文。又《伊训》布昭圣武。又《左传·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为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音zhòng],丰财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书》刚强理直曰武,威强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又周乐名。《前汉·礼乐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礼·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郑注》文谓鼓,武谓金。〈疏〉金属西方,可以为兵刃,故为武。鼓主发动衆[音zhòng]音,无兵器之用,故为文。又迹也。《诗·大雅》履帝武敏歆。《礼·曲礼》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又《礼·曲礼》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则迹大。又《尔雅·释诂》武,继也。《诗·大雅》下武惟周。〈笺〉言后人能继先祖者,惟有周也。又冠卷曰武。《礼·玉藻》缟冠□武,居冠属武。又《亲记》委武。〈注〉秦人曰委,齐东曰武。又冠名。《蔡邕·独断》武冠,或曰繁冠,今谓之大冠,武官服之。又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东武阳县。《应劭曰》武水之阳也。又:泰山郡南武阳县,武水所出,南人泗。又关名。《地理通释》《左传·哀四年》:楚人谋北,方将通於少习,以听命。《杜注》少习,商县武关也。《舆地广记》:商洛县东有少习,秦谓之武关。《贾谊·新书》所谓建武关函谷临晋关者,大抵为备山东诸侯也。又武都,州名。《广韵》本自白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阳,今好畤县界,武都古城是也。后汉平仇池山筑城,置武都镇,即今州是也。又《地理通释》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萧关置武州。又广武,山名。在荥阳。《前汉·项籍传》羽与汉王临广武,间而语。又县名,属太原郡。又修武、阳武、原武,皆属河内郡。又灵武,今陕西环县,唐肃宗即位於此。又湖名。《广舆记》在黄州府黄陂县,相传黄祖习射处。又溪名。亦山名。《广舆记》在辰州府卢溪县。马援门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即此。又武山,亦在卢溪县。又真武,湖名。《六朝事迹》吴后主宝鼎元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后湖是也。又星名。《梦溪笔谈》北方真武七宿,起於东井,终於角。又□武,北方七宿也。《礼·曲礼》前朱雀而后□武。又姓。《广韵》《风俗通》云:宋武功之后,汉有武臣。又汉复姓,六氏。汉有乗[音chéng]黄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后。《风俗通》云: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世本云:夏时有武罗国,其后氏焉。《何氏姓苑》有广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录》有武都氏。又与珷通。石似玉者。《史记·司马相如传》瓀石武夫。又《正韵》微夫切。与无通。《礼·礼器》周坐尸,诏侑武方。《郑注》武,读为无。考证:(《汲冢周书》刚强直理曰武。)谨照逸周书及北史于忠传,直理改理直。(《广韵》本自白马元地。)谨照原文元改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