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小事微

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

慎小事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èn xiǎo shì wēi
成语注音
ㄕㄣˋ ㄒㄧㄠˇ ㄕㄧˋ ㄨㄟ
成语简拼
SXS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慎小事微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慎小谨微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峻涵叔叔给泽欣和珞儿介绍了“慎小事微”的成语故事。

(2)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慎小事微”几个大字。

(3)秋秋写不出成语“慎小事微”,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4)书坊中学的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慎小事微”。

(5)小包不会写成语“慎小事微”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分字解释

小事

小事:[xiǎoshì] 不重要之事;琐事。

慎:shèn 1、<形>谨慎;慎重。《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副>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慎独] 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小:xiǎo 1、<形>小。《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形>年纪幼小;排行在后的。《柳毅传》:『洞庭龙君小女也。』3、<形>地位低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愿为小相焉。』[又] 〈形意动〉认为……小。《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4、<动>小看;轻视。《盐铁论·利议》:『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小可] (1)对年辈相近的人自称;谦称。(2)次要的;一般的。[小生] (1)年轻读书人;年轻人。(2)旧时读书人谦称自己。(3)戏曲中扮演青年男子的配角。

事:shì 1、<名>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名>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3、<名>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4、<动>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5、<动>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6、<量>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事。』

微:wēi 1、<形>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2、<形>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微,其志洁。』3、<形>小;微小;少。《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4、<形>轻微。《庖丁解牛》:『动刀甚微。』5、<形>地位不高;没有名望。《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6、<副>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7、<副>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8、<副>隐约。《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9、<副>无;没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10、<形>衰微;衰败。《教战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微矣。』[微独] 不但;非但。[微服] 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

慎:《卯集上·心字部》眘□昚《唐韵》《集韵》《正韵》□时刃切,蜃去声。《说文》谨也。《书·益稷》慎乃在位。《正义》当谨慎汝所在之位也。又诚也。《诗·小雅》慎尔言也。〈又〉慎尔优游。〈笺〉皆曰诚也。又《尔雅·释诂》静也。〈疏〉慎者,谨静也。又《尔雅·释诂》思也。〈疏〉《方言》云:秦晋曰慎。凡思之貌皆曰慎。又禁戒词。《史记·吴王濞传》上谓濞曰:慎无反。又司慎,天神名。《左传·襄十一年》司慎,司盟。〈注〉二司,天神名。又姓,韩大夫慎到。又公慎,复姓。又《集韵》之刃切,音震。《前汉·地理志》汝南郡慎阳。《如淳曰》音震。《阚駰曰》本作滇。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以水为心。又《集韵》丞真切,音辰。《周礼·夏官·大司马注》兽五岁为慎。《六书精薀》人心有假者,修之於昭昭,肆之於冥冥,惟慎为真心。《徐锴曰》真心为慎,不卤莽也。

小:《寅集上·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私兆切《正韵》先了切,□萧上声。《说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见而分之。《徐曰》亅,始见也。八,分也。始可分别也。《玉篇》细也。《易·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左传·襄三十一年》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又《周礼·天官》有小卿,副贰,大卿,即小宰等也。又狭隘也。《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又轻之也。《左传·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又《诗·邶风》愠于羣小。〈注〉小,衆[音zhòng]妾也。又《韵辑》白小,鱼名。又叶苏计切,音细。《白居易·忏悔偈》无始劫来,所造诸罪。若轻若重,无大无小。了不可得,是名忏悔。

事:《子集上·亅字部》(古文)叓《唐韵》鉏吏切《集韵》《韵会》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广韵》使也,立也,由也。《释名》事,伟也。伟立也。凡所立之功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又《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公也。又《诗·大雅》三事就绪。〈注〉三农之事也。又奉也。《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又营也,治也。《史记·曹参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又《广韵》《类篇》□侧吏切。事刃,与倳剚同。别见人部倳字注。又《韵补》叶逝支切,音时。《蔡邕词》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诗纸切,音始。《诗·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又叶疎语切,书上声。《韩非子·扬权篇》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又叶常御切,音树。《易林》虽愠不去,复职内事。考证:(《书·大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后生。)谨按后字误刊。三事与下文六字亦不连。谨照原文改为六府三事允治。

微:《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非切,音薇。《尔雅·释诂》幽微也。《易·系辞》知微知彰。《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广韵》微,妙也。《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又《说文》隐行也。《史记·秦始皇纪》微行咸阳。又《广韵》细也。《孟子》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韵会》衰也。《诗·小雅》式微式微。〈笺〉微乎微者也。《史记·杞世家》杞小微。又《韵会》贱也。《尚书序》虞舜侧微。又《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左传·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微,匿也。又《尔雅·释诂》蔽,微也。《晋语》公子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注〉微,蔽也。又杀也。《礼·檀弓》礼有微情者。〈疏〉微,杀也,言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又伺察也。《前汉·郭解传》使人微知贼处。〈注〉微,伺问之也。又《尔雅·释训》骭疡为微。〈注〉骭,脚胫。疡,疮也。《诗·小雅》既微且尰。又《韵会》非也。《诗·邶风》微我无酒。又《韵会》无也。《礼·檀弓》齐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曾子曰:微与。〈注〉微,犹无也。又国名。《书·牧誓》微卢彭濮。〈传〉微在巴蜀。又《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晋书·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黄,则贤士举也。又三微。《后汉·章帝纪》春秋於春每月书王者,重三正,慎三微也。〈注〉三微者,三正之始,万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时阳气始施於黄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阳气,故周为天正,色尚赤。十二月,万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十三月,万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业,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又姓。《左传·哀八年》微虎。〈注〉鲁大夫。又微生,复姓。《论语》微生高。考证:(《书·舜典》虞舜侧微。)谨按舜典无此文,系出书序。谨将书舜典改为尚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