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威擅势

摄威擅势,指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摄威擅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è wēi shàn shì
成语注音
ㄕㄜˋ ㄨㄟ ㄕㄢˋ ㄕㄧˋ
成语简拼
SWSS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攝威擅勢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摄威擅势”几个大字。

(2)亮亮不会写成语“摄威擅势”的最后一个字。

(3)琳琳写不出成语“摄威擅势”,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4)田坝中学的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摄威擅势”。

(5)纤牧大哥哥给博慧和可凝讲了“摄威擅势”的典故。

(6)去往京山县石龙镇初级中学的巴士上,岩森大哥哥给一钰和莹轩讲述了『摄威擅势』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昔者齐简公释其国家之柄,而专任其大臣,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分字解释

摄:shè 1、<动>拉;拽。《汉书·陈馀传》:『吏尝以过笞馀,馀欲起,耳摄使受笞。』2、<动>收敛;收紧。《原君》:『摄缄滕,固扃鐍。』3、<动>捉拿;拘捕。《国语·吴语》:『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4、<动>提起;撩起。《后赤壁之赋》:『予乃摄衣而上。』5、<动>整理;整顿。《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6、<动>代理。《史记·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摄政。』7、<动>辅助;帮助。王符潜夫论·赞学》:『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8、<动>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9、<动>保养。《韩非子·解老》:『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摄生] (1)养生。(2)维持生命。[摄政] 代君王处理国政。

威:wēi 1、<名>威力;威势。《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2、<名>威严;尊严;威信。《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动>威慑;震慑。《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也。』4、<动>通『畏』,使……害怕。《墨子·七患》:『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威灵] (1)指神灵;鬼神。(2)指声威。[威武] (1)指权势。(2)指武功。

擅:shàn 1、<动>独揽。《史记·货殖列传》:『而擅其利数世。』[引] 自作主张。《国语·晋语九》:『非司冠而擅杀。』2、<动>拥有,据有。《战国策·秦策三》:『方五百里,赵独擅之。』3、<动>通『禅』。以帝位让给别人。《荀子·正论》:『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擅兵] 独揽兵权。[擅场] 压倒全场;超出众人。[擅朝] 独揽国政。[擅命] 擅自发号施令。

势:shì 1、<名>威势;力量。《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2、<名>势力;权势。《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3、<名>形势;趋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4、<名>气势。《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5、<名>姿势;姿态;形状。《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

摄:《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失涉切,□音歙。《说文》引持也。《左传·成十六年》请摄饮焉。《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使长监於世,故能摄固,不解以久。《前汉·张耳□余传》吏尝以过笞余,余欲起,耳摄使受笞。又收敛也。《诗·大雅》朋友攸摄,摄以威义。〈疏〉相摄敛而佐助之以威仪之事也。《庄子·胠箧篇》摄缄縢,固扃鐍。〈注〉摄,犹结也。又整饬也。《仪礼·士冠礼》再醮摄酒。〈疏〉更挠搅添益,整顿示新也。《史记·荆轲传》吾曩者目摄之。〈注〉怒视以摄整之也。又总也,兼也,代也。《礼·丧服小记》士不摄大夫。〈疏〉士丧无主。不敢使大夫兼摄为主也。又《曾子问》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注〉摄主上卿,代君听国政。《左传·成二年》摄官承乏。一曰假也。《礼·檀弓》伯高之丧,冉子摄束帛乗[音chéng]马而将之。〈注〉摄犹贷也。又录也,追也,捕也。又讋服也。《前汉·霍去病传》摄讋者弗取。〈注〉谓振动失志气者,则赦也。又龟名。《尔雅·释鱼》三曰摄龟。又《唐韵》奴协切《集韵》《韵会》诺协切,□音敜。亦持也。一曰安也,静谧貌。《前汉·严助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又《集韵》质涉切,音慴。曲折也。一曰龟名。又诘叶切,音箧。《尔雅注》摄龟,小龟也,腹甲曲折,能自张闭,江东呼为陵龟。郭璞说。又色甲切,音霎。与翣同。《楚语》屛,摄之位。〈注〉屛,屛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别尊□,为祭祀之位。

威:《丑集下·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非切,音蝛。尊严也。《易·大有》威如之吉。《书·洪范》惟辟作威。《周礼·天官》□赏以驭其威。《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又《諡法》猛以刚果,强义执政,□曰威。又妇称姑为威姑。犹子称父为严君。《说文》威,姑也,引汉律妇告威姑。《正字通》按汉律威姑二字宜连读,信如说文训,似告姑姑,岂成文理。又南威,美人名。又虎胁两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见《酉阳亲俎》。又伊威,虫名。《尔雅·释虫》作蛜蝛。《诗·豳风》伊威在室。又与畏通。《庄子·渔父篇》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注〉威畏义同。

擅:《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时战切,音缮。《说文》专也。《礼·冠义》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史记·范睢传》擅国之谓王。又《增韵》据也。《战国策》赵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以擅呼沱。〈注〉擅言固有之。

势:《子集下·力字部》《唐韵》舒制切《集韵》《韵会》《正韵》始制切,□音世。《说文》盛权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势。又《广韵》形势。《易·坤卦》地势坤。又《增韵》气焰也。《书·君□》毋倚势作威。又《韵会》外肾为势。宫□,男子割势。又《韵补》叶式列切,音设。《木华·海赋》羣山既略,百川潜渫。泱漭澹泞,腾波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