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缸内液体渣铁运动有什么特点?

浏览

  从软熔带滴落下来的渣铁液滴经历曲折的路径进入炉缸汇集,一般认为燃烧带形成的高温煤气具有较大的浮力,它使滴落的液滴改变流向。液滴与煤气进入∧形软熔带穿越焦窗时,发生转向边缘的横向流动,将液滴推向边缘,落到回旋区上方的液滴则被煤气甩向回旋区周边再继续向下流动,由于液滴与煤气流接触良好,两者热交换也好,所以渣铁进入炉缸时加热得充分,使炉缸热量充足而且均匀。而煤气通过V形软熔带时却相反,向中心偏流的煤气流将液滴推向中心,使液滴直接穿过死料柱进入炉缸,这样液滴被煤气加热的程度差,会出现渣温低,铁温高而含Si和S都高的现象。

  已积聚在下炉缸的渣铁运动是在出渣铁时发生的。在中小型高炉和少数1000M3级高炉上只有一个铁口,当铁口打开后,铁水和下渣向铁口流动,出现两种情况:在渣铁数量积聚量足够多时,焦炭被渣铁浮起,在炉底与焦塔间形成贯通的铁液池,铁水可高速穿过炉缸到达铁口;另一种情况是焦塔下部浸埋在渣铁中,其底部呈向下凸起的球状深入铁水,这样中心部位焦炭多、边缘焦炭少或没有焦炭,铁水流向铁口时大部分沿炉缸壁做环流运动,造成炉底与炉缸的角部耐火砖受冲刷而被严重侵蚀,即形成蒜头状侵蚀,降低了高炉寿命。为克服这种缺陷,在设计上加大了死铁层厚度,改进炉底炉缸结构(例如陶瓷杯),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微孔碳砖);在生产操作上控制出铁速度,出净渣铁、减少出完铁后炉缸内残留渣铁量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