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胁姬鹛的简介、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浏览

斑胁姬鹛的图片

斑胁姬鹛(学名:Cutia nipalensis,英文名:Himalayan Cutia)是噪鹛科姬鹛属的鸟类。

斑胁姬鹛是一种属于雀形目、噪鹛科、姬鹛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斑胁姬鹛

拉丁学名:Cutia nipalensis

英文俗名:Himalayan Cutia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姬鹛属(Cutia)

繁殖区:东洋界 : e,c Himalayas to sw Sichuan, e Burma to n I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8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斑胁姬鹛 斑胁姬鹛

中文名:斑胁姬鹛

英文名:Cutia

雀形目 > 噪鹛科 > 姬鹛属

PASSERIFORMES > Leiothrichidae > Cutia nipal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身具醒目图案而不会误识的鹛。额、顶冠、颈背及飞羽羽缘蓝灰色;上背、背、腰及甚长的尾上覆羽橙棕色;尾、两翼余部及宽阔的过眼纹黑色;下体白,两胁具黑色横斑。雌鸟色较淡,上背及背橄榄褐色而具黑色粗纵纹;过眼纹深褐。

虹膜-红褐;嘴-略黑;脚-黄至橘黄。

叫声:响亮的逐渐上扬的长鸣声cheeeet;双音的chirp及大声而单调的chipchip-chip-chipchip重复多次。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地理分布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海拔1800~2600米的山区常绿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melanchima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丘陵地带有记录。

生活习性

习性:于长满真菌的树枝上移动觅食。通常结小群或混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