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勺鸡的图片

勺鸡(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英文名:Koklass Pheasant)属鸡形目雉科勺鸡属,又名柳叶鸡、角鸡。体长55~60厘米。雄鸟头部呈金属暗绿色,具棕褐色长形冠羽;颈部两侧有明显白色块斑;雌鸟体羽以棕褐色为主。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终年成对活动,秋冬成家族小群。广布于中国辽宁省以南至西藏东南部的中部地区。勺鸡虽然分布区范围较大,但分布区不连续,每地的数量都不多。勺鸡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勺鸡

拉丁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英文俗名:Koklass Pheasant

命名作者:Lesson, 1829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勺鸡属(Pucrasi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4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勺鸡绘图 勺鸡绘图

体大(61厘米)而尾相对短的雉类。具明显的飘逸型耳羽束。

雄鸟:头顶及冠羽近灰;喉、宽阔的眼线、枕及耳羽束金属绿色;颈侧白;上背皮黄色;胸栗色;其他部位的体羽为长的白色羽毛上具黑色矛状纹。

雌鸟:体型较小,具冠羽但无长的耳羽束;体羽图纹与雄鸟同。

亚种细部有别-- joretiana 冠羽短,胸部无黄色;ruficollis 上胸多赤褐色;darwini 下体皮黄色;xanthospila 上体羽毛多条纹,雌鸟灰色重而黑色斑纹少。

虹膜-褐色;嘴-近褐;脚-紫灰。

叫声:叫声易与其他雉类分。响亮、震耳的粗犷叫声khwa-kha-kaak或kok-kok-kok…ko-kras远外可辨。倒数第二音高,但重音在最后。

勺鸡:雄鸟 勺鸡:雄鸟 勺鸡:雌鸟 勺鸡:雌鸟

地理分布

勺鸡地理分布图 勺鸡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及东部。

分布状况:罕见,北方和南方的分布范围均有缩小。西部及北部的个体于海拔1200~4600米间做季节性迁移,但在东部只见于海拔600~1500米处。几个亚种见于中国 -- xanthospila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及山西北部;ruficollis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宁夏、四川北部及西部;joretiana在安徽西部;darwini在湖北、四川东部、贵州、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及广东北部;meyeri在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

广布于中国辽宁省以南至西藏东南部的中部地区。勺鸡虽然分布区范围较大,但分布区不连续,每地的数量都不多,例如安徽大别山的安徽亚种密度为每公顷0.12—0.23只;四川北川、宝兴、南坪等地的陕西亚种的密度分别为每公顷0.02、0.05和0.007只;宁夏六盘山的河北亚种密度为每公顷0.01只等等。生境与红腹角雉相似,主要栖息于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矮林灌丛中,但罕见于山顶矮林灌丛带。

亚种分化

勺鸡:雄鸟 勺鸡:雄鸟

勺鸡东南亚种(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darwin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山地。

勺鸡安徽亚种(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joretian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安徽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安徽霍山。

生活习性

勺鸡:雄鸟 勺鸡:雄鸟

勺鸡习性常栖息于海拔1000~4000米处的松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中,特别喜欢在高低不平而密生灌丛多岩坡地。平时成对活动,很少结群。清晨和傍晚觅食,以植物种子和果实等为主。

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终年成对活动,秋冬成家族小群。常单独或成对。遇警情时深伏不动,不易被赶。枪响或倒树的突发声会使数只雄鸟大叫。雄鸟炫耀时耳羽束竖起。喜开阔的多岩林地,常为松林及杜鹃林。主要以植物的根、果实及种子为食。

雌雄鸟在主要行为活动的时间分别上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仅在饮水,沙浴、攻击等行为活动时间雌鸟显著多于雄鸟,不同繁殖时期的时间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仅在饮水,沙浴、攻击等行为活动时间雌鸟显著多于雄鸟,不同繁殖时期的时间分配存在着显著的,早期用于繁殖的时间明显多于晚期,而在晚期和于理羽的时间的显著多于早期,其余行为的差异不显著。

生长繁殖

勺鸡:雄鸟 勺鸡:雄鸟

勺鸡为一雄一雌制。4月底至7月初繁殖,在地面以树叶、杂草筑巢。每窝产卵5~7枚,乳黄色,带不规则浅红或茶褐色的粗斑。孵卵以雌鸟为主,21~22天,雏鸟出壳后能独立活动,多活动在山地。

保护现状

勺鸡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濒危因素:1、栖息地破坏:中国东部人口密集,林砍伐和农业开发等人类行为对勺鸡构成了威胁。2、作为食物被捕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