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鹭的记录、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白腹鹭的图片

白腹鹭(学名:Ardea insignis,英文名:White-bellied Heron)是鹭科鹭属的鸟类,又名皇鹭、大白腹鹭。全球性濒危鸟类,体型很大,整体呈灰色,腹白,具白色梭状羽。分布区域狭窄,限于印度的喜马拉雅东部、孟加拉国东北部、缅甸和不丹。国内分布于西藏与印度接壤地区,2014年云南记录到白腹鹭的照片。栖于低海拔的河流及热带、亚热带森林沼泽区。

中文学名:白腹鹭

拉丁学名:Ardea insignis

英文俗名:White-bellied Heron

命名作者:Hume, 1878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鹭属(Ardea)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4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鸟类记录

白腹鹭 白腹鹭

2014年8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自然保护局从村民手中收容了一只白腹鹭,这是这种极度濒危的珍稀鸟类首次在中国境内获得影像记录。

外形特征

白腹鹭:形态特征图 白腹鹭:形态特征图

体型甚大(127厘米)的灰色鹭。喉、腹部、臀、腋羽、腿内侧及颈下方的长饰羽均白。比苍鹭体型大许多。有几根灰色及白色的丝状羽由顶冠而出。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粗哑吠声。

地理分布

白腹鹭:地理分布图 白腹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山麓至印度东北部及缅甸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濒危(Collar et al., 1994)。留鸟见于中国西藏东南部与印度东北部接壤的地区,栖于低海拔的河流及热带、亚热带森林沼泽区。1938年有人在西藏东南部见过(可能有争议)。

生活习性

白腹鹭 白腹鹭

栖于沼泽地带及池塘,具鹭的典型特性。 注:过去被称为A. imperialis。栖于低海拔的河流及热带、亚热带森林沼泽区及池塘。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迁徙种类。

生长繁殖

白腹鹭 白腹鹭

繁殖期多为群居,在树上、灌丛上或地面上用枝条筑造浅巢。每巢产卵3~6枚,卵呈蓝色、白色或皮黄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保护现状

白腹鹭 白腹鹭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