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天雄丸

浏览

补益天雄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

补益天雄丸的基本资料

补益天雄丸(《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别捣)1两,柏子仁1两,石斛(去根,锉)1两,巴戟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牛膝(去苗)1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利去皱皮,炙令干),熟干地黄2两,肉桂2两(去皱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劳气,身体疼痹,手足无力,气血虚损,颜色萎黄,精神昏沉,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渐加至40丸。

补益天雄丸相关中药材

1、肉苁蓉

别名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肉松蓉,金笋。

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苁蓉、迷肉苁蓉等的肉质茎。春、秋均可采收。但以3~5月间采者为好,过时则中空。春季采者,通常半埋于沙土中晒干,商品称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苁蓉”。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湖中1~3年后,取出晒干,称为“盐大芸”、“咸大芸”或“咸苁蓉”。

性状①甜苁蓉呈圆柱状而稍扁,一端略细,稍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质鳞片,呈覆瓦状排列。质坚实,微有韧性,肉质而带油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花白点或裂隙。气微弱,味微甜。②盐苁蓉形状较不整齐,黑褐色,质较软,外面带有盐霜。断面黑色,气微,味咸。以上均以肉质、条粗长、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以内蒙古产量最大。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①《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②《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④《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⑤《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2、干地黄

别名地髓,原生地,干生地,生地黄。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干地黄(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亦可用晒干法。

生境分布主要为栽培,亦野生于山坡及路边荒地等处。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

性状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子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以肥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备注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3、天门冬

别名大当门根,天冬,虋冬,大当门根。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主产贵州、四川、广西。此外,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亦产。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性状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白心。臭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②《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⑤《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⑦《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⑧《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⑨《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备注同属植物羊齿天门冬(参见“土百部”条)、小茎叶天冬(分布云南)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天门冬入药。

4、菟丝子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黄丝子。

来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性状①菟丝子 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黄色,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②大菟丝子 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同属植物海滨菟丝子及大豆菟丝子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5、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冬初种子成熟时收采,晒干。压碎种皮,簸净,阴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此外,陕西、湖北、甘肃、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种仁呈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亦有呈长圆锥形者,长3~7毫米,径1.5~3毫米。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并有油渗出。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内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并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或更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⑤《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⑥《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以盐渍之,煎服,能治咳嗽。”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咳止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

6、肉桂

别名菌桂,牡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紫桂,桂皮。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下列几种:①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②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③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生境分布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状①官桂(《本草图经》)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呈半槽状或圆筒形,长约40厘米,宽约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较平滑,红棕色,通称“桂心”。内表面暗红棕色,颗粒状。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浅色石细胞群,断纹成环状。气芳香,味甜辛。②企边桂 又名;清化桂。呈长片状,左右两边向内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长40~50厘米,宽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香气浓烈,其它与官桂相似。③板桂(《本草图经》)又名:桂楠。呈板片状,通常长30~40厘米,宽5~12厘米,厚约4毫米,两端切面较粗糙。以上均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备注《本经》有牡桂、菌桂,《名医别录》又另立“桂”条。《本草纲目》认为桂即牡桂,并将两者合为一条。又云:“桂即肉桂也”,可见牡桂、肉桂为同一物。至于菌桂,陶弘景称其“正圆如竹”,《图经》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简,亦名筒桂”。据此,菌桂当即今之官桂。

7、石斛

别名吊兰,林兰,禁生,杜兰,石蓫,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悬竹,千年竹。

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采回后如保存鲜用时,在春、秋季则应及时栽培于细砂石中,放置阴湿处,经常浇水使根部保持湿润。在冬天应平放于竹筐内,上盖蒲包,但应注意空气流通。干石斛一般系将鲜石斛剪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在广西地区先用开水烫过,趁热边搓边晒(或烘)至全郎干燥为止。耳环石斛:加工时,拣长约4厘米的鲜石斛,修去部分须根,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铁锅内,均匀炒至柔软,趁热搓去薄膜状叶鞘,放置略通风处,两天后置于有细眼的铅皮盘内,下面用适当的微火,在离盘约一尺处,微微加温,用手使之弯成螺旋形或弹簧状,再晾干,如此反复进行2~3次,至干燥为止。

性状本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效种。①金钗石斛 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约20~45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膨大,节间长约2.5~3厘米,向上渐短。体轻而质致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散布有深色的小点。气无,味苦,嚼之带粘性。以身长、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②黄草石斛 为铁皮石斛、罗河石斛、广东石斛、细茎石斛等的加工品。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径约3~5毫米,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具深纵沟纹,节明显,节间长约2~3.5厘米。横切的厚片断面类圆形,边缘有多数角棱,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有类白色小点。气无,味微苦,嚼之略带粘性。以条匀、金黄色、致密者为佳。③小黄草石斛 为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2毫米,多弯曲盘绕成团,表面有细密纵纹理,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节间长约1~1.5厘米,断面类圆形,略带粉性。以卷曲、节密、金黄色、富粉质,嚼之有甘凉味、粘性足者为佳。④耳环石斛 又名:枫斗。为石斛属多种植物的茎经特殊加工制成。㈠西枫斗,干燥茎扭曲呈螺旋形或弹簧形;一般可见有1~4个旋纹,长约1~1.5厦米,直径约3毫米,一端可见茎基及残留的短须根,称龙头,另一端为茎的尖端,称“凤尾”,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理,节明显或有时不明显。气无;味淡。以条粗肥、旋纹少、有头吊、富粉质者为佳。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为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制成)、铜皮枫斗(细茎石斛制成)、云南枫斗(小美石斛制成)等。㈡圆枫斗,用铁皮、细茎、小美等石斛长于8厘米的茎而不适宜加工成西枫斗者,将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在微火上烘干,同时扭卷成圆形,如钟表发条状。㈢结子斗,用铁皮石斛的茎节剪断,烘干时打成纽结状。商品枫斗还有直条枫斗、葫芦斗、生川斗、广霍斗等等规格名称。⑤鲜石斛 金钗型的鲜石斛茎呈稍扁的圆柱形,基部较细,直径约1~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节明显,节上有棕黄色的环,节基部包围有灰色膜质的叶鞘,长度约占节间的1/2。黄草型的鲜石斛茎呈圆柱形,肉肥厚。常见的有:㈠铁皮石斛:外皮黑绿色,茎较短壮,粗细均匀,节略弯曲;叶片瓜子形,质厚,叶鞘紧包于节间。嚼之有浓厚粘性,味淡。品质好。㈡细茎石斛:外皮黄绿色,茎较瘦长,叶亦较长,质薄,叶鞘易剥离,节直。嚼之粘性较薄,味淡。品质较差。㈢爪兰石斛:外皮绿色,茎粗细不均匀,常两端细,中间粗,叶较长。嚼之有苦味。品质略次。鲜石斛均以青绿色或黄绿色、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以上各种石斛,主产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④《药性论》:“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8、天雄

别名白幕。

来源为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①《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②《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③《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9、菟丝

别名王女,菟芦,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吐血丝,莫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王女,鸮萝,狐丝,无根草,豆寄生,无娘藤。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东、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茎多缠绕成团,呈棕黄色,柔细,粗不及1毫米。叶退化成鳞状片,多脱落。花簇生于茎节,成球形。带有圆形或扁球形的果实,呈棕黄色。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棕、无夹杂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①《本经》:“汁去面酐。”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10、牛膝

别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牛膝的根,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河南。

性状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祖,下端较细,长约30~90匣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粗长,皮细坚实,色淡黄者为佳。

功能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11、干漆

别名漆树,漆渣,漆底,漆脚,续合筒,黑漆。

来源漆树科植物漆树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取漆桶内用剩的漆脚,晒干。密闭保存,防火。

生境分布多生于向阳避风山坡。分布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树脂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呈颗粒状或蜂窝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微有漆臭。用火点燃能燃烧,发黑烟,漆臭更强,以块整、色黑、坚硬、漆臭重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瘀,消积,杀虫。治妇女经闭,症瘕,瘀血,虫积。①《本经》:“主绝伤,续筋骨,五缓六急,风寒湿痹。”②《别录》:“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③《药性论》:“能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④张元素:“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⑤《本草原始》:“妇人产后血运,多用干漆火烧熏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