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萹蓄散

浏览

地萹蓄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

地萹蓄散的基本资料

地萹蓄散(《准绳·疡医》卷三)

处方耳环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功能主治手中指头结毒,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擂酒服。又以砍烂,酒炒,敷患处。

地萹蓄散相关中药材

1、萹蓄

别名扁蓄,大萹蓄,鸟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蓄辩,萹蔓,萹竹,地萹蓄,编竹,粉节草,萹蓄蓼,百节,百节草,铁绵草,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斑鸠台,扁猪牙萹蓄,萹茿,畜辩,扁蓄,扁畜,扁竹蓼,乌蓼,疳积药,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扁猪牙,残竹草,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

来源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芒种至小暑间,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田野路旁、荒地及河边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全草,茎呈圆柱形稍扁,多弯曲,直径约1.5~3毫米,表面棕红色或灰绿色,光滑无毛,具纵直纹理,节膨大,残存红棕色或白色薄膜状透明的托鞘,节间长短不一;近基部的茎,质坚硬,位于顶端者较柔软,折断面黄白色,中心具广大的髓邮,有时成空洞状。叶片绿褐色或灰绿色,通常脱落。花生于叶腋,红色,但多数已萎落不存;花被黄绿色,顶端边缘粉红色,内藏瘦果1枚,三角状卵形。气微弱,味清凉。以色绿、叶多、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利尿,清热,杀虫。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①《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②《别录》:“疗女子阴蚀。”③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④《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⑤《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⑥《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⑧《江西中药》:“治肛门作痒由于湿热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