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浏览

(1)在服药的过程中应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去单位医务室或到医院取药时量一下,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台血压计带回家,随时测量,特别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早晨起床未活动时的血压,得到自己的基础血压值,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就诊时告诉医生,相信会对控制病情有好处。此外,有些药物如神经节阻滞剂或血管扩张剂等,服用后平卧时血压降得不多,但站立时血压就明显下降,出现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病人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摔倒,医学上称之为体位性高血压,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临床上以哌唑嗪最为常见。这就要求医生尽量做到用药合理;老年患者应对所用药物的某些副作用有所了解,并且多加小心。
  (2)用药原则上一般先用单一药物,这种药物要求降压效果好,且不增加心脑血管的并发症。通常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用药开始时在观察降压效果的同时,观察药物用量是否合适,且不可因服用几天后,降压效果不佳而盲目加用另一种降压药。一般来说,口服降压药不是几天就能降到满意水平,通常在2周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将血压控制住。以上情况适用于良性高血压病,对于严重的、急进性高血压另当别论。
  (3)应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根据用药降压效果的情况逐步增加剂量或增加服药次数,直到达到满意疗效为止或者病人不能耐受为止。因此,老年人不可盲目地加大用药剂量,因剂量过大会明显增加副作用。
  (4)长期患严重高血压的病人,不宜要求把血压完全降到正常水平。因为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肾、脑、心的血管阻力已经较大,靠着比较高的血压尚可维持血液流通,一旦血压突然降低则反而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病人会发生头晕(脑供血不足)、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就要求缓慢降压,使机体逐渐适应,使血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而且病人没有不舒适的感觉(常称为血压理想水平)。因此,血压要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不能以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为治疗的终点指标。
  (5)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后,稳定一个阶段,才能逐步减少药物品种、减少剂量,然后长期服药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而有的老年人却是血压升高了就服降压药,几天后血压降下来了,就又停止服药了,这样断断续续,不按时服药,使的血压升升降降,一点不稳,殊不知,这种情况最容易引起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
  (6)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据临床观察,第一、二期高血压病人,若能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恢复正常,又能循合理的生活方式,病人的寿命将和健康人无差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