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萹蓄的处方

浏览

萹蓄(别名竹、萹(艹巩)、蓄辩、萹蔓、萹竹、地萹蓄、编竹、粉节草、道生草、萹蓄蓼、百节、百节草、铁绵草、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斑鸠台、扁猪牙萹蓄),苦;性微寒,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主淋证;小便不利;黄疸;带下;泻痢;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妇女蚀;皮肤湿疮;疥癣;痔疾。本文介绍了含有萹蓄的处方59个。

处方1、懊憹散

处方雚芦10分,干漆2分,萹蓄2分。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心中懊憹,下利,谷道中烂伤。热患有蛔虫懊憹。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粥饮下,日2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雚芦走气分,更益以干漆破血,萹蓄杀虫,化湿热。

摘录《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处方2、懊憹散

处方萹蓄半两,雚芦3两,雷丸3两,青葙3两,女青3两,桃仁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杀虫除(匿虫)。主湿(匿虫)疮烂。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粥汁送下,亦可酒服,日3次。加至2匕。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懊憹亦是虫(匿虫)为患,故用萹蓄、雚芦杀气分虫;雷丸,青葙子、女青、桃仁破血(匿虫)也。

摘录《千金》卷十八

处方3、雚芦散

处方雚芦1两,干漆(炒烟出)1分,萹蓄(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蛔虫心痛,懊憹。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粥饮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若心腹胀满不能食饮,即以羊子肝、蒜齑作羹食之,能取干疳虫。旦服则暮下。

注意百日内勿食酱。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4、琥珀茯苓丸

处方琥珀1两,滑石1两,黄柏1两,赤茯苓1两,知母1两,海蛤粉1两,木通1两,当归1两,萹蓄1两,猪苓1两,木香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膀胱积热,小便赤黄,癃闭不通,溺痛淋漓。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水送下。

注意忌辛热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5、琥珀通淋丸

别名琥珀五淋丸

处方飞琥珀1钱,飞滑石2钱,木通1钱,西当归1钱,广木香1钱,川郁金1钱,萹蓄1钱。

制法上为细末,后加琥珀和匀,用温沸水泛为小丸,每钱约做200粒。

功能主治清热通利。主小便涩痛混浊。

用法用量每服2-3钱,1日1-2次,食前开水吞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处方6、露蜂房丸

处方露蜂房1两(微炒),威灵仙1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皂荚1两(炙令黄燥),萹蓄1两,薏苡根1两,卷柏1两(微炙),桑花叶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疾。肛边痒痛,发歇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槐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7、琥珀茯苓丸

处方琥珀(另研细)2两,滑石(用桂府者,研细)2两,知母(去皮头)2两,黄柏(去粗皮)2两,蛤粉2两,赤茯苓(去皮)2两,川木通(去皮)2两,当归2两,泽泻(去头)2两,人参、山栀子仁、赤芍药、白术、猪苓(去皮)、黄连、大黄、黄芩、瞿麦、萹蓄、木香。

制法上为末,同琥珀、滑石、蛤粉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经积热,以致小便癃闭淋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早晨空心用温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处方8、金沙五淋丸

处方海金沙4两,车前子4两,萹蓄4两,瞿麦4两,山楂4两,木通4两,赤芍4两,当归4两,熟地4两,赤茯苓4两,猪苓4两,黄芩4两,黄柏4两,大黄4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便混浊,淋沥作疼,膀胱邪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灯心草汤送下。

注意忌辛辣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9、复聪汤

别名复聪散

处方半夏(制)1钱,陈皮(去白)1钱,白茯苓(去皮)1钱,甘草(炙)1钱,萹蓄1钱,木通1钱,瞿麦1钱,黄柏(去粗皮,炒褐色)1钱。

功能主治痰火上攻,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复聪散(《便览》卷一)。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姚方伯方

处方10、红秫散

处方红秫黍根2两,萹蓄1两半,灯草100根。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上喘。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河水2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六引《朱氏集验方》

处方11、过关散

处方山栀子仁1分,车前子1分,木通1分,甘草1分,瞿麦1分,赤茯苓1分,人参1分,滑石1分,大黄1钱,萹蓄半两(取嫩枝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通心经。主婴孩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及小便赤色,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入灯心草略煎4-5沸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12、夺命散

处方绵纹大黄4两(去皮,炒存性),麦糵1两半(炒),槟榔7钱半,茴香2钱半,瞿麦2钱半,地萹蓄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心中积热停痰,肠垢诸毒变成百病,酒面食积,痃癖气块,小肠疝,诸般膈气,反胃吐食,胸膈痞闷,胁肋疼痛,呕吐痰逆,头目昏重,偏正头风;或惊怖、口苦、舌干、噎气醋心,腹胀如鼓,大便不通;小儿赤沃,饮食过多,不生肌肉,心中烦躁,面色萎黄,肌体羸瘦,困倦少力,夜多盗汗;脾胃不和,泻痢脓血,久而成血癖、血瘕。

用法用量每服虚实加减钱数,随证汤酒服之。如妇人室女血脉不行,加木香、沉香、枳壳,煎当归汤调服;小肠气,用干漆、麦糵、木通、炒茴香,煎汤服;木通、干漆2味,量病虚实用。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五

处方13、八正散

处方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萹蓄。

功能主治痘疹发热,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灯心、水竹叶引,水煎,热服。如人事虚者,去大黄,加泽泻。白术、猪苓。

摘录《片玉痘疹》卷三

处方14、加味八正散

处方萹蓄、木通、瞿麦、栀子、滑石、甘草、车前子、大黄、石苇、木香、冬葵子、沉香。

功能主治肺热而为气淋。

摘录《金鉴》卷四十三

处方15、加味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甘草、山栀子、木通、大黄、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膀胱不利为癃,小便闭而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灯心10茎,水煎,食前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二

处方16、加味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1钱5分,瞿麦1钱5分,萹蓄1钱5分,滑石1钱5分,生甘草1钱5分,山栀仁1钱,木通1钱,大黄1钱,赤茯苓1钱,黄柏1钱。

功能主治小便气滞淋涩,初起茎中作痛。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空心服。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17、八正散加木香汤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炒黑)、甘草梢、木通、大黄、木香。

功能主治湿热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

各家论述《医方考》:湿热下注,令人少腹急,则小便有可行之势矣。而卒不通者,热秘之也。陶隐居曰:通可以去滞,泻可以去秘,滑可以去着。故用木通、瞿麦、萹蓄通其滞;用大黄、山栀泻其秘;用车前、滑石滑其着;用甘草梢者,取其坚实,能泻热于下;加木香者,取其辛香,能化气于中。

摘录《医方考》卷二

处方18、长葫芦万安散

处方锦纹大黄4两(微炒),槟榔半两,地萹蓄半两,小茴香4钱,麦芽1两半,瞿麦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酒积。

用法用量每服8钱重,临卧酒调下,仰卧,夜半下恶毒。小儿急惊,灯心、淡竹叶汤调下2钱;妇人血积,酒调下;肾气,川楝子汤调下;淋疾,车前子汤调下;疸疾,茵陈汤调下;心热眼疾,灯心、山栀汤调下;痔疾,枳壳汤调下;渴疾,葛根汤调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三引玉宵方

处方19、二皮汤

处方桃皮1两,李皮1两,萹蓄1两,苦参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肠痔。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5升,去滓,熏洗,候冷即止,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20、地萹蓄散

处方耳环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功能主治手中指头结毒,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擂酒服。又以砍烂,酒炒,敷患处。

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处方21、八正散

处方瞿麦、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功能主治中热泻,二便皆滞。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22、八正散

别名八珍散

处方车前子1斤,瞿麦1斤,萹蓄1斤,滑石1斤,山栀子仁1斤,甘草(炙)1斤,木通1斤,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1斤。

制法上为散。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中医杂志》(1985;8:57):八正散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无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但能显着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及粘附尿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后者的抑制率达95%(P<0.001)。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消炎,利水散结,通便。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石淋,或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心经邪热上炎,口舌生疮,咽干口燥,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等。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妊娠心气壅,胎气八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急痛下安,难产。小儿伤寒壮热,及潮热积热,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口舌生疮。心经实热,或思虑劳神,或饮食太过,致使三焦发热,心火愈炽,目大眦赤脉传睛。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石淋,尿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

用法用量八珍散(《得效》卷十六)。本方改为汤剂,名“八正汤”(见《宋氏女科》)。

注意孕妇及虚寒病者忌用。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佳。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力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萹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2.《医略六书》: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小水,萹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3.《医方论》: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

临床应用1.小便不通:一小儿患腹痛,小便不利,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散二剂,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痊。2.肾盂肾炎:以八正散随证加黄连、黄柏等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女性菌尿67例。该组病例经尿菌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35例,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结果治愈54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2次均为阴性),临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8例。3.泌尿系感染: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型者94例。结果痊愈和基本治愈者共86例。4.泌尿系结石:以八正散加减为基本方(海金沙50g,金钱草50g,牛膝30g,滑石50g,大黄20-30g,木通15g,车前子20g,萹蓄20g,瞿麦20g,石韦20g,甘草10g),每日1剂,冲服消石散(地龙、鸡内金、琥珀,按3:2:1比例配制,共为细末)15g,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结果治疗后排尿者21例,结石下移2厘米以上者9例,总有效率为88.3%。本组中,共排出结石28块,平均排石时间为6.2天,最短3天,最长为108天。5.下疳:尹性初治一患者,小便涩痛,尿血,阴茎肿大,皮破水流,花柳科所谓下疳是也。病属血淋阴肿,系热毒侵入血室,遗入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治拟仿八正散之旨,清热渗湿,解毒行瘀。萆薢、栀子、车前子、瞿麦、萹蓄各三钱,升麻一钱,大黄、银花各二钱,生甘草梢、琥珀末各一钱。另用黄连末,甘草末各二钱,用白蜜调搽。服四剂肿消大半,再服四剂而愈。6.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以八正散加减(萹蓄、瞿麦、滑石各15g,木通3g,车前子9g,甘草梢6g,元明粉9~15g分冲),治疗自然产、手术产以及其他下腹部手术所致的尿潴留32例。结果获效者(服药后4小时内自行排尿)15例,缓效(服药后4~8小时内排尿,但不通畅,须服药2~5剂始愈)17例。

摘录《局方》卷六

处方23、加味八正散

处方瞿麦、萹蓄、滑石、车前子、甘草、栀子、木通、大黄、桑白皮、灯心、苦竹叶、生地黄。

功能主治心热冲眼,赤肿涩痛,热泪羞明。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24、吉利散

处方当归、川芎、枳壳、陈皮、香附、厚朴、木香、苏木末、刘寄奴、落得打、三七、乳香、没药、萹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红肿不消,阵阵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调下。

摘录《伤科大成》

处方25、泻肝饮子

处方杏仁(去皮)萹蓄 桑白皮

功能主治治暴赤眼。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热服。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处方26、止痛接骨散

处方乳香 没药 三七 萹蓄各3克 接骨草 五加皮 川断各5克 骨碎补9克 刘寄奴9克 苏木末6克 落得打6克 地鳖虫9克

制法上药研为散。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续筋接骨。治外伤骨折。

用法用量以白酒送服3克,或以陈酒调敷伤处。

摘录《伤科大成》

处方27、清肺饮子

别名清肺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处方灯心0.3克 通草0.6克 泽泻 瞿麦 琥珀各1.5克 萹蓄 木通各2克 车前子(炒)3克 茯苓(去皮)6克 猪苓(去皮)9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热在上焦气分,渴而小便闭涩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8、萹蓄汤

处方萹蓄1握

功能主治祛湿杀虫。主脱肛,肛头虫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类证治裁》卷七

处方29、神妙列仙散

处方木香 沉香 茴香(微炒)槟榔各3克 萹蓄9克 大黄30克(微焙炒)麦蘖45克 瞿麦15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饮酒所伤,以致遍身疼痛,腰脚强跛,手足顽麻,胃脘疼痛,胸膈满闷,肚腹膨胀,呕吐泻利;酒食过度致成积聚、黄疸。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五更时用热酒调下,能饮酒者多饮不妨,仰面卧。大便如血为效。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硬物及油腻。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处方30、引水散

处方石燕子1双(醋淬)海马 海蛤 滑石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通草 山栀子仁(炒)泽泻 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 萹蓄 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 木香 白丁香 鬼棘针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30克同研粗散。

功能主治通淋利湿。治小便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180毫升,纳麝香0.5克,拌匀放温,空腹服麝香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31、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33、七正散

处方车前子 赤茯苓 山栀仁 生甘草梢 木通 萹蓄 龙胆草

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疮,小便秘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考》卷六

处方34、分清五淋丸

处方木通 黄芩 滑石各4千克 大黄6千克 甘草500克 猪苓 泽泻 黄柏 萹蓄 生桅子 瞿麦 车前子(盐炒)茯苓(去皮)知母各2千克

制法共为研粉,凉开水泛小丸,9克重装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主治膀胱湿热,小便赤短,尿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服1袋,白开水送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35、复聪汤

别名复聪散(《仁术便览》卷一)。

处方半夏(制)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萹蓄 木通 瞿麦 黄柏(去粗皮,炒褐色)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痰火上攻,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上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空腹、临卧各一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处方36、清肝导滞汤

处方萹蓄12克 瞿麦9克 滑石6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肝利湿。治肝经湿热,玉茎肿痛,小便涩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便秘者,加大黄6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37、救焚散

处方益母草、楝树花(晒干)、地蜈蚣草、紫花地丁(连根,晒)、紫草茸、地青草(即尖刀草)、大血结草、扁蓄(晒)。

功能主治痘疔痈肿。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38、瞿麦汤

处方瞿麦1两,扁蓄1两,猪苓1两,黄芩1两,茯苓1两,木通半两,滑石3两,甘草3钱,通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病人2-3日以后至未大汗以前,若小便黄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同煎至8分,去滓,放温凉,时时服。若觉渴或发热,加栝楼根1两;若小便赤色,加黄芩半两;若小便少,加车前子3分;若小便涩如淋,茎中痛者,加石韦半两,冬葵子3分,续随子半两;若脐下悸动,加茯苓、桂枝各半两,并依前法服。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39、金扁水洗剂

处方金钱草45g,扁蓄30g,楮桃叶60g。

功能主治解毒,散风,止痒。主银屑病,瘙痒性皮肤病。

用法用量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局部。

摘录《皮肤病中医诊疗简编》

处方40、沉香琥珀散

处方琥珀屑半两,忘忧根半两,白通草半两,小茴香半两,大扁蓄半两,木通梢半两,血竭半两,滑石半两,海金沙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淋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半,灯心1把,竹叶10片,连根葱白3根,同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瀑流水煎,更加极验。如便硬,加大黄5钱;水道涩痛,加山栀子5钱;淋血,加生地黄1两。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处方41、除湿消胀汤

处方白术1钱5分,茯苓1钱,猪苓7分,泽泻7分,厚朴5分,陈橘皮5分,瞿麦5分,扁蓄5分,白豆蔻3分,木香3分,甘草3分,木通4分,缩砂仁7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久病虚人,水肿胀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滤清,以1蛤壳磨沉香浓汁和服。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42、加减五苓散

处方茯苓3钱,黄柏3钱,盐泽泻3钱,车前子4钱(炒),瞿麦3钱,人中白5钱,甘草梢2钱,扁蓄3钱,木通3钱,猪苓4钱,桂心2钱。

功能主治淋证轻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猪苓、茯苓甘淡利湿,瞿麦、扁蓄利水通淋;木通、车前引热下行,黄柏清下焦之热,泽泻能降浊泻湿,桂心使气化能出,草梢止茎中之痛,人中白为清热之圣药,用以清膀胱之热,从其类也,能引诸药直入膀胱,将湿热扫荡而去,此方用此一味,则画龙而点睛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五

处方43、必效散

处方当归、生地黄(酒洗)、赤茯苓(去皮)、滑石、牛膝(去芦)、山栀、麦门冬(去心)、枳壳、黄柏(酒炒)、知母(酒炒)、扁蓄、木通各等分,甘草减(生)。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淋症。

用法用量灯草1团,水煎,空心服。血淋,加菖蒲、茅根汁;膏淋,加萆薢;气淋,加青皮、劳淋,加人参;热淋,加黄连;肉淋,加连翘;石淋,加石韦;尿淋,加车前;死血淋,加桃仁、牡丹皮、玄胡索、琥珀、黄柏、知母;老人气虚作淋,加人参、黄耆、升麻少许,去黄柏、知母、滑石、扁蓄。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44、分清止淋丸

处方木通128两,黄芩128两,甘草32两,大黄192两,茯苓64两,黄柏64两,滑石128两,扁蓄64两,泽泻64两,车前子(炒)64两,知母64两,瞿麦64两,生栀仁64两,猪苓64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清膀胱热,疏通尿道。主小便不利,淋漓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忌辛辣食物,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5、甘泽饮

处方甘草、泽泻、茯苓、通草、车前子、瞿麦、木通、扁蓄、栀子、琥珀。

功能主治上焦肺热,小便秘涩。

摘录《李氏医鉴》卷七

处方46、加减八正散

处方瞿麦3钱,扁蓄3钱,木通4钱,滑石4钱,猪苓3钱,车前子4钱,泽泻3钱,通草2钱,淡竹叶3钱,桂心2钱,甘草梢2钱。

功能主治下焦瘀热,涸闭其传化之气,以致溺积膀胱,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五

处方47、石膏汤

处方石膏(研.三分)白茅根(三分)扁蓄(三分)滑石(半两)

功能主治治中风头疼,烦热口干,小便赤。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远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8、八正散

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9、八正合剂

处方瞿麦118g 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 大黄118g 滑石118g 川木通118g 栀子118g 甘草118g 灯心草59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

炮制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1300ml,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瞿麦汤

处方瞿麦2两,扁竹1两,甘草1两,车前子1两,大黄2两,栀子5钱,木通5钱,滑石5钱。

功能主治下其蓄毒,排其脓血。主伤寒下痢,赤白脓血,下重,或不能便,或小便少,当逐邪则愈,以肠痹故也。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温服5合,未愈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三

处方51、羚羊角散

处方北黄芩1两,川芎1两(洗),当归1两,地骨皮1两,山茵陈1两(去梗),独活1两,人参1两,土白芷1两,旋复花1两(去梗),荆芥1两,桔梗1两,车前子1两(隔纸炒),青葙子1两,甘草1两,石膏1两(煅),香附子1两(炒去毛,河水浸),草决明1两(微炒),干葛1两,木贼1两,何首乌1两,泽兰叶1两,蝉蜕1两(去土),夏枯草1两(泡沙糖,水浸1夕,洗去糖),淡竹叶1两,地扁竹1两(去根),龙脑1两,薄荷1两,羚羊角(镑屑)2钱,羌活1两,防风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一切眼疾深重,头疼作热,虚肿生翳障,眼睛突出,攀睛胬肉;肾脏风、烂弦风、妇人血风、气毒、时行赤眼,睑肿睛疼,沙涩疼痛,不问久远深浅,累医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百沸汤点服,日3次,夜1次。

摘录《简易方》引周显伯助教方(见《医方类聚》卷六十七)

处方52、冲虚至宝丹

处方阿芙蓉2钱(另研),麝2分(另研),射干(即扁竹根)7分(另研),朱砂3分(另研),狗宝1钱3分(火煅7次,火烧酒内,另研)。

制法上为极细末,烧酒糊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一料为46丸,不可多少。

功能主治男妇日久劳嗽,并噤口痢二证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劳嗽每用1丸擂细,用好梨7钱去皮,将药撒在梨上,一更时令患者嚼下。服毕即睡,勿言语。次日已时,方饮清米汤,3日戒食厚味。噤口痢用白砂糖3钱用药1丸擂细,不拘时咽下,不忌厚味。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53、琥珀散

处方滑石2两,木通1两,当归1两,木香1两,郁金1两,萹竹1两,琥珀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五淋。

用法用量《金鉴》有葵子。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阴、太阳药也。滑石滑可去着,利窍行水;萹蓄苦能下降,利便通淋;琥珀能降肺气,通于膀胱;木通能泻心火,入于小肠;血淋由于血乱,当归能行血归经;气淋由于气滞,木香能升降诸气;诸淋由心肝火盛,郁金能凉心散肝,下气而破血也。

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处方54、马蔺浴汤

处方马蔺子2两,蒴藋2两,茺蔚子2两,白蒺藜2两,羊桃根2两,萹竹2两,茵芋3两,白矾2两(研后入)。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隐疹。

用法用量以醋浆水1斗,煎取5升,去滓,纳白矾,洗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55、夺命丹

处方狼牙草1两,萹竹1两,苦参1两,雷丸半两,鹤虱半两,薏苡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虫动不止,攻心危困。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取生地黄汁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张涣方

处方56、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57、夺命散

处方绵纹大黄4两(去皮,炒存性),麦糵1两半(炒),槟榔7钱半,茴香2钱半,瞿麦2钱半,地萹蓄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心中积热停痰,肠垢诸毒变成百病,酒面食积,痃癖气块,小肠疝,诸般膈气,反胃吐食,胸膈痞闷,胁肋疼痛,呕吐痰逆,头目昏重,偏正头风;或惊怖、口苦、舌干、噎气醋心,腹胀如鼓,大便不通;小儿赤沃,饮食过多,不生肌肉,心中烦躁,面色萎黄,肌体羸瘦,困倦少力,夜多盗汗;脾胃不和,泻痢脓血,久而成血癖、血瘕。

用法用量每服虚实加减钱数,随证汤酒服之。如妇人室女血脉不行,加木香、沉香、枳壳,煎当归汤调服;小肠气,用干漆、麦糵、木通、炒茴香,煎汤服;木通、干漆2味,量病虚实用。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五

处方58、长葫芦万安散

处方锦纹大黄4两(微炒),槟榔半两,地萹蓄半两,小茴香4钱,麦芽1两半,瞿麦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酒积。

用法用量每服8钱重,临卧酒调下,仰卧,夜半下恶毒。小儿急惊,灯心、淡竹叶汤调下2钱;妇人血积,酒调下;肾气,川楝子汤调下;淋疾,车前子汤调下;疸疾,茵陈汤调下;心热眼疾,灯心、山栀汤调下;痔疾,枳壳汤调下;渴疾,葛根汤调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三引玉宵方

处方59、地萹蓄散

处方耳环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功能主治手中指头结毒,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擂酒服。又以砍烂,酒炒,敷患处。

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