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芍的处方(三十九)

浏览

白芍(别名白芍药、金芍药。),苦;酸;微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小编整理出含有白芍的处方共484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281~2340共60个。

处方1、加味益母丸

处方益母草8两,川芎2两,白芍2两,当归2两,熟地2两,广木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经种子。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好酒或童便送下。

摘录《医学正印》卷下

处方2、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身、正川芎、杭白芍、怀生地、白云苓、正雅连、南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先水泻而变痢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3、加减续命汤

处方麻黄3两,人参2两,桂枝2两,白术2两,当归1两,防己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白芍药1两,芎藭1两,杏仁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中风(讠占)语,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至。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大枣2枚,煎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六

处方4、白带丸

处方乌梅炭2两,棕灰2两,椿根皮2两,五味炭1两,熟地炭3两,杜仲2两,山药2两,白芍2两,生耆3两,党参3两,当归2两,菟丝子2两,煅龙骨2两,桑螵蛸2两,五倍子2两(去毛),煅明矾3两,牡蛎粉2两,金樱子2两(去毛),川断1两,料豆3两,乌贼骨2两,莲须2两,赤石脂8钱,禹余粮2两(煅)。

制法上为末,以芡实粉4两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汤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处方5、艾煎丸

处方艾叶(去梗)1斤,干姜半斤,当归4两(洗),白芍药半斤,熟干地黄4两(洗),附子2个(炮,去皮尖,切)。

制法上药各切细,用米醋5升煮干,取出焙干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血海虚弱,面无颜色,腹痛,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物。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五引《卫生家宝》

处方6、加味参麦饮

处方人参5分,麦冬3钱,五味子8分,通草8分,石菖蒲1钱,川连5分,甘草3分,白芍1钱,灯心3尺。

功能主治疫疹愈后,多言。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处方7、加味四物汤

处方熟地黄、川芎(少许)、白芍(炒)、当归、白茯苓、白扁豆(炒)。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元气有亏而作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8、归附地黄丸

处方当归(酒洗)3两,川芎1两,白芍(酒炒)2两,熟地黄(酒蒸)1两,香附子(童便浸,炒)2两,陈皮1两半,黄柏(去皮,童便浸3日,晒干)1两半,知母(去毛)1两半(酒浸,晒干),五味子1两半,苍术(米泔浸,炒)2两,牡蛎(煅)5钱,椿根皮(酒炒)2两半(一方有白葵花;一方有山茱萸,酒蒸,去核,无五味)。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淡盐汤下,后用于物压之。人虚,加人参、白术。

注意忌葱白、萝卜、胡椒、煎炒、发热之物。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9、伐木汤

处方炒栀子3钱,白芍1两,当归5钱,甘菊花5钱,女贞子5钱,地骨皮3钱,丹皮3钱,青黛3钱,金钗石斛3钱。

功能主治平肝泻火。主痿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10、加减补筋丸

处方当归1两,熟地黄2两,白芍药2两,红花1两,乳香1两,白云苓1两,骨碎补1两,广陈皮2两,没药3钱,丁香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3钱。

功能主治髃骨跌伤,手屈向后,骨缝裂开,不能抬举,时肿如椎者。

用法用量用好无灰酒送下。

摘录《金鉴》卷八十九

处方11、白芍药散

处方白芍药1两,牡蛎粉1两,熟干地黄1两,白术2两,麒麟竭3两,柏子仁2分,乌贼鱼骨1两(炙黄),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龙骨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断,淋沥连年不绝,黄瘦,虚劳盗汗,便浊走失,血少筋痿。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12、加味犀角地黄汤

处方犀角、生地、白芍、丹皮、枳壳、黄芩、桔梗、陈皮、百草霜、香附、甘草。

功能主治血热伤络,乱其常度,逆行而吐,或鼻衄常出,形成倒经。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13、白带丸

处方人参8两,白术(土炒)4两,茯苓4两,艾炭4两,川芎4两,当归4两,白芍(炒)4两,煅龙骨4两,煅牡蛎4两,阿胶(炒)4两,山药(炒)4两,巴戟(炒)4两,熟地4两,杜仲炭4两,肉桂4两,黄耆4两,川断4两,香附4两,赤石脂4两,半夏2两,苍术2两,黄柏2两,破故纸6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小丸,青黛3两为衣。

功能主治赤白带下,淋漓不止,凝滞腹疼,腰酸腿疼,四肢倦怠,多睡少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临睡时白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14、加味犀角地黄汤

处方生地、丹皮、白芍、连翘、丹参、防风、川连、柴胡、牛蒡。

功能主治疹毒热甚,口鼻出血,目赤胬障,呕吐蛔虫,烦躁口渴,口疮牙疳,狂乱谵语,大便秘结,便血粪黑者。

用法用量上药先煎去滓,再以水磨犀角汁入药煎1沸,温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中

处方15、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少许、白芍(炒)、熟地黄、苡仁、葳蕤、白茯苓、山药、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儿单龟胸,气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儿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16、加味八珍汤

处方黄耆2钱,白术(去芦)1钱,甘草(炙)3分,防风7分,熟地黄(酒洗)1钱,川芎7分,白芍(酒炒)1钱,人参2钱,知母1钱,当归(酒洗)1钱,山药1钱,益智仁(研)8分,升麻4分,黄柏(酒浸炒)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妇人曾经小产,今有孕,预先培补为妙。大凡妇人堕胎,只是奇经废弛,冲任带脉受亏而然,宜服此汤大有益。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17、当归导滞汤

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莱菔子4钱,车前子(炒,研)1钱,枳壳(麸炒)1钱,槟榔1钱,甘草(炙)1钱。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入蜜温服。红痢,加桃仁;热,加黄连2钱,黄芩2钱;日夜无度,或里急后重之甚者,再加大黄、木香;温病后痢疾,加白僵蚕、蝉蜕。

各家论述此方之奇妙,全在当归、白芍。盖泄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白芍味酸,入肝以和木,使木不侵脾土;枳壳、槟榔消逐湿热之邪;车前分利其水湿,而又不耗真阴之气;莱菔辛辣,除热去湿,又能上下通达,消食利气,使气行于血分之中,助归、芍以生新血而荡涤其瘀血也,加百草、蜂蜜以和中,则又无过烈之患,奏功之神奇,实有妙理耳。

摘录《寒温条辨》卷五

处方18、二至丸

处方熟地黄(酒蒸)3两,龟版(酒浸,酥炙)3两,白术(麸炒)3两,黄柏(酒浸,炒)3两,知母(酒浸,炒)4两,当归(酒洗)4两,生地黄(酒浸)4两,白芍药(酒炒)4两,麦冬(去心)4两,天冬(姜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同炼蜜和杵100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脐,壮筋骨,明眼目,调养元气,滋益子息。

用法用量每空心、午前服50丸。服至百日,逢火日摘去白发,生出黑发是其验也。

注意忌莱菔、诸血、羊肉。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处方19、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处方柴胡1钱,人参5分,青皮5分,车前5分,龙胆草4分,栀子4分,半夏7分,黄芩7分,甘草3分,白芍1钱,归梢6分。

功能主治肝火盛,胁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仍服芦荟丸3次。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20、白带丸

处方蕲艾2两,当归2两,熟地2两,香附3两(醋煮,焙),川芎1两2钱,人参1两2钱,白芍(酒炒)1两,白术1两,苍术1两,阿胶1两,黄柏(酒炒)1两,樗根皮1两,地榆7钱,白茯8钱,白石脂(火煅)6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心温水送下。

摘录《便览》卷四

处方21、加味养血汤

处方黄耆、当归、白芍(炒)、白茯苓、沙参、苡仁、百合、甘草、白术(炒)、麦冬。

功能主治童子痨。咳嗽吐痰,面青唇白,骨蒸发热。

用法用量莲米5枚(去皮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22、白龙丹

处方川芎12两,防风12两,滑石1斤,草乌10两(生用),两头尖8两,甘草8两,川乌4两,桔梗4两,寒水石4两,何首乌2两4钱,茴香1两7钱,广木香1两半,地骨皮1两7钱,白及1两4钱,藁本1两,甘松1两,白芷1两,香附子1两,良姜1两,薄荷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羌活1两,川椒(去子,炒)1两,广零陵香1两,藿香叶1两,全蝎(不炒)1两,细辛1两,荆芥穗1两,甘菊花1两,麻黄(去根)1两,人参7钱,升麻7钱,天麻7钱,僵蚕(炒断丝)7钱,干葛7钱,蕲州白花蛇1条(去头尾,酒浸3日,去骨皮,将肉焙干,为末)乌梢蛇1条(同上制),豆粉4两(为糊),麝香1钱(同滑石为衣),白面半斤(蛇酒为糊)。

制法上为末,打糊,蛇酒为丸,如弹子大,滑石为衣,晒干收用。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诸般风证,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腰胸疼痛,手足顽麻,语言謇涩,行步艰难,遍身疮疥上攻头目,耳内蝉鸣,痰涎不利,皮肤瘙痒,偏正头痛,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茶清或酒化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处方23、回生夺命神丹

处方羌活3两,白蒺藜3两,藁本3两,天南星3两,防风3两,川续断3两,苍术3两,五加皮3两,独活3两,海风藤3两,白芷3两,大腹皮3两,乌药3两,仙灵脾3两,防已3两,皂角刺3两,川乌3两,明天麻3两,桔梗3两,北细辛3两,柴胡3两,蔓荆子3两,黄芩3两,川萆薢3两,薄荷3两,甘松3两,白芍3两,大黄3两,红花7两,玄参7两,草乌4两,苦参2斤(上用阴阳水各1大桶浸,春5、夏3、秋7、冬9日,煎100沸去滓,加炼蜜1斤,煎成膏如漆),白术2两,胡麻2两,人参(酒浸,蒸熟晒干)2两,砂仁2两,礞石(硝煅)2两,蕤仁(去油)2两,沉香1两,白茯苓1两,木香1两,檀香1两,降香1两,安息香1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川芎1两,牛膝1两,红花1两,香蛇(酒浸,焙干)1两,血竭1两,白僵蚕1两,松脂(煮去苦水)1两,云母石1两,冰片1两,鹅管石1两,磁石1两,肉苁蓉1两,原蚕蛾1两,桑螵蛸1两,蟾酥5钱,麝香5钱,人牙(炙黄色)5个,白花蛇1条(酒浸,去皮,晒干)。

制法上为末,用前药膏共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金箔包裹。

功能主治三十六疯,十四癞。

用法用量年深久远者,每服10丸;4-5年者,每服4-5丸;1-2年者,每服1-2丸,须麻姑酒磨下。随汗愈。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处方24、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少者,用山药4钱炒黄代之),白术2钱,茯苓钱半,炙草1钱,白芍1钱。

功能主治好妇泄泻。

用法用量如脉实而热者,必烦躁、舌黄,加黄芩1钱;如脉虚尿清,或腹痛喜按,谷食不甚化者,加炒干姜5-7分,乌梅1个,或加肉豆蔻1钱;如小便短少,口渴,属湿热者,加萆薢4钱、煨广香3分,至于扁豆、藿香、诃子之类,俱可加用。

摘录《会约》卷十四

处方25、白薇散

处方白薇1两,白蔹1两,白芍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禁,挟热遗溺。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26、加味八物汤

处方人参1钱2分,白术(蜜炙)1钱2分,茯苓1钱2分,甘草(炙)1钱2分,熟地黄1钱2分,当归1钱2分,川芎1钱2分,白芍1钱2分,黄耆(炙)1钱,香附(4制)1钱。

功能主治血虚经来色淡者。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处方27、诃术散

处方诃子皮(煨)1钱,白术1钱,陈皮半钱,良姜(炒)半钱,木香半钱,白芍药(酒炒)半钱,炙甘草半钱,肉豆蔻(面裹,煨)半钱。

制法上细切。

功能主治妊娠泄泻,两胁虚鸣,脐下冷痛,食瓜果生冷等物及当风取凉所致。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摘录方出《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名见《医部全录》卷三八七

处方28、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制)、厚朴、陈皮、甘草、黄芩、车前子、山楂肉、泽泻、白芍(炒)、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兼泄泻腹痛,唇红作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兼服加味香连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29、加减保阴煎

处方生地2钱,黄芩1钱,白芍(酒炒)1钱5分,柴胡1钱5分,丹皮1钱,甘草1钱或加地骨皮2钱。

功能主治凉血。主因伤寒劳役,怒气而发热,适遇经行,以致热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昼则明了安静,夜则(讠占)语如见鬼神。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四

处方30、加味四物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玄胡索1钱,乌药各1钱(炒),白芍(酒炒)8分,小茴8分,熟地黄2钱,生姜2片。

功能主治暖经和血。主妇人大虚,月经来如黄泥水。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处方31、加味犀角地黄汤

处方犀牛角2钱,生地黄5钱,丹皮2钱,白芍3钱,滑石4钱,酒黄芩5钱,炒栀子4钱,竹叶1钱,木通3钱。

功能主治鼻衄。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再以复元散闻之。

各家论述犀角地黄汤已是寒凉之品,又加栀子清上焦之热,酒芩清血中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竹叶引诸热从小便出,热去血不妄行,而鼻衄自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四

处方32、加味八物汤

处方人参3钱,白茯苓3钱,小茴3钱,熟地3钱,白术1钱,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1钱,香附1钱,甘草1钱,黄芩1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产后遍身浮肿,气急潮热。

用法用量分6服。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空心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33、白带丸

处方乌贼骨1两,山药2两,芡实2两,炒黄柏5钱,醋柴胡4两,白芍1两,续断5钱,香附4钱,白果仁1两,车前子5钱,牡蛎1两,赤石脂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加配醋1两为丸。

功能主治赤白带下,经水不调或先或后,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腰胸闷,骨蒸内热,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4钱。

注意忌食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34、加味胃苓汤

处方陈皮1钱,茯苓1钱,白术1钱,白芍1钱,藿香5分,人参5分,厚朴5分,山楂5分,泽泻5分,半夏5分,甘草3分,猪苓3分,香附(女人加)1钱。

功能主治脾胃受伤,胸膈不宽,两胁膨胀,小水不利,面目四肢浮肿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灯心20根,水2钟,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35、开滞汤

处方白芍1钱6分,五灵脂1钱6分,木通1钱6分。

功能主治妇人脐腹痛甚。

用法用量醋、水各半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36、加味固阴煎

处方生地炭、白芍、阿胶、生龙骨、生牡蛎、茯神、淮山药、秋石、知母、黄柏。

功能主治黑带。因命火太旺,肾水受煎,下焦所郁之湿热,欲济肾水而不得,反得肾气而化黑,形如豆汁,气则腥臭,直流阴部。

摘录《女科证治约旨》卷二

处方37、加味建中汤

处方桂枝、白芍、党参、黄耆、当归、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虚黄,面色萎黄,精神怠倦,小便清白。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本方为建中补血之剂。以仲景桂枝汤调中和营,参、耆、当归补血,而为用于血虚发黄之良方。以药理论,本方所用党参,经现代研究有优良之补血作用,故可用于溶血性贫血性黄疸。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38、加味四物汤

处方熟地黄1钱5分,当归1钱5分,川芎1钱,白芍1钱,香附(制)1钱,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妊娠5月,禀赋虚弱,血虚胎萎不长。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39、化肝消毒汤

处方白芍3两,当归3两,炒栀子5钱,生甘草3钱,金银花5两。

功能主治素多恼怒,容易动气,一旦两胁胀满,发寒发热,既而胁痛之极,手按痛处不可忍。两胁痛极生痈者。

用法用量水煎汁1碗饮之。

各家论述此方用当归、白芍直入肝中以滋肝血,则肝血骤生,易解肝血之燥;又得甘草以缓其急,栀子清火,金银花解毒,安得不取效之捷。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40、长春浸酒

处方白术(炒)1两,白茯苓5钱,人参5钱,当归5钱,虎胫骨5钱,川椒5钱,肉苁蓉5钱,枸杞5钱,砂仁5钱,干姜2钱,陈皮1两,川芎1两,独活1两,麻黄1两,五加皮5钱,牛膝3钱,厚朴1两,白芷1两,香附1两,乌药5钱,桂花2钱,何首乌5钱,川乌5钱,草乌5钱,生地1两,白芍1两,熟地1两,羌活1两,官桂1两,半夏1两,天门冬1两,麦门冬1两,苍术1两,破故纸1两,五味1两,茴香1两,防风1两,沉香1两,细辛1两,甘草1两,酥油8两,红枣8两,蜂蜜8两,核桃仁8两。

制法上绢袋盛之,用烧酒1大坛,浸3日,放锅中重汤煮3个时取出,掘坑埋1-2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中风久而真气渐复,邪气未除者;或中之轻者,自醒能言能食,惟身体不遂,或手足挛蜷亸曳者。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服1-2钟。饮酒将尽,渣晒干为末,烧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证治汇补》卷一

处方41、加味四物汤

处方大熟地1两(九蒸),白芍5钱(酒炒),当归5钱(酒洗),川芎3钱(酒洗),白术5钱(土炒),粉丹皮3钱,元胡1钱(酒炒),甘草1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补肝之血,通郁散风。主妇人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寒热往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阴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经之风郁;用甘草、白术、元胡以利腰脐而和腹疼。入于表里之间,通乎经络之内,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响也。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处方42、加味芎藭汤

别名加味芎归汤、芎归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药、百合(水浸半日)、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用法用量加味芎归汤(《正体类要》卷下)、芎归汤(《慎斋遗书》卷五)。

摘录《三因》卷九

处方43、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1钱,漂白术1钱,白云苓1钱,当归身1钱,杭白芍1钱,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小儿先痢而变泻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44、加味四物汤

处方生地2钱,当归1钱,蔓荆5分,黄芩1钱(酒炒),白芍1钱(酒炒),炙草3分,甘菊7分,川芎5分。

功能主治养血熄风。主血虚脉空,自鱼尾上攻头痛者。

用法用量《杂病证治新义》本方用法:水煎服。

各家论述《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以四物汤补血为主,而其中当归、川芎并有活血舒痛之功,益以白芍之敛和黄芩之清、菊花之轻以平其肝,蔓荆以祛风,甘草合白芍并可缓痛,实为血虚头风痛之良方,如结合现代药理体会,实即具有补血、弛缓神经、缓解头痛之效。为用于贫血性头痛之良剂。

摘录方出《金匮翼》卷五,名见《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45、加味健脾丸

处方白术(微炒)5两,陈皮(洗净存白)3两,半夏(姜汁泡7次)3两,神曲(炒)2两,山楂(蒸去核)2两,归身(酒洗)2两,白芍药(炒)2两,白茯苓2两,川芎(小者佳)1两半,黄连(姜汁炒)1两半,香附(童便浸)1两,枳实(麸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荷叶包老米,慢火上蒸熟捣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食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二

处方46、加味归芍汤

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生地5钱,麦冬5钱,天花粉2钱,炒栀子2钱。

功能主治肝血不足,肝燥而气逆,稍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47、加味八珍丸

处方当归(酒洗)2两,南芎1两2钱,白芍(酒炒)1两半,熟地黄(酒蒸,晒干)2两,人参(去芦)2两,白术(去芦,炒)2两,白茯苓(去皮)2两,粉草(蜜炙)7钱,陈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首男胎衣1具,长流水洗净,次入麝香2-3分,再揉洗,用布绞干,以好酒2升,煮极烂如泥,和前药,如干,再入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补血气,壮脾胃,益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或酒亦可,晚上米汤下。惊悸怔忡,加远志(甘草水泡去骨)2两,酸枣仁(炒)1两;阴虚火动属虚劳者,去人参1两,加黄柏、知母(俱酒炒)各1两。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48、归芍葛芩汤

处方当归4钱,白芍3钱,延胡索3钱,山楂(炒)2钱,广木香1钱(炙),葛根2钱,黄芩(炒)1钱半,川连(炒)6分,川朴1钱,枳壳(炙)3钱。

功能主治消导荡涤。主湿热胶固肠胃,伤于气血而致赤白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摘录《镐京直指》卷二

处方49、归地滋阴汤

处方当归3-5钱,熟地3-5钱,白芍(酒炒)1钱半,川芎1钱,干姜(炒透)6-7分,甘草(炙)1钱,荆芥穗6分。

功能主治产后阴虚阳燥,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五

处方50、加减平胃散

处方厚朴(炒)、陈皮、甘草、白芍(炒)、丹皮、黄芩(炒)、神曲(炒)、柴胡、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郁热,作渴唇红,吐虫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51、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知母、黄柏、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桑白皮、地骨皮。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咳嗽吐红。

用法用量或云不宜用人参。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52、化肝煎

处方白芍药、贝母、青皮、陈皮、丹皮、炒栀子、郁金、香附、泽泻。

功能主治怒伤吐血。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53、归芍大黄汤

处方当归身、白芍药、川大黄、丹皮。

功能主治眩晕,左手脉数,燥火伤血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54、加减四物汤

处方生地、白芍、归尾、白术、苍术、黄芩、黄柏、陈皮、牛膝、甘草梢。

功能主治妇人足后跟痛。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55、回浆散

别名回浆饮

处方何首乌、白芍、黄耆、人参、甘草、白术、白茯苓、生姜。

功能主治痘不收浆结痂。

用法用量回浆饮(《医学集成》卷三)。

各家论述《痘科类编释意》:痘因服热药过多,以致热毒猖狂,痘烂不靥者,合柴胡汤服之。参、耆补气,甘草和中,首乌滋阴解毒,茯苓补脾渗湿,芍药和血收敛,如浆足回迟,用补气和中渗湿收敛,则回自速,再加首乌,则无余毒之患矣。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56、加味十全大补汤

处方人参、肉桂、地黄、川芎、白芍药、茯苓、白术、黄耆、甘草、当归、乌药、香附各等分。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俱虚,久患瘰疬不消,经大补溃后,坚核去而疮口不敛者。

用法用量每剂1两,加生姜、大枣,水煎,空心温服。

摘录《外科理例·附方》

处方57、加减仓公下气汤

处方白芍、陈皮、茯苓、大腹皮、川芎、当归、香附、紫苏梗、前胡、厚朴、乌药、木香。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58、白带丸

处方当归4两,生白芍3两,野党参(去芦)2两,焦白术3两,茯苓(去皮)4两,椿皮(醋炒)2两,鹿角霜3两,故纸(盐炒)2两,芡实(麸炒)4两,海螵蛸3两,香附(醋制)3两,肉桂(去粗皮)1两,陈皮2两,杜仲炭(盐炒)2两,续断2两,甘草2两,木通1两5钱,吴萸(甘草水制)2两。

制法上为细末,凉开水为小丸,每斤丸药用桃胶2钱化水,滑石3两上衣,2钱重装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利湿止带。主湿寒白带,淋漓不止,经期腹痛,血寒经闭,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精神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1袋,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59、加减五痹汤

处方人参1钱,茯苓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心、肝、肾三症加倍),五味15粒,白术1钱(脾症倍之),细辛7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痹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服。肝痹,加枣仁、柴胡;心痹,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脾痹,加厚朴、枳实、砂仁、神曲;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肾痹,加独活、官桂、杜仲、牛膝、黄耆、萆薢。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一

处方60、白凤丸

处方白毛乌骨雄鸡1只(须白丝毛、乌骨、高冠者,另养一处,以黄替炒末饲之,不可近雌鸡,闭死,去毛肠,净),香附(4制)1斤,熟地黄4两,生地黄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黄耆2两,牛膝2两,柴胡2两,牡丹皮2两,知母2两,川贝母(去心)2两,黄连1两,地骨皮1两,干姜1两,延胡索1两,茯苓2两5钱,秦艽1两5钱,艾叶4两,青蒿4两。

制法先将艾、蒿一半人鸡腹内,余置鸡外,同入坛内,以童便和水,浸过2寸许,煮烂,取出去骨,焙干,再将各药及鸡共研为末,用鸡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羸瘦,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不能成胎,骨蒸;忌食煎炒苋菜。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至70-8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