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地黄的处方(五十五)

浏览

地黄(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小编整理出含有地黄的处方共441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241~3300共60个。

处方1、加味导赤散

处方木通、生地黄、甘草梢、条芩、栀子仁、泽泻、车前子、柴胡梢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心火,滋肾水。主小儿心热肝热,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加淡竹叶7片,灯心21寸,水煎,食前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2、加味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2钱5分,黄芩1钱,人参1钱,生地黄1钱,甘草1钱,半夏6分。

制法上作一剂。

功能主治妇女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血虚大劳大怒,火动热入血室,或妇女经行,感冒发热,寒热如疟,夜间热甚或谵语。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摘录《外科发挥》卷二

处方3、加味地黄汤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

功能主治阴虚疟疾,疟发时,其寒如冰,转热如烙,而面赤口渴,热退即不渴者。

摘录《会约》卷十

处方4、长生固本方

别名长生酒

处方人参2两,甘枸杞子2两,怀山药2两,辽五味子2两,天门冬(水润,去心)2两,麦门冬(水润,去心)2两,怀生地黄2两,怀熟地黄2两。

功能主治补虚弱,乌须发,壮筋骨。主劳疾。

用法用量长生酒(《仙拈集》卷三)。

注意忌萝卜、葱、蒜,食之与地黄相反,令人易白发。肉面不忌,亦忌蒙豆饭。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5、光明丸

处方生地黄5钱,白芷5钱,羌活5钱,独活5钱,甘草5钱,薄荷5钱,防风5钱,荆芥5钱,木贼5钱,甘菊花5钱,草决明5钱,黄连5钱,黄芩5钱,黄柏5钱,大黄5钱,连翘5钱,桔梗5钱,归尾3钱,川芎3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眼疾暴发,新久肿痛,痛不可忍者,皆缘心家火起所致,并治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滚汤送下,早、晚各进1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引李中山方

处方6、加味犀角地黄汤

处方犀角(镑)、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麦门冬、黑山栀仁(炒黑,韭菜根自然汁吃透)各等分。

功能主治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吐血、呕血、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钟半,煎7分,温服。

摘录《医便》卷三

处方7、九味香附丸

别名调经香附丸

处方香附子(童便浸一宿,再用醋煮,晒干,炒)4两,当归(酒洗)1两,芍药(酒炒)1两,川芎(酒洗)1两,生地黄(酒洗)1两,陈皮(去白)1两,白术2两,黄芩(酒炒)1两5钱,小茴香(炒)5钱。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百病。

用法用量调经香附丸(《仙拈集》卷三引《汇编》)。热,加地骨皮、软柴胡(酒浸)各1两。

摘录《济阴纲目》卷一

处方8、白药

处方黄柏1钱半,黄芩1钱半,当归1钱半,赤芍药1钱半,黄耆1钱半,牡丹皮1钱半,生地黄1钱半,木鳖子仁1钱半,黄连1钱半,地骨皮1钱半,桑白皮1钱半,甘草1钱半,白芷1钱,马蓼稍叶(生者)1钱(火煅过)。

制法上用桐油3两,煎黄色,滤去滓,再煎油稍熟,入细白板松香1片,慢火煎,须柳枝频频搅匀;却入乳香、没药、虢丹各7钱,煎数沸,出火顷时,以少绵铺于煎滤药滓布上滤过;先用瓦钵满盛清水8分,却滤药于钵水中,将去清水中,如绷面状绷200-300度,愈绷愈白,故名白药。常以清水浸,倾于冷地上,用物遮盖,勿令尘入,5-7日一换水。

功能主治刀斧金刃所伤。

用法用量凡刀斧一应金伤,量伤孔大小取1块填于伤孔中,以白纸护之,随手不疼,1日1换,5日生肉;打损,只敷于油纸上贴之即愈,不须入接筋续骨等剂。筋断,加杜仲、续断各2钱同煎;收口,加龙骨半钱,碎了煎入药内。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六

处方9、加味八珍汤

处方人参4分,白术4分,茯苓4分,炙甘草4分,当归1钱,生地黄1钱,黄耆5分,川芎5分,白芍药5分,软柴胡5分,牡丹皮8分,香附米(制)8分。

功能主治妇人思虑过伤,饮食日减,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夜梦交感,或出盗汗,寝成痨瘵。

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大枣1枚,煎7分,食前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二引《集验方》

处方10、白羊心汤

处方白丰心1枚(细切,以水6中盏,煎取3盏,去心),熟干地黄3分,防风(去芦头)半两,牡蛎(捣碎,炒令微黄)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远志(去心)半两,独活半两,白芍药半两,黄耆(锉)半两,茯苓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内虚,风邪所攻,心神惊悸,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羊心汁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11、龙骨散

处方白龙骨半两,牡蛎粉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麻黄根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夜后常有盗汗,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12、加料十全汤

处方黄耆(拣,不用叉附及蛀者,锉作2寸长截,拍扁,以冷盐汤湿润瓦器盛,盖甑上蒸3次,焙,锉用)1两,熟干地黄(拣肥大滋润者,净洗焙干,用好饼酒湿润,瓦器盛,盖于饭甑上蒸、晒,如此7次,锉,焙)1两(净),当归(去芦净洗,取自头至中心1截,锉,焙干用,自中至尾,留合别药)半两,川芎(锉,微焙)半两,人参(去顶,锉,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锉,焙)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芍药(拣有皮者,无皮是伪者。削去皮,锉,焙用)半两,肉桂(削去粗皮,锉,不见火)半两,天台乌药(如无真者,可买隆兴府大块者用,锉,焙)半两,白术(用米泔浸半日,锉到小指头大方块,焙干,再用麦麸炒至黄色,不得伤火,去麸,锉用)半两,陈皮(不用沙柑子皮,水浸,削去白瓤,焙,锉)半两,真北五味子(核如猪肾形,肉微黑,苦味重者是真,拣去枝杖、炒过用,核如沙柑子核者,是土五味子,不堪用)半两。

制法上药各干净秤,锉作散,和匀。

功能主治补气血,进饮食,生肌肉。主痈疽后,疽疾将安及7-8分时。

用法用量每日与排脓内补散相间服。

摘录《集验背疽方》

处方13、二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蒲黄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煎7分,去滓放冷,食后细呷。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14、加减甘露饮

处方熟地黄1两,生地黄1两,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枇杷叶(去毛)1两,山茵陈1两,枳壳1两,金钗石斛1两,甘草1两,犀角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小儿胃中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一切疮疹已散未散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1服分作2服,更斟酌与之。

临床应用牙宣《医学纲目》。予族中有一仆,牙宣口臭,牙齿渐至颓落,予与二服,立愈。

摘录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处方15、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身1钱,熟地黄3钱,白芍药7分半,川芎7分半,五味子9枚,麦门冬1钱,人参5分,黄柏1钱,黄连5分,知母3分,杜仲7分半,牛膝3分,苍术1钱。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诸痿,四肢软弱,不能举动,瘰疬,肝血虚者。

用法用量方中熟地黄,《医钞类编》作生地。足不软者,去牛膝。

摘录《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

处方16、加味仙遗粮散

处方冷饭团2斤,荆芥两半,防风两半,五加皮两半,白鲜皮两半,木瓜两半,威灵仙两半,当归(酒洗)1两,生地黄(酒洗)1两,白芍药(炒)1两,川芎1两,白茯苓1两,牛膝1两,杜仲(炒,去丝)1两,地骨皮1两,白芷1两,青藤1两,槐花1两,黄连1两。

功能主治远年杨梅风,漏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上锉片,作10贴。水钟半,白酒1钟,煎至1钟,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渣再煎,每日1贴,煎2次合1处,庶浓淡得宜,作2次温服。第3次勿煎,逐日晒干至3贴,统煎汤俟温,洗浴,初服5贴之内,疮势觉盛,乃毒气攻外勿惧,轻者至10贴,重者至20贴,方见奇功。

注意忌房事、茶、生冷、煎煿、母鸡、鹅、羊、猪头、蹄、虾、鱼等动风之物。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17、加减地黄汤

处方熟地黄、牡丹皮、白茯苓、山茱萸、山药、泽泻、柴胡、白芍药。

功能主治少阴经疟。

用法用量热多,加山栀、知母、黄柏;寒多,加羌活、独活。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18、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汁2升半,生栝楼汁2升半,牛脂3升,蜜半升,黄连(去须)1斤(为细末)。

制法上合煎,取5升,不津器收贮。

功能主治除热。主膈消。

用法用量每服1大匙,热汤化,通口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19、白芍药丸

处方当归1两,芍药(白者)1两,鹿茸1两,熟地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白芍药煎,与剂型不符,据《奇效良方》改。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20、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茅根、蒲黄、牡丹皮、栀子(炒黑)、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儿因努劳吐血,兼咳嗽。

用法用量先用桃仁承气汤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汤和之。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21、加味八正散

处方瞿麦、萹蓄、滑石、车前子、甘草、栀子、木通、大黄、桑白皮、灯心、苦竹叶、生地黄。

功能主治心热冲眼,赤肿涩痛,热泪羞明。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22、冬地百部饮

处方干地黄4钱,天麦冬3钱,广百部3钱,生枇杷叶5钱,浙贝3钱,女贞子3钱,旱莲草3钱,苇根3钱。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主产前身体素弱,宿有潮热咳嗽,间或咯血;产后潮热加剧,面热颧赤,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咳嗽痰少,唇燥舌红,苔黄口干,脉虚数。

用法用量水煎,微温服。舌上无苔,舌质嫩红,加生谷芽5钱,知母3钱。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3、归黄散

处方当归少许,生地黄少许,轻粉少许,黄连少许,赤芍药少许,杏仁3枚(去皮尖)。

功能主治目赤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绢袋裹,用水1盏,煎热熏眼;却以别物裹药,闭眼熨之。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三引《海上方》

处方24、白术散

处方白术1斤,肉桂半斤,干地黄4两,泽泻4两,茯苓4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肾气。主肾虚。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米饮下,日3次。2服佳。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九

处方25、加减肾气丸

处方山茱萸(取肉)1两,白茯苓(去皮)1两,牡丹皮(去木)1两,熟地黄(洒蒸)1两,五味子1两,泽泻1两,鹿角(镑)1两,山药(锉,炒)1两,沉香(不见火)半两,官桂(不见火)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伤肾经,肾水不足,心火自炎,口舌焦干,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烦,腰痛脚弱,肢体羸瘦,不能起止。三消。

用法用量①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肾气丸”。②方中鹿角,《冯氏锦囊·杂症》作鹿茸。弱甚者,加附子1两,兼进黄耆汤。

摘录《济生》卷一

处方26、加味木通汤

处方木通、生地黄、赤芍药、条芩、甘草梢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妊妇奉养太厚,喜食炙煿酒面辛热之物,以致内热,小便赤涩作痛者。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12片,水煎服。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二

处方27、六味汤

处方地黄8分,桂心8分,芍药2分,寒水石2分,黄芩(炙)2分,甘草(炙)2分。

制法上切细。

功能主治少小寒热进退,啼呼腹痛。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1升半,1岁儿2-3合,量与服之。

摘录《准绳·幼科》卷九引《婴孺方》

处方28、加减八风散

处方独活(去芦头)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黄耆(锉)1两1分,甘草(炙令赤色,锉)1两1分,玄参1两,苦参1两,芎藭1两,秦艽(去苗土)1两,白术(炒令紫色)1两1分,松脂1两1分,蛇床子3分,黄连(去须)1两半,芥子1两半,天门冬(去心,焙)1两半,丹参1两,人参1两,防己1两,芍药1两,白敛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蒴藋1两,蒺藜子(炒,杵去尖)1两1分,枫香脂1两1分,麻黄(去根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木通(锉)1两,甘菊花1两,白芷1两,山茱萸1两1分,生干地黄(焙)2两,地骨皮1两1分,菖蒲1两1分,磁石3两(以火烧通赤,入酒中淬10遍),远志(去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疥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用生姜蜜汤调下,晚再服。渐加至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29、白薇十味丸

处方白薇3两,知母4两,地骨皮3两,干地黄6两,麦门冬5两(去心),甘草4两(炙),蜀漆3两,萎蕤3两,橘皮2两,人参3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天行后不了了,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初服15丸,以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服经3数日后,自候腹中,若觉热则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饮下药,宜合乌梅饮下。

注意菘菜、海藻、芜荑等。

摘录《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处方30、长生丹

处方地黄8两,山药4两,白茯神4两,何首乌半斤,女贞子6两,甜石斛半斤,枸杞6两,鹿角霜半斤,山茱萸6两,菟丝子半斤,肉苁蓉2两,鹿角胶半斤,川牛膝半斤,宣木瓜4两,虎胫骨4两,人参1斤,丹皮8两,杜仲1两,胡麻1斤,桑椹子1斤。

制法上为末,拌为丸。

功能主治男子劳损羸瘦,阳事不举,精神短少,须发早白,步履艰难;妇人下元虚冷,久不孕育。

用法用量方中宣木瓜用量原缺。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31、地黄散

处方生地黄8两,生姜5两。

制法上各切,同炒干,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经络寒凝,月水不通,心烦腹满,腰脚急痛;及产后血气不和,血块时攻心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32、伏龙肝散

处方生地黄汁6合,刺蓟汁6合,生麦门冬汁6合,伏龙肝(末)。

功能主治妇人鼻衄。

用法用量上件药,暖3味汁,调下伏龙肝末1钱。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九

处方33、二妙散

处方熟地黄(炒)2钱,干姜(炮)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漏血如月经,以致胞干,母子俱损。

用法用量米饮调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34、冬季补肾肾沥汤

处方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3分,黄耆3分(锉),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半两(微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半两(去芦头),白龙骨1两,肉苁蓉1两(酒浸,去麸皮,微炙),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以帛绢包之),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补肾。主肾虚。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以羊肾1对(切去脂膜),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每与磁石包子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35、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两,桂心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白芷1两,芎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生干地黄4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别研为末)。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呕血不止,胸膈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入阿胶末1钱,搅匀,每于食后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36、沉香降气丸

处方沉香1两,人参1两,当归(酒浸,焙)1两,白芍药1两,川芎1两,枳壳1两,陈皮1两,白术(焙)1两,白茯苓1两,茯神1两,甘草(炙,去皮)1两,熟地黄(酒浸)2两,白豆蔻5钱,荜拨5钱,牛膝(酒浸,焙)2两半,天门冬(去心)2两,麦门冬(去心)2两,五味子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用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三味为膏,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咳嗽,肺受风寒,心火上炎,风热相搏,致令风热痰生,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以盐汤或蜜汤、或温酒送下。喘,加杏仁;嗽,加半夏。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八

处方37、各等倍奇汤

处方大黄、杜仲、当归、牛膝、地黄、白芷、黄连、槟榔、芍药、川芎、忍冬、甘草、木瓜、沉香、桑寄生各等分,土茯苓倍用。

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7合,煮取3合半,去滓温服。

摘录《霉疠新书》

处方38、当归散

处方当归(切,焙)2两,甘草(炙.锉)2两,人参半斤,生干地黄半斤(以生姜半斤,取汁,浸1宿,切、焙),白茯苓(去黑皮)1两,杏仁(麸炒,去皮尖双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咳嗽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39、白术丸

处方白术2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炒)2两,桔梗(炒)1两,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2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生干地黄(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寒宿癖,心腹刺痛,痰逆呕吐,饮食不消,下利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40、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焙)3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升麻半两,龙胆(去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桑根白皮(锉,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大便不通,壅热,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41、加味竹叶汤

处方人参1钱,麦冬1钱,炙甘草1钱,阿胶1钱,生地黄1钱,水竹叶12片。

功能主治妊妇伤寒汗下后,热不除,属虚者,虚烦,脉濡数者。

用法用量粳米1合为引,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妊妇伤寒汗下解后,津液暴亡,故虚烦不眠,胎孕因之不安焉。竹叶疗膈热以除烦,人参扶元气以生血,生地滋阴壮水,麦冬润燥清心,阿胶补阴益血,炙草缓中和胃也。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虚热自化,而虚烦无不退,胎孕无不安,何不眠之足患哉!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

处方42、艾肠泥

处方藏瓜姜糟60钱,熟地黄60钱,生姜(擦)12钱,艾15钱。

制法置擂盆内,研烂为泥。

功能主治打扑筋挛,骨闪挫,及久年打扑痛。

用法用量摊好厚纸上,再以纸覆其上,敷患处,烧铁馒烙熨纸上。

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处方43、白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1两,白龙骨1两,远志1两(去心),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牡蛎2两(烧为粉),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加枣肉2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闷怒,不能独卧,志气错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44、加减地黄丸

处方生地黄半斤,熟地黄半斤,牛膝3两,当归3两,枳壳2两,杏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为物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淡盐汤亦可。

各家论述以地黄补肾水真阴为君,夫肾水不足者,相火必盛,故生熟地黄退相火也;牛膝逐败血,当归益新血为臣;麸炒枳壳和胃气,谓胃为多血生血之所,是补其原;杏仁润燥,谓血少生燥为佐;羌活、防风,俱升发清利,大除风邪。为七情五贼饥饱劳役之病睛痛者,与当归养荣汤兼服,伤寒愈后之病,及血少血虚血亡之病,俱宜服也。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45、巨胜煎

处方巨胜半大升,地黄10斤(取汁6升),杏仁五大两,桂末1两,黑豆黄子1大升(末之),乳苏5两。

制法上药先下地黄汁煎至3升,次下杏仁、巨胜、乳苏等,候凝下豆、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变白为黑发。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46、艾叶

处方艾叶1两(微炒),熟干地黄2两,代赭石1两半(细研),干姜1两(炮裂,锉),芎藭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牛角(角思)2两(烧),牡蛎1两(烧为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腹(疒丂)痛,气息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47、白薇丸

处方白薇5两(净洗),地黄2两(洗,焙),牛膝(酒浸1宿,焙)1两,当归(酒浸1宿,焙)1两,山茱萸(焙)1两,肉桂(不见火)1两,白术1两,诃子皮1两,石斛1两,附子(炮熟,去皮尖)1两,黄连1两,干姜1两,肉豆蔻(生)1两,人参(焙)1两,荜茇(焙)1两,槟榔(生)1两,茯苓(焙)1两,没药(生,研)1两,麒麟竭(生)1两,大黄(焙)1两,肉苁蓉(去皮毛,切,焙)1两,木香(焙)1两,薯蓣(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脏气弱,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气冷微疼,赤白带下,血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盐酒送下;盐汤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引《卫生家宝》

处方48、加味养荣丸

处方当归(酒浸)2两,芍药(煨)1两5钱,熟地黄(酒浸)2两,白术2两,川芎1两5钱,茯苓1两,人参1两,甘草(炙)5钱,黄芩(炒)1两5钱,香附(炒)1两5钱,麦门冬(去心)1两,阿胶(炒)7钱,贝母1两,陈皮(去白)1两,黑豆(大者,炒,去皮)49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女人不孕。经脉参前,外潮内烦,咳嗽,饮食减少,头晕目眩,带下,血风血气,久无嗣息,一切痰火不受峻补,又治胎前胎动胎漏。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食前空心盐汤、温酒任下。

注意忌食诸血。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处方49、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炒)、生地黄、熟地黄、黄耆(蜜炙)、人参、白术(去芦)、陈皮、白茯苓(去皮)、荆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眩晕卒倒,脉微涩。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乌梅1个,水煎服。饱闷,加香附。砂仁,去黄耆、白术。

注意不可艾灸、惊哭叫动,动则乘虚而死。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50、加减四物汤

处方川当归(洗,酒浸1宿,焙干称)、白芍药、熟干地黄(洗,焙干称)、附子(去皮,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流注,四肢手指肿痛,不可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四引《海上方》

处方51、车前子散

处方车前子1两,木通3分(锉),瞿麦3分,生干地黄3分(焙),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结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52、二妙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8两(微火焙燥),山茱萸4两(去核,酒拌炒),牡丹皮4两(焙),白茯苓3两(焙),怀山药4两(炒黄),汉泽泻3两(淡盐水拌,晒干,炒),川黄柏7钱,熟附子5钱(2味盐、酒同浸1宿,各拣开,黄柏炒褐色,附子焙燥),茅山苍术2两(切大块,米泔水浸透,切片,黑芝麻拌,炒黄)。

制法上为细末,用金石斛4两,煎浓汁,入白蜜20两,同炼为丸。

功能主治湿热内郁而为便浊。

用法用量每早、晚食前白汤送服3钱。如湿多热少,用附子7钱,黄柏5钱;如湿少热多,用附子5钱,黄柏7钱。

注意忌食酒、面、鸡、鱼、湿热炙煿之物。

摘录《冯氏锦囊》卷十一

处方53、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玄参、升麻、桔梗、天花粉、牛蒡子(研)、连翘、当归、生地黄、赤芍药、黄连、白术、黄芩、青皮、紫苏梗、山栀仁。

功能主治弄舌喉风,哑不能言,舌出,常将手拿者。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54、白砂丹

处方熟地黄2两,白茯苓2两,大川乌1两,干山药2两,苍术2两(米泔浸),大茴香2两(与大川乌头炒),粉草2两(即大甘草),川椒4两(去目)。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服。后5日,唇口红润,手足温暖,面有光泽。半月之后,声清目明,夜思饮食,香入脑中。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55、六成汤

处方当归1钱5分,白芍药1钱,地黄5钱,天门冬1钱,肉苁蓉3钱,麦门冬1钱。

功能主治温疫愈后,三阴不足,大肠虚燥,大便数日不行,别无他证者。

用法用量照常煎服。

摘录《温疫论》卷上

处方56、九子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制法上为细末;醋制龟版1两,另研细;灵磁石1两,火煅醋淬3次,另研细;沉香粉1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除疾。主内眼病及白内障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3钱,淡盐汤送下。

注意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摘录《蒲辅周医疗经验》

处方57、加减四物汤

别名加减羌活汤

处方羌活1两,川芎1两,防风1两,香附子(炒)1两,白芷1两,石膏2两半,细辛2钱,当归5钱,熟地黄1两,甘草5钱,苍术1两6钱(去皮)。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痰癖、寒厥之头痛。

用法用量加减羌活汤(《普济方》卷三五一)。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加芍药3两、桂1两半,加生姜煎;如痰癖头疼,加半夏3两、茯苓1两半,加生姜煎;如热厥头痛,又加白芷3两,石膏3两,知母1两半;寒厥头痛,加天麻3两,附子1两半,生姜煎。

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58、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3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黄芩2两,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3两,刺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青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温温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59、加减黄耆建中汤

处方黄耆1两2钱,秦艽5钱,防风5钱,柴胡5钱,归身5钱,白芍药5钱,熟地黄5钱,地骨皮5钱,肉豆蔻(煨)5钱,炙甘草5钱,砂仁5钱,槟榔5钱,猪苓4钱,桔梗3钱,白茯苓3钱,白术3钱,人参1钱5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妇五劳七伤,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钟,煎7分,不拘时服,老人黄耆加重1两。

摘录《慎斋遗书》卷七

处方60、地黄汤

处方赤芍3钱,当归2钱,桂心1钱,茯苓2钱,山药3钱,芷梢2钱,粉草3钱,生地黄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初生婴儿吞恶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生地黄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引《傅氏方》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