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一百六十三)

浏览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721~9780共60个。

处方1、地黄竹茹汤

处方生地黄(切,焙)1斤,青竹茹5两,黄芩(去黑心)3两,当归(焙)3两,甘草(炙)3两,芍药3两,芎穷3两,桂(去粗皮)1两,釜月下焦黄土1块如鸡子大。

制法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消热结。主衄血,血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2、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去叉),杏仁2两(去皮尖双仁,炒黄色),白僵蚕(炒)2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蜜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3、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连翘、生地、黄芩、黄连、山栀、归尾、甘草、泽泻、车前子、木通、大黄。

功能主治水疝。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4、沉香散

处方茯苓2钱,沉香1钱,丁香1钱,木香1钱,藿香1钱,川厚朴(制)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生胃气,止吐泻。主小儿慢惊。

用法用量每服1字,米饮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处方5、导痰汤

处方旋覆花、半夏、陈皮、荆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药、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准信,痰闭子宫,不能受胎,其人肥白,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处方6、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川芎、黄耆、甘草、罂粟壳(去蒂萼穰,切,蜜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久患痢疾,服药巳多,而疾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枚,乌梅1个,水煎,温服。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7、补心四物汤

处方酒生地12g,麦门冬9g,当归9g,酒白芍6g,炒枣仁6g,远志3g,甘草3g。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宁心。主心阴暗耗,虚火上炎,大眦肉浮胀,赤脉色淡,且兼心悸,少寐,舌红,脉细数。

各家论述方中酒生地、麦门冬补心阴以降虚火,当归、酒白芍、炒枣仁、远志养心血以安神宁志,甘草清心益脾兼和诸药。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处方8、补骨脂汤

处方补骨脂2钱(合桃肉炒),益智1钱5分,苁蓉4钱,熟地5钱,当归2钱,人参2钱,茯苓2钱,远志5分(甘草水炒),白芍1钱,丹参2钱,牛膝2钱,大枣2枚,姜3片。

功能主治则气馁,骨节无力,神情不安。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9、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焙)1两,黄耆(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芎䓖1两,羌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芍药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桔梗(锉,炒)1两,牡丹(去心)1两,沉香(锉)1两,甘草(炙,锉)1两,地骨皮1两,半夏(生姜汁浸,炒)1两,桂(去粗皮)1两半,蓬莪(??)(煨,锉)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荆芥穗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身体百节疼痛,乍寒乍热,经脉不利,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0、半夏散

处方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旋覆花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麻黄3分(去根节),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1分(炙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4-5月伤寒,壮热头痛,心胸烦闷,呕吐痰涎,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11、白僵蚕散

处方僵蚕、蝉退、防风、甘草、苍耳子、白芷、川芎、茯苓、荆芥、厚朴、陈皮、人参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风丹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豆淋酒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处方12、连翘散

处方人参5钱,连翘5钱,茯苓5钱,防风5钱,川芎5钱,天花粉5钱,黄柏3钱,荆芥3钱,栀子仁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淡竹叶煎汤,点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13、加味清喉煎

处方润元参、大生地、粉丹皮、荆芥穗、玉桔梗、焦山栀、天花粉、牛蒡子、生甘草、南薄荷、青防风。

功能主治虚烂喉风。本原不足,虚火上炎,喉间白斑,痛烂连扁桃腺及内外粘膜,视之不肿,六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尺脉旺,去荆、防,加知母、黄柏。

摘录《喉科家训》卷二

处方14、加味人参养荣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芍药、五味子、当归、生地、麦冬、肉桂、黄耆。

功能主治汗下过多,血气两虚,肉瞤筋惕者。

用法用量按:《准绳·伤寒》本方用人参二钱半,茯苓、炙甘草、川芎各一钱,白术、麦门冬、当归身各一钱半,五味子十五粒,肉桂一钱(有热者减半),生地黄一钱半(有热者用此,无汗用熟地黄),黄耆二钱半(有自汗者用二钱),生姜三片,枣子二枚(擘)。阴虚火动,加黄柏、知母;若阳虚内寒、脉微足冷者,加干姜、熟附子。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15、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半两,生姜(切)1分,生蜜1合。

功能主治夏月暴下热痢。

用法用量浆水5合,同煎至4合,去滓,空心温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16、补益养荣汤

处方熟地黄1钱半,当归身1钱2分,白芍药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陈皮1钱,川芎8分,人参8分,知母8分,黄柏7分,甘草5分,五味子9粒。

制法上锉,作一帖。

功能主治虚劳气血俱损,及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集略》

处方17、固胎泻火汤

处方当归4钱,川芎2钱,白芍3钱,黄芩3钱,连翘3钱,寸冬3钱,丹皮2钱,石决明3钱,芥穗2钱(炒黑),艾叶2钱,菟丝子3钱,枳壳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兼胎病目症(妊娠性弥漫性浅层角膜炎)。头疼目赤,白膜隐隐,流泪酸疼。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兼胎病目症:观城姜某某,女,三十岁。怀孕四个月,忽觉头疼目胀,热泪恒流,脉两关洪大。视其目,二目皆红,白膜层起,乃肝胃之火上冲,波及于脑所致。先刺上星,合谷,以泻肝胃之火;继服固胎泻火汤二三剂,目疼止,只觉小腹疼痛,又改服保胎无忧散五剂即愈。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18、加减防风汤

处方防风、荆芥、桔梗、甘草、薄荷、天花粉、半夏、连翘、山栀、黄芩、瓜蒌仁。

功能主治外感风热痰壅。身热神昏,声如齁鼾,喘急不宁,语言不便,脉浮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19、八珍益母丸

处方益母草(上截)1斤(不见铁),人参1两,怀熟地4两(酒煮),白茯苓3两,当归身4两(酒洗),川芎2两,广木香1两,砂仁2两(炒),生甘草2两,白术4两(饭上蒸),白芍药2两(醋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经种子。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蜜汤送下;或酒亦好。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处方20、降气制肝汤

处方白芍1钱5分,当归7分,前胡6分,厚朴6分,陈皮6分,桂3分,苏子1钱,萝卜子1钱,甘草5分,桑皮5分。

功能主治大怒之后,血逆妄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大枣2个,煎服。

摘录《方症会要》卷一

处方21、加减益黄散

处方陈皮半两,青皮(炒)半两,诃肉半两,甘草2钱,木香2钱,肉豆蔻2钱(煨)。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冷泻,胃虚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或加丁香亦可。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22、防己丸

处方防己半两,白前半两,五味子半两,紫菀(去苗上)半两,桑根白皮(锉)3分,马兜铃3分,麻黄(去根节)3分,桔梗(炒)3分,柴胡(去苗)3分,大腹皮(锉)3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1分,杏仁50粒(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肿满,肺气喘急,咳嗽胀闷,坐卧不得,喉中作声,心胸痞滞。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23、冲和丹

处方羌活40两,川芎40两,苍术(炒)40两,防风40两,白芷40两,芥穗10两,薄荷10两,细辛10两,甘草6两,黄芩16两,生地3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主感冒风寒,头疼身热,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临睡前以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4、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2钱,茯苓1钱半,甘草1钱,桔梗2钱,枳壳1钱半,桂枝1钱,杏仁(去皮)1钱,苍术1钱,当归1钱,紫苏叶7分,北细辛3分。

功能主治四时感冒,咳嗽,寒热,身痛,鼻塞;或病愈而咳痰,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8分,水煎,热服。肺寒而邪不散者,加麻黄(留节)6-7分;肺有火者,加黄芩1钱,甚者,再加栀仁(炒黑)7-8分;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7-8分;如咳嗽遇秋冬即发者,此寒包热也,但解其寒,其热自散,宜用此方加麻黄(去节)7-8分。

摘录《会约》卷九

处方25、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砂仁、香附、半夏(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藿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灯心1团,水煎,温服。泻,加白术(炒)、山药、乌梅、炒米;呕吐同上;腹痛,加木香、茴香;饱闷,加益智仁,大腹皮;发肿气喘,加苏子、桑白皮、木通、猪苓、大腹皮、木香,去甘草;小水短赤,加木通、猪苓、山栀、车前,去半夏、甘草;胸腹饱胀,或四肢浮肿,如不吐泻者,加萝卜子、枳壳、大腹皮、木通,去半夏、甘草;内热烦渴,加葛根、黄连、山栀、乌梅,去半夏、甘草;内寒手足冷,脉沉细,加干姜、官桂。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26、加减乌药汤

处方乌药3钱,砂仁8分,延胡2钱,甘草1钱,木香1钱半,槟榔1钱,当归3钱,白芍3钱。

功能主治理气和血。主气滞所致月经先期,在经行前后,腹胸胀甚,中有血块,舌淡,脉弦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不夹血块,去延胡;血行不畅,加川芎2钱。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7、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28、当归大黄汤

处方当归、大黄、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专清大肠主下血。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29、补虚益精大通丸

处方干地黄8两,天门冬6两,干姜6两,当归6两,石斛6两,肉苁蓉6两,白术6两,甘草6两,芍药6两,人参6两,麻子仁半两,大黄5两,黄芩5两,蜀椒3升,防风4两,紫菀5两,茯苓3两,杏仁3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末,白蜜枣膏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服,日3次。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30、当归活血汤

处方当归4钱,川芎2钱,白鲜皮2钱,银花3钱,白芍3钱,蒺藜3钱(炒),防风2钱,大贝3钱,荆芥穗2钱(炒),白芷3钱,青皮2钱,甘草1钱,地肤子3钱。

功能主治眼睑瘙痒,犹如虫行,不红不疼,痒无定时,两眼胞带黑暗色,视力稍减。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贾某某,男。素日身体衰弱,头晕耳鸣,忽觉两目痒极难当,针药罔效。经余诊治:六脉短涩,惟少阴为甚,面带黑色,精神恍惚,此阴阳将脱之证。以本方加黄耆1两,党参8钱,枣仁3钱,连服4剂,痒虽愈而黑色不退。隔数日又痒,再服前方无效。后闻此人不数日而亡。书之以为后车之戒。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31、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炒,去角)1两,防风1两,甘草(生)1两,僵蚕(去丝嘴)1两(直者),南星1两半(黑豆2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不用盐豆),甘菊花3两(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甘草汤送下。

注意忌炙煿。

摘录《三因》

处方32、地榆散

处方地榆半两(锉),柏叶3分,甘草半两(锉,生用),吴蓝3分,黄芩3分,刺蓟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肺热盛,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33、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功能主治赤滞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伤寒》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匮》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34、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5钱,丁香3钱,胡椒3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痰晕,或因冷食所伤。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不拘时热服。

摘录《得效》卷三

处方35、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锉),人参3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熟干地黄1两,当归3分,白芍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心烦体痛,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3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36、加味补中益气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2钱,当归3钱,黄耆1钱(炙),白芍1钱,广陈4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产后伤冷,恶露凝块,日久不散,虚证百出;或身热骨蒸,食少羸瘦;或五心烦热,月水不行,其块在两胁,动则雷鸣,嘈杂晕眩,发热似疟,时作时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送下三消丸。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37、甘草大豆汤

别名大豆甘草汤

处方甘草3两,赤皮葱3茎,大豆1合。

功能主治外阴蚀,下疳,痷疮肿痛。

用法用量大豆甘草汤(《金鉴》六十九)。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圣惠》

处方38、观音散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扁豆、莲肉、藿叶、薏苡仁、丁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身冷吐乳。

用法用量每服1钱,木瓜苏盐汤调下。慢惊、阴痫,加全蝎。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39、地黄汤

处方芎、归、白芍、熟地、人参、黄苓、术、甘草、苍术、陈皮、香附、黄耆、麦冬、杜仲、黄芩、大枣。

功能主治养胃。主妊娠6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40、立效散

处方乌梅肉、御米壳、白矾、甘草(炙)、夜叉头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空心米饮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处方41、当归芍药饮

处方当归5钱,赤芍3钱,生地4钱,防风3钱,黄芩3钱,栀子3钱,牛蒡子3钱(炒),连翘3钱,大黄4钱,白芷3钱,红花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风赤疮痍症。(沙眼胞性湿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42、降气除湿汤

处方沉香2钱,木香2钱,白术2钱,泽泻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橘红1钱5分,半夏1钱,防己1钱,甘草(炙)少许,白豆蔻5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下部水肿,囊湿足冷,气喘上促。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43、白衣丸

处方乌贼鱼骨5钱,白茯苓5钱,砂仁5钱,山豆根5钱,甘草5钱,僵蚕5钱,贯众1两5钱,硼砂、麝香、珍珠、象牙、脑子各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飞罗白面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蚌粉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男、妇、小儿误吞麦芒、针刺、铜钱。杂鱼等骨梗在喉中,及喉闭肿痛,死在须臾。

用法用量每用2丸,冷水浸化,频频咽服。又将1丸口噙化尤妙。

摘录《回春》卷八

处方44、肺脾双解饮

处方人参1钱,麦冬3钱,茯苓3钱,柴胡1钱,神曲5分,车前子1钱,甘草1钱,薏仁5钱。

功能主治肺脾气衰,人或咳嗽不已,吐泻不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45、安胎饮

处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黄(洗,酒酒蒸,焙)、当归(去芦洗,酒浸)、川芎、白术、半夏(汤洗7次)、阿胶(捣碎,麸炒)、黄耆(去苗)、白芍药各等分(一方无半夏、地榆,有人参、桑寄生;一方无白术、黄耆、半夏、地榆,有艾叶,并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个月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非时转动,腰腹疼痛,或时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如或恶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与之必愈。按妊娠禁忌,勿食鸡鸭子、鲤鱼脍、兔、犬、驴、骡、山羊、肉、鱼子、鳖卵、雉雀、桑椹。

摘录《局方》卷九(宝庆新增方)

处方46、加味异功散

处方人参、白术(蜜炙)、当归、川芎、陈皮(去白)、茯苓、阿胶(蛤粉炒珠)、麦冬(去心)、炙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预防妊娠五月以前堕胎。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47、安胎散

处方白术2两,黄芩2两,续断1两,白芍1两,当归1两,砂仁5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童便调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48、加味丽泽通气散

处方羌活、独活、苍术、防风、升麻、荆芥穗、葛根、甘草(炙)、细辛、麻黄、白芷、川芎、木通。

功能主治肺受风寒,久而不散,则肺气壅闭而鼻塞,脓涕结聚而不开,使不闻香臭、则成鼻齆。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葱2寸,水煎,食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49、加味乌金散

处方川芎2钱半,远志2钱半,白术2钱,茯神2钱,枣仁2钱,香附2钱,芍药2钱,辰砂(另研)2钱,羌活2钱,防风2钱,半夏1钱半,当归1钱半,白芷1钱半,广皮1钱半,熟地1钱半,人参1钱,麦冬1钱,牛膝1钱,天麻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1剂。

功能主治产后3-4日或半月,血气虚弱,脏腑无气,忽狂言乱语,妄见鬼神者。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3片,葱3头,金银器内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50、加味泻白散

处方桑白皮(生)3钱,地骨皮3钱,生甘草8分,桔梗2钱,辛夷2钱,黄芩1钱5分,陈皮1钱5分,木通1钱5分(1方加山栀仁[生研]1钱)。

功能主治鼻痔。生鼻孔内,如肉赘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气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摇。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处方51、地黄芎穷丸

处方熟干地黄(焙)1两,芎穷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3分,当归(切,焙)3分,柴胡(去苗)半两,刺蓟半两,桑寄生(焙干)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龙骨3分,阿胶(炒沸)3分,白石脂3分,黄耆(锉)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气养胎。主妊娠气血虚弱,令胎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52、当归大黄汤

处方当归、生大黄、川黄连、甘草。

功能主治发斑。热重便硬,有下症者。

各家论述此方凉大肠血热。以斑症属血,故加当归;斑症不宜大下,故加甘草。

摘录《伤寒大白》卷四

处方53、加味左金丸

处方柴胡3g,枳实6g,白芍9g,元胡9g,川楝子9g,青黛9g,竹茹9g,香附9g,黄连18g,吴萸3g,甘草6g。

制法蜜为丸。

功能主治疏肝清热,降逆止顺。主呃逆连声,因情志不舒而诱发,气冲引胁,脘闷纳呆,两胁胀痛,咽中不利,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弦。

用法用量每服3g,日3次。

各家论述柴胡、延胡、枳实、竹茹、香附舒肝气;青黛、白芍、川楝清肝热;黄连、吴萸降逆止呃。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降逆止呃之功。

摘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冰玉堂经验方》

处方54、夺命散

处方紫河车5钱,薄荷叶5钱,象牙末5钱,硼砂5钱,甘草5钱,好茶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蜜丸。

功能主治单双乳蛾,喉闭口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夺命丸"。

摘录《经验秘方》引李知州方(见《医方类聚》卷七十五)

处方55、沉香散

别名沉香汤

处方沉香3分,地骨皮1两,麦门冬1两(去心),当归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木香3分,玄参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甘草1两(生锉),赤芍药1两,防风3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石痈。

用法用量沉香汤(《圣济总录》一二八)。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56、甘草丸

处方甘草(炙)5两,当归2两,干姜2两,人参2两,术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去血,止痛。主产后虚损。

用法用量磨纳1升酒中,作1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57、连翘散

处方连翘3分,漏芦3分,知母3分,木通1两(锉),桂心3分,黄芩3分,柴胡1两(去苗),玄参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朴消2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膈热毒盛,攻项腋,生瘰疬,肿痛,心神烦闷,背胛急疼,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58、苦杖散

处方牡丹皮、当归(洗,焙)、白芍药、延胡索、干漆(炒令烟尽)、羌活(去芦头)、独活、香附子(炒)、红花、苦杖(一名虎杖)、干姜(炒)、蒲黄、肉桂(去粗皮)、川芎、甘草(炙)、鬼箭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运,及儿枕疼痛,恶露不行,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虎杖散”。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59、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山栀、知母、麦冬、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齿痛,身发寒热,痛连头目,甚则攻注牙龈,肿痛作脓,属肝经积热者。

用法用量元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白芍药;大便结,加大黄;气结,加青皮。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60、八物汤

处方四物汤4两,黄耆1两,甘草1两,茯苓1两,白术1两。

功能主治伤寒营卫俱虚,畏寒发热,饮食减少,或病后血气虚损,四肢不收,手足渐麻;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者;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各家论述《张氏医通》:八珍、八物功用悬殊,以人参专补脏腑元气,黄耆惟司营卫开合也。世人每谓黄耆代人参,恒用八物补益脏腑之气,大力喷饭。

摘录《元戎》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