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菊花的处方(二十二)

浏览

菊花(别名节华、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甘菊、真菊、金精、金蕊、镘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味甘;苦;性微寒,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菊花的处方共151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61~1320共60个。

处方1、拨云神应散

处方黄连2钱,当归3钱,防风3钱,细辛2钱,南薄荷叶3钱,赤芍3钱,黄芩2钱,甘菊花3钱,荆芥穗3钱。

制法水5碗浸药,春、秋3日,夏2日,青布1方,滤汁听用;再用炉甘石4两,入倾银罐内,炭火烧1炷香,金色为度,将甘石投入药内,用手捻碎,用细绢滤过,澄去浮面清水,晒干收贮。

功能主治目翳。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处方2、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防己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人参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3分,茯神(去木)2两,防风(去叉)3分,白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细辛(去苗叶,微炒)半两,甘菊花(未开者)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偏风,积年不愈,手足枯细,口面喎[音 wāi]斜,精神不守,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1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同煎沸温服,空心、日晚、近夜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3、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蔓荆子半两,槟榔半两,晚蚕沙半两(微炒),薏苡仁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1两,独活1两,秦艽1两(去苗),芎䓖1两,藁本1两,牡丹1两半,甘菊花1两半,五加皮1两半,熟干地黄1两,大麻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胃闷,筋脉拘挛,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日2-3次。

注意忌生冷、粘滑。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4、甘菊花丸

处方甘菊花3分,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秦艽半两(去苗),山茱萸半两,白鲜皮半两,黄耆半两(锉),汉防己半两,桂心半两,白术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生干地黄半两,独活半两,薯蓣半两,芎藭半两,细辛半两,苍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头面风,皮肤痹痒,肢节疼痛,头目不利,项强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5、龙脑散

处方龙脑1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天竺黄半两(细研),赤芍药半两,玄参半两,犀角屑1两,羚羊角屑1两,细辛1分,甘菊花半两,车前子半两,决明子半两,胡黄连半两,柴胡半两(去苗),川升麻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肝脏风热,眼目赤烂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煎竹叶汤调下。

注意忌炙煿、热面、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6、地肤子

处方地肤子3分,草决明(微炒)3分,沙参秦皮(去粗皮)3分,人参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令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眼忽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7、决明丸

处方草决明(汤洗3遍,晒干)、菥蓂子、甘草(炙)、细辛、京芎、甘菊花、荆芥穗、木贼、旋覆花、苍术(河水浸,切作片子,晒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眼目风毒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时候,细嚼茶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8、甘菊花丸

处方甘菊花1两,决明子1两半,车前子2两,防风2两(去芦头),蕤仁1两半(汤浸,去赤皮),黄连2两(去须),川升麻1两,子芩1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玄参1两,葳蕤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涩痒肿疼,久赤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9、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或赤或涩,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10、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3分,犀角屑3分,羌活3分,麦门冬3分(去心),蔓荆子3分,石膏3两,甘菊花3分,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2分,远志2分(去心),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语涩,四肢难举,智意不安,心膈烦热,头目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1、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用法用量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2、拨云拔翳丸

处方川芎1两半,当归1两半,楮实子半两,薄荷半两,黄连5钱,蝉壳5钱,瓜蒌根6钱,蔓荆子6钱,甘菊花1两,密蒙花1两,荆芥穗3钱,蛇蜕皮(甘草汤炙)3钱,地骨皮1两,白蒺藜1两半(炒),川椒1两半(去目)。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内障青盲,瘀肉攀晴,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茶清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三引《德生堂方》

处方13、甘风丹荆汤

处方丹皮1两,防风5分,荆芥5分,甘菊花5钱。

功能主治目痛之后,眼角刺触,羞明喜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14、甘菊花汤

别名菊花汤

处方甘菊花1两,甘草(炙)1分,防风(去叉)半两,山茱萸7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鼻多涕,是脑门为风冷所乘。

用法用量菊花汤(原书卷一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处方15、茯神散

处方茯神(去木)1两半,山芋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防己1两半,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1两,山茱萸1两半,甘菊花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细辛(去苗叶)1两1分,芎藭1两1分,贯众1两1分,白术(米泔浸1宿,锉碎,炒)1两1分,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壅塞,鼻齆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16、补肝薯蓣散

处方薯蓣3分,防风1分(去芦头),山茱萸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菊花半两,羌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3分,决明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芎䓖半两,龙脑半两,麝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龙脑、麝香令匀。

功能主治肝脏风虚,胸膈不利,视物不明,心烦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酒、湿面等。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17、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葛根1两,细辛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菊花半两,汉防己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桂心半两,秦艽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桑寄生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卒倒,心神闷乱,口噤不能言,四肢急强。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竹沥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18、补青丸

处方菟丝子1斤(洗净,用酒浸3宿,炒,别杵末),熟干地黄(洗,焙)1斤,车前子(炒)半斤,枸杞子(拣净)半斤,地骨皮(洗净,去土)半斤,白茯苓(去皮)半斤,甘菊花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肝益精,滋荣目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补精丸”。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19、甘菊花汤

处方甘菊花1两,地骨皮1两,升麻1两半,黄连(去须)2两,茯神(去木皮)2两,葳蕤2两,防风(去叉)2两,木通(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冲眼,赤眼。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甘菊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20、甘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1两,人参(去芦头)1两,大腹皮(锉)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木香1两,白术1两,威灵仙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肉桂(去皴皮)1两,诃黎勒皮1两,赤茯苓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痰毒,胸膈壅滞。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桔梗,无枳壳。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21、甘菊汤

处方熟地4钱,淮山4钱,玄参3钱,甘菊花7钱,白芍(酒炒)2钱,当归2钱,党参(去芦)2钱,建神曲1钱。

功能主治痿症,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处方22、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苦参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2两(去苗),栀子仁1两,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独活2两,茯神1两,薯蓣1两,细辛1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及疥,风痒瘑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23、甘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半两,旋覆花半两,防风1两(去芦头),芎藭1两,蔓荆子半两,细辛半两,酸枣仁1两,葳蕤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痰壅,头痛心烦,四肢拘急,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24、甘菊花饮子

处方甘菊花1分,石膏1两(捣碎),葛根半两(锉),薄荷1握(切),生姜1分(拍碎),葱白1握(切),豉1合。

功能主治妇人头痛目眩,心神烦渴。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25、白大通丸

处方藿香(去土)2两,香白芷2两,川芎2两,川乌4两(冬去皮尖,春不去,半生半炮),鸡苏2两,木瓜2两,天南星2两,甘草4两(春炙,冬生),官桂2两,荆芥2两,乳香半两(别研),白僵蚕2两(炒,去丝嘴及足),藁本(去土)2两,羌活2两,桔梗(洗)2两,甘松2两,牛膝(酒浸)2两,天麻1两,川当归1两,没药(别研)1两,麻黄2两(春不去节,冬去),真细辛(洗去苗)2两,乌蛇5两(水浸,去皮骨,好酒浸1宿,炙),软石膏1斤(煅过,研称4两为衣,余者并入众药),甘菊花1两。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隔日方焙干,即上石膏衣。

功能主治一切大风,左瘫右痪,口面喎[音 wāi]斜,手足亸掉,言语謇涩;兼治偏正头风,风痹脚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茶酒温嚼下;如肾气疼,炒茴香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26、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木通1两(锉),甘菊花3分,赤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睫落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忌毒鱼肉、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7、灵圆丹

处方甘菊花1两,川芎1两,白附子1两,柴胡1两,远志(去心)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青葙子1两,仙灵脾(酥炙)1两,石膏1两,防风1两,全蝎1两,青皮1两,陈皮1两,荆芥1两,楮实1两,木贼(去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苍术(米泔浸,焙)4两。

制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攀睛翳膜,痒涩羞明,赤筋碧晕,内外障瘀肉;风热赤眼。

用法用量每服1粒,食后细嚼,荆芥汤或茶清送下,日3次。

注意忌酒面。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

处方28、决明子丸

别名决明丸

处方决明子1两,甘菊花1两,生干地黄3分,车前子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蔓荆子半两,芎藭半两,栀子仁半两,细辛半两,白茯苓半两,玄参半两,薯蓣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风虚攻上,眼见黑花不散。

用法用量决明丸(《圣济总录》卷一○九)。本方原名"决明子散",与剂型不符,据《医方类聚》卷六十六改。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29、八减丸

处方椒红8两,甘菊花7两,大附子5两,旋覆花5两,苍术(米泔浸,去黑皮)4两,决明子3两,芎䓖2两,紫巴戟(去心)1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元脏,明目,去风毒。主眼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盐汤下。渐加至40丸。

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六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30、决明散

处方石决明1两(捣细,研,水飞过),车前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槐子1两,熟干地黄1两,茺蔚子2两,防风2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内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粥饮调下,夜临卧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31、决明散

处方川芎1两,井泉石1两,仙灵脾1两,槐花1两,川椒2钱半,蛤粉(水飞)1两,石决明(水飞)1两,防风1两,荆芥1两,羌活1两,苍术(米泔浸)1两,甘菊花1两,黄芩1两,杜蒺藜(炒)1两,木贼(去节)1两,地骨皮1两,薄荷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眼目昏花,远视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茶清调,食后温服,日进1-2次。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32、决明散

别名决明子散

处方黄芩、甘菊花(去枝梗)、木贼草、决明子、石膏、赤芍药、川芎、川羌活、甘草、蔓荆子、石决明。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风热毒气上攻,眼目肿痛,或卒生翳膜,或赤脉胬肉,或涩痒羞明多泪,或始则昏花,渐成内障。一切暴风客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决明子散(《济阳纲目》卷一○一)。

摘录《得效》卷十六

处方33、防风散

处方防风半两(去叉),羌活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择去梗),白附子半两(炮),山芋半两,藁本半两(洗,切,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炒,去角)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头眩,目昏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茶清调下。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茶、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34、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一

处方35、决明丸

处方石决明1两(研,水飞),甘菊花1两,细辛半两,熟干地黄2两,人参1两(去芦头),地肤子1两,五味子1两半,兔肝1具(炙干),防风2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赤眼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后食前煎盐汤送下;或竹叶白汤亦可。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36、独活细辛散

别名独活散

处方独活1钱,细辛1钱,附子(炮,去皮脐)1钱,甘菊花1钱,麻黄(去芦)1钱,白芷1钱,五味子(杵,炒)1钱,紫菀茸1钱,赤茯苓1钱,肉桂1钱,白术1钱,川芎1钱,桑白皮1钱,杏仁(麸炒,去皮)1钱,防风1钱,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胸满短气,冒闷汗出,嘘吸颤掉,声嘶体重,四肢痿弱,其脉浮,昼愈夜甚,偃卧冒闷,或头痛项强,背痛鼻干,心闷语謇,胸中少气,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处方37、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炒,去角)1两,防风1两,甘草(生)1两,僵蚕(去丝嘴)1两(直者),南星1两半(黑豆2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不用盐豆),甘菊花3两(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甘草汤送下。

注意忌炙煿。

摘录《三因》

处方38、安痘汤

处方玄参5钱,当归3钱,连翘1钱,白芍2钱,丹皮2钱,荆芥2钱,甘菊花2钱,升麻5分,天花粉1钱。

功能主治散风热。主痘症发全,痘毒全无,收痂大愈之后,放心纵欲,饮食过伤,又兼风热,而致数日之后身复发热,通身发出红斑,痒甚,愈抓愈痒,先出大小不一如粟米之状,渐渐长大如红云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四

处方39、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3分,甘菊花1两,羌活(去芦头)1两,藁本(去苗土)1两,石膏2两,旋覆花半两,蔓荆实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上攻,眼眉骨连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40、艾茸丸

处方木瓜20枚(去皮核,作瓮子),甘菊花(为末)1斤,青盐(研)1斤。

制法将甘菊花并青盐填满木瓜瓮子内,置笼床内蒸,以木瓜烂为度,研成膏,再入新艾茸2斤,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41、车前子散

别名车前子汤

处方车前子1分,防风(去芦头)1分,甘菊花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人参(去芦头)1分,菥蓂子1分,青葙子1分,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眼生翳膜,或生血轮。

用法用量车前子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42、甘菊散

别名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1两,旋覆花1两,密蒙花1两,青葙子1两,石决明1两,羌活(去芦头)1两,木贼(锉)1两,决明子(炒)1两,苍术(米泔浸1宿,去皮,切,炒)1两,蝉壳(洗)1两,荆芥穗1两,甘草(炙1两,锉)1两,防风(去叉)1两,芎藭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冲目,赤肿涩痛。

用法用量菊花散(《普济方》卷八十一)。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甘菊花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43、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去土)1两,甘菊花(择)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决明子(微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竹叶(洗)。

制法上除竹叶外,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冲眼,赤痛干碜。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44、甘菊汤

处方甘菊花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旋覆花半两,升麻半两,石决明半两,芎藭半两,羌活(去芦头)1两,地骨皮(洗)1两,青葙子1两,车前子1两,石膏(碎)1两,木贼(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1两,草决明(炒)1两,甘草(炙,锉)1两,荆芥穗1两,防风(去叉)1两,黄连(去须)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内外障翳;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蜜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夜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45、决明车前散

处方石决明(刮洗)2两,茺蔚子2两,防风(去叉)2两,甘菊花1两,车前子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散,再同和匀。

功能主治内障白翳,病久毒气不散,中心变黄色。

用法用量针拨后服,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处方46、甘菊散

处方甘菊花(择)、旋覆花、防风(去叉)、石膏(碎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头面风,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甘菊花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47、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3分,甘菊花3分,芎䓖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1两,羚羊角(镑)半两,细辛(去苗叶)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半两,石膏(碎)1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眼赤,痛痒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48、决明散

处方决明子1两,甘菊花1两,防风(去芦)1两半,车前子1两半,芎藭1两半,细辛1两半,栀子仁1两半,玄参1两半,蔓荆子1两半,白茯苓1两半,山茱萸1两半,生地黄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眼见黑花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盐汤调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49、决明子散

处方决明子1两,甘菊花1两,青葙子1两,羚羊角屑1两,芎藭1两,犀角屑1两,玄参1两,黄芩1两,茯神1两,栀子仁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风热,眼目昏暗,并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入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50、甘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1两,川升麻1两,芎藭1两半,细辛1两,防风(去芦头)3分,石膏2两,羚羊角屑1两半,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风毒攻头目,睛中如针刺痛,及欲成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51、甘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3分,茯神1两,犀角屑3分,防风1两(去芦头),川升麻3分,石膏2两,白芷半两,芎藭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牡荆子1两,葛根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头风目眩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52、地黄丸

处方甘菊花半两,木贼半两,苍术3钱,地黄3钱,枸杞子3钱,荆芥3钱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风明目。

用法用量方中甘菊花用量原缺。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处方53、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萆薢1两,独活1两,肉桂1两,五加皮1两,甘菊花1两,汉防己1两,葛根1两,羚羊角屑1两,赤芍药1两,防风1两,芎藭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令黄)1两,侧子(炮,去皮)1两,甘草(炙黄)1两,磁石3两(碎研,水淘去赤屑),麻黄2两(去节),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瘫痪风,手足不遂,肌肉顽痹,筋脉拘急,心神不安,言语蹇涩,胸膈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54、巨胜丸

处方巨胜子4两,覆盆子2两,巴戟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2两,酸枣仁2两,甘菊花2两,白茯苓2两,薯蓣2两,桂心2两,天门冬3分(去心,焙),熟干地黄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延年益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任意加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四

处方55、车前子饮

处方车前子1两,甘菊花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炙、锉)1两,京三棱(煨、锉)1两,黄连(去须)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桔梗(锉、炒)1两半,延胡索1两半,萆薢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1两半,赤石脂(研)1两半,石膏(推碎)3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调,头眩睛疼,恶心,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56、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山芋1两半,萎蕤2两,赤芍药1两半,车前子3两,秦皮(去粗皮)1两,泽泻1两,芎䓖2两,山栀子仁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白槟榔(煨,锉)1两,甘菊花(择)1两,羚羊角(镑)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翳,目系急,其翳生瞳人上,及睑肿合,痛如针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临卧煎苦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57、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甘菊花、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明目。主时性时疫温病,嗽喘烦渴,头痛体疼,眼目涩多睡,肌肉蠕动,痰逆忪悸。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荆芥汤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58、地黄丸

别名菊花丸

处方熟干地黄(酒洗,9蒸9晒,焙干称)1两半,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没药(别研)半两,甘菊花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羌活(去芦)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光明朱砂(水飞)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血镇肝明目。主风热上凑,目昏疼痛。肝虚血不足,肢节拘急,筋脉挛痛。及用力劳心.肝虚风热攻眼。赤肿羞明,渐生翳膜,兼肝肾风毒热气上冲目痛。

用法用量菊花丸(《普济方》卷七十一)。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熟地黄丸”、《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黄连丸”。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熟干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黄连气味苦寒,入手少阴;草决明子气味咸苦平,入足厥阴;没药气味苦平,入足阳明,能通瘀入络;甘菊花气味辛凉.入手太阴、足厥阴、少阳;防风气味辛甘微温,羌活气味辛甘平,皆入足太阳。乃引经之风药;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光明朱砂气味苦温,入手少阴。此肝虚风动,热气上升,致目不明.攻补皆在难投,故用一味壮水之药,佐以苦辛诸品,则升降得宜而奏功矣。

摘录《本事》卷五

处方59、甘菊花散

别名防风汤、甘菊花汤

处方甘菊花1分,白术1分,防风(去芦头)1分,人参(去芦头)1分,细辛1分,白茯苓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脑户伤于风冷,鼻内多涕,精神昏闷。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一八○)、甘菊花汤(《圣济总录》卷一八○)。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作“菊花散”。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60、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芎䓖3分,木香2分,天麻3分,羌活3分,桂心3分,甘菊花3分,细辛3分,附子3分(地裂,去皮脐),麻黄2分(去根节),藁本3分,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气攻背痛项强,皮毛焦枯,头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圣惠》卷六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