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茴香的处方(十六)

浏览

茴香[别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植志》),小香(《四川中药志》)],辛,温。①《药性论》:苦辛。②《唐本草》:辛,平,无毒。③《本草经疏》:味辛平,甘,无毒。④《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小编整理出含有茴香的处方共163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01~960共60个。

处方1、回阳无价至宝丹

处方川楝子(取肉)乌药各60克 川牛膝 熟地黄 蛇床子 茯神 穿山甲 肉苁蓉 巴戟 五味子 人参 泽泻 大茴香 槟榔各30克 乳香9克 沉香 檀香各15克 凤眼草6.克 鹿含草 仙灵脾 甘草 破故纸 菟丝子 葫芦巴 莲心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下元虚冷,夜梦遗精,阳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好酒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七

处方2、十香丸

处方木香 沉香 泽泻 乌药 陈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酒炒)荔核(煨焦)各等分 皂角(微火烧烟尽)

制法上药为末,用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行气,散寒,止痛。治气滞寒凝所致的胃痛、腹痛、疝痛等。

用法用量如弹子大者磨化服;丸梧桐子大者,汤引下;用于痛疝之属,温酒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胡桃丸

处方乳香 沉香 水香 母丁香 大茴香 干姜 杜仲(姜汁炒去丝)没药 菟丝子(酒制)破故纸(酒炒)各等分 胡桃4个(去壳)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腰痛。

用法用量黄酒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4、羌活散

别名羌活附子散(《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羌活 附子(炮)茴香(微炒)各15克 木香 干姜(炮)各枣许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阴寒内盛,呃逆不止,四肢厥逆;寒厥疝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盐1捻,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止。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处方5、石刻安肾丸

处方苍术120克(分四份,一份用茴香30克炒,一份用青盐30克炒,一份用茱萸30克炒,一份用猪苓30克炒,各炒令黄色,取术用)川乌(炮,去皮、脐)附子(炮,去皮、脐)川楝子(酒浸,去核)巴戟(去心,炒)白术(炒)陈皮(炒)各30克 肉苁蓉(酒漫,炙)破故纸(炒)各60克 茯苓30克(炒)肉豆蔻(面裹,煨)木香(不见火)当归(火焙干)各30克 杜仲(炒去丝)60克 熟地黄(酒浸,蒸十次,火焙)菟丝子(酒浸,炒)茴香 黑牵牛(半生,半炒)山药(炒)各30克 晚蚕蛾(去头、足、翅,炒)葫芦巴(酒浸,炒)肉桂(不见火)石斛(炒)川牛膝(酒浸,炒)各30克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阳益肾,强筋壮骨,生血驻颜,扶老资寿。治真气虚惫,脚膝缓弱,目暗耳呜,举动倦乏,夜梦遗精,小便频数,一切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时用盐汤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八

处方6、椒桂汤

处方川椒18克(炒黑)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广皮9克 吴茱萸9克(泡淡)青皮9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用法用量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温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7、野茴香膏

处方野茴香222克 除虫菊根44克 白鲜皮44克 干姜44克 蜂蜜1.1千克

制法将蜂蜜倒人容器内,置沸水中溶化(水浴),搅拌除沫,将上药共研细过筛之药面,徐徐倒人蜜内,充分搅拌成稀糊状,放置成膏。

功能主治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服15克,十天后,每次增加5克,一直加至30克(日量90克),直至痊愈。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8、天台乌药散

处方天台乌药 木香 茴香(炒)青皮(去白)良姜(炒)各15克 槟榔2个(锉)川楝子10个 巴豆70粒

制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麸不用,令诸药为末。

功能主治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所致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亦得。

备注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气散结,散寒除湿;槟榔行气破坚,直达下焦;用巴豆炒过的川楝子以去其苦寒之性,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诸药同用,使寒凝解,气滞散,肝脉和,疝痛自除。

摘录《医学发明》卷三

处方9、克痞丸

处方丁香 藿香 官桂 茯苓(去皮)甘草 小茴香各15克 干姜45克 桔梗7.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化饮,行气消痞。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袖珍方》卷广

处方10、木香金铃丸

处方木香 乳香 没药、大附子(面裹煨)小茴香(盐炒)川楝肉 玄胡索 全蝎 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陈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外肾肿痛,诸般疝气。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陈酒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11、温中汤

处方良姜 官桂 益智仁 砂仁 木香(另研)香附 厚朴 陈皮 茴香 当归 玄胡索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虚寒腹痛。

用法用量上药锉一剂,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12、龙虎丹

处方黑牵牛、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二两。寒水石(烧通赤.研.飞)一斤,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五两。牙硝(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一两。地龙(去土)、白乾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炮)、防风(去苗),各三两。乌蛇(酒浸.炙.去皮.骨)八两,龙脑(研)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剂,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新得、久患急、缓风,半身不遂,手脚筋衰;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认痛痒,倁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卂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俽瞩,偏风口眼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两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血风,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两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一、二服,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撮口脐风散

处方扁豆3克(炒)法夏1.5克 蔻米0.9克(研)木香0.9克 干姜0.3克 附子片0.3克 上元桂0.3克(去皮,研)小茴香0.9克(炒)生草0.9克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主小儿初生为风寒所侵,肚痛难忍,遂至聚唇撮口,眼闭口噤,啼声如鸦,或声不能出,或口吐白沫,或痰多气喘,甚者舌强面青,腹胀青筋,抽搐天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14、狗皮膏

处方生川乌80g 生草乌40g 羌活20g 独活20g 青风藤30g 香加皮30g 防风30g 铁丝威灵仙30g 苍术20g 蛇床子20g 麻黄30g 高良姜9g 小茴香20g 官桂10g 当归20g 赤芍30g 木瓜30g 苏木30g 大黄30g 油松节30g 续断40g 川芎30g 白芷30g 乳香34g 没药34g 冰片17g 樟脑34g 丁香17g 肉桂11g

性状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九味,乳香、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粉末,与樟脑、冰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二十三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040~114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闪腰贫气,脘腹冷痛,行经腹痛,湿寒带下,积聚痞块。

用法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注意孕妇忌贴腰部和腹部。

规格每张净重(1)12g(2)15g(3)24g(4)30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5、五味汤

处方五味子(洗)九斤,良姜(炒)、陈皮(去白)、茴香(炒),各一斤半;甘草(炒)十七斤半,盐(炒)二十二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胸膈痞满,心腹刺痛,短气噎闷,咳嗽痰唾,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固元丸

处方角茴香(炒)覆盆子(酒浸)茴香(炒)白茯苓(去皮)川牛膝(酒浸)磁石(火烧酒淬七次)龙齿(煅)补骨脂(炒)各30克 天雄30克(用青盐30克研,入酒150毫升内,泡天雄,取酒尽为度)五味子(酒蒸,研)菟丝子(净洗,酒蒸,研)各60克 鹿茸(去毛)苁蓉(酒浸一宿)各75克 车前子15克(隔纸炒)麝香1.5克(别研)钟乳粉 川乌(炮)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皮)巴戟(去心)各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元气虚弱,肾水不能滋肝木,以致筋脉拳挛。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腹时用温酒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八

处方17、盐煎散

处方良姜(炒)、苍术(去皮),各十二两;缩砂(去皮)、茴香(炒),各五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丁皮,各二两;橘红十两,甘草(炒)六两,青皮(去白)四两,山药半斤。

炮制上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煎至八分,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盐煎散

处方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件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轻脚丸

处方白术、赤茯苓、木猪苓(去皮)、舶上茴香(炒)、泽泻、赤芍药、紫苏叶、葫芦巴、枳实(麸炒.去穰)、槟榔,各五钱。桃仁(一两.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地肤子(一两)。

来源旧有寒湿之疾,每发时不可忍,呻吟之声彻于外,几至于死,忽遇道人授此方,服半料,间或发作,顿觉减于前,时服尽全料,厥疾遂瘳,信而服之,其验如神。

炮制上除桃仁别研外,捣罗为细末,入桃仁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风去湿,消肿行血止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紫苏汤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金钗石斛圆

处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葫芦巴(炒)、巴戟天(去心)、地龙(去土炒),各四两;苍术(去浮皮)、乌药,各十六两;川乌头(炮.去皮.脐)、羌活(去芦)、茴香(炒)、赤小豆、马蔺子(醋炒)、金铃子(麸炒)、石斛(去根),各八两;青盐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头昏面肿,目暗耳鸣,四肢疲倦,百节酸疼,脚下隐痛,步履艰难,肌体羸瘦,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刺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得俯仰,两胁胀满,水谷不消,腹痛气刺,发歇无时,心悬噫醋,呕逆恶心,口苦咽干,吃食无味,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梦惊恐,心忪盗汗,小便滑数,或水道涩痛,一切元脏虚冷之疾,并能治之。常服补五脏,和血脉,驻颜色,润发,进食肥肌,大壮筋骨。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温酒下,或盐汤亦得,空心,食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暖脐膏

处方当归80g 白芷80g 乌药80g 小茴香80g 八角茴香80g 木香40g 香附80g 乳香20g 母丁香20g 没药20g 肉桂20g 沉香20g 麝香3g

炮制上十三味,乳香、母丁香、没药、肉桂、沉香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当归等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48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500~21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张净重(1)3g(2)15g(3)30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和气散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陈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芦)、青皮(去白)、甘草、茴香(炒)、苍术(米泔浸),各一两。桔梗(去芦)三两。

炮制上件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胀满,呕吐酸水,脾疼泄泻,脏腑不调,饮食减少。应男子、女人一切气疾,并宜服之。常服温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或盐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羌活附子散

处方羌活(一钱半)附子(炮.去皮脐.二钱)茴香(炒.一钱半)干姜(炮.一钱半)木香(半钱)

功能主治治吐利后,咳逆胃寒。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盐少许,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4、玉霜圆

处方天雄十两(长大者,以酒浸七日了,掘一地坑,以半称炭火烧坑通赤,速去炭火令净,以醋二升泼于地坑内候干,乘热便投天雄在内,以盆合土拥之,经宿取出,去皮、脐)。磁石(醋淬七次.更多为妙)、朱砂(飞研)、泽泻(洗.酒浸一宿.炙)、牛膝(去苗.酒浸.焙干)、石斛(去根.炙)、苁蓉(去皮.酒浸一宿.炙干)、巴戟(穿心者),各二两;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家韭子(微炒)、菟丝子(酒浸一伏时.蒸过.日干.杵.罗为末.去轻浮者),各五两;牡蛎(大煅.捣为粉)、紫梢花(如无.以木贼代之),各三两;鹿茸(用麻茸连顶骨者.先燎去毛令净.约三寸以来断.酒浸一伏时.投火炙令脆)半两,白龙骨一斤(黏舌者,细研如粉,以水飞过三度,日中晒乾,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以夹绢袋盛,日晒乾)。

炮制上件一十六味,捣罗为细末,炼酒、蜜各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虚惫,下焦伤竭,脐腹弦急,腰脚软痛,精神困倦,面色枯槁,或亡血盗汗,遗沥失精,大便自利,小便滑数,肌肉消瘦,阳事不举。久服续骨联筋,秘精坚髓,延年保命,却老还童,安魂定魄,换肌秘气,轻身壮阳,益寿住世。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空心,晚食前温酒下。常服补真气,壮阳道。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十滴水软胶囊

处方樟脑62.5g 干姜62.5g 大黄50g 小茴香25g 肉桂25g 辣椒12.5g 桉油31.25ml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软胶囊,内容物为含有少量悬浮固体浸膏的黄色油状液体;气芳香,味辛辣。

炮制以上七味,大黄、辣椒粉碎成粗粉,干姜、小茴香、肉桂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大黄、辣椒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续加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入植物油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及樟脑、桉油,混匀,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得。

功能主治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粒,儿童酌减。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粒装0.42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天仙藤散

处方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荆芥穗、前胡(生姜汁制.炒)、柴胡、桔梗、麻黄(去根.节)、苍术(炒)、干葛、陈皮,各十斤。茴香(炒)、秦艽、川芎、白芍药、黄半夏(为粗末.姜汁炙)、羌活,各二斤半。甘草(炒)、肉桂(去粗皮)、白芷、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五斤。

炮制上二十四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感冷冒寒气弱体虚,多倦少力。常服壮筋骨,肢体轻健,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乌梅、枣子,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并两滓作一服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仲景胃灵丸

处方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性状为黑褐色的微丸;气芳香,味辛、甘。

炮制以上八味,白芍、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其余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制成微丸,用百草霜包衣,撞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儿童酌减。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8、少腹逐瘀丸

处方当归300g 蒲黄300g 五灵脂(醋炒)200g 赤芍200g 小茴香(盐炒)100g 延胡索(醋制)100g 没药(炒)100g 川芎100g 肉桂100g 炮姜20g

性状为棕黑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辛、苦。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用于血瘀有寒引起的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用法用量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9、茱萸内消圆

处方山茱萸(捣.去核.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时滤出.慢火炒干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乌(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干)食茱萸、吴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二两;海藻(洗.焙)、五味子(净拣)、大腹皮(酒洗.焙)、玄胡索,各二两半;桃仁(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研)、枳实(去瓤.麸炒)、陈皮(去白),各一两;川楝子(炒)三两,木香一两半。(一方无枳实、陈皮。桃仁、玄胡索、川楝子、木香)

炮制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弱,膀胱为邪气所搏,结成寒疝阴俉,偏火上攻,脐腹疼痛,肤囊肿胀,或生疮疡,时出黄水,腰脚沉重,足胫肿满,行步艰辛,服之内消,不动脏腑。

用法用量温酒下三十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张走马玉霜圆

处方大川乌(用蚌粉半斤同炒.候裂.去蚌粉不用)、川楝子(麸炒),各八两;破故纸(炒)、巴戟(去心),各四两;茴香(焙)六两。

炮制上件碾为细末,用酒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疗男子元阳虚损,五脏气衰,夜梦遗泄,小便白浊,脐下冷疼,阳事不兴,久无子息,渐致瘦弱,变成肾劳,眼昏耳鸣,腰膝酸疼,夜多盗汗,并宜服之,自然精元秘固,内施不泄,留浊去清,精神安健。如妇人宫脏冷,月水不调,赤白带漏,久无子息,面生僢黯,发退不生,肌肉干黄,容无光泽,并宜服此药。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十圆,用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锁阳固精丸

处方锁阳20g 肉苁蓉(蒸)25g 巴戟天(制)30g 补骨脂(盐炒)25g 菟丝子20g 杜仲(炭)25g 八角茴香25g 韭菜子20g 芡实(炒)20g 莲子20g 莲须25g 牡蛎(煅)20g 龙骨(煅)20g 鹿角霜20g 熟地黄56g 山茱萸(制)17g 牡丹皮11g 山药56g 茯苓11g 泽泻11g 知母4g 黄柏4g 牛膝20g 大青盐25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固精。用于肾虚滑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2、沉香桂附丸

处方沉香、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良姜(炒)、官桂(去皮)、茴香(炒)、川乌头(炮.去皮脐.剉作如豆大小块)、吴茱萸(汤浸.洗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好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等证。

用法用量每服五七十丸,熟米饮下,空腹食前,日进二服。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3、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一分)茯苓(一分)山药(一分)甘草(炙.三分)干姜(炮.三分)

功能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4、蓬煎圆

处方猪胰一具,京三棱、蓬莪术(二味.醋煮令透.切.焙.为末各四两以上二味,同猪胰入)。川楝子(去核)、山药、槟榔、枳壳(去瓤.麸炒)、茴香(炒)、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炮制上件碾细末,入猪胰,同醋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有伤滞,中气痞,心腹膨胀,胁下坚硬,胸中痞塞,噎气不通,呕吐痰水,不思饮食,或心腹引痛,气刺气急;及疗食症酒癖,血瘕气块,时发疼痛,呕哕酸水,面黄肌瘦,精神困倦,四肢少力。又治女人血气不调,并皆治之。常服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十五圆,生姜汤下,妇人淡醋汤下,不计时候,更量虚实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5、强阳保肾丸

处方淫羊藿(炙)36g 阳起石(煅,酒淬)36g 肉苁蓉(酒制)36g 胡芦巴(盐水炙)48g 补骨脂(盐水炙)48g 五味子(醋制)42g 沙苑子36g 蛇床子36g 覆盆子48g 韭菜子42g 芡实(麸炒)60g 肉桂24g 小茴香(盐水炙)30g 茯苓36g 远志(甘草制)36g

性状为粉红色光亮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灰黑色;味微苦。

炮制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每1000g用滑石粉111g包内衣,再用朱砂粉末28g、滑石粉111g配研均匀,包外衣,打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精神疲倦,阳痿遗精,腰酸腿软,腰腹冷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规格每100丸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6、十三味榜嘎散

处方榜嘎60g 波棱瓜子30g 秦艽花40g 獐牙菜40g 巴夏嘎40g 苦荬菜40g 洪连40g 小檗皮40g 节裂角茴香40g 金腰草30g 牛黄3g 红花20g 止泻木子30g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绿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甘。

炮制以上十三味,除牛黄外,其余榜噶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肝利胆。用于热性“赤巴”病。胆囊炎,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7、化症回生片

处方益母草112g 红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当归28g 苏木14g 三棱(醋炙)14g 两头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参42g 高良姜14g 姜黄8.4g 没药(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黄56g 麝香14g 小茴香(盐炒)21g 桃仁21g 五灵脂(醋炙)14g 虻虫14g 鳖甲胶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黄(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吴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叶(炙)14g 熟地黄28g 紫苏子14g

性状为棕黄色片;具麝香气,味微苦。

炮制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黄、益母草、鳖甲胶外,其余三十味混匀,取出430g,粉碎成细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加入鳖甲胶,溶化后,浓缩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热溶化,熟地黄水煎取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两膏合并,加入细粉拌匀,干燥,研细,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细的麝香,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消症化瘀。用于症积血痹,妇女干血痨,产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用量饭前温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8、麝香大戟圆

处方葫芦巴(炒)四两,大戟(去皮.炒黄)半两,麝香(别研)一钱,茴香(舶上者)、川楝子,各六两;槟榔(刮去底.细切.不见火)、诃子(炮.去核.酒浸.蒸.焙干用)、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各一两。

炮制上为末,独留川楝子,以好酒一、二升,葱白七枚,长三、四寸,煮川楝子软,去核取肉,和药捣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俉肿胀,或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空心,温酒下五、七圆至十圆,姜汤亦得。潮发疼痛,炒姜热酒下十五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沉香大丸

处方沉香7.5克(细锉)木香 川楝子肉(炒)茴香(炒)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青橘皮(去白)硇砂(研)雄黄(光明者,别研)各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每30克作10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主脾气虚弱,腹胀满闷,脐下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热酒或盐汤送下,妇人脐下刺痛,烧绵灰酒送下,空腹时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0、铁刷汤

处方良姜(油炒)六两,茴香(炒)二两,甘草(炙)八两半,苍术(米泔浸一宿)八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脾积心气痛,妇人血气刺痛,及治中酒恶心、一切疟、痢气疾,肠风下血、脏毒,滑肠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姜三片,盐一捻、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或热酒调下亦得。如脾寒,用酒一盏煎,临发时连进三服。兼治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儿脏寒脱肛,并用姜三片,枣一枚煎服。冒暑伏热,擦生姜冷水调下。若行路早起,枣一枚去核,包药少许,同生姜三片嚼下。能辟四时非节疫疠、痧瘴等疾。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1、茱萸内消圆

处方吴茱萸(汤洗七次.焙)、陈皮(去白)、川楝(蒸.去皮.核)、肉桂(去粗皮.不见火)、马蔺花(醋炙)、青皮(去白)、山药(焙)、茴香(炒)、山茱萸(去核),各二两;木香(不见火)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与膀胱经虚,为邪气所搏,结成寒疝,伏留不去,脐腹广刺,小肠气痛,奔豚倂癖,疼不可忍,阴核偏大,肤囊痈肿,结硬牵急,重大滋长,瘙痒疼痛,时出黄水、疮疡,腰腿沉重,足胫肿满,行步艰难,累经治疗,不见减瘥,服之渐渐内消,不动大肠,亦不搜绞,补虚消疝,温养肾经。此药不热,无毒,若志心服饵,其效如神。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空心,温酒或盐汤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檀香丸

处方檀香(一钱)杏仁(去皮.二钱半)乌梅肉(二两)紫苏叶(一两)茴香(三钱半)百药煎(二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解暑毒。

用法用量非时含化。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3、苍术难名丹

别名茯苓苍术难名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苍术(杵,去粗皮)500克(米泔浸一日夜,焙干)舶上茴香(炒)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干)各90克 川乌(炮,去皮、脐)故纸(炒)白茯苓 龙骨(别研)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温补元阳,收敛脾精。主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痛力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缩砂煎汤,或粳米汤送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

处方44、腽肭脐圆

处方腽肭脐(一对.慢火酒炙令熟.研.飞)二两,精羊肉(熟.切碎.烂研)、羊髓(取汁),各一斤;沉香、神僸(炒),各四两。已上六味,用无灰好酒一斗,同于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项药。阳起石(用浆水煮一日.细研飞过.焙干用)、人参(去芦)、补骨脂(酒炒)、钟乳粉(炼成者)、巴戟(去心)、川芎、肉豆蔻(去壳)、紫苏子(炒)、枳壳(去瓤.麸炒)、木香、荜澄茄、葫芦巴(炒)、天麻(去苗)、青皮(去白)、丁香、茴香(舶上.炒),各二两;肉桂(去粗皮)、槟榔、蒺藜子(炒)、大腹子,各二两半;山药一两半,苁蓉(洗.切片.焙)四两,白豆蔻(去壳)一两,大附子(炮.去皮.脐.用青盐半斤.浆水一斗五升煮.候水尽.切.焙乾八两)。

炮制上件药各依法修事,捣,罗为末,入前膏内搜成剂,于臼内捣千馀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气,暖背祛邪,益精髓,调脾胃,进饮食,悦颜色。治五劳七伤,真气虚惫,脐腹冷痛,肢体酸疼,腰背拘急,脚膝缓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鸣,口苦舌干,腹中虚呜,肋下刺痛,饮食无味,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小便滑数,时有馀沥,房室不举,或梦交通,及一切风虚痼冷,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5、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处方丁公藤2500g 桂枝75g 麻黄93.8g 羌活7.5g 当归7.5g 川芎7.5g 白芷7.5g 补骨脂7.5g 乳香7.5g 猪牙皂7.5g 陈皮33.1g 苍术7.5g 厚朴7.5g 香附7.5g 木香7.5g 枳壳50g 白术7.5g 山药7.5g 黄精20g 菟丝子7.5g 小茴香7.5g 苦杏仁7.5g 泽泻7.5g 五灵脂7.5g 蚕砂16.2g 牡丹皮7.5g 没药7.5g

性状为棕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气香,味微苦、甘。

炮制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灵脂、木香、没药、麻黄、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猪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匀,蒸2小时,取出,放冷,与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内,加入白酒10kg,密闭浸泡30~40天,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擦于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内服,忌擦腹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6、妙济丸

处方黑木耳(醋制)300g 当归32g 白芍(酒炒)10g 川芎12g 木瓜16g 杜仲(盐炒)20g 续断32g 川牛膝(酒蒸)32g 苍术32g 小茴香(盐炒)8g 木香6g 丁香6g 母丁香6g 乳香(制)8g 茯苓50g 土茯苓32g 龟甲(制)5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特异,味微甜而后苦、辛。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0g和酥油(加热熔化后滤过)16.6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

用法用量用黄酒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黄蓍丸

处方黄蓍(去芦)、川椒(炒)、茴香(炒)、川乌头(去皮脐)、狼毒、防风(去芦)、川练子(去皮子.炒)、白蒺藜(炒)、地龙(去土.炒)、黑附子(炮.去皮脐)、赤小豆,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风毒,上攻下注,麻痹肿痛,少气无力,并宜服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8、撞气阿魏圆

处方茴香(炒)、青皮(去白)、甘草(炒)、蓬莪术(炮)、川芎、陈皮(去白),各一两。白芷半两,丁香皮(炮)一两,缩砂仁、肉桂(去皮),各半两。生姜(切作片子.用盐半两,淹一宿.炒黑色)四两,胡椒、阿魏(醋浸一宿.以面同为糊),各二钱半。

炮制上捣为末,用阿魏糊和圆,如鸡头大,每药圆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

功能主治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倂癖气块,冷气攻刺,及脾胃停寒,胸满膨胀,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血气、血刺等疾。

用法用量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一粒至二粒;妇人血气,醋汤下。常服一粒,烂嚼,茶、酒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9、川楝散

处方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纸(炒)、茴香(炒),各四两;干姜(炮)一两,葫芦巴(酒浸.炒)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小肠气痛,脐下撮疼,上冲心腹,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肾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苁蓉大补圆

处方木香(炮)、附子(炮.去皮.脐)、茴香(炒)、肉苁蓉(酒浸)、川椒(炒去汗),各十两;巴戟(去心)、牛膝(酒浸)、白蒺藜(炒.去刺)、桃仁(炒.去皮.尖)黄蓍、泽泻、葫芦巴、五味子,各五两;槟榔、天麻、桂心、川芎、羌活,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元脏虚惫,血气不足,白浊遗泄,自汗自利,口苦舌干,四肢羸瘦,妇人诸虚,皆主之。

用法用量盐酒、盐汤空腹任下三。五十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1、黑锡丹

处方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肉桂(去皮)只须半两,黑锡(去滓称)、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二两。

来源丹阳慈济大师受神仙桑君方。

炮制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馀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圆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阴阳气上下不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攻;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宜用此药百粒,煎姜、枣汤灌之,压下风涎,即时苏省,风涎自利。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事痿法,脚膝酸软,行步乏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子,血气攻注头面四肢,并宜服之。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喘,百药不愈者。常服克化饮食,养精神,生阳逐阴,消磨冷滞,除湿破癖,不动真气,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

用法用量每服三、四十粒,空心姜盐汤或枣汤下,妇人艾醋汤下。

备注歌曰:阴损阳衰实可伤,纵调荣卫亦难将。气羸血运痰生者,试听桑君为发扬。又歌:夫妻合会功成四,铃子沉香一两赊。木附葫芦阳起破,桂茴肉豆等无差。梧桐酒糊精修炼,返者还童事可嘉。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2、茴香汤

处方茴香(去土.炒)六斤,川楝子(洗.炒)、陈皮,各二斤;甘草(炒)七斤,盐(炒)一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疗元脏气虚冷,脐腹胀满,不思饮食,一切冷气,并皆治之。常服温中益气,利胸膈,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如茶点吃。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3、羊肉圆

处方川楝子(炒)、续断(炒.去丝)、茯苓、茴香、补骨脂(炒)、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微炒),各三两;山药(炒)、桃仁(麸炒.去皮.尖.别研)、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

炮制上为末,精羊肉四两,酒煮烂,研极细,入面煮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阳耗竭,下元伤惫,耳轮焦枯,面色黧黑,腰重脚弱,元气衰微。常服固真补气,益精驻颜。

用法用量盐汤、温酒,空心任下三、五十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挝脾汤

处方麻油四两,良姜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半。

炮制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之。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白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5、黄耆丸

处方黄耆 杜蒺藜 川楝子 茴香(炒)川乌(炮,去皮、脐)赤小豆 地龙(去土,炒)防风(去芦、叉)各30克 乌药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祛风舒筋。治男子肾亏,虚风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鸣,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痛,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风痹瘫痪,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56、玉真汤

处方阿魏(面裹.煨)、茴香(拣净.炒),各三斤;檀香一斤半,胡椒九两,干姜(炮)一斤半,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三斤十二两,白粳米(炒)一斗六升,白面(炒)六两,甘草(炒)十两,盐(炒)二十三斤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痰逆恶心,胸膈痞闷,脐腹撮痛,口苦无味,饮食不美。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小安肾圆

处方香附子、川乌、川楝子,各一斤,用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焙;熟干地黄八两,茴香十二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四两。

炮制上六味为细末,酒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夜多旋溺,肢体倦怠,渐觉羸瘦,腰膝沉重,嗜卧少力,精神昏愦,耳作蝉鸣,面无颜色,泄泻肠鸣,眼目昏暗,牙齿蛀痛,并皆治之。常服补虚损,益下元。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空心卧服,盐汤、盐酒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8、海马三肾丸

处方海狗肾1具 黑驴肾1具 花鹿肾1具 大海马1对 大蛤蚧1对(去头)大热地180克 胡桃肉120克 血鹿茸60克 附子片60克 上人参60克 怀山药60克 桑螵蛸60克 母丁香30克 贡油桂30克 紫梢花30克 韭菜子30克 山萸肉60克 覆盆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肉苁蓉30克巴戟天30克 破故纸30克 淫羊藿30克 菟丝饼30克 上仙茅30克 蛇床子30克 荜澄茄30克 大茴香30克 小茴香30克

制法将三肾及海马、蛤蚧均各用滑石烫法,烫成存性,再和群药一处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摄精止遗。治阳痿,遗精,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服6克,淡盐汤送下。

摘录《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处方59、仙灵酒

处方仙灵脾120g 菟丝子60g 破故纸60g 金樱子500g 小茴香30g 巴戟天30g 川芎30g 牛膝30g 当归60g 肉桂30g 沉香15g 杜仲30g 白酒10000ml

炮制1. 将上述药材打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2. 倒入白酒浸泡,加盖;3. 将器皿放入锅中,隔水加热约1小时;4. 取出器皿,密封;5. 7日后开封,过滤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固精,养血,强筋骨。主治腰膝无力,下元虚冷,行走无力,阳痿,遗精、泄泻等症。中老年肾阳亏损,气血不足者可把此酒作为食疗常服。

用法用量每次15~3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奇方类编》

处方60、三仙丹

别名长寿圆

处方川乌头一两(生.去皮.作骰子块.用盐半两.同炒黄色.去盐),茴香(净称三两.炒令香透),苍术二两(米泔浸一宿.刮去皮.切碎.取葱白一握.同炒黄色.去葱)。

炮制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寒,元气损弱,神衰力怯,目暗耳聋。常服补实下经,温养脾胃,壮气搜风,驻颜活血,增筋力,乌髭须。

用法用量每服五、七十圆,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