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淮山的处方(二十)

浏览

淮山(别名山药),平、甘、无毒。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小编整理出含有淮山的处方共164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141~1200共60个。

处方1、加减参苓白术丸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白芍、官桂、陈皮、山药、莲肉、使君子肉、鳖甲、神曲、夜明砂、龙胆草、天南星各等分。

制法荷叶浸水煮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疟久成疳,谓之疳疟,又名劳疟。兼治脾虚生风发搐者。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2、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处方麻黄2钱,石膏(煅捣)3钱,生山药5钱,寸麦冬(带心)4钱,清半夏3钱,牛蒡子(炒,捣)3钱,元参3钱,甘草1钱5分,大枣3枚(擘开),生姜3片。

功能主治素患劳嗽,因外感袭肺,而劳嗽益甚,或兼喘逆,痰涎壅滞者。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3、归气救产汤

处方人参3钱,熟地5钱,白芍2钱,茯苓1钱,山药5钱,白术5钱,柴胡3分,砂仁1粒。

功能主治妇人产子之后,肝肾两虚,阴不能入阳,四肢浮肿,寒热往来,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处方4、加味虎潜丸

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芍药1两,黄柏(坚厚者,酒浸)1两,当归(酒浸)1两,山药1两,锁阳(酥炙黄)7钱5分,枸杞7钱5分,虎胫骨(酒浸1宿,酥炙黄)7钱5分,五味子7钱5分,牛膝(酒洗)1两,熟地4两。

制法以炼蜜加猪脊髓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强骨补精。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医学六要》卷二

处方5、加味养元粉

处方条参1两,茯苓1两,莲米1两,山药1两,芡实1两,山楂5钱,花椒1钱。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

用法用量加糯米1升,炒黄研末,白糖调服。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6、九味安肾丸

处方破故纸、小茴香、胡芦巴、川楝肉、续断、桃仁、杏仁、山药、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腰痛,目眩耳聋,面黑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7、六味去丹皮加黄柏知母

处方生地8钱,泽泻3钱,茯苓3钱,淮山药2钱,山萸肉8分,川柏1钱5分,炒知母1钱5分。

功能主治妊妇因血燥火旺致大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五

处方8、六味加肉桂汤

处方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萸肉、加肉桂少许,或加人中黄。

功能主治虚火牙疳。

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处方9、艾煎丸

处方艾叶(醋炒)、肉苁蓉、川牛膝(酒浸)、甘草、桑叶(向东者用)、山药、牛膝(炒)、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迎风有泪。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茶清调下。

摘录《眼科龙木集》

处方10、加减地黄丸

处方熟地4两,山药2两,山萸2两,茯苓2两,丹皮2两,五加皮2两,杜仲2两,牛膝2两,金银花2两,远志2两,猪肾4个,紫河车1具。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培元气。主大麻风将愈。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11、蒺藜两地汤

处方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养血滋阴,生津降火。主血燥阴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施今墨方

处方12、安豚丹

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桂1钱,山药1两,巴戟天5钱,蛇床子3钱,附子5分,茯苓3钱,远志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寒邪,而发奔豚,如一裹之气从心而下,直至于阴囊之间,其势甚急,不可止遏,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13、加减神仙既济丸

处方拣参(去芦)2两,嫩鹿茸(酥炙)2两,肉苁蓉(酒洗)3两,枸杞子(酒洗)2两,茱萸(酒蒸,去核取肉)2两,怀山药2两,辽五味子2两,石菖蒲(去毛)2两,嫩黄耆(蜜炒)2两,川巴戟(水泡,去心)2两,川黄柏(酒炒)2两,知母(去毛)2两,柏子仁2两,怀熟地黄(酒蒸)2两,菟丝子(酒蒸、捣饼、晒干)2两,天门冬(去心)2两,当归(酒洗)2两,麦门冬(去心)2两,远志(甘草水泡,去心)2两,小茴香(盐酒炒)2两,白茯神(去皮木)2两,怀生地黄(酒洗)2两,川杜仲(去皮,酒炒)2两,川牛膝(去芦,酒洗)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熟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水,降心火,补脾土,添精补髓,益气和血,壮筋骨,润肌肤,聪明耳目,开心定智,强阴壮阳,延年益寿。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或酒任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引刘春冈方

处方14、治消滋坎饮加减

处方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玉竹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寸麦冬15克,天花分15克,制首乌15克,地骨皮30克,乌梅肉10克,缩砂仁5克(研末分冲),生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止渴。主阴虚阳亢,津涸热淫。(糖尿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靳文清方

处方15、巴戟丸

处方巴戟(去骨)两半,生地黄(酒焙)两半,桑螵蛸(切破,炙)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山药1两,山茱萸肉1两,菟丝子(酒煮)1两,附子(炮)5钱,肉桂(勿见火)5钱,远志(甘草汤泡,去骨)4钱,石斛(去根)8钱,鹿茸1对(酥炙)。

制法上为末,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胞痹虚寒,脐腹痛,溲数不利,睡则遗尿。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卧时,米饮、温酒任下,羊肾汤亦佳,黄丝汤尤妙。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16、纯一丸

处方白术100克,山药100克,芡实10克,薏苡仁25克,肉桂200克,砂仁50克。

功能主治补肾健胃,化湿祛痰。主痰湿过盛。

用法用量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日服50克。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17、六神散

别名六神汤

处方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气虚发热,不欲乳食,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六神汤(《易简方》)。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治利,加罂粟壳。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18、平火散

处方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9克,生地9克,丹皮9克,山药9克,石斛9克,沙参9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主精室蕴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19、治消止渴汤

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主脾阴不足。(糖尿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冠泽方

处方20、吴萸内消散

处方山萸 吴萸 马蔺花 小茴香 青皮 木香 山药 肉桂

制法研末。

功能主治治足厥阴为寒邪所伤,阴茎萎缩者。

用法用量冲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处方21、活血降糖方

处方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主气阴两伤,血瘀于络。(糖尿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毅方

处方22、清肾汤

处方焦黄柏10克,生地10克,天门冬10克,茯苓10克,煅牡蛎20克,炒山药15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滋肾养阴。主虚火迫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23、加减左归饮

处方大熟地4钱,龟板胶1钱半,山萸肉1钱半,云茯苓2钱,菟丝子3钱,鹿角胶1钱半,怀山药2钱。

功能主治真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腿腰酸痛。

摘录《马培之医案》

处方24、加减左归饮

处方熟地3钱,萸肉3钱,枸杞3钱,茯苓3钱,广陈皮3钱,山药2钱,半夏2钱,三七1钱,炙甘草1钱,郁金钱半。

功能主治瘰疬由内伤咳嗽日久而来者,名伤肺疬。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疬科全书》

处方25、加减补阴益气汤

处方生地5钱,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柴胡5分(盐醋炒黑),白芍1钱半(醋炒),升麻3分(盐醋炒),阿胶3钱(蒲黄灰炒),山药3钱(炒),血余3钱(炒灰),赤石脂3钱(醋炒)。

功能主治交接出血,脉软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阴不藏精,虚阳不能固密,而经气漏泄,经血易动,故交接出血。生地滋阴壮水以资血室,人参补气扶元以固虚阳,山药补脾益阴,黄耆补中固气,阿胶补阴益血以填任脉,白芍敛血益阴以固冲脉。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血余灰去瘀生新,最能止血,赤石脂涩血镇怯善固经气。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虚阳自敛,而经气完固,经血自无漏泄之虞。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26、加减左归饮

处方熟地6钱,萸肉2钱,淮山药2钱,肉苁蓉(酒洗淡)3钱,当归3钱,杞子2钱。

功能主治阴虚阴结而大便不通者。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27、凤髓膏

处方人参4两,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4两,胡桃肉4两,杏仁(去皮尖)4两,酥油4两,白沙蜜1斤。

制法将人参3味为细末,次将胡桃、杏仁捣一处,再将油、蜜化开,瓷器内搅匀,竹叶封固,大锅内5-7分水煮沸成膏。

功能主治虚损;脾气虚衰,食少便结,脉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好酒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脾气虚寒,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输纳无权,故饮食少进,大便干结不通。人参扶元以补脾肺;胡桃润燥以益肾肝;山药补脾阴;茯苓渗理脾气;酥油滋液润肠;白蜜生津润燥;杏仁降气润燥,以通肠结,酒以行之,大便有不通润者乎?此健中润燥之剂,为中虚肠结之专方。

摘录《证治汇补》卷二引《医鉴》

处方28、资生通脉汤

处方白术(炒)9克 生怀山药30克 生鸡内金6克(黄色的)龙眼肉18克 山萸肉(去净核)12克 枸杞子12克 玄参9克 生杭芍9克 桃仁6克 红花4.5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补心脾,益肝肾,通经脉,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灼热不退者,加生地黄18克或至30克,咳嗽者,加川贝母9克,御米壳6克(嗽止去之);泄泻者,去玄参,加熟地黄30克,云苓片6克,或更酌将白术加重;服后仍泻不止者,可于服药之外,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掺入捻碎热鸡子黄数枚,用作点心,日服二次,泻止后停服;大便干燥者,加当归、阿胶各数克;小便不利者,加生车前子9克(袋装),地肤子6克,或将芍药(善治阴虚小便不利)加重;肝气郁者,加生麦芽9克、川芎、莪术各3克;汗多者,将萸肉改用18克,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29、滋肾百补丸

处方当归120克(酒浸)知母60克(酒浸)沉香15克 黄柏(酒炒褐色)山药 菊花 楮实各60克 青盐30克(炒)菟丝子120克(酒浸)杜仲60克(炒)熟地24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益肾养血。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0、熟地补阴汤

处方熟地18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柏12克,菊花12克,牡丹皮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陈皮9克。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主肝肾亏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振琼方

处方31、消渴汤

处方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

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主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建华方

处方32、佐关煎

处方厚朴(炒)3克 陈皮(炒)3克 山药(炒)6克 扁豆(炒)6克 炙甘草2.1克 猪苓6克 泽泻6克 干姜(炒)3~6克 肉桂3~6克

功能主治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肾气未损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服。如腹痛甚者,加木香0.9~1.5克,或吴茱萸亦可,如泻甚不止者,酌加破故纸或肉豆蔻。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3、加减风灵汤

处方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江世英方

处方34、益阴肾气丸

处方泽泻 茯苓各7.5克 生地黄(酒洗,晒干)牡丹皮 山莱萸 当归梢(酒洗)五味子 干山药 柴胡各15克 熟地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补肾明目。治肾水不足,神水宽大,视物初觉昏暗,渐睹空中有黑花,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咸淡白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35、术苓固脾饮

处方白术30克 茯苓 人参 山药 芡实各15克 肉桂1.5克 肉豆蔻1枚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涩肠止泻。治妇女行经前泄泻,日久不愈,腹痛喜按,倦怠神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一

处方36、滋水清肝饮

处方熟地 当归身 白芍 枣仁 山萸肉 茯苓 山药 柴胡 山栀 丹皮 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治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己任编》卷六

处方37、滋肾生肝饮

别名生肝饮(《医级》卷八)。

处方山药 山茱萸各3克 熟地黄(自制)6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2.1克 五味子(杵,炒)1.5克 柴胡 白术 当归 甘草各0.9克

功能主治滋肾疏肝。治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胞,小腹急痛,不得小便;肝火郁于胃中,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小便自遗,频数无度;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38、加味草金丹

处方天门冬(酒浸,去心)2两,巴戟(去心)2两,远志(甘草水煮,去心)2两,当归(酒浸)1两,白茯苓(去皮,水澄去浮,晒)1两,泽泻(去毛)1两,生地黄(沉水者,酒浸)1两,熟地(肥者,酒浸,姜制)1两,人参(去芦)1两,车前子(炒)1两,覆盆子(去核,酒浸,晒)1两,牛膝(去苗,酒浸)1两,山药(肥大,焙)1两,赤石脂(火煅)1两,肉苁蓉(酒浸,去甲)1两,真川椒(去目,炒)1两,甘州枸杞子1两,柏子仁(焙)1两,白术(去梗,炒)1两,石菖蒲(去毛)1两,地骨皮(去心)1两,五味子(去梗)1两,菟丝子(酒煮)1两,杜仲(姜炒)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主诸虚百损。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淡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烧酒。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39、石斛明目丸

处方石斛12.5千克 肉苁蓉12.5千克 麦门冬25千克 茯苓50千克 五味子12.5千克 人参50千克 熟地黄75千克 菟丝子12.5千克 草决明12.5千克 苦杏仁12.5千克 山药12.5千克 蒺藜12.5千克 川芎12.5千克 青葙子12.5千克甘草12.5千克 牛膝12.5千克 黄连12.5千克 生地黄12.8千克 天门冬50千克 防风12.5千克 枳壳12,5千克 菊花12.5千克 枸杞子12.5千克 生磁石10千克 生石膏25.5千克

制法先将菟丝子、熟地黄、牛膝、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苁蓉、五味子、枳壳、甘草、苦杏仁煮提二次,时间分别为2.5小时、1.5小时。苦杏仁待群药沸腾后再下锅。合并以上药液,过滤沉淀,减压浓缩至比重1.35、温度50℃的稠膏。余药粉碎为细粉,过100孔罗,混合均匀。再取原粉与稠膏按比例制丸,低温干燥。每500克干燥丸药用生赭石粉36克为衣,闯亮。每100粒干重15克,每袋内装30粒。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滋肾明目。治肝肾两亏,虚火上升,瞳人散大,夜盲昏花,视物不清,内障抽痛,头目眩晕,精神疲倦。

用法用量每次30粒,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摘录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处方40、糯米山药粥

处方生山药50克 川断 杜仲 苎麻各25克 糯米50~100克

制法先煎川断、杜仲、苎麻根,去渣取汁,后入糯米及捣碎的山药,共煮为粥。

功能主治固肾益气安胎。适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而有脾肾亏损者。

用法用量空腹食。

摘录《民间方》

处方41、糯米内金粥

处方鸡内金15克 生山药45克 糯米50克

制法先以文火煮鸡内金1小时,后加糯米及山药再煮。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健胃消食。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闭经以及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和小儿疳积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

摘录《民间方》

处方42、五阴煎

处方熟地15~30克 山药(炒)6克 扁豆(炒)6~9克 炙甘草3~6克 茯苓4.5克 芍药(炒黄)6克 五味子20粒 人参(随宜用)白术(炒)3~6克

功能主治治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莲肉(去心)20粒,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3、犀角桔梗汤

处方黄耆 石斛 天冬 麦冬 百合 山药 犀角 通草 桔梗 黄芩 杏仁 秦艽

功能主治治肺热伤阴,足痿不能行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

处方44、温降汤

处方白术9克 清半夏9克 生山药8克 干姜9克 生赭石(轧细)18克 生杭芍6克 川厚朴4.5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温胃降逆。治胃寒而气不降,吐血、衄血,脉虚濡而迟,或饮食停滞胃口,不能消化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45、乌龙汤

处方元武版25克 生地18克 天冬6克 南沙参12克 蛤粉12克 女贞子6克 料豆9克 山药9克 茯苓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功能主治治下消。肾阴久亏,孤阳无依,不安其宅,饮一溲一,夹有浊淋,腿股枯瘦。

用法用量用藕90克,煎汤代水煎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46、巴戟天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3钱,茯神3钱,巴戟天3钱,车前子3钱,山药1两,半夏1钱,肉桂1钱。

功能主治风寒湿邪,结于心包,心下畏寒作痛,惕惕善惊,懒于饮食,以手按之,如有水声啯啯,心包之气较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47、麻仁丸

处方郁李仁(去皮,另捣)火麻仁(另捣)各60克 大黄60克(半生、半熟)槟榔15克 干山药 防风(去芦)枳壳(炒,去瓤)各23克 羌活 木香各17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便涩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48、知柏地黄丸加减

处方炒黄柏6克,炒知母6克,炒丹皮6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山药30克,冬瓜皮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降火消斑。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49、滋阴地黄丸

处方山药 山茱萸(去核)当归(酒炒)白芍(煨)川芎各2.4克 牡丹皮 远志(去心)白茯苓 黄柏(酒炒)石菖蒲 知母(酒炒)泽泻各1.8克 熟地黄4.8克

制法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如作丸,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色动相火,右耳聋;及大病后耳聋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50、滋阴固下汤

处方生山药45克 怀熟地45克 野台参24克 滑石15克 生杭芍15克 甘草6克 酸石榴1个(连皮捣烂)

功能主治治温病服药后,外感之火已消,而渴与泻仍来痊愈,或因服开破之药伤其气分,致滑泻不止,或兼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用水1升,先煎酸石榴十余沸,去滓再入诸药,煎至400毫升,分二次温饮下。若无酸石榴,可用牡蛎(煅,研)30克代之。汗多者,加山萸肉(去净核)18克;若心下或胸胁疼痛,加乳香、没药、楝子、丹参;腹疼者,加芍药。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51、开胃救亡汤

处方人参1两,金银花2两,山药1两,生甘草3钱,薏仁1两,玄参1两,白术1两。

功能主治大肠痈。

用法用量水煎,调山羊血末1钱服。

各家论述此方全去救胃,而败脓祛毒已在其中。妙在金银花虽治毒而仍滋阴之药,为疮家夺命之物。又得参、术以补助其力,即散毒尤神。山羊血止血消渴,且善通气,引诸药入痈中解散之,乃向导之智者也。合而治之,则调合有人,抚绥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52、搜风顺气丸

处方车前子75克 白槟榔 火麻仁(微炒赤色,退壳,另研人药)郁李仁(汤泡,去皮,另研)菟丝子(酒浸,焙干,炮作饼,晒干入药)牛膝(酒浸二宿)干山药各60克 枳壳(去瓤,麸炒)防风 独活各30克 锦纹大黄150克(半生半熟)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搜风顺气,润燥通便。治风热便秘,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用酒、茶、米饮汤送下,早晨、临卧各一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

处方53、固本丸

处方山药 枸杞 五味 山萸 锁阳 酒柏 酒知母各30克 人参 黄耆 石莲 蛤粉各36克 白术60克

制法上药为末,山药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虚损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三

处方54、摄阴煎

处方活磁石30克 地黄 首乌 龟版 鳖甲各15克 山茱萸肉 白芍 山药各6克 五味子4.5克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滋阴潜阳。治高年元阴虚损,风阳上扰,耳鸣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二次,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处方55、玉液汤

处方生山药30克 生黄耆15克 知母18克 生鸡内金(捣细)6克 葛根4.5克 五味子9克 天花粉9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甜物。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

处方56、小米淮山药粥

处方淮山药45克(鲜者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

功能主治健脾止泄,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素虚、消化不良、不思乳食、大便稀溏等。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摘录《民间方》

处方57、山药炖猪肚

处方猪肚 山药各适量

制法将猪肚煮熟,再入山药同炖至烂。

功能主治滋养肺肾。适用于消渴多尿。

用法用量稍加盐调味,空腹食用,每日1次。

摘录《民间方》

处方58、燮理汤

处方生山药24克 金银花15克 生杭芍18克 牛蒡子(炒,捣)6克 甘草6克 黄连4.5克 肉桂(去粗皮)4.5克

功能主治治下痢数日未愈,及噤口痢。

用法用量水煎前六味药,二十分钟后再入肉桂同煎。单赤痢,加生地榆6克;单白痢,加生姜6克;血痢,加鸦且子20粒(去皮),药汁送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59、山药天花粉汤

处方山药 天花粉各30克

制法将山药、天花粉同煎汤。

功能主治补脾胃,生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完。

摘录《民间方》

处方60、三子养亲汤加味

处方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长天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