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伏毛山豆根的处方(七)

浏览

伏毛山豆根(别名苦参),苦,寒。清热解毒,止痛。主治肠炎腹泻,腹胀,胃痛,咽喉痛。小编整理出含有伏毛山豆根的处方共71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61~420共60个。

处方1、苦参丸

处方苦参3两,龙胆草2两,栀子仁3-7枚

制法上为散,若病甚,取猪胆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疸、谷疸。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饮汁送下,1日3-4次。

摘录《外台》卷四引《删繁方》

处方2、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锉),苍耳苗1两,蔓荆子1两,牡荆子1两,晚蚕沙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晚蚕蛾半两,玄参1两,胡麻子1两,蛇床子1两,天麻1两,乳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遍身风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紫笋茶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3、麦门冬丸

处方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加皮半两(锉),犀角屑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赤芍药2分,黄芩1分,大青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苦参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头痛,口舌干焦,寒热发歇似鬼神为病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4、苦龙汤

处方地龙20条,苦参5钱。

功能主治阳明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止狂,不必再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5、苦参苡米洗剂

处方苦参15g,苡米12g,甘草12g。

功能主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水煎后冲洗。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6、苦参丸

别名散风苦参丸

处方苦参4两(锉),玄参2两,栀子仁2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连2两(去须),黄芩1两,独活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疥。风湿癣疮,痒兼肿痛。

用法用量散风苦参丸(《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7、陈氏苦参丸

处方苦参4两,元参2两,黄连2两,大黄2两,独活2两,枳壳2两,防风2两,黄芩1两,栀仁1两,白菊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遍身瘙痒,癣疥痈疮。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或茶或酒送下,日3次。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处方8、芥朱丸

处方青萍4两,荆芥4两,苦参4两,土朱4两,白花蛇4两。

制法上为末,皂荚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紫黑瘫烂。

用法用量每服60丸,茶送下。毒从毛孔中出。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9、苦参汤

处方苦参半两,地骨皮半两,丹参3钱,乳香3钱(另研)。

功能主治眼常见黑花如绳牵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眼科龙木集》卷七

处方10、苦参消石酒

处方苦参、消石、好清酒

制法先以清酒下消石,浸之14日或21日,然后与苦参同入酒瓮中,盛浸之7日。

功能主治赤白癞风。

用法用量渐渐服之。饮法:每服初7日,如半鸡子许,7日后可饮1升,任情饮之,空腹服之,1日3次。多则为善,患去则速,风动亦多,勿使醉吐,宁渐少饮,不用多饮,赤白二风,此药至日无有不愈,余非难治。

注意忌房室,大嗔怒,大热;禁粘食、五辛、生冷、大醋、酪、白酒、猪、鱼、鸡、犬、驴、马、牛、羊等肉,皆为大忌,自余不禁。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一

处方11、苦参洗汤

处方苦参1两,黄芩1两,黄连1两,黄柏1两,甘草1两,大黄1两,芎䓖1两,蒺藜子3合。

功能主治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苦参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芩、连、大黄、黄柏、苦参等一派苦寒药中但得芎䓖一味和血,蒺藜一味透风,甘草一味解毒,煎汤渍布,频搨疮上自愈。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12、苍柏饮

处方苍术皮6g,黄柏6g,蒲公英15g,茵陈15g,山栀9g,苦参片12g,茯苓12g,地肤子12g,生甘草3g。

功能主治皮肤瘙痒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3、红内消散

处方红何首乌半两,远志3钱(水浸,取肉,蘸姜汁焙),赤茯苓3钱,川芎3钱,北梗3钱,苦参3钱,赤小豆3钱,赤芍药3钱,蔓荆子3钱,威灵仙3钱,生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内蕴热,外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麦门冬14粒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14、矾石煎

处方矾石1两(熬枯),苦参,生地黄(洗令净,研,绞取汁)3合。

制法上3味,粗捣2味为末,以生地汁并水2盏,煎至3合,绵滤去滓。

功能主治鼻中热气生疮,有脓臭,兼有虫。

用法用量方中苦参用量原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15、大青丸

处方大青(去根)3分,甘草(炙、锉)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苦参(锉)3分,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升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中热,口糜生疮,乍发乍退,久不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热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16、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1两,地肤子3分,车前子1两半,黄连(去须)1两,人参1两,玄参1两,槐子1两,青葙子3分,地骨皮2两,升麻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沙参1两,苦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决明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7、保命丹

处方苦参皮4两,荆芥穗4两,羌活4两,蒺藜4两,胡麻4两,明天麻4两,风藤4两,元参4两,独活4两,连翘4两,白芷4两,厚朴4两,紫萍4两,牛膝4两,苍术3两,乌药3两,藁本3两,麻黄3两,甘草3两,红花3两,苍耳子3两,川芎3两,升麻3两,薄荷3两,半夏3两,牛蒡子3两,木瓜3两,僵蚕3两,桔梗3两,大黄3两,蒲黄3两,巴戟3两,防风3两,萆薢3两,蝉壳3两,牙皂3两,全蝎3两,续断3两,蔓荆子3两,石斛2两,甘松1两,猴姜1两,菖蒲1两,草乌1两,贝母1两,木香1两,檀香1两,沉香1两,银柴胡1两,柏子仁1两,朱砂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远志1两,元明粉1两,血竭1两,雄黄1两,麝香1钱半,牛黄1钱,秋石1两5钱,黄芽2两。

制法上为末,用甘草膏和陈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80丸,酒送下,每日3次。手足挛痛,加葳蕤半斤,香蛇1条;阳痿,加仙灵脾6两;身浮肿,加白花蛇1条,紫萍8两;黑斑,加广陵香、地骨皮、血见愁各4两;眼赤烂,加珠粉、知母、胡黄连各4两;破音,加木通12两,诃子6两。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处方18、当归拈痛汤

处方苦参(炒)、海南子、当归、茵陈、独活、木通、防已、川柏(炒)、苏叶、苍术、知母、木瓜。

功能主治湿脚气。

摘录《医门补要》

处方19、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1两,栝楼子1两(炒),苦参1两(锉)。

制法上为末,以醋渍鸡子黄白2枚,用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黄汗,体热,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1日4-5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处方20、豆参散

处方赤小豆、苦参。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吐痰轻剂。

用法用量浆水调服,用鹅翎探之。

摘录《医学纲目》卷四

处方21、补阴丸

别名大补阴丸

处方侧柏2两,黄柏2两,乌药叶2两,龟版(酒炙)5两,苦参3两,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末,地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阴。主肾经阴亏。

用法用量大补阴丸(《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新效方》)。冬,加干姜;夏,加缩砂。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22、八珍散

处方水银(入铅丹,点少水,研令星尽)1两,栝楼根1两,苦参(锉)1两半,知母(焙)1两半,铅丹半两,密陀僧(研)1两,牡蛎(熬)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药除水银、铅丹外,捣罗为细散,人水银,铅丹末和匀。

功能主治消渴后,烦热结成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23、苦参洗剂

处方苦参62g,银花31g,黄柏31g,蛇床子15g。

功能主治瘙痒性及炎症性皮肤病。

用法用量水煎洗。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24、苦参丸

处方荆芥、防风、何首乌、蔓荆子、葳灵仙、菖蒲各等分,苦参加倍。

制法上(口父)咀,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临卧盐汤送下,茶清汤亦可。常服诸疮不生。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五

处方25、苦参丸

处方苦参(洗)2两,车前子(洗)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实热,多食壅物,毒气伤眼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26、防风通圣散

处方北防风、荆芥、白附、白芷、白蒺藜、僵蚕、苍术、白鲜皮(无癣不用)、灵仙、苦参(无癣去之)、元参、赤芍、川芎、川连、焦栀、槟榔、银花、牛子、大黄、芒消、枯芩、生石膏、条甘草、灯心。

功能主治疠疾。

用法用量大黄、芒消2味,俟起药时放下,令2-3沸止。足痹作热,加黄柏;大便洞泄,去消、黄。

摘录《疯门全书》

处方27、还睛补肝丸

处方白术、细辛(去苗叶)、当归(切,焙)、决明子(微炒)、芎䓖、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芦头)、五味子、人参、菊花、防风(去叉)、地骨皮、苦参、玄参、甘草(炙,锉)、车前子(微炒)、桂(去粗皮)、黄芩(去黑心)、青葙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两目昏暗,冲风泪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28、君臣洗药方

处方防风、白芷、赤芍、苦参、甘草、荆芥、艾叶、银花、羌活、独活、归尾、牙皂、葱白、茶脚、苍耳子、荷叶蒂、柏子仁、土蜂房。

功能主治发背乳痈,人面臁疮,及诸恶疮疖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熏洗后,温冷洗至干净,绢衣抹干,用清油硬调拦风膏之类敷之。如无脓,不要留口,1日1换。如有脓,可留口出毒去脓水,用药完,便以黑纸盖。绢袋缚紧。如臁疮,3日1换,不要行动。

摘录《外科百效》卷一

处方29、何首乌散

处方何首乌3两,蔓荆实1两,威灵仙(去土)1两,菖蒲(九节者)1两,苦参1两,荆芥穗1两,蒺藜子(炒,去尖)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体虚受风,侵伤气血,遍身刺痛,或因寒邪未解,食热物而致此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薄荷茶或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30、含化三黄丸

别名加味三黄丸

处方大黄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黄药子1两半,白药子1两半,黄柏1两,苦参1两,山豆根1两,硼砂1两,脑子1钱半,京墨3钱,麝香少许(一方有甘草)。

制法上为细末,用猪胆汁调匀,摊在碗内,甑上蒸三次,露一宿后,入脑子,麝香、硼砂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三焦积热,咽喉肿闷,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加味三黄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冬加知母。

摘录《袖珍》卷三

处方31、苦参饮

处方苦参3两。

功能主治结胸,卒心腹痛。青黑或赤,不能喘。瘟疫结胸,满痛壮热。

用法用量苦酒升半,煮取8合,分再服。亦可用水,无煮者,生亦可用。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治疫全书》卷五

处方32、地黄散

处方熟干地黄(焙)3两,当归(切,焙)3两,羌活(去芦头)2两,苦参2两,续断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33、当归贝母苦参丸

别名苦参丸

处方当归4两,贝母4两,苦参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小便淋沥不爽,或溲时涩痛,尿色黄赤,心胸烦闷。亦治孕妇大便干燥,以及痔疮便秘,属大肠燥热者。

用法用量苦参丸(《三因》卷十七)。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归母苦参丸”。男子加滑石。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和血润燥。《本草》贝母治热淋,乃治肺金燥郁之剂,肺是肾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气不化也。贝母非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其结通则水行。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也。2.《金匮要略心典》: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3.《金匮要略简释》:小便难而饮食照常的用当归、贝母、苦参来治,很难理解,古今注家多望文生训,理论脱离实际。金华沈介业中医师指正“小便难”,当作“大便难”,经他祖父五十年的经验和他自己试用,效验非凡。孕妇患习惯性便闭,有时因便闭而呈轻微燥咳,用当归四份,贝母、苦参各三份,研粉,白蜜为丸,服后大便润下,且能保持一天一次的正常性,其燥咳亦止。

临床应用热淋:樊氏,青年农妇。1944年夏伤于湿热,饮食如常而小便不利,有涩痛感。某医先以湿热服五苓散去桂加滑石不应,继服八正散亦不应。迁延半月,饮食减退,肢倦无力,不能再事劳作。余切其脉象细滑,观其面色惨淡,气促不续,口干微咳,少腹胀痛,大便黄燥,小便不利而痛。此下焦湿热郁滞与上焦肺气不宣,上下失调,故尿道不通,如仅着重下焦湿热,徒利无益。因师古人上通下利之旨,用宣肺开窍诸品,佐渗利清热药为引导,当可收桴鼓之效。拟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改汤)加桔梗、白蔻、鸡苏散等。果二剂而小便通利,不咳,尿黄而多,此湿热下降之征兆。更以猪苓汤加海金砂、瞿麦滋阴利水,清除积热,数剂小便清,饮食进,略为清补即安。

摘录《金匮》卷下

处方34、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黄连1两(去须),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柏叶半两,桑耳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35、地肤子洗剂

处方地肤子12g,防风10g,独活10g,荆荠10g,白芷10g,赤芍10g,川椒10g,桑白皮10g,苦参10g。

功能主治皮肤瘙痒症,荨麻疹。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煎沸,洗浴。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36、百效丸

处方黄柏、苦参、连翘、川牛膝、何首乌、当归尾、生地、牡丹皮、防风、防己、荆芥、紫苏叶。

制法上为末,神曲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不拘遍身上下手足脓窠,血风疥癣。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1斤服完,除根不发。加蛇蜕1两研更妙。

各家论述黄柏为君,苦参为臣,连翘、川牛膝、何首乌、当归尾、生地、牡丹皮为佐,防风,疮在上为使,防己、荆芥、紫苏叶,疮在下,此三味为使。

摘录《病医大全》卷三十五

处方37、参连丸

处方苦参1两半,黄连(去须)3两3分,栝楼根1两3分,牡蛎(煅)1两3分,知母(焙)1两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传尸劳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38、苦参丸

别名一味苦参丸

处方苦参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疮毒,焮痛作渴,或烦躁。

用法用量一叶苦参丸(《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摘录《外科发挥》卷二

处方39、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2两,苍耳(炒)2两,苦参2两,蒺藜子(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皮肤痛疹痒痛,或有细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荆芥茶送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40、补旧汤

别名救苦汤

处方苦参皮1钱5分,牛蒡子1钱,人参1钱,首乌1钱,山栀1钱,僵蚕5分,白鲜皮5分,防风5分,连翘5分,天麻5分,蔓荆子5分,黄芩5分,全蝎4分,黄连4分,甘草4分,薄荷3分,羌活3分,独活3分,荆芥3分,干葛7分,黄柏7分,威灵仙8分,蒺藜8分。

功能主治壁泥风及血痹血风。

用法用量先用酒煎10帖服,再用水煎,须尽量饮酒。服之100帖,其眉须复生,肿块渐退,手足痿顿者有力。怯弱者,加仙灵脾5分。3年身固绝根,再以每味加10倍为末,再加乳香、没药、血竭、沉香各1两,冰片、牛黄各1钱,麝香2钱,用米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100丸,酒送下,临服时,加威灵仙末3分效速。

注意须戒色、省劳、避风、忌口,方能有功。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处方41、防己散

处方防己(锉)1两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两,独活(去芦头)1两1分,秦艽(去苗土)1两1分,黄耆(锉,炙)1两1分,丹参(去苗土,微炙)1两1分,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1分,松脂(炼过,放冷研)1两1分,人参1两1分,苦参(锉)1两1分,白术(炒)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芍药1两1分,芎䓖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蒺藜子(炒,去角)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天门冬(去心,焙)1两半,葛根(锉)1两半,干姜(炮)1两,蜀椒(炒去汗,去闭口者并子)1两,玄参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风癞,眉须堕落,及身面瘙痒,腹中烦热,身上瘾疹,起如枣核,疼痛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渐加至3钱匕,空心食前、夜卧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42、苦参丸

处方苦参5两,黄连(去须)3两,知母(锉,焙)3两,栝楼根3两,牡蛎粉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牛乳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骨蒸消渴、消中,热中渴利,心热,风虚热,传尸劳。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或20丸,食后浆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43、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1宿,微炒黄),铁粉1两(细研),黄丹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金箔100片(细研),银箔100片(细研),牛黄半两(细研),马牙消2两,黑铅1两,水银1两(与铅2味结为砂子,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痫,积年不愈,发即昏昏欲睡,良久方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44、苦参散

处方苦参、蔓荆子、何首乌、荆芥穗、威灵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经年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酒调下,1日3次。

注意忌发风物。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卫生家宝》

处方45、苦参丸

处方苦参1斤,防风1两,荆芥1两,羌活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金银花1两,独活1两,连翘1两,黄芩1两,黄连1两,栀子1两,滑石1两,白术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满身癞疹,瘙痒成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苦参酒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46、参香丸

处方苦参6钱,木香4钱(忌火),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饭为丸,重1钱。

功能主治红白痢。

用法用量红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姜汤送下;红白痢,米汤送下;噤口痢,砂仁莲肉汤送下;水泻,猪苓泽泻汤送下。

摘录《绛囊撮要》

处方47、当归拈痛汤

别名拈痛汤、当归止痛汤

处方羌活半两,防风3钱,升麻1钱,葛根2钱,白术1钱,苍术3钱,当归身3钱,人参2钱,甘草5钱,苦参(酒浸)2钱,黄芩1钱(炒),知母3钱(酒洗),茵陈5钱(酒炒),猪芩3钱,泽泻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拈痛汤(《兰室秘藏》卷中)、当归止痛汤(《便览》卷一)。《便览》有茯苓。

各家论述《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阳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巨。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下

处方48、苦参丸

处方苦参5两(锉),生干地黄4两,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熏黄半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研入朱砂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遍身结聚如桃李核,作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49、苦参丸

处方苦参半斤,槐角6两,女贞实4两,归尾2两。

制法上为末,用大猪肠3尺,入药在内,两头扎住,炒烂,同枯矾末4两,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久年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注意忌椒、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0、何首乌丸

处方何首乌1两,石菖蒲1两,荆芥穗1两,苍耳子1两,胡麻(炒)1两,玄参半两,沙参半两,苦参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肺风,并恶风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茶、酒任下;如要作散,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51、合掌散

处方(艹闾)茹2两,蛇床子2两,苦参2钱,生硫黄1钱,雄黄1钱,轻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疥疮。

用法用量香油调于手心,擦之知热,鼻嗅之;次将两手交互合于大腿上安眠。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处方52、当归拈痛散

处方当归、苦参、人参、猪苓、泽泻、羌活、黄芩、苍术、白术、茵陈、葛根、升麻、防风、知母、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两足或左或右忽肿而痛者,乃湿热也,恐成脚气。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53、苦参丸

处方苦参1斤,大风子肉6两,荆芥16两,防风6两,白芷6两,全蝎5两,何首乌5两,白附子5两,枸杞子5两,威灵仙5两,当归5两,大胡麻5两,川芎5两,蒺藜5两,大皂角5两,川牛膝5两,牛蒡子5两,独活5两,蔓荆子3两,风藤3两,羌活3两,连翘3两,苍术3两,天麻3两,杜仲3两,草乌(泡,去皮尖)3两,甘草3两,人参1两,砂仁2两,白花蛇2两(切片,炙黄)。

制法上为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麻风,毋分新久,穿破溃烂。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温酒食前、后任下。

注意避风、忌口。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54、大救生丸

处方牡蛎(生用)1两,苦参(生、为末)1两,栝楼(生捣)1两,知母(生、为末)1两,蜜陀僧(生用)1两,白蜡(熔)8分,水银(研)8分,黄丹半斤(研)(1方有天花粉半两;1方有灰坯,无密陀僧)。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三消渴病,日夜饮水,百杯不歇;子母疮,或生于背,或生于鬓间;五漏疮。

用法用量若饮酒则渴愈甚者,专心服饵之。数日后,见酒与水若仇,顿尔口中津润,小便缩减。五日后,小便赤色,是病毒归于下也。或令人吐,或腰背脚膝疼痛,或呕逆恶心,精神昏困,此乃药验,使病毒消散也。方中白蜡用量原缺。

注意忌酒、色、热面、咸物、豚、鱼、葱、蒜、炙煿等物。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55、安虫丸

处方黄柏5两,苦参3两,槟榔1两半,杨梅皮1两,黄连3两,黄芩1两,莪术1两。

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以白汤送下。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处方56、连翘败毒丸

处方连翘40两,黄连40两,当归40两,甘草40两,柴胡24两,黄柏80两,金银花160两,防风40两,苦参40两,荆芥穗40两,黄芩40两,麻黄80两,地丁240两,白芷40两,薄荷40两,天花粉40两,赤芍40两,羌活80两,大黄240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7、白术苦参汤

处方白术1钱,白芍药1钱,槟榔1钱,诃子1钱,柴胡1钱,青皮1钱,苦参1钱2分,鼠粘子1钱,厚朴1钱,陈皮1钱,砂仁1钱,乌药1钱,紫草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患痘,不进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4-5钱,水煎,食远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处方58、补药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去土)半两,白蒺藜(炒)半两,苦参半两,苍耳半两,原蚕沙(微炒黄)半两,人参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山栀子(炒香)半两,山茱萸(汤浸去浮者,微炒)半两,小荆子半两,卷柏1两,蔓荆实1两,丁香3钱,木香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风癞病。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煎水调下,如人行10里1服。欲治此病,须先择密室,不透风者,然后服此药。既服药,亦须令人常看,人性急,嫌牙缝中涎浊妨饮食,及浑身疼痛不能忍耐,乃自残者也。欲治此病,必须自九月以后,2月以前可也。服至35日,头不痛,无动静者,不可疗。若服此药,头痛、以次浑身疼痛,则必愈之兆;若齿缝中涎出,则牙齿俱动,须是服粥,不可服硬物。若涎出,则从足小指病退,渐渐至全身病退。如是涎出,大便必秘,秘则可服大黄之类药疏之也。其补药若服尽1料,可更服1料无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59、灵应丹

处方麻黄5斤(去根节,锉1寸,取河水5斗,以无油腻锅煮至1斗已来,漉去麻黄,冷定,用细罗子滤去滓,取清者,锅内再熬成膏,熬时要勤搅,勿令着底焦),白芷2两,桑白皮2两,苍术2两,甘松2两,浮萍2两,川芎3两,苦参3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麻黄膏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卒中风邪,涎潮不利;小儿惊风;瘫痪;四肢不举;风痹。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化下,临卧服,隔2-3日再服。手足即时轻快。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处方60、何首乌散

处方何首乌(去黑皮)1两,威灵仙(去土)1两,苦参半两,麒麟竭1分。

制法上药并生为散,入乳钵内研。

功能主治蛊风,体虚受风侵伤正气,皮肤间一身尽痛,若刺若划。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用荆芥汤调下,酒服尤妙,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