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香附的处方(二十七)

浏览

香附(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味辛;微寒;无毒,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小编整理出含有香附的处方共266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561~1620共60个。

处方1、立应散

处方香附90克(一半生,一半炒)棕皮30克(烧存性)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酒与童便各75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如治肠风,不用童便。

摘录《济阴纲目》卷二

处方2、漱风散

处方荆芥穗 藁本 细辛 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牙齿疼痛,齿龈肿胀。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乘热漱口,至冷吐出。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3、五子散

处方白萝卜子15克 紫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山楂子(去核)3克 香附子(去毛)3克

制法共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膈,膨胀噎食。

用法用量白开水送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4、化痰丸

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砂仁1钱,栀子(炒黑)1钱,制香附1钱,甘草3分,山楂3分,白术4分。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食远服。

摘录《奇方类编》卷上

处方5、舒郁清肝饮

处方当归6克 白芍(酒炒)12克 白术 柴胡 香附(醋炒)郁金 黄芩各6克 山栀仁9克 丹皮6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活血调经。治经前胁胀腹痛,性急易怒,头晕,口苦而干,月经色红量多或有块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6、枳术化痰丸

处方白术 陈皮 青皮 香附子(酒浸,炒)苏子各60克 枳实(麸炒)山楂各45克 神曲 麦芽 萝卜子 茯苓 杏仁(另研)各30克 南星 半夏各120克 生姜(切片)120克 皂角 白矾各60克(水煮透,焙,为末)

制法杏仁以上十二味,共为细末,入南星、半夏末,和匀,以姜汁、竹沥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化痰,理脾顺气。治食积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姜汤下。

摘录《保命歌括》卷九

处方7、紫金丸

处方白姜 香附子(炒,去毛)紫金皮 石菖蒲 青木香 针砂(煅红)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第一天用茶清送下,第二天用商陆根汤送下,第三天用赤小豆汤送下,常吃用好酒送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8、王道无忧散

处方当归 白芍(土炒)川芎 生地黄各2.4克 赤芍1.5克 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各3.6克 赤茯苓 砂仁 枳实(麸炒)香附 乌药 陈皮 半夏(姜汁炒)藿香 槟榔 猪苓 木通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黄柏(人乳炒)知母(人乳炒)黄芩(炒)各2.4克 粉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9、手拈散

处方元胡(醋炒)灵脂(醋炒)香附(酒炒)没药(箬上炙干)各等分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血积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酒调下。血瘀陈久者,用红花1.5克,桃仁10粒,煎酒调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10、良附苏陈汤

处方良姜10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陈皮5克,佛手5克,香橼皮10克,炒川楝子10克,延胡索5克,煅瓦楞子10克,乌贼骨10克,马尾连5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宣通阳气。主寒邪犯胃,胃阳被遏,胃失和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建华方

处方11、十香返魂丹

别名十香返生丹(《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公丁香60克 木香60克 乳香60克 藿香60克 苏合香60克 降香60克 海沉香60克 安息香30克 麝香30克 香附60克 诃子肉60克 僵蚕60克 天麻60克 玉金60克 萎仁60克 磺石60克 甘草120克 建莲心60克 檀香60克 朱砂60克 琥珀60克 京牛黄30克 冰片15克 大赤金箔300张

制法共为细末,甘草膏兑白蜜为丸,金箔为衣,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化痰安神。治痰厥中风,口眼喎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或诸风狂乱。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如见鬼神,自言自语,或哭登高,姜汤送下;中暑卒晕欲死者,香薷汤送下,七情所伤欲死者,灯心煎汤化下;夜寐怔仲,神魂游荡,重复又卧,醒后不知人事者,灯心、赤金煎汤送下;孕妇怀胎七八九月,忽然晕厥,此为胎晕,人参煎汤冲朱砂进下;孕妇胎动,莲子心煎汤送下;小儿急慢惊风,天吊仰视,口吐痰沫,手足抽搐,薄荷、灯心煎汤送下;男女交合,脱阳脱阴欲死者,升麻煎汤送下。

摘录《春脚集》卷三

处方12、脏连丸

处方大鹰爪黄连250克 槐花米60克 枳壳30克 防风 粉草 槐角 香附子 猪牙 皂角 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除香附外,共为细末。再用陈熟仓米130克,同香附一处为末,用猪大脏约62厘米长,水洗净,装人香附、仓米缚定口,量用水700毫升入砂锅中,炭火煮干即添水,慢慢煮烂猪脏如泥,取起和药捣如糊,再入黄连等末同捣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下80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面、蒜、生冷,煎炙之物。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二

处方13、解痉汤加味

处方白龙须15-20克,钩藤根15克,当归尾15克,紫丹参20克,制乳没各6-10克,延胡索12克,白芍35克,炙甘草20克,伸筋草15克,生麻黄3克,熟地18克,草红花3克,川续断12克,香附10克。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舒筋解痉。主气血阻滞,腰络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姜佐柏方

处方14、先期汤

处方生地黄 川当归 白芍药各6克 黄柏 知母各3克 条芩 黄连 川芎 阿胶(炒)各2.4克 艾叶 香附 炙甘草各2.1克

功能主治治经水先期。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一

处方15、芎附饮

别名莎芎散(《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川芎60克 香附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汤调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16、珍宝饮

处方当归 白芍 人参 白茯苓 生地各3克 蒲黄6克(炒黑)香附 川芎 白术 甘草 黄连各2.4克

功能主治治月经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17、毓麟丸

处方丹参90克 香附 川芎 当归 白芍 茯苓 丹皮 益母草各6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女子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桂圆汤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18、黑蒲黄散

处方蒲黄(炒黑)阿胶(炒)当归 川芎 白芍(炒)热地 生地(炒)丹皮 荆芥(炒黑)地榆(炒黑)香附(醋炒)棕灰 血余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

用法用量上研为末,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19、养胃汤

处方黄芩10克,马尾连6克,姜半夏10克,党参10克,炮姜炭5克,木香6克,炒白术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5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10克。

功能主治辛开苦降。乃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寒热错杂。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董建华方

处方20、紫金丸

处方血竭60克 沉香30克 青皮60克 陈皮60克 枳壳(去瓤,麸炒)75克 厚朴(姜炒)60克 百草霜30克 皂矾120克(用醋煮过)蓬术(醋炒)90克 香附(去毛)30克 针砂(醋炒)30克 干漆(炒过性)60克 槟榔60克 黄石榴矾60克(即金丝矾)秦艽30克 三棱(用醋炒)9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大枣煮烂,去皮、核,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酒疸、食疸,症瘕积聚,心腹疼痛,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21、调中汤

处方炒白术4.5克,当归9克,酒炒白芍4.5克,茯苓4.5克,木香3克,酒炒香附6克,苏梗9克,酒炒续断9克,酒炒杜仲9克,炒砂仁3克。

功能主治调中止痛。主肝郁气滞。(妊娠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22、开郁导气汤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3克 陈皮15克 香附(童便浸,炒)3克 白芷3克 川芎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干姜(炒黑)1.5克 滑石3克 山栀(炒黑)3克 神曲(炒)3克 甘草少许

制法上药锉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3、凉血疏肝汤

处方生地60克,栀子20克,黄连9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丹参9克,黄芩9克,大黄6克,香附12克,玫瑰花9克,红花9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疏肺理气,活血通络。主肝热化火,血热郁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24、加减八物汤

处方当归6克,川芎6克,白术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黄6克,人参(去芦)6克,茯苓6克,山药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乌梅1个。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益肾健脾。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25、正元丹

处方香附500克(用艾90克,先以醋同浸一宿,然后分开制之,酒、盐、酥、童便各制125克)阿胶(蛤粉炒)60克 枳壳120克(半生用,半麸炒)怀生地(酒洗)熟地(酒浸)当归身(酒洗)川芎(炒)各120克 白芍药250克(半生、半酒炒)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经种子。治月经不调,久不受孕。(不孕)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盐汤吞下50~60丸。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26、茴香散

处方香附子(用去壳巴豆2~7粒,同炒焦,巴豆不用)茴香(炒)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肾肿大,胀闷作痛。

用法用量幼儿每服1.5克,空腹时煎紫苏叶汤调下,如是3岁以上服3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27、柴胡蚤休汤

处方炒柴胡10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黄芩15克,莪术15克,全瓜蒌20克,生鳖甲20克,虎杖2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浙江省中医院方》

处方28、八君子汤

处方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主气不摄血,脾虚兼湿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29、润喉散

处方桔梗7.5克 粉草3克 紫河车12克 香附子9克 百药煎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化痰利咽。治气郁夜热,咽喉干燥哽塞。

用法用量敷口内。

备注方中紫河车,即蚤休,又名草河车。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六

处方30、乳核饮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主气滞血瘀,气阻痰凝。(乳腺增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吴熙方

处方31、五香丸

处方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30克 香附子60克 甘松香 当归各15克 槟榔2枚

制法上十一味,研末,蜜和作丸。

功能主治治口臭及身臭。

用法用量常含如大豆1丸咽汁,日三夜一。五日口香,十日体香。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32、复方少腹化瘀汤

处方红藤60克 牛膝25克 桃仁 红花 当归各15克 延胡索 赤芍 香附各10克 炮姜 桂枝 川楝子 小茴香各6克 柴胡3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阑尾包块、索条,腹部手术后切口炎性浸润,腹腔内炎性包块。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二煎,分二次。

摘录《急腹症方药新解》

处方33、肩凝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益气活血。主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娄多峰方

处方34、血郁汤

处方香附(童便制)6克 牡丹皮 赤曲 川通草 穿山甲 降真香 苏木 山楂肉 大麦芽(炒,研)各3克 红花2.1克

功能主治治七情郁结,盛怒叫呼,或起居失宜,或闪挫跌扑,致瘀血内停,身有痛处如针刺,胸胁不宽,大便黑色,脉沉涩而芤。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酒各半煎,去滓,入桃仁(去皮)泥2.1克、韭汁75毫升,和匀,通口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35、益母汤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熟地(姜汁炒)条芩 陈皮 香附(醋炒)阿胶(蛤粉炒)各3克 益母草 白术(去芦)各4.5克 玄参 蒲黄(炒)甘草各1.2克

功能主治养血清火,理气调经。治妇人血崩属于血虚有火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36、养血平肝散

处方当归(酒浸)6克,炒白芍6克,香附(炒黑)6克,青皮(醋炒)2.4克,柴胡2.4克,川芎2.4克,生地黄2.4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血舒肝,调经止血。主肝气失调。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二

处方37、豁痰汤

处方半夏(制)栀子(炒)各3克 陈皮 海桐皮 枳壳各2.4克 桔梗 赤芍 苍术(制)香附各2.1克 茯苓(去皮)1.8克 川芎 姜黄各1.5克 甘草0.6克

功能主治治肩背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入生姜煎,空腹时热服。如痛甚,头剂加朴消6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38、托里益气汤

处方白术6克 人参 茯苓 贝母 陈皮 香附 白芍 当归 熟地各3克 桔梗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痈肿发硬,肉色不变,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

用法用量水煎服。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l寒热往来,加柴胡、地骨皮,脓清,加黄耆;脓多,加川芎;肌肉不生,加白蔹、肉桂。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39、加味归脾丸

处方香附 人参 酸枣仁(炒)远志(去心)当归 黄耆 乌药 陈皮 茯神 白术(土炒)贝母(去心)各30克 木香 甘草(炙)各9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合欢树根皮120克煎汤,煮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脾宽中,开郁行痰。治郁结伤脾,脾气不行,逆于肉里,致生肉瘿、肉瘤者。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腹时用白滚水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处方40、开郁二陈汤

处方陈皮 茯苓 苍术 香附 川芎各3克 半夏 青皮 莪术 槟榔各2克 甘草 木香各1.5克

功能主治治气郁经闭。

用法用量生姜引,水煎服。兼服四制香附丸。

摘录《万氏女科》卷一

处方41、白薇散

处方白薇、白芍、牡蛎、当归、益智、陈皮、熟地、甘草、香附、黄耆、人参、川芎、白矾、桑螵蛸。

功能主治妊娠遗尿。

各家论述是方,参、耆以培元气;四物以养胎血;桑螵、牡蛎、益智固肾益精,涩以止脱之义;白矾酸涩,佐螵蛸而引阴气入内;附、陈、甘草辛甘,以佐参、耆而引阳气上升;白薇入心、肾二经,取水火相交之意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42、一服饮

别名二妙香良散(《医学人门》卷六)。

处方高良姜 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疼痛,数年不能得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陈米饮下。

摘录《医说》卷三引《类编》

处方43、消肿散

处方黄柏150克 苍术150克 姜黄90克 大黄90克 透骨草90克 散血草90克 陈皮90克 香附90克 甘草30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瘀肿用酒、醋调敷;灼痛用水、蜜调敷患处。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44、复方木贼汤

处方木贼30克,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连翘30克,香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而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外洗,用纱布浸药液磨擦患处,日3次。

摘录《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究皮肤病》

处方45、镇经汤

处方当归4.5克 白芍药 生地黄 黄柏各2.1克 阿胶珠 条黄芩 知母 甘草 川芎各1.5克 香附子(制)姜黄连各2.4克 白芷1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肾水不足,相火妄动,经水先期而来,过多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46、开气消痰汤

处方陈皮3克 半夏2.1克(泡)枯芩3克 前胡2.4克 桔梗3.6克 枳壳3克 枳实2.1克 香附3.6克(童便炒)木香1.5克 僵蚕3.6克 羌活2.1克 荆芥2.1克 槟榔2.4克 麝干2.1克 威灵仙2.1克 甘草1.8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咽喉至胃脘狭窄如线,疼痛,及手足俱有核如胡桃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47、橘叶汤

处方橘叶 蒲公英 象贝母 夏枯草 青皮 当归 赤芍 花粉 香附 黄芩

功能主治治乳痈焮红漫肿,或初起,或渐成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中

处方48、养胃汤

处方当归 白术 白芍 茯苓 半夏 藿香砂仁 陈皮 神曲 香附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女科切要》卷五

处方49、疏气定痛汤

处方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当归9克,乌药9克,枳壳4.5克,木香4.5克,没药3克。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主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50、宣郁化毒汤

处方柴胡6克 白芍30克 香附6克 薄荷6克 当归30克 陈皮3克 枳壳3克 天花粉9克 生甘草9克 金银花30克

功能主治理气宜郁,清热解毒。治肝痈。胁间疼痛非常,手按之更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51、开郁汤

处方山栀(炒黑)1钱,陈神曲(炒)1钱,桔梗1钱,香附(醋炒)1钱,川贝母(去心,研)1钱,茯苓1钱,广皮1钱,抚芎5分。

功能主治膈噎初起有火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荷叶蒂3个,水煎服。

摘录《医彻》眷三

处方52、清上消郁汤

处方昆布(洗)玄明粉 陈皮 半夏(姜制)黄连 海藻 莪术 川芎 香附 青黛 白芥子

功能主治清上解郁,化痰软坚。治痰火气血郁结而成瘿瘤,寸脉弦而滑。

用法用量加薄荷,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53、消积正元散

处方白术(炒)茯苓 陈皮(去白)青皮 砂仁 麦芽(炒)山楂子 甘草 香附末 海粉 神曲(炒)枳实(炒)元胡索各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养正除积,治小儿正气不足,形体瘦弱,腹内有积聚者。

用法用量水300毫升、姜3片,煎至210毫升,温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七

处方54、散血葛根汤

别名散瘀葛根汤(《医宗金鉴》卷十二)。

处方干葛 半夏 川芎 防风 羌活 升麻 桔梗各2.4克 白芷 甘草 细辛 苏叶 香附 红花各1.8克

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活血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血凝滞,结成流注,身发寒热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加葱3根、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55、开郁汤

处方柴胡6分,青皮8分,香附8分(酒炒),青葙子8分,防风6分,荆芥6分,决明8分,车前子8分,川芎8分,栀仁8分。

功能主治气郁,眼睛不红不肿而痛者。

用法用量生姜1薄片引。黑珠夜暮痛者,加夏枯草1钱;红丝者,加归尾8分,生地1钱。

摘录《程松崖先生眼科》

处方56、温胃汤

处方肉桂3克(夏月减半)厚朴3克 陈皮3克 香附3克 当归4.5克 川芎3克 车前子3克 枳壳4.5克 黑姜1.5克 桃仁3克 半夏3克 砂仁1.5克 生芝麻3克 炒米50粒

功能主治治孕妇临产,忽然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处方57、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制)240克 延胡(醋制)五灵脂(醋炒)乌药 香攫 厚朴(姜制)各120克 生蒲黄 制乳香 檀香 降香 广木香各60克 沉香 零陵香 香排草 砂仁 公丁香各15克 熟军120克 良姜9克

制法共为细扮,炼蜜为丸,每丸6克,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舒气解郁,散寒止痛。治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胸胃刺痛,肚腹隐痛。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58、养胃汤

处方香附 砂仁 木香 枳实(麸炒)各2克 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半夏(姜汁炒)陈皮各3克 白豆蔻(去壳)藿香 厚朴(姜汁炒)各2克 甘草(炙)0.6克

功能主治治胸腹痞满。

用法用量上药锉一剂。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食后服。瘦人心下痞闷,加炒黄连,去半夏;血虚中满,加当归、白芍,去半夏;食积中满,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去白术、半夏;肥人心下痞闷,加苍术;气虚中满,加人参,去半夏;痰膈中满,加瓜蒌仁、贝母、桔梗、竹沥、姜汁,去白术、半夏;脾泄中满,加炒苍术、炒白芍,去半夏。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59、绿风安平汤

处方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槟榔6克,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琥珀(冲服)3克。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利水缩瞳。主阴虚阳亢,气血失和,神水停滞,瞳神散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纪源方

处方60、小活络丹

处方川乌(炙)45克 草乌(炙)45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15克 乳香(炙)22.5克 没药(炙)22.5克 地龙肉22.5克 香附(醋炙)30克 胆星45克

制法上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重6克,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治风湿痹痛,麻木不仁,四肢瘦痛,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一日二次,温黄酒送下,开水亦可。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