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枇杷芋的处方(二)

浏览

枇杷芋(别名草苁蓉、枇杷玉、千斤重、千斤附、一支膜、蒙胧茯苓、西域丁座草、半夏),味辛;微苦;性温;小毒,温肾除湿;理气活血;杀虫解毒。主肾虚腰膝酸痛;风痹痛;脘腹胀痛;疝气;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咳嗽;血吸虫病;疮痈溃疡;咽喉肿痛;肋腺炎。小编整理出含有枇杷芋的处方共472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20共60个。

处方1、集成肥儿丸

别名百选肥儿丸

处方建莲肉2两4钱(去心皮,炒),西砂仁6钱(炒),漂白术1两(土炒),人参1钱(焙,切),京楂肉(炒)4钱,杭白芍(酒炒)4钱,广陈皮(去筋,酒炒)4钱,法半夏4钱(炒),白茯苓1两(乳汁蒸晒),正雅连2钱(姜制),苡仁(炒)6钱,六神曲6钱(炒),炙甘草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肌肤瘦削。

用法用量百选肥儿丸(《春脚集》卷四)。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2、解毒丸

处方雄黄1分,巴豆27粒(去油),郁金1分(一方加半夏1分)。

制法上为末,白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解诸药毒。主小儿疮痘毒胜,身热痈疽,咳嗽有痰,气急,并疮痘正出,伤食肚疼。

用法用量3岁3丸,食前薄荷汤送下;如咳嗽痰喘,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3、缓颊散

处方天南星1枚(重半两者,用酒同生姜自然汁浸49日,切破,焙干),半夏(亦如天南星浸,切,焙干)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芎䓖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雄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牛黄(研)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药前6味为细末,入雄黄以下4味,同研匀。

功能主治中风口噤,及妇人洗头中风,牙关紧急,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温酒调下;如小儿急慢惊风,薄荷汤调下1字。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4、蔓荆子散

处方蔓荆子3分,赤箭半两,细辛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地骨皮半两,石膏1两,黄芩3分,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芎䓖3分,茯神3分,甘菊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头旋,晕闷,起则欲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饴糖、羊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5、藿香正气汤

处方白术、陈皮、半夏、桔梗、砂仁、藿香、苏叶、白芷、甘草、白茯苓、厚朴。

功能主治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九

处方6、鹅梨汤

处方鹅管石5分(煅,研),陈麻黄5分(蜜炙),当归1钱5分,茯苓2钱,蒌仁4钱,苏子1钱5分,桑叶1钱,橘红1钱,半夏1钱,贝母2钱,杏仁3钱。

功能主治缓通肺窍,以除积痰。主风痰入肺,久经吼咳者。痰随火升,上壅胸膈之哮病。

用法用量梨汁2大匙,姜汁2小匙,同冲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7、蠲饮万灵汤

处方芫花5分(酒炒),煨甘遂8分,姜半夏6钱,浙茯苓8钱,大戟1钱(酒炒),大黑枣10枚,炒广皮3钱,鲜生姜2钱。

功能主治急下停饮。主停饮。

各家论述何秀山按:停饮为患,轻则痞满呕吐,重则腹满肢肿,甚则化胀成臌,非峻逐之,无以奏功。此方君以芫花之辛辣,轻清入肺,直从至高之分,去郁陈莝;又以甘遂、大戟之苦泄,配大枣甘而润者缓攻之,则自胸及胁腹之饮,皆从二便出矣,此仲景十枣汤之功用也。俞氏臣以二陈汤去甘草者,遵仲景痰饮以温药和之之法,佐以生姜之辛,合十枣之甘,则辛甘发散,散者散,降者降,停饮自无容留之地矣。名曰万灵,洵不愧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8、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半(去苗),秦艽半两(去苗),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桔梗3分(去芦头),麻黄3分(去根节),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知母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夹劳。四肢烦热,骨节疼痛,不思饮食,时时咳嗽,心胸痰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9、丹砂沉香丸

处方丹砂(别研如粉)1两,沉香(锉细)1两,肉豆蔻(去壳)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作片子,焙)1两,人参3分,丁香(微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药除丹砂外,捣罗为末,入丹砂研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痰盛,膈脘满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10、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1两,紫苏茎叶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实,胸中逆满,痞塞不能食,呼吸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11、藿香半夏丸

处方藿香叶半两,半夏1两(捣碎,炒),丁香皮(舶上者)半两,丁香半两,水银沙子1分(研)。

制法上为末,同水银研匀,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盛,呕吐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生姜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12、黑神丸

处方川芎4两,南星1两(裂),半夏2钱半(姜制),天麻半两(炮裂),防风4两,何首乌4两(米泔水浸1宿,去皮),甘松4两(洗净),白芷6两(大者),川乌半两(炮),华阴细辛2两(净),甘草2两,桔梗4两,桂半两(去皮),皂角绚2斤4两(烧灰存性),干姜1两(炮)。

制法上为细末,蜜打糯米粉子为剂,用棒锤约打一千余锤,匀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风疾,左瘫右痪,口眼喎[音 wāi]斜,不省人事,筋骨疼痛,手足战动;头疼暗风;肝肾冲攻,脾胃虚弱;小儿天吊风,倒地不醒;冷气冲攻,心腹疼痛;泻痢;疟疾;风牙;妇人血气风;小儿惊风;冲冒霜露,不伏水土,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不拘时候。如风疾,左瘫右痪,口眼喎[音 wāi]斜,不省人事,筋骨疼痛,手足战动,芝麻汁或葱汤送下;头疼暗风,茶清下;肝肾攻冲,脾胃虚弱,温酒下;小儿天吊风,倒地不醒,浓煎姜汤下;冷气攻冲,心腹疼痛,生姜汤下;泻痢,甘草汤下;疟疾,乌梅汤下;风牙,细嚼填牙窍内;妇人血气风,当归汤下;小儿惊风,加轻粉少许,薄荷汤下;冲冒霜露,不伏水土,山岚瘴气,当噙化。常服之效,进饮食。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五

处方13、川芎散

处方旋覆花、半夏、甘草、石膏、细辛、蔓荆子、藁本、羌活、荆芥、地黄、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眩运,肝家风热者;亦治头疼。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处方14、藿香散

别名藿香汤

处方藿香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肉桂3分(去皱皮),白术3分,草豆蔻1两(去皮),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高良姜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不和,胸膈满闷,四肢无力,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5、催生丹

别名催生汤

处方苍术(米泔浸)2两,桔梗1两,陈皮6钱,白芷3钱,桂心3钱,甘草(炙)3钱,当归2两,川乌头(炮,去皮尖)2两,干姜(炮)2两,厚朴(制)2两,南星(炮)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茯苓2两,芍药2两,杏仁(炒,去皮尖)2钱5分,阿胶(面炒)2钱5分,川芎1钱半,枳壳(面炒)4钱,南木香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蒌顿,产道干涩。产妇阵疏难产,经2-3日不生。

用法用量催生汤(《三因》卷十七)。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处方16、解余汤

处方黄芩1钱,柴胡1钱,干葛1钱,前胡6分,枳壳6分,赤芍5分,桔梗5分,连翘5分,甘草3分,薄荷3分,茯苓2钱,半夏2钱,川芎1钱。

功能主治伤寒过经不解,发热或潮热,口干舌燥者。

用法用量方中茯苓、半夏、川芎用量原缺,据《家庭治病新书》补。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一引《孝慈备览》

处方17、鹅琅丸

处方冬虫草6钱7分,金牛草6钱7分,当归3钱4分,川芎4钱,法半夏2钱,黄耆2钱,熟地2钱,丹皮2钱,山药2钱,明党参2钱,鹤虱2钱,洋参5钱4分,萸肉2钱,覆花1钱4分,米壳2钱。

制法先将米壳熬成膏,再将其它药研成末,以米壳膏为丸,如黄豆大,红色为衣,贮瓷瓶中保存。

功能主治活血助气。主麻醉各毒,遍身倦怠,四肢酸痛,咳嗽痰喘,大小便结,赤白痢疾,酒积酒寒。

用法用量如毒重每服7丸,轻者4丸,均用白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处方18、解晕神丹

处方人参2钱,半夏2钱,茯苓5钱,南星1钱,天麻5分,乌药5分,陈皮5分,菖蒲5分,当归3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补阴以助阳。主阳气虚而不能入于阴血之中,致患阴热之厥,夜间发热,一时厥逆,昏晕如死人状,惟手足温和,喉中痰响,不能出声,手足筋脉多红,饮之水必不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19、橘皮汤

处方半夏(制)5两,茯苓3两,陈皮3两,细辛2两,青皮2两,桔梗2两,枳壳2两,甘草(炒)2两,人参1两,旋覆花(去叶)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20、麻黄汤

处方麻黄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细辛3两,桂心3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石膏4两。

功能主治肺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于射干麻黄汤中除去生姜、半夏、细辛、五味、紫菀、款冬,但加甘草一味以和中气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21、棱莪散

处方三棱1两,莪术1两,赤芍1两,黄柏1两,大茴8钱,玄胡8钱,槟榔8钱,紫苏8钱,陈皮8钱,青皮5钱,羌活5钱,腹皮5钱,荆芥2钱,桔梗2钱,半夏2钱,黄连2钱,芒消1钱,大黄1钱,防风1钱,柴胡1钱,千里马(即草鞋)2只,姜3片,葱1根。

功能主治攻逐瘀积,驱散外邪,消肿止痛。主全身性跌打损伤早期,气血未虚而瘀积内蓄,内外闭塞,二便不通,肿痛烦热等实证。

用法用量上以童便、水各半煎,空心热服。随证加减。若手足伤断,徐徐推正,灯心火纸卷令厚实,杉木皮紧扎自愈。

各家论述《跌损妙方校释》:此方用大黄、芒消、三棱、莪术攻下逐瘀,破坚散积为君;黄连、黄柏、赤芍、玄胡、草鞋清热凉血,疏肝活血为臣;大茴、槟榔、陈皮、青皮、大腹皮行气散郁为佐;紫苏、羌活、桔梗、半夏、防风、柴胡、姜、葱通行太阳、少阳、阳明经络,祛风散邪,升清降浊为使。如此配伍,有攻逐瘀积,驱散外邪,消肿止痛,内外兼治,上中下三焦同治之功。

摘录《跌损妙方》

处方22、川楝子汤

处方川楝肉2钱,木香7分,槟榔1钱,熟半夏1钱,枳实(曲炒)1钱,广皮1钱,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虫痛时作时止,口吐清水,或如咬状。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入砂糖少许,和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处方23、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汁炒)、陈皮(去白)、苍术(米泔浸)、半夏(洗)、白茯苓、紫苏叶各等分,甘草减半,神曲(炒,研细末,另入药)等分。

功能主治伤湿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除神曲末,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盏,去滓,入曲末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七

处方24、槟榔丸

处方槟榔半两,高良姜3分(锉),桂心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皮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肺气冷,上攻胸膈,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腹胁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5、集成定痫丸

处方人参1两(切片,焙干),漂白术1两5钱(切片,土炒),白云苓(切片,姜汁拌蒸,晒干)1两,直广皮(酒炒)1两,法半夏1两,石菖蒲5钱(取9节者,切片),白当归1两(酒洗,晒,切),青化桂5钱(去木皮,津浔桂不用),杭白芍1两(酒炒),白蔻仁(酒炒)1两,漂苍术(用黑芝麻拌炒)1两,南木香5钱(忌火),真龙骨1两(火煅醋淬研末,水飞过,晒干,取5钱),赤金箔30张,镜面砂3钱(研末,水飞,晒干,研用)。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以朱砂为衣,贴以金箔,晒干,以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小儿痫症,偶然有触则昏晕卒倒,良久苏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汤化下,1日2次。痫症未久者服此,倘年深日久者,早服河车八味丸,午、晚服此。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26、解利汤

处方石膏2钱,知母1钱,甘草5分,半夏1钱,白术3钱,猪苓1钱,茯苓3钱,泽泻1钱,肉桂1分。

功能主治解暑利湿。主夏日伤暑而湿气不解,自汗,两足逆冷至膝下,腹胀满,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10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27、豁痰汤

处方半夏1钱,栀子(炒)1钱,陈皮8分,海桐皮8分,枳壳8分,桔梗7分,赤芍7分,苍术(制)7分,香附7分,川芎5分,黄芩5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肩背疼痛。

用法用量《回春》有茯苓、姜黄,无黄芩。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三

处方28、豁痰汤

处方半夏、南星、紫苏、黄芩、枳壳、桔梗、前胡、杏仁、橘红。

功能主治感冒或惊风痰盛。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生姜汁服。风痰吐涎,加防风:结痰,加瓜蒌仁;湿痰,加白术;寒痰嗽喘,加麻黄、干姜;食积面黄少食,或多食即饥,皆胃热化为痰。吐出黄色有稠粘者,加神曲、山楂、麦芽;热痰,是肺热不己,吐出成块,加山楂、天花粉。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29、澄源固本丸

处方半夏、橘红、荔核(打碎,炒焦,研)2两,胡芦巴(另研)、旋覆花(另研)2两5钱,代赭石(煅,醋淬酥,飞)2两,吴茱萸(盐汤泡7次)5钱。

制法荔肉熬膏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方中夏、橘、胡芦巴用量原缺。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

处方30、辟瘟丹

处方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制法将上药炼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31、跌打损伤酒

别名跌打酒

处方麝香3分,乳香1两,自然铜3两,红花1两,当归尾1两,砂仁1两,三七3两,香附3两,蓬莪术1两,木通1两,锁阳3两,威灵仙1两,五加皮2两,桂枝1两,吴茱萸1两,杜仲3两,番木鳖21个,草乌1两,法半夏1两,朱砂1两,生地3两,川乌1两,干漆1两,赤芍3两,细辛1两,枳壳1两,苏木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公丁香5钱,大茴香1两,没药5钱,首乌1两,川乌1两,紫花地丁1两,橘皮2两,(庶虫)虫2两,青皮1两,松节2两,甘草1两,桃仁1两,海马3钱,三棱2两,骨碎补2两,虎骨1两,补骨脂2两,白芷2两,鹿角片1两,钧麻2两,刺甲皮2两,碎蛇2条,泽兰2两,红牛膝3两,茜草2两,干酒60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蒸1小时后,泡酒30天,玻瓶包装。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外搽亦可。

注意体虚与孕娠不可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32、豁痰定喘汤

处方胆星10两,苏子(炒)10两,法半夏10两,天竺黄5两,大黄5两,槟榔5两,贝母5两,花粉5两,桔梗5两,白芥子(炒)5两,浮海石(煅)3两,甘草3两,葶苈子3两。

制法上为细粉,炼蜜为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化痰定喘。主湿热痰盛,咳嗽喘急,肺气胀满,两胁搧动。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小儿每服1丸,3岁以下酌减。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3、豁痰汤

处方柴胡2钱,半夏2钱,茯苓5分,人参5分,甘草5分,紫苏5分,陈皮5分,厚朴5分,南星5分,薄荷叶5分,枳壳5分,羌活5分。

功能主治一切痰疾。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2盏,加生姜5片,煎8分,内服,不拘时候。中风者,加独活;胸膈不利者,加枳实;内外无热者,去黄芩。

各家论述以小柴胡汤为主,合前胡、半夏、南星、枳壳紫苏陈、朴之属出入加减,素有痰疾及肺气壅塞者,以柴胡为主,余者并去柴胡,以前胡为主。

摘录《医统》卷四十三引《养生主论》

处方34、藿朴胃苓汤

处方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功能主治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宣化畅中,芳香化湿。主湿气内蕴,氤氲浊腻,证见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感证辑要》引作“藿朴夏苓汤”,方中通草,《感证辑要》作“淡豆豉”。又,本方剂量及用法,《湿温时疫治疗法》作:杜藿香一钱半至二钱,真川朴八分至一钱,姜半夏二钱至三钱,光杏仁二钱至三钱,白蔻仁八分(冲),生米仁四钱至六钱,带皮苓三钱至四钱,猪苓一钱半至二钱,建泽泻一钱半至二钱;先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煎汤代水,煎上药服。兼风者,汗出恶风;兼寒者,恶寒无汗,前法酌加苏梗、桔梗、豆豉、葱白、生姜之类;邪在经络,一身掣痛,酌加桂枝、水炒防己、秦艽之类,以开毛窍经络之壅;兼暑者,面赤,口渴,心烦,前法去蔻仁,酌加扁豆花、鲜荷叶清香辟秽,连翘、山栀、滑石轻清微苦淡渗,以解暑湿热之结。

各家论述《中医方剂与治法》:方用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则身热自解;藿香、白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则胸闷肢倦,苔滑口腻等证即愈;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共奏开源洁流之功。全方用药照顾到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此方宣肺达表于上,淡渗利湿于下,体现上下分消之法。

摘录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35、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麦门冬3分(去心),白术3分,赤茯苓3分,羚羊角屑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当归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不调,发歇寒热,胸膈烦躁,不思饮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36、黑虎膏

处方草乌4两,南星2两,半夏2两,大黄2两,五倍子3两(同绿豆5两共炒焦),干姜5钱,姜黄1两,黄柏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葱汁、米醋调成膏。贴患处,时常以葱、醋润之,毋令干燥,其膏一日又取下,加些新的,复研再贴。

功能主治杨梅风块,作肿作痛;及痈疽瘰疬毒,并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以消为度。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37、橘皮干姜汤

处方橘皮、干姜、半夏、白术、砂仁、人参。

功能主治胃中虚寒呃逆。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38、鹅梨汁煎丸

处方羚羊角1两,木香半两,青橘(汤浸,去瓤)半两,半夏(汤净洗,切片,用生姜制)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川芎半两,藿香半两,全蝎(微用酥酒拌、炒过)半两,白花蛇(微用酥酒拌,炙,去皮骨)半两,白附子(微炒)半两,天麻(酒水各半浸,焙干)半两,槟榔1两,朱砂1两(别研),麝香半两,牛黄、龙脑。

制法上为末,用皂角汁、薄荷汁、捣梨汁各1碗,煎成膏,和上药末一处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痹。头、面、肢袭着,筋脉挛起,手足不随,痰涎胶粘,语涩昏浊,口眼偏喎[音 wāi]。

用法用量方中牛黄、龙脑剂量原缺。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39、蠲痛无忧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焙)2两,半夏(姜汁浸,焙)2两,川山甲(陈土炒)2两,川乌(黑豆酒煮,去皮尖)2两,草乌(生姜汁煮)2两,苦实(麻油炸浮)2两,当归(酒洗)2两,甘草2两,麻黄3两,威灵仙1两,闹羊花(醋浸,炒黄色)4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肿毒痛。筋骨痛,头风痛,风寒湿痹,遍身疼痛,脚气痛风,及大麻风。

用法用量每服5-7分至1钱,无灰酒调服,再饮以醉为度。盖卧出汗,避风。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40、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人参2两,麦门冬(去心)2两,石膏(碎)2两,芎䓖2两,当归2两,生地黄8两,甘草(炙)3两,芍药3两,生姜5两(切),大枣30枚(擘),半夏4两(洗去滑),竹叶1握。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背游肿痈。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竹叶,取9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

摘录《外台》卷三十七

处方41、藿香散

处方藿香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天南星半两(炮裂),干蝎半两(微炒),桑螵蛸半两(微炒),麻黄3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7遍,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炒令干),腻粉1分(研入),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言语謇涩,心膈痰涎不利,四肢时有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42、葛花半夏汤

处方党参(去芦,米炒)3钱,半夏(制)2钱,葛花2钱,白术(净)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炙草7分,生姜2片。

功能主治好饮酒人噎膈。

用法用量上水煎,加牛乳或羊乳半茶杯。冲药服。如痰涎多者,加泡吴萸6分。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43、敦厚散

处方白术1两,半夏2钱,人参2钱,益智仁1钱,茯苓5钱,砂仁2粒。

功能主治妇人脾虚湿盛,身像肥胖,痰多,不能受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一

处方44、藿香散

处方藿香1两,芎䓖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当归3分(锉,微炒),茅香1握,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食物不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45、解冤神丹

处方人参8两,白术5两,川贝母3两,白芥子3两,白茯苓3两,生甘草3两,青盐3两,半夏2两,白矾2两。

制法上为末,米饮为丸。

功能主治人面疮。初起之时,臂痛发痒,以手搔之,渐渐长大,久则渐渐露形,大如茶钟,眼耳口鼻俱全,但无头发须眉。

用法用量每服5钱,早、晚白汤送下,自然渐缩小而愈。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五

处方46、葛根散

处方葛根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烦渴。

用法用量入生姜半枣大,《普济方》作入生姜半片,大枣二枚。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47、马兜铃丸

处方马兜铃2两,半夏2两(汤浸,去滑),杏仁1两半(研),巴豆20粒(去油)。

制法上为细末,用不驮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