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木馒头的处方(一)

浏览

木馒头(别名木莲、水馒头、鬼馒头、蔓头萝、爬墙果、爬壁果、王不留行、馒头米壳、凉粉果、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木锋、桔把、馒头郎、鬼球、木莲果、凉粉树果、馒头果、牛奶子、牛奶柚、程邦子、木果蒲、薛荔果、凉粉子、木瓜、膀膀子、膨泡、乌鸦馒头、烹泡子),味甘、性平,补肾固精;清热利湿;活血通经;催乳;解消肿。主肾虚遗精;阳病;小便淋浊;久痢;痔血;肠风下血;久痢脱肛;闭经;疝气;乳汁不下;咽喉痛;痄腮;痈肿;疥癣。小编整理出含有木馒头的处方共75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黑丸子

处方干姜1两,百草霜1两,木馒头2两,乌梅5分,败棕5分,柏叶5分,油发5分(各烧灰存性,再入后药),桂心3钱,白芷5钱。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年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得效》卷七

处方2、茯苓散

别名锁阳丹

处方茯苓、猪苓、木馒头(去皮子)各等分(一方不用猪苓)。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泄精,膀胱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3、肠风黑散

别名肠风黑神散

处方败棕(烧)2两,木馒头(烧)2两,乌梅(去核)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肠风黑神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摘录《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

处方4、肠风黑散

处方败棕1分,头发1分,木馒头1分,木贼(各烧存性)1分,槐角(炒)1分,枳壳(制)1分,甘草(炒焦)半分,乌梅肉(炒)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陈米饮乘热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5、练根散

处方木莲(名木馒头,收阴干)、枳实(去瓤,麸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6、肠风黑散

处方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黑丸子

处方干姜 百草霜各30克 木馒头60克 乌梅 败棕 柏叶 乱发各37.5克

制法上七味各烧灰存性,再加桂心9克,白芷15克,俱不见火,同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痔漏下血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丸。用之累验。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8、练根散

处方木莲(名木馒头,收阴干)、枳实(去瓤,麸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9、雷丸冰糖水

处方雷丸(俗称竹铃芝、木莲子)200克 冰糖100克冷开水适量

制法先把雷丸放入碾槽内,研为细粉,每次取雷丸粉15~20克,加冰糖10克,冷开水适量,调匀即成。

功能主治驱虫。适用于小儿绦虫病。

用法用量每日3次,连服3天。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10、三枯髅酒

处方天枯髅(即水馒头,收二三年者佳)地枯髅(即白烂田螺壳)水枯髅(即莲蓬壳,久者为佳)

制法上烧灰存性,研末。

功能主治治便红。

用法用量窖小油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七

处方11、鲁王酒

别名鲁公酒

处方茵芋30铢,乌头30铢,踯躅30铢,天雄24铢,防己24铢,石斛24铢,细辛18铢,柏子仁18铢,牛膝18铢,甘草18铢,通草18铢,桂心18铢,山茱萸18铢,秦艽18铢,黄芩(胡洽作黄耆)18铢,茵陈18铢,附子18铢,瞿麦18铢,杜仲18铢,泽泻18铢,王不留行(胡洽作天门冬,《千金翼》作王荪)18铢,石南18铢,防风18铢,远志18铢,干地黄18铢。

制法上(口父)咀,以酒4斗,渍之10日。

功能主治风眩心乱,耳聋,目暗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生疮,风齿瘰疬,喉下生疮,烦热,厥逆上气,胸胁肩肿痛,手不上头,不自带衣,腰脊不能俯仰,脚酸不仁,难以久立;八风十二痹,五缓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挛不可屈伸;贼风咽喉闭塞,哽哽不利,或如锥刀所刺,行人皮肤中,无有常处,久久不治,入人五脏,或在心下,或在膏盲,游走四肢,偏有冷处,如风所吹,久寒积聚,风湿五劳七伤,虚损百病。

用法用量鲁公酒(《千金翼》卷十六)。方中甘草,《千金翼》作干姜。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12、催生汤

处方王不留行1两半,京三棱(煨,锉)1两半,牵牛子(炒)1两半,百合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威灵仙1两半,雷丸1两,大黄(锉,炒)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3分,大腹2两(锉)。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临产,胞伤风冷,腹痛频并,不能分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13、葵子散

处方葵子1两,石韦(去毛)1两,王不留行1两,滑石1两,当归(锉,微炒)1两,瞿麦1两,赤芍药1两,琥珀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五淋,小便涩,腹痛气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大麦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14、慈姑汤

处方山慈菇2钱,苍耳子3钱,当归1两,白芷2钱,王不留行3钱,天花粉3钱。

功能主治诸疔疮。

用法用量水2碗,煎至1碗,加酒1杯,再煎共1杯服之。必出汗而愈。

摘录《洞天奥旨》卷八

处方15、蓝子散

处方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解毒。主金疮,中菵药。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冷水调下,日三夜二;及以1方寸匕水和匀,涂疮上。

摘录《鬼遗》卷二

处方16、遏水至奇汤

处方人参3钱,莲子3钱,白果20个,茯苓3钱,甘草1钱,车前子3钱,肉桂3分,王不留行3钱。

功能主治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大便甚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参,其次则用肉桂三分。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气化者何?心包络之气也。膀胱必得心包络之气下行,而水路能出。尤妙用白果二十个,人多不识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脉,又走膀胱,引参、桂之气,直奔于膀胱之中。而车前子、王不留行尽是通泄之物,各随之趋出于阴气之口也。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17、瞿麦汤

处方瞿麦穗1两,消石1两,黄连(去须)1两,滑石1两,甘草(炙)1两,王不留行1两1分,延胡索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大黄(锉,炒)1两1分,生干地黄(焙)1两半,连皮大腹(锉)1两半,鬼箭羽1两半,射干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雷丸1两半,槟榔(锉)1两半,京三棱(煨,锉)1两半,郁李仁(炒)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半两,牵牛子(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难产,及已产胞衣不下,或坠胎后血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18、滑石散

处方滑石1两,葵子1两,钟乳1两,桂心半两,通草半两,王不留行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淋。胞痛,不得小便。

用法用量先食讫,每服方寸匕,以酒下,1日3次。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19、解毒地黄丸

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黄耆(锉)1两半,栝楼根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桑螵蛸15枚(锉,炒),大黄(锉、炒)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肉苁蓉(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知母(焙)1两,王不留行1两,远志(去心)半两,败酱半两,地脉草半两,干枣15枚(汤浸,去皮、核,以蜜1升和蒸成膏)。

制法上为末,入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时作寒热,疼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米饮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20、瞿麦丸

处方瞿麦2两,雄黄1两半(研),王不留行5分,生地5分,麻黄(去节)2两,茅根2两,败酱2两,防风2两,雀李根皮2两,牛膝2两,大黄2两,蓝实2两,石龙芮2两,蔷薇根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箭镞入肉,久不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下,日2次。稍加至20丸,以知为度。

注意忌猪、鱼、生冷物。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

处方21、滑石散

处方滑石1两,葵子1两,钟乳粉1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王不留行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劳淋。涩,脬中痛,不得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22、干地黄丸

别名生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4两,大黄6分,芍药3两,茯苓3两,王不留行3两,甘草3两,远志3两,麦冬3两,人参3两,升麻3两,黄芩3两,桂心6两(1方有枳实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疮疖,退虚热;长服令人肥健。

用法用量生干地黄丸(《圣惠》卷六十一)。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23、解毒散

处方黄丹3钱,枯矾石1钱,雄黄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白芷1钱,王不留行1钱,人中白1钱,轻粉1钱,胆矾5分,辰砂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湿癣。

用法用量掺患处。

摘录《济众新编》卷五

处方24、桂车汤

处方车前子1两,肉桂3分,知母1钱,王不留行2钱。

功能主治泻膀胱之火以利水。主膀胱之火壅塞,以致小便流白浊,如米泔之汁,如屋漏之水,或痛如刀割,或涩似针刺,溺溲短少,大便后急。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通。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25、琥珀珍珠散

处方琥珀、珍珠、郁金、王不留行、当归、滑石、海金沙、石韦、甘草节各等分,朱砂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浑浊淋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淡竹叶、灯心汤送下。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六

处方26、理气丹

处方当归5钱,沉香1钱,滑石1钱,石韦(去毛)1钱,王不留行1钱,白芍7钱半,冬葵子7钱半,陈皮1钱半,甘草1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淋。丹田胀满,气滞难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大麦汤送下。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27、狸骨散

处方狸骨(酒炙)1两1分,踯躅(炒)半两,龙骨半两,王不留行半两,当归(切倍)半两,土瓜根半两,鼠姑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鼠瘘,瘰疬,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处方28、干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玄胡索2两,大腹(锉)2两,当归(切,焙)1两半,桑耳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桔梗1两半,木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王不留行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月水不调,或在月前,或在月后,乍多乍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29、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桂(去粗皮)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白芷1两,王不留行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芎䓖1两半,白蒺藜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桑根白皮2两,石膏2两,红蓝花(炒)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瘙痒瘾疹,时时发动。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30、救心败邪汤

处方人参1两,茯苓5钱,麦冬5钱,熟地1两,山药1两,芡实1两,甘菊花5钱,芍药5钱,忍冬藤2两,远志3钱,天花粉3钱,王不留行3钱。

功能主治正胸生疽。

用法用量上用水数碗,煎1碗,一气饮下。

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处方31、常将散

处方石苇(去皮)2两,滑石2两,瞿麦2两,王不留行2两,葵子2两。

功能主治诸淋及小便常不利,阴中痛,日数十度起,此皆劳损虚热所致。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方寸匕,日3服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张文仲方》

处方32、滑石散

处方王不留行5分,滑石5分,甘遂3分,石韦4分,葵子6分,通草10分,车前子6分,芍药(赤者)6分,蒲黄6分,桂6分,当归6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石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茶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33、骨科外洗一方

处方宽筋藤30g,钩藤30g,金银花藤30g,王不留行30g,刘寄奴15g,防风15g,大黄15g,荆芥10g。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主损伤后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外伤风湿者。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中后期,或骨科手术后已能解除外固定,作功能锻炼者。

用法用量煎水熏洗。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34、苦参汤

处方苦参8两,地榆3两,黄连3两,王不留行3两,独活3两,艾叶3两,竹叶2升。

功能主治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取1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35、虎牙散

处方虎牙(炙)1两,干姜1两,附子(炮)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防风1两,桂心1两,王不留行1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肿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每日3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范汪方》

处方36、沉香散

处方沉香半两,石韦半两,滑石半两,当归半两,王不留行半两,葵子3分,白芍药3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冷淋脐下痛,小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煎大麦饮调下。1日2-3次。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37、大排风散

处方芫花20分,狼毒20分,栾荆20分,天雄(去皮)20分,五加皮20分,麻花20分,白芷20分,紫菀20分,乌头(去皮)20分,附子(去皮)20分,莽草20分,茵芋20分,栝楼20分,荆芥20分,踯躅20分,荛花20分,大戟20分,王不留行20分,赤车使者20分,麻黄20分,石斛14分,半夏14分,石南14分,薯蓣14分,长生14分,藜芦7分,狗脊7分,人参7分,牛膝7分,苁蓉7分,蛇床子7分,菟丝子7分,萆薢7分,车前子7分,秦艽7分,薏苡4分,五味子4分,独活4分,藁本4分,柴胡4分,牡丹4分,柏子仁4分,芎䓖4分,芍药4分,吴茱萸4分,桔梗4分,杜仲4分,桂心4分,橘皮4分,续断4分,茯苓4分,细辛4分,干姜4分,厚朴4分,茯神4分,山茱萸4分,防己4分,黄耆4分,蜀椒4分,巴戟天4分,高良姜4分,紫葳4分,黄芩4分,当归4分,菖蒲4分,干地黄4分,通草4分。

制法上药勿熬炼,振去尘土,即捣,粗筛下药3两,黍米3升,曲末2升,上酒1斗5升;净淘米,以水5升,煮米极熟,停如人肌,下曲末熟搦,次下散,搦如前,次下酒,搅之百遍,贮不津器中,以布片盖之1宿,旦以1净杖子搅30匝。

功能主治一切风冷。

用法用量空腹五更温1盏服之。以四肢头面习习为度,勿辄。加减非理,造次必大吐利。欲服散者,以绢筛下之,每服方寸匕。只1服,勿再也。水饮、浆酒皆得服之。丸服者,蜜和服,如梧桐子7丸。惟不得汤服也。须补者,药少服令内消,即是补也。凡服此药法,先多服,令人大吐下利3-5度后,乃少服,方可得益也。主风多者,准冷热加减以下36味:麻花、乌头、王不留行、赤车使者、麻黄、踯躅、茵芋、芫花、五加皮、白芷、莽草、附子、栝楼、荆芥、天雄、芎穷、藁本、薯蓣、巴戟天、细辛、独活、当归、黄耆、干姜、厚朴、防己、山茱萸、大戟、萆薢、桔梗、牡丹、柏子仁、狗脊、薏苡、秦艽、菖蒲;主湿痹腰脊,准冷热加减以下32味:苁蓉,芎䓖、续断、蛇床子、王不留行、桔梗、芫花、天雄,附子、踯躅、茵芋、当归、秦艽、芍药、干姜、狗脊、萆薢、石南、蜀椒、干地黄、菖蒲、薯蓣、石斛、牛膝、细辛、柴胡、车前子、桂心、柏子仁、五加皮、杜仲、薏苡;挛急,准冷热加减以下16味:秦艽、藁本、狗脊,萆薢、通草、石南、芎䓖、续断、牛膝、干地黄、石斛、薏苡、菟丝子、杜仲、天雄(去皮)、附子(去皮);主身痒疥瘙,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莽草、防己、藜芦;主惊痫,准冷热加减以下9味:紫菀、牡丹、茯苓、茯神、柏子仁、荛花、人参、远志、细辛;主鬼魅,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蜀椒、长生、踯躅;主蛊毒,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紫菀、芫花、藜芦;主痼冷积聚、腹痛坚实,准冷热加减以下17味:高良姜、桔梗、芫花、山茱萸、茯苓、人参、柴胡、牡丹、荛花、苁蓉、巴戟天、芍药、干姜、附子、乌头(去皮)、麻黄、莽草;主腹痛胀满、吐逆,准冷热加减以下10味:厚朴、橘皮、桔梗、大戟、藜芦、半夏、干姜、藁本、人参、吴茱萸;主痰实,准冷热加减以下9味:茯苓、厚朴、芫花、半夏、细辛、乌头、黄芩、柴胡、山茱萸;主胸满痛,准冷热加减以下10味:厚朴、干姜、紫菀、茯苓、桔梗、荛花、乌头、人参、细辛、柴胡;主补五脏虚损,准冷热加减以下15味;紫菀、薯蓣、石斛、细辛、巴戟天、牡丹、当归、人参、菖蒲、五味子、桔梗、柏子仁、吴茱萸、山茱萸、干地黄;主益气,准冷热加减以下7味:柏子、续断、黄耆、薯蓣、芍药、巴戟天、五味子;主益精髓,准冷热加减以下19味:肉苁蓉、蛇床子、五味子、附子、天雄、萆薢、栝楼、薯蓣、远志、巴戟天、菟丝子、牛膝、柴胡、车前子、细辛、茯苓、杜仲、五加皮、石斛;主补骨髓,准冷热加减以下4味:干地黄、菟丝子、天雄、附子;主长肌肉,准冷热加减以下10味:当归、藁本、白芷、干地黄、五加皮、石斛、菟丝子、薯蓣、五味子、厚朴;主阴下湿痒,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五加皮、杜仲,续断;主消渴,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茯苓、人参、栝楼;主利小便,准冷热加减以下7味:栝楼、茯苓、芍药、橘皮、秦艽、山茱萸、车前子;止小便利,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菖蒲、栝楼、山茱萸;主明目,准冷热加减以下4味:人参、细辛、菟丝子、狗脊;主止泪,准冷热加减以下2味:芎䓖、白芷;补益气,准冷热加减以下3味:细辛(益肝气)、远志、人参(补心气);补养肾气,准冷热加减以下5味:石南、萆薢、狗脊、车前子、石斛;主咳嗽上气,准冷热加减下16味:蜀椒、当归、麻黄、桂心、吴茱萸、紫菀、荛花、藜芦、附子、半夏乌头、菖蒲、远志、细辛、芫花、五味子;主下气,准冷热加减以下5味:蛇床子、石斛、细辛、薯蓣、橘皮;主霍乱,准冷热加减以下6味:附子、干姜、人参、桂心、橘皮、厚朴;主月闭,准冷热加减以下14味:黄耆、通草(主漏)、厚朴、山茱萸、莽草(主三虫)、紫菀、当归、白芷(主崩中、带下)、黄芩、蛇床子(主寒热、漏)、芎䓖、牛膝、栝楼、紫葳;主唾稠如胶,准冷热加减以下16味:麻黄、栝楼、柴胡、桂心、芍药(主伤寒)、通草、菖蒲、远志、人参(主健忘)、附子、黄芩、干姜,蜀椒(主下利)、紫菀、茯苓、芎䓖。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一

处方38、攻痹汤

处方车前子3钱,茯苓3钱,薏仁1两,肉桂5分,木通2钱,白术5钱,王不留行1钱。

功能主治小肠痹。风寒湿入于小肠之间而成痹,小便艰涩,道涩如淋,而下身生疼,时而升上有如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连数剂而似淋者不淋,似疝者不疝。再服数剂,而痛如失也。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39、刘寄奴散

处方赤石脂1两,无名异1两(烧红),风化石灰1两,寒水石1两,磁石(烧红7遍)1两,王不留行半两,刘寄奴半两,地松半两,地榆半两,黄柏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刀箭所伤。

用法用量干掺患处。如刀伤肉开者,以药掺后更用软帛微缚敛,即时肉合,更不痛作,亦无脓血,甚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处方40、白芷散

处方白芷3钱,王不留行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去头垢,除汗气。

用法用量每用量擦头发内,微揉后以蓖子刮去药末,自无气息。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八

处方41、沉香散

处方沉香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滑石半两,当归半两,王不留行半两,瞿麦半两,黄连(去须)7钱半,细辛(去苗叶)2钱半,甘草(炙)2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大麦汤调服,以利为度。

摘录《医碥》卷七

处方42、导水散

别名导水汤

处方王不留行5钱,泽泻3钱,白术3钱。

功能主治逐水,利膀胱。主膀胱火旺,小肠不通,眼睛突出,面红耳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导水汤(《医学集成》卷三)。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43、地黄丸

处方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赤茯苓半两,王不留行半两,甘草1分(生用)。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疮疖。主小儿虚热,疮疖。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熟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44、沉香散

处方沉香半两,石韦半两(去毛),滑石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瞿麦半两,白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葵子3分,赤芍药3分,王不留行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淋,脐下妨闷,小便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煎大麦饮调下。以通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45、沉香散

处方沉香(不焙)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滑石半两,王不留行半两,当归(炒)半两,葵子(炒)3分,白芍药3分,甘草(炙)1分,橘皮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气淋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附余》有木香、青皮各二钱五分。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46、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1两,地骨皮1两,王不留行1两,山栀子仁(微炒)1两,荆芥穗1两,恶实(炒)1两,甘草(炙)3分,人参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熏蒸,皮肤白癜。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恶实根2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47、刘寄奴散

处方刘寄奴、王不留行、大黄、金银花、木鳖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便毒。

用法用量酒、水煎,露1宿,五更服。

摘录方出《准绳·疡医》卷四引《得效》,名见《洞天奥旨》卷十六

处方48、穿山甲丸

处方穿山甲(烧灰)半两,猪牙皂荚(烧灰)半两,王不留行半两,皂荚针(炙微黄)半两,自然铜(细研)半两,蝉壳半两,蛤粉半两,胡桃瓤(烧灰)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车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吹奶,肿硬疼痛,日夜不歇。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49、地黄饮

处方生干地黄(焙)5两,王不留行2两,牡丹皮2两,赤芍药4两,萆薢4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续断3两,牛膝(切,焙)3两,阿胶(炙燥)3两,蛴螬(研)5枚。

功能主治忽吐血1-2口。

用法用量上除蛴螬外,为粗末,以生地黄汁3升,赤马通汁3升。并蛴螬同煎至3升半,去滓,空心、食前分6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50、当归散

处方当归半两(锉,微炒),生干地黄3分,石韦半两(去毛),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赤茯苓3分,王不留行半两,瞿麦3分,麦门冬3分(去心),木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卒淋涩,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51、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生地黄、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猪蹄旁肉4两,煎汤2钟,入药同服。先将葱汤频洗乳房。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52、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木贼1两,大黄(锉炒)1两,京三棱(炮,锉)1两,威灵仙(去土)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王不留行1两半,槟榔1两半,延胡索1两半,代赭(螺,醋淬)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红蓝花(炒)3分。

制法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脐下撮痛,食减羸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53、立效饮

别名立效散

处方木通、甘草、王不留行、竹胡荽、滑石、海金沙、山栀子、槟榔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诸淋不通,茎中疼痛。

用法用量立效散(《婴童百问》卷八)。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八

处方54、车前子散

处方车前子3分,王不留行半两,冬葵子半两,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木通半两(锉),石韦半两(去毛),滑石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淋涩,茎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麻子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55、长将散

处方石韦1两(去毛),滑石1两,瞿麦1两,王不留行1两,葵子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淋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肘后方》

处方56、九江散

处方当归7分,石南6分,踯躅4两,秦艽4两,菊花4两,干姜4两,防风4两,雄黄4两,麝香4两,丹砂4两,斑蝥4两,蜀椒8分,鬼箭羽8分,连翘8分,石长生8分,知母8分,蜈蚣3枚,虻虫10枚,地胆10枚,附子4两,鬼臼11分,人参12分,石斛12分,天雄12分,王不留行12分,乌头12分,独活12分,防己12分,莽草12分,水蛭百枚。

制法上30味,诸虫皆去足翅,熬炙令熟,为散。

功能主治白癜风,及260种大风。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

摘录《千金》卷二十三

处方57、地黄汤

处方熟干地黄(切,焙)1两,人参1两,石韦(去毛)1两,滑石3分,王不留行半两,冬葵子(炒)半两,车前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遂(炒)半两,木通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林结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眼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58、益肝汤

处方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

功能主治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利湿。主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未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关幼波方

处方59、苓薏败酱汤

处方土茯苓25克,薏苡仁20克,败酱草20克,王不留行10克,石苇15克,匾蓄10克,瞿麦15克,滑石15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解毒。主湿热之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田乃庚方

处方60、益肾排石汤

处方金钱草60克,车前子12克,瞿麦9克,杜仲9克,海金砂9克,川牛膝9克,王不留行9克,泽泻9克,当归尾9克,肉苁蓉9克,冬葵子9克,滑石9克,石苇9克,甘草梢6克。

功能主治清热益肾,利湿排石。主湿热蕴蓄下焦,兼有肾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岳美中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