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芒种花的处方(三)

浏览

芒种花(别名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微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痒。全草: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肾炎。果:血崩,鼻衄。叶:外用治皮肤瘙痒,黄水疮。根:驱蛔虫。小编整理出含有芒种花的处方共30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林檎散

处方麻黄(去节)1两半,肉桂(去粗皮)1两半,苍术(去皮)1两半,川大黄1两半,干葛1两半,石膏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木通1两,瞿麦1两,甘草(炙)1两,前胡1两,川芎1两,藿香(用叶)半两,川乌头(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及时行疫疠,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腰背四肢拘急烦疼,面赤咽干,呕逆烦渴。

用法用量《鸡峰》有桔梗、白术,无苍术、前胡、川芎。

摘录《局方》卷二

处方2、拨云散

处方当归、生地黄、甘菊花、黄连、山栀子、黄芩、石膏、荆芥、防风、郁金、旋覆花、木贼、青葙子、草决明、白蒺藜、草龙胆、蝉蜕。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内障青蒙。

用法用量每服水1钟半,煎7分,食远服。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3、奇妙栀子散

处方山栀子(火烧成灰,筛罗为细末)半钱,乳香半钱,轻粉少许。

制法上为末,用瓷器盛贮。

功能主治远年日久,内外臁疮。

用法用量每用时先将葱白、花椒煎汤洗疮,稍歇,再温浆水又洗1次,候恶水去尽,再将白水煎百沸,候温再洗,但疮口脓水、血丝、清水各尽,又用粉帛拭干,然后敷之。如干者香油调敷;湿者干掺。但恶疮口满实软,绢帛护之。中硬不作脓者,未可用。如肿软有脓者,依前法再洗敷贴之,2-3次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六

处方4、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生干地黄(焙)3分,石膏(碎)3分,升麻3分,人参3分,知母(焙)3分,芎䓖3分,山栀子仁3分,小麦半升,黄耆(炙,锉)1两,甘草(炙)1两,枳实(麸炒)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破),竹叶10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5、凉膈散

别名连翘饮子、连翘消毒散

处方川大黄20两,朴消20两,甘草(爁)20两,山栀子仁10两,薄荷叶(去梗)10两,黄芩10两,连翘2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养阴退阳,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头昏目赤,烦躁口渴,胸膈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睡卧不宁,谵语狂妄,便秘溲赤,以及小儿惊风、重舌、木舌、牙痛、翳障、疫喉属热火盛者。

用法用量连翘饮子(《宣明论》卷六)、连翘消毒散(《外科心法》卷七)。

注意孕妇勿服。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黄芩、栀子,味苦而无气,故泻火于中;连翘、薄荷,味薄而气薄,故清热于上;大黄、芒消,咸寒而味厚,故诸实皆泻;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恋膈也;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②《医方集解》: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而以大黄、芒消之猛利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③《张氏医通》:消、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④《古方选注》:薄荷、黄芩,从肺散而凉之;甘草从肾清而凉之;连翘、山栀,从心之少阳苦而凉之;山栀、芒消,从三焦与心包络泻而凉之;甘草、大黄,从脾缓而凉之;薄荷、黄芩,从胆升降而凉之;大黄、芒消,从胃与大肠下而凉之。上则散之,中则苦之,下则行之,丝丝入扣,周遍诸经,庶几燎原之场,顷刻为清虚之腑。⑤《成方便读》:以大黄、芒消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⑥《方剂学》: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配栀子、黄芩以清热泻火,又配薄荷、竹叶以清疏肺、胃、心胸之热;胃热伤津而腑实证尚未全具,不宜峻攻,方中芒消、大黄与甘草、白蜜同用,既能缓和消、黄之急下,更利于中焦热邪之清涤,又能解热毒、存胃津、润燥结,使火热之邪,假阳明为出路,体现了“以下为清”之法。

临床应用①热厥《临证指南医案》:某,先发水痘,已感冬温小愈,不忌荤腥,余邪复炽,热不可遏,入夜昏烦,辄云头痛,邪深走厥阴,所以发厥,诊脉两手俱细,是阳极似阴,鼻煤舌干,目眦黄,多属邪闭坏败,谅难挽回,用凉膈散。②时疫《南雅堂医案》:时疫来势甚暴,目赤口渴,壮热无汗,斑疹隐隐未透,烦躁不已,脘腹按之作痛,大小便闭,热毒内炽,邪势不能外达,防有内陷昏喘之变。拟仿凉膈法,并加味酌治,俾热从外出,火从下泄,冀其邪去正复,得有转机。连翘3钱,大黄1钱5分(酒浸),芒消1钱5分,牛蒡子1钱5分,枳实1钱,栀子8分(炒黑),甘草1钱5分,淡黄芩8分,薄荷8分,竹叶1钱,生白蜜半盏。③疮疡《外科发挥》:一妇人面患毒,焮痛发热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凉膈散2剂少愈。④牙痛《口齿类要》:表兄颜佥宪牙痛,右寸后半指脉洪而有力,余曰:此大肠积热,当用寒凉之剂。自泥年高,服补阴之药,呻吟彻夜,余与同舟赴京,煎凉膈散加荆、防、石膏,与服1钟即愈。

摘录《局方》卷六

处方6、还睛汤

处方山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2两,龙胆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2两,秦皮(去粗皮)4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赤暴赤眼,浮翳眯目,胎赤眦烂,涩痒肿疼。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3盏,加竹叶7片、灯心20茎,煎10-20沸,澄去滓,早晨、临夜卧热洗,洗了避风,1日2-3次,冷则再暖洗,每剂可用2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7、连翘丸

处方连翘1两,芍药1两,玄参1两,大黄(锉1两,炒)1两,犀角(镑)1两,防己1两,羌活(去芦头)1两,木香1两,山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气毒风毒,结成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8、凌霄花

处方凌霄花1分,牡丹皮2两,山栀子仁2两,赤芍药2两,紫河车2两,血竭2两,没药2两,硇砂2两,地骨皮2两,五加皮2两,甘草2两,红娘子11个,桃仁1两,红花1两,桂心1两,延胡索1两,当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瘕、血决及产后秽露不尽,儿枕急痛,积聚疼痛,渐成劳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

处方9、柏叶散

处方柏叶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羊肝石半两,白蒺藜(炒去角)半两,升麻半两,子芩(去皮)半两,防风(去钗股)半两,牛蒡子(隔纸炒)半两,荆芥穗半两,茺蔚子半两,大黄(湿纸裹,甑上蒸)半两,苦参1两,乌蛇1条(酒浸,去皮骨,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水调下,1日7-8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柏叶气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阴,麻黄气味辛温而散,入足太阳;山栀子气味苦寒,入手太阴、少阴;枳壳气味苦寒,入脾;羌活气味辛温,能行水,入足太阳;羊肝石气味淡平,入足少阳、厥阴,能解药毒;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升麻气味苦辛微温而散,入足阳明;子芩气味苦寒,入手太阴;防风气味辛甘平,入足太阳;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荆芥气味辛温,入足厥阴;茺蔚子气味辛甘微温,入手足厥阴;大黄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苦参气味苦寒,入手足少阴;乌蛇气味甘平,善能治风,入足少阳、厥阴。此治疠风之方也。血分中热气阻痹脉络,不主流行,必成疥癣,久则延为疠风。故用凉血药兼以疏风。古人有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摘录《本事》卷三

处方10、凌霄花散

处方凌霄花、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酒皶鼻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汤调下,每日2次。

临床应用酒皶鼻;临川曾景仁尝苦此疾,一日得此方于都下一异人,不三次遂去根本。

摘录《百一》卷九,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处方11、柴胡秦艽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常山1两,贝母(去心)1两,甘草(微炙)1两,乌梅肉(焙干)1两,山栀子仁1两,豉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生姜(切)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桃枝(锉)1握,柳枝(锉)1握,葱白(切)1握,薤白(切)1握,糯米半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酒2分,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临卧各1。5岁以下分作2服,2岁以下分作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12、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阴干)1两,山栀子半两,百部2钱半,槟榔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疳赤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儿小者2钱,更小1钱,白汤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13、苦参栀子丸

处方苦参1两,山栀子仁半两,龙胆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14、疔毒复生汤

别名疔毒回生汤

处方牡蛎、大黄、山栀子、金银花、地骨皮、牛蒡子、连翘、木通、乳香、没药、皂角刺、瓜蒌各等分。

功能主治疔毒走黄,头面发浮,毒气内攻,烦闷欲死。

用法用量疔毒回生汤(《灵验良方汇编》卷二)。按:《外科正宗》本方用法:酒、水井一钟,煎一钟,食远服;不能饮者,只用水煎,临服入酒一杯和服。气壮者,加朴消,水1碗,酒半碗同煎。

摘录方出《普济方》卷二七四,名见《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15、大连翘饮

处方连翘1两,瞿麦1两,滑石1两,车前子1两,牛蒡子1两,赤芍1两,山栀子半两,木通半两,当归半两,防风半两,黄芩1两半,柴胡2两,甘草1两半,荆芥穗1两半,蝉蜕2钱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伤风发热,时行发热,痰盛壅,风热丹毒,疮疹,项上生核,腮赤,痈疖,一切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灯心、薄荷、麦门冬,水煎,温服。疮疹,加紫苏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处方16、苦参散

处方好肥白枣20个,山栀子20个,苦参1分。

制法上用箬叶包,再用纸裹,以盐水洗净,黄泥固济,用火煅令通赤,取出,地上过1宿,却取出,为末。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陈米饮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17、连翘托里散

处方连翘半两,川大黄3两,母蛎1两(炮),甘草半两(炙),山栀子半两,独活半两,黄耆半两,金银花半两(拣净)。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四十以下壮实之人患疮,大小便不通,肿气曾溢,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冷服。以利为度。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18、金莲饮子

处方防风半两,甘草(炙)半两,连翘半两,柴胡(去芦)半两,山栀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蕴积壮热,赤眼,口疮,心烦躁闷,咽干多渴,潮热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6分,煎至3分,食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19、连翘散

处方连翘半两,柴胡半两,山栀子半两,木通半两,瞿麦半两,滑石半两,车前子半两,牛蒡子半两,黄芩半两,防风半两,荆芥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生地黄半两,甘草半两,黄柏(蜜炙)1两,蝉退1钱半。

功能主治心热目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薄荷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一

处方20、经验洗眼散

处方大黄、山栀子、防风、薄荷、川、芎、羌活、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时眼、热泪。

用法用量用水煎,熏洗。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21、复煎散

处方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防风1钱半,藁本1钱半,黄芩、黄连(汤洗)、黄柏(酒洗)、知母、生地黄、当归1钱半,连翘3钱,黄耆1钱半,人参1钱,甘草(炙)1钱,甘草梢(生)1钱,陈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苏木1钱,当归梢1钱,猪苓1钱,山栀子1钱,五味子1钱,防己(酒浸)1钱,泽泻1钱,桔梗1钱,枳壳1钱。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诸肿恶疮,赤焮肿痒,或如小豆白色,或如黍粟大,但痒而不疼,或疼而不肿,毒气内攻,渴闷不已,呕哕恶心,憎寒壮热。预宜服之,已成者溃,未成者散。

用法用量方中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生地黄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处方22、连翘汤

处方连翘1两,山栀子(去皮)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秦艽(去苗土)1两,防风(去叉)1两,麦门冬(去心1两,焙)1两,知母(焙)半两,荆芥穗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骨热皮肤疮,肌体瘦弱,身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23、茯苓栀子散

处方白茯苓半两,山栀子半两,甘草(炙)半两,当归(焙)半两,白芍药半两。

功能主治五淋,便血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4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24、夺命散

处方山栀子2个(紧小者,去皮,炒),黑附子1两(炮),川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茯苓4钱,白术4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风虚,冷积痃癖,脐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升,煎至7分,去滓,更入盐半钱,温服3-5服见效,老少加减。如阴户肿痛不可忍者,用椒末半两、白面2匙、干姜末半两、盐水和作饼剂,安阴户内,坐2-3次,小便取了再坐。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四九四八引《经验普济加减方》

处方25、既济清神饮

别名既济清神散

处方桔梗1两,黄芩1两,川芎1两,当归1两,茯苓1两,羌活1两,白术1两,山栀子1两,薄荷半两,甘草半两,知母半两。

功能主治益肾水,降心火,清上实下。

用法用量既济清神散(《医统》卷二十一)。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九

处方26、连翘饮

处方连翘1两,山栀子仁1两,黄耆(锉,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升麻1两,羚羊角(镑)1两,漏芦(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锉,炒)1两,枸杞根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拌令匀。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疮肿,或已溃,或未溃。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27、金消丸

处方郁金(锉)2两,马牙消(研)2两,甘草(锉)2两,山栀子(去皮)2两,栝楼根2两,大黄(锉)1分,玄参1分,白矾(研)1分,硼砂(研)1分。

制法上为未,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痹痛,不能喘息,水浆不得入。

用法用量每用1丸,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28、谷精散

处方羌活、蝉壳、蛇蜕、防风、谷精草、菊花、木贼、甘草、大黄、山栀子、黄连、沙苑、蒺藜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眼中生翳疼痛,并暴发赤眼。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熟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

处方29、红雪

别名神仙红雪

处方升麻3两,大青3两,桑白皮2两,犀角屑1两半,羚羊角1两,诃子30枚(去核),槟榔30枚,苏木6两,山栀子30个,槐花末1两,淡竹叶4两。

功能主治脚气,气毒,身内外烦热,疮肿狂叫,及诸般石毒,瘴疠时行,一切风热。

用法用量神仙红雪(《鸡峰》卷四)。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处方30、佛手祛毒膏

处方大黄2两,山栀子2两,白蔹1两,连翘1两,升麻半两,蒴藋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用炼成猪脂1斤同煎,候白蔹色焦滤去滓令净,量时入黄蜡就成膏。倾于瓷罐内盛,候冷。

功能主治风热毒气,留滞荣卫,血气壅盛,聚结痈肿,烦疼不止,肌肉败溃,及诸疮焮赤疼痛。

用法用量涂敷或摊贴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处方31、栀子丸

处方山栀子(去皮)半两,草乌头(炮)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瘫痪风。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渐加至7丸,常服2丸,细嚼,茶、酒任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

处方32、参胡三白汤

处方人参5分,柴胡、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白芍(炒)、当归、陈皮、麦门冬(去心)、五味子10粒,山栀子5分,甘草5分,乌梅1个。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止后,发热头疼身痛,口干脉数者。霍乱虚烦。

用法用量加大枣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33、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炒)1两半,秦皮(去粗皮,锉)1两,甘菊花1两,升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车前子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赤芍药1两半,地骨皮1两半,山栀子仁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青葙子1两半,萎蕤1两半,牵牛子(炒)1两半,蕤仁(去皮)1两半,大黄(锉,炒)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赤昏暗涩痛,心躁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34、连翘饮

别名连翘散、防风散、上清连翘散

处方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疮疡等一切热证;疮痘入目生困。

用法用量连翘散(《癍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摘录《活人书》卷二十

处方35、导水散

处方当归2钱,瞿麦3钱,车前子2钱,滑石3钱,赤茯苓3钱,泽泻2钱,猪苓2钱,木通2钱,石莲子(去壳)1钱,山栀子3钱,黄连6分,黄柏1钱5分(酒炒),知母1钱5分,甘草8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膀胱有热,小便闭而不通。

用法用量灯心煎,空心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36、凉膈散

处方山栀子仁1两,连翘2两,黄芩2两,大黄半两,薄荷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实脉关前胸热甚,主脉浮,客脉实,浮实相合,实在上焦,阳气有余,胸中热甚。赤膈伤寒。表症已退,大便燥实,胸膈肿痛者。

用法用量《松峰说疫》有甘草。治上症加蒌仁、枳壳、桔梗、紫金皮、赤芍。

摘录《云歧子脉诀》

处方37、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炙令黄),犀角屑半两,子芩1两,山栀子半两(去皮),川大黄1两(锉,微炒),麝香1分(细研),天竹黄半两(细研),龙胆3分(去芦头),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黄矾3分(烧令赤),珍珠末1分(研入),牛黄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或脑疳,眼热涩,多睡,心悸不安,不吃奶食,肌肉黄瘦。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猪苓,无子芩。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处方38、地黄丸

处方生地黄1斤,生姜2两,蜜3两(以上2味同捣取汁,和蜜,银器内煎成膏),柴胡(去苗)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百合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百部半两,桔梗(炒)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恶实(炒)半两,紫苏子半两,人参1分,桂(去粗皮)1分,木香1分,芎穷1分,当归(切,焙)1分,射干1分。

制法上17味为末,与前膏拌匀,涂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热,上热下冷,背髆疼痛,痰涕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39、龙胆丸

处方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地骨皮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仁1两,鳖甲1两半,(去裙襕,醋炙)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良久,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40、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青竹茹3两,生地黄(切,焙)3两,黄芩(去黑心)3两,山栀子仁3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3两,芒消(研,汤成下)、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马喉痹。势如奔马,肿痛烦满,数数吐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下芒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41、利水散

处方山栀子、白药子、滑石、木通。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淋。

用法用量每服1钱,血淋,酸浆水、甘草煎汤下;石淋,灯心汤下;砂淋,木通汤下;冷淋,新汲水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42、过关散

处方山栀子仁1分,车前子1分,木通1分,甘草1分,瞿麦1分,赤茯苓1分,人参1分,滑石1分,大黄1钱,萹蓄半两(取嫩枝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通心经。主婴孩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及小便赤色,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入灯心草略煎4-5沸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43、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噙化。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44、百花散

别名葵花散、五金膏

处方黄蜀葵花7枚(干者),黄柏半两(厚者,去粗皮),黄连(去须)2钱,山栀子3枚(去壳),郁金1枚。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及诸恶疮。

用法用量葵花散(《得效》卷十九)、五金膏(《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班经后录》)。本方方名,原书人卫本作“白花散”。

摘录《杨氏家藏方》(北大本)卷十二

处方45、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筋膜丝及毛衣)1两,山栀子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风并糟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或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处方46、当归散

处方当归半两,甘草1两,山栀子12个,木鳖子1个(去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每服3-5钱,冷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六引《神效方》

处方47、阿胶散

处方阿胶(碎,炒)1两,人参(去芦头)1两,茯苓(去皮)1两,玄参(去苗)1两,丹参(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黄耆1两,生干地黄(焙)1两,地骨皮1两,山栀子仁1两,葛根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黄连(去须)1两,龙胆(去土)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百合1两,鳖甲(去裙,醋炙)1两,甜葶苈(隔纸炒)1两,防己1两,甘草(炙)1两,栝楼根1两,马兜铃1两,大黄(锉,炒)1两,桔梗(炒)1两,知母(焙)1两,贝母(去心)1两,款冬花1两,石膏(碎)1两,麻黄(去节)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药子1两,杏仁(去皮尖,麸炒)1两,槟榔5枚。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和匀。

功能主治虚劳体热,消瘦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青蒿7枝(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48、拨云散

处方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连翘、黄芩、山栀子、黄连、防风、荆芥、羌活、白芷梢、枳壳、桔梗、软石膏、大黄、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一切眼肿疼痛,及暴发赤眼,风热壅实等症。并治杖疮肿痛未破,作憎寒壮热,或打重血气攻心,及打扑伤损内重,瘀血不散。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如眼生翳障,加白蒺藜;如眼胞红肿如桃,倍大黄,加芒消;眼目被人打伤青肿,倍大黄。

摘录《古今医鉴》卷见引金光明方

处方49、绛雪散

处方木通(锉)2两,桔梗(锉,炒)2两,槟榔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犀角(镑)1两半,柴胡(去苗)2两,升麻2两,木香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桑根白皮(锉)4两,山栀子仁4两,桂(去粗皮)2两,人参2两,苏枋木5两,朴消(研)1斤,丹砂(研)1两,麝香(研)1分,诃黎勒(去核)5枚。

制法上除朴消、丹砂、麝香外,各锉细,以水2斗,于银器内慢火熬至7升,以生绢滤去滓,再煎至5升,下朴消,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稍凝,即去火,倾入盆中,将丹砂、麝香末拌令匀,瓷器盛之,勿令透气。

功能主治热结喉间,连颊肿不消,心膈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食后临卧,以冷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50、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5分,煎3分,去滓温服。1岁儿1服可分4次;3岁儿可作2服饮之。

摘录《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处方51、八神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大黄(锉,炒)半两,白术半两,山栀子仁半两,芍药1分,荆芥穗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1-2日,头痛壮热,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薄荷3叶,葱白1寸,生姜2片,同煎至6分,去滓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52、地黄煎丸

处方生干地黄(洗,切,焙干)2两,熟干地黄(洗,切,焙干)2两,薄荷叶2两半(洗去土),甘草1两半(切,微炒),山栀子仁1两半,片白脑子1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后入脑子,同研匀,炼蜜为丸,每1两作40丸。

功能主治小儿血热风壅,上膈热烦,鼻衄口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血热,五心常热,多渴饮水;大人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有玄参七钱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53、补药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去土)半两,白蒺藜(炒)半两,苦参半两,苍耳半两,原蚕沙(微炒黄)半两,人参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山栀子(炒香)半两,山茱萸(汤浸去浮者,微炒)半两,小荆子半两,卷柏1两,蔓荆实1两,丁香3钱,木香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风癞病。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煎水调下,如人行10里1服。欲治此病,须先择密室,不透风者,然后服此药。既服药,亦须令人常看,人性急,嫌牙缝中涎浊妨饮食,及浑身疼痛不能忍耐,乃自残者也。欲治此病,必须自九月以后,2月以前可也。服至35日,头不痛,无动静者,不可疗。若服此药,头痛、以次浑身疼痛,则必愈之兆;若齿缝中涎出,则牙齿俱动,须是服粥,不可服硬物。若涎出,则从足小指病退,渐渐至全身病退。如是涎出,大便必秘,秘则可服大黄之类药疏之也。其补药若服尽1料,可更服1料无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54、辰朱虎睛丸

处方辰锦朱砂1两,白茯苓1两,黄芩1两,山栀子仁1两,人参1两,虎睛1对(用仁),牛黄1分,脑1分,麝1分,犀角屑1分,钩藤4两,大黄(用湿纸裹煨)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压惊悸,镇心脏。主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用金银汤送下,人参汤亦得。

摘录《永乐大典》卷九八一引《灵苑方》

处方55、连翘汤

别名金莲散

处方连翘、山栀子仁、甘草(炙)、防风(去叉)、蝉壳(去土,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婴孩小儿嘲热,伤寒夹惊。

用法用量金莲散(《普济方》卷三六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56、瓜蒌枳实汤

处方瓜蒌仁、枳实、贝母、桔梗、片芩、陈皮、山栀子、麦门冬(去心)、茯苓(去皮)、人参、当归、苏子各等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痰火发痉。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竹沥、姜汁少许,水煎同服。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57、连翘散

处方连翘半两,白药子3分,丹参半两,山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恶实半两,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用蜜水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58、金黄散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郁金(锉,炒)半两,鲮鲤甲(炙)半两,谷精草半两,龙骨半两,山栀子仁半两,木鳖子(去壳)半两,独角仙(皂荚株上黑虫)半两,乌贼鱼骨(去甲)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甘草(锉)半两,铅丹半两,白蔹半两,不灰木半两,麒麟竭(研)半两,黄芩半两,腻粉1分,藜芦(去苗)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年恶疮,及透掌漏疮,外臁疮。

用法用量每看疮大小掺之,有脓水即用温盐浆水洗净敷之,透掌漏疮,以津调纳于疮内,不过3-5上。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处方59、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连翘半两,山栀子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止烦渴,除风疹,治惊悸。主小儿风热,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8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60、龙胆丸

处方龙胆2两,山栀子仁2两,白薇2两,茯神(去木)2两,大黄(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人参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玄参2两半,羚羊角(镑)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实热,惊悸善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