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产养殖业必须注意要点

浏览

水产养殖业是目前农村经济中较活跃的增长点,该行业投资可大可小,要求条件相对较低,技术易掌握,产品易销售,因此,不但很多农民朋友参与水产的积极性高,一些工商从业者也积极地投身于水产行业,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水产行业的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点,在没有充分了解这个行业之前,匆匆地投入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此,本人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一是了解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产养殖从属于大农业范畴,与工业、商业等行业相比,单位产出效率较低。以50亩池塘为例,一般情况下,需二个劳动力,投入5万元,一年净利润3~4万元。如果从事特种水产养殖,利润可达5~10万元。这个估算还不包括市场风险、治安风险、病害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等。可以看出,水产养殖其单位面积的产出较低,因此,从事水产养殖业如果是副业,其面积可以小一点,十亩八亩均可,技术可以粗糙一些,但如是专业从事水产养殖业,就一定要上规模,而且要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决定。

二、养殖地点的选择。

水产养殖场地选择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即防灾抗灾能力。因为养殖用水的关系,养殖池塘大多靠近湖泊、河流,地势较低,一遇洪水,首当其冲,因此,选择的养殖场地一定要能够防灾抗灾。二是要有洁净的水源。三是要建设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不能共用一个渠道。

三、养殖品种的选择

原则上说,市场上价格高的品种都是我们的选择对象,但是我们应该对所选择的对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包括养殖技术、养殖条件、市场行情等。有些品种虽然市场上价格很高,但因其对养殖的条件苛刻,因此也并不是我们的首选对象。

我市目前的一些主要养殖品种都是很好的养殖对象。如甲鱼、青虾、鳜鱼、黄颡鱼等下面我分别给予介绍。

1、甲鱼。甲鱼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导等多种营养成分,有良好的滋补功效,且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古代常用甲鱼治疗虚劳、脚气、遗精、痞块以及久疟不愈等病:现代常作为肺结核、肝脾肿大和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是我国传统的营养滋补食品。因此,其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旺盛。这也刺激了人工养殖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甲鱼养殖在我国逐步发展,但是,因为技术、药残等问题,一度过热的市场又逐渐降温,并逐步进入理性的生产和消费时期。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甲鱼从来源分三种,野生甲鱼,半野生甲鱼,温室甲鱼。野生甲鱼的售价在100元/斤以上,半野生甲鱼一般在50~80元/斤,温室甲鱼一般在40元/斤以下。

甲鱼喜欢栖息在环境安静、水质活爽,水体稳定,光照充足,饲料丰富,无污染的水环境中。在水温30℃~32℃度范围内是最佳生长环境。当温度在15℃以下时,甲鱼摄食明显减少,10℃完全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如水温超过36℃,则会进入深水避夏,38℃以上完全停止生长进入夏眠。

从目前看,甲鱼的市场行情较好,很有发展前景。养殖效益较高。但是甲鱼养殖投资大,技术要求较高。

2、鳜鱼

鳜鱼又称季花、桂鱼,是淡水鱼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细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比较适合老人、小孩食用。鳜鱼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饵料丰富的湖泊、水库、江河中。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喜栖息于水底层,特别喜欢藏于湖底石块、树根底下,也藏于繁茂的草丛中。鳜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活鱼,这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大难题。多年来,鳜鱼的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10元/斤以上,规格在500克/尾左右的鳜鱼均在20元/斤以上,有时可达30元/斤。该鱼养殖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但存在着养殖技术要求高,饲料难解决等难题。

3、黄颡鱼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央丝。合肥称汪哑,淮南称戈牙。该鱼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营养丰富,是我国淡水鱼中优质食用鱼类。黄颡鱼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

黄颡鱼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其自然资源量有限,其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目前,市场上100克/尾以上的黄颡鱼价格在15元/斤以上,一般达到20~30元/斤。该鱼的人工养殖目前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但是由于苗种人工繁殖不易,苗种供应不足,价格较高,所以人工养殖量并不大。该鱼是近几年的重要发展对象。

4、青虾

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因体色青蓝、半透明,故得名。

青虾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加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据分析,每100克鲜虾肉中,含蛋白质16.4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0.1克,灰分1.2克,钙99毫克,磷205毫克,铁1.3毫克),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青虾属于常年消费品种,没有季节性限制,其加工、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口味适应性广,因此多年来青虾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畅销不衰,且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市场价格在10~30元/斤,是一种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

青虾主要是生活在各类淡水水域中,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青虾在水温上升时,在沿塘边、河边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由于深水的溶氧、饵料生物条件的影响,青虾很少进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虾适应的潜伏深度为1~1.5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丛中攀缘爬行。遇敌时,青虾借腹部的急剧收缩,用尾扇拨水而身体向后突然缩退,动作非常敏捷。青虾避强光,白天常潜伏在阴暗的石砾或水草丛中,晚上出来活动觅食。青虾耐寒能力较强,越冬时不需加温保暖。越冬期间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青虾的食性很广,属杂食性水生动物。青虾在个体发育中,随着身体形态、构造的变化,食性也有明显的变化,幼体时期主要摄食藻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小型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等;成虾则主要以植物碎片、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及动物尸体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青虾可摄食各种渔用商品饲料,尤其喜食螺蚌肉、蚯蚓、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一般3月份,当水温达14℃时即开始摄食,11月份进入越冬阶段,即很少摄食。?

青虾养殖技术要求高,水质要好,但产量较低,一般每亩一年只能生产100~200斤。

5、泥鳅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近几年,泥鳅在国内市场一直热销,泥鳅还是出口日本、韩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在国内市场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一般维持在8元/斤以上。养殖效益较高。

泥鳅养殖技术已较成熟,但是其人工繁殖较困难,苗种不易获得。

四、养殖模式的选择

针对不同地养殖条件、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可供选择的养殖模式很多。就淮南来说,在湖泊、河沟养殖中,有围拦网养殖、网箱养殖、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有高密度的精养,粗放养殖,单养、混养等,另外还有稻田养殖,控温养殖等多种模式。不同的养殖模式有不同的养殖特点,适宜不同的养殖条件,因此在发展养殖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下面针对不同的养殖条件,介绍一些比较有效的养殖模式。

1、湖泊围拦网养殖

这是湖泊养殖的一种主要方式。面积从几亩到上千亩不等。根据我市的实际现状,建议对于小围网(几亩)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养殖品种选择鲤、鲫、鳊、黄颡鱼、沟鲶、鳜等吃食性鱼类为主。人工投喂,这样能够获得较高的单产。平时管理时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防逃,防病。

对于面积在几百亩甚至更大的围拦网,可采取在大围网内套小围网或网箱,在小围网或网箱内进行高密度精养,大围网内进行生态养殖的模式。生态养殖主要是大围网区内保护好水草资源,控制水质,投放鲢、鳙、鳊、河蟹、鳜、黄颡鱼等,向围网区内投放螺蛳,不投喂其它人工饲料。这种模式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要种好、管好草,防逃、适宜的放养殖品种,放养密度。

湖泊中适宜的水草品种有:苦草、沮草、眼子菜、茨藻、伊绿藻等,在养殖水域不能有芡实、莲藕、菱角、芦苇等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2、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适宜湖泊、水库、沟道、池塘等各种不同水域。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捕捞方便、收益高等特点,因此,网箱养殖在我国各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养殖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养殖鱼类,但是主要的仍是以吃食性鱼类为主,包括池塘可养的种类(鲫、鳊、鲤)、引进种(虹鳟、罗非鱼、斑点叉尾删)、肉食性鱼类(鲈鱼、鳜、舶等)。

(2)网箱网围规格和类型:网箱规格主要是4米×4米×2.5米、或5米×5米×2.5米的传统网箱,和2米×2米×1.0米、或3米×3米×1.0米的小体积网箱。在水库中都是浮动式的,在浅水湖泊中还有定置式的,在有冰冻的深水湖泊和水库则有沉降式的(结冰期下沉于冰下2米),在有流水的江河中有船式的,在丰枯水交替的流水灌溉渠道有金属式网箱等。

(3)放养密度: 视网箱的体积大小和养殖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一般传统网箱比小体积网箱的放养密度低;鲤、罗非鱼、虹鳟、斑点叉尾鲴等鱼类放养密度较高,而鲈、鲌、鳜等鱼类的放养密度则低些,鲢、鳙等不投饵的放养密度更低。

(4)养殖时间和单位水体的产量: 一般养殖周期为240~270天,单位水体产量受网箱体积(网围面积)大小、技术水平和养殖对象的影响相差极大,如小体积投饵网箱产量高的可达200千克/米3以上,而大体积不投饵网箱产量仅2-3千克/米3。从全国2004年的情况来看,网箱养殖平均单产仅为11.15千克/米3,网围养殖平均单产仅0.16千克/米3,可见总体水平还是很低的。

淡水网箱和网围养殖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供应网箱和网围养殖的种苗是充沛的,但长距离运输、车船转运等操作中会造成鱼种死亡和鱼体受伤致病;养殖品种过多,专用配套饲料生产不足;鱼种放养时未经检疫,或滥用饲料而营养缺乏及其它原因等有时会引发病害。

(2)环境方面: 突发性的水域污染是养殖的最大危害,网箱养殖尚可迁移,但网围养殖就受害了,还有不可预见的台风、洪水常使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某些水域中的野生或水生动物对网箱和网围养殖也构成威胁,如龟鳖类和水老鼠会咬破网衣吞食死鱼,从而使养蕴鱼类逃逸,造成养殖的损失。

防范措施:①选择合理的养殖水域;②网箱布局总体(根据水域形态、底质等)合理。局部要求规范,如网箱以一字型排列,行距10米以上:不以棋盘型设置,以防病害传播等;⑧养殖种类的合理搭配,如不投饵网箱与投饵网箱以适宜比配置:④改进喂养技术,采用科学的投饵标准和投喂方法控制饲料系数;⑤改进饵料配方,推广使用高质低耗的膨化饲料,减少残饵:⑥利用大型水生动物净化水质,如在大水体内同时放养鲢、鳙鱼来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放养鲤、鲫鱼和其它吃食性鱼类来清除网箱养鱼的未食饵料,防止残饵在底部堆积等;⑦保护或移栽大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3、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根据养殖品种、搭配比例、放养密度、养殖方法等可分为多种方式,下面介绍一种效益较高的生态健康养殖方式。

本方式也适合本人联系的两户示范户。

池塘种草生态高效养殖

(1)池塘清整。主要是清除过多的淤泥,池塘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

(2)种草。主要品种有苦草、伊绿藻等。水草面积一般可覆盖水面的1/3。

(3)投放。先投放抱卵虾,最好是青虾,或者大量投放活虾。主养黄颡鱼或江黄颡,并可投放鳜鱼、甲鱼。

本模式主要是利用水草净化水质,并提供青虾、鳜鱼摄食、生长环境,青虾一方面作为养殖品种,同时又可作为黄颡鱼、甲鱼的饵料,平时投喂的饲料,主要是供黄颡鱼摄食,散落的可被青虾摄食,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本养殖模式主要收获的品种均为名优产品,如青虾、黄颡鱼、鳜鱼、甲鱼,市场价格高。

本模式不需要追求太高的产量,也不需要经常换水,因此在缺水地区尤其适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