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浏览

“养虾先养水”早已成为广大养殖群众与技术指导员的共识。对虾健康生长与良好、稳定的养殖水环境密不可分,没有良好、稳定的养殖水质,再好的虾苗与饲料,也难于获得最终养殖的成功。养殖户都知道放苗前肥水重要性,普遍放苗前会进行肥水、培育天然藻类。但往往肥水效果不甚理想,有时水难肥,有时肥水后没有及时投放虾苗,池水繁生大量浮游动物造成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水质又变差。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的体会,就冬棚虾养殖过程水质管理措施发表几点个人看法。

一、肥水管理

1、适时肥水:合理掌握施肥时间,选择放苗前一周晴天施肥。过早肥水,或肥水后因天气原因未能及时投放虾苗,常常造成池水繁生大量浮游动物,俗称“水蚤” ,会吞食池水中有益单胞藻,“水蚤”缺氧死亡会使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升高,造成水质浑浊,危害虾苗生长。

2、虾池培水注重无机肥与有机肥合理搭配、控制肥料成分中氮磷比例。一般速效肥水素等无机肥料肥水快,时效短;发酵有机肥属长效肥,持续时间长,但一次投施过多有机肥容易造成底质沉积、缺氧,应合理搭配,达到即快又稳的肥水效果。前期应肥水应少施多次,结合泼洒绿水宝等有机酸解毒,保持池水清爽;暴雨、阴雨天不要施肥,以防肥料沉入池底,造成青苔大量繁殖。为避免池底青苔繁生,前期水池透明度保持在30cm,池水不宜清澈见底。控制投施肥料氮磷比例在10:1到4:1范围;池水氮磷比3:1—7:1时绿藻、硅藻易大量繁殖,当氮磷比例为1:1时,有毒裸甲藻、鞭毛藻易繁殖,形成“蓝藻”(俗称水华)危害。

3、施肥量的大小必须考虑池塘中已有营养物质(如淤泥)及所施肥料营养结构与数量,底泥多时少施,底泥少或新塘适当多施。

4、冬棚养殖因养殖周期长,为保持池底干净,少施或不施鸡、鸭、猪粪等发酵有机肥,多施用氨基肥水膏、氨基酸培水素、细胞藻类生长素等富含活性肽营养素高效肥。少量多次,每次施肥要结合泼洒有益活菌制剂。

二、水质调控

1、放苗池塘消毒、培水:进水20-30cm,掩没池底即可,用含氯制剂全池均匀泼洒,用量8—12斤/亩,使用刚消毒过池水冲洗池塘边岸,3-4天药性消失后可用20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0.8-1.0米,选择晴天上午每亩泼洒:3-5ppmEM原露、8-10千克肥水王,5-6天池水呈黄绿色,即可试水投放虾苗。

2、每周添加水一次,每次5-10cm ,加水后及时补施高效肥水素。随着水温升高及对虾生长逐渐加满。温棚虾池加水,要先抽进蓄水池经消毒肥水后,待水质与棚内相近后使用,以减少加水造成对虾应激反应。

3、每10-15天泼洒一次有益活菌制剂,前期投放活菌要结合施肥。前期以光合细菌、EM菌为主,培养单细胞藻种群。中期以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为主,分解水中有机碎屑、虾粪,转化为藻类可吸收营养盐。中后期以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净水复合菌为主,降解池水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保证养殖水质、底质良好。施用芽孢杆菌、净水复合菌要结合底部增氧。

4、科学、准确的投饲管理:养殖中后期水质难于控制或败坏,主要是饲料投喂不合理引起的,特别是冬棚养虾,不同于正常水温养殖,因冬季光照弱、水温低,对虾摄食慢,投饵量要根据当地天气、水温、水质、虾的密度与体质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坚持“少量多次、水质好、水温高多投,反之少投”,寒潮天气、暴雨天或对虾集中蜕壳期应减少投饲量,最好停喂1-2餐。及时检查残饵情况,每餐投饵量以料台饵料1.5小时吃完为宜。

5、冬棚内几乎是封闭状态,棚内光照强度、气压及水体溶解氧与外界相差很大,通常情况要全天开机增氧,光照充足的午间打开棚内气窗,停机数小时,利于棚内空气与外界对流、交换,保证棚内池水溶氧充足。

6、定期泼洒绿水宝或排毒养水宝等有机酸解毒,使池水清爽,溶解氧充足,遇气压低的夜晚要及时往池塘四周泼洒粒粒氧,减少池水“倒藻”现象发生。

7、处理PH值偏低或偏高:PH值低于7.8,会导致对虾软壳和成活率降低,大雨过后,应及时全池泼洒5-8ppm石灰水和1.0ppm硬壳宝,以提高池水酸碱度,对虾应急蜕壳后及时补充钙、镁微量元素,恢复体质。养殖初期酸碱度过低可采取施肥,迅速培育单胞藻等浮游植物,藻类繁殖起来光合作用旺盛可使池水PH提高。养殖中后期PH值常高于8.5-9.0虾池,早期不要使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养殖过程应减少泼洒石灰水,以免池水PH过高,当PH超过9时,对虾摄食减少,体色变红,虾壳变软,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疾病感染。可使用2—3g/m3腐殖酸全池泼洒。以降低池水PH。经常泼洒EM菌可稳定水体酸碱度。

作者:福建省龙海市水技站 严天鹏 电话:1333831216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