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热水养殖欧洲鳗

浏览

为了开发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湘潭县1998年承担了湖南省科委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利用地热水养殖鳗鱼技术开发”。试验点碧泉潭温泉(流量0.32m3/s),位于锦石乡碧泉村,常年温度19℃。鳗鱼由福建莆田养殖公司引进。养殖面积10560m2,投放欧洲鳗苗80万尾,产成鳗121t,总成活率达80%,平均出池规格在200g左右,总产植 677.6万元,除去生产成本费用484.1万元,获纯收入193.5万元, 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技术小结如下。

1 鳗池设计与建造

鳗池在离温泉出水口200~300m 处的低洼水田内,租用场地26 680m2,建成养鳗池10560m2,其中鳗苗池与成鳗池面积之比为1 : 3 , 即苗种池2640m2,每池132m2;成鳗池7920m2,每池220m2。 池形均为长宽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池角成八角形。池壁与池底结构为红砖混凝土,苗种池深1.2m,成鳗池深1.5m。每口鳗池安装2台水车式增氧机。 所有鳗池用竹木扎架,其上覆盖黑色塑料膜作为保温遮光设备。

2 鳗苗投放

鳗苗放养前,将鳗苗泼施50g/m3漂白粉和2mL/m3敌百虫清池浸泡1周,彻底消毒,清洗干净备用。

投放的鳗苗规格每kg3000~5000尾,体色较深, 体表无外伤的健壮白仔。因欧鳗从捕捞、暂养、运输至养鳗场,经历时间长,苗种体质弱,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也容易受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所以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环境的“反差”,并对鳗体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将鳗苗留在充氧袋中,放入池水使其与环境的温差慢慢趋近达到一致,池水盐度为0.5%~ 0.7%,水深25~30cm,鳗苗入池,调整好水车的浮力、流速及方向, 以小车叶片刚好接触水面,能使全池水转动为佳。放苗后第2天,用15~ 20mL /m3 福尔马林,1~1.5g/m3痢特灵药浴1d。第3天换水去盐, 使水中盐度控制在0.2%~0.3%,即可进行试投饵。放养密度:白仔每m2放养500-800尾,黑仔放养300~500尾,成鳗放养30~50尾。

3 饲养管理

3.1 诱食

在水温升至22℃后,全池泼洒清洗消毒的丝蚯蚓,每日3次,日投喂量为鳗鱼重量的2%,剩余饵料当日捞净,如此连续2~3d。 泼洒丝蚯蚓诱食时,关停水车。随后开饵料台上方电灯照射诱食, 丝蚯蚓逐渐集中投到饵料台中,如此诱食3~5d。在诱食过程中,饵料台慢慢向水面提升,池水深度也随之加大。完成驯食之后,转为“少吃多餐”,每日投饵分3次进行,时间为6时、14时和22时。

3.2 饲料与饲养

白仔投喂丝蚯蚓25-35d后,改投白仔专用配合饵料,第1 次投喂配合饵料与丝蚯蚓比例为1:2,并在5d内逐渐减少丝蚯蚓比例, 过渡到全部用白仔饵料。在鳗苗个体重达2g以上时,改用黑仔专用饵料,改用前停食1餐。第1次黑仔饵料与白仔饵料按1:2混合投喂,第2天改为1:1,第3天改为2:1,第4天则用纯黑仔饵料投喂。从黑仔转为幼鳗,从幼鳗再转为成鳗, 均用各阶段专用饵料,改料也按以上方法进行。

配合饲料中添加适量各种维生素,以保证营养全面,同时须增加粘性,以防散失,造成水质恶化,一般调成硬糊状投喂。

从鳗苗到成鳗,严格控制投饵量,以30min吃完为度(吃到八成饱)。按鳗的体重计算白仔、黑仔的投饵量,为其体重的1%~2%,幼、成鳗为1.5%。

由于欧鳗生长速度快慢不一,成鳗阶段有大鳗吃小鳗的现象。 因此,定期选别分养,使大小相对一致的鳗鱼在同一池中饲养, 一般情况下一个半月至两个月选别分养1次。选别分养作业时小心谨慎,以减少鳗鱼外伤,选别后立即消毒,以防病菌感染。

3.3 水质管理与疾病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既是养殖欧洲鳗基本要求, 也是防止其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水质管理是否得当,是欧鳗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 本项目开发在水质管理与疾病防治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将水源实行封闭式管理。即将温泉水分流一部分给当地村民生活所用, 而后将出水口封闭,引水管道全部采用喑道,以确保水源无污染。二是勤注水、勤排水、 尽可能做到鳗池中水常流不断。由于地下水溶氧不中足, 加之实行封闭流动,因此水体增氧很重要,增氧采用全天开动增氧机的办法。三是勤巡塘。 每天巡塘注意鳗鱼吃食后情况,晚上巡塘注意有否浮头先兆。 每日要清洗鳗池,打扫卫生。四是采取定期泼洒高锰酸钾、漂白粉、强氯精、 生石灰等药液以及盐水浴等预防措施,以确保防病于未然。五是对症下药, 及早治疗。一旦发现病情,停止投饵,采用中草药结合,对病下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