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孢子虫病的防治

浏览

孢子虫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常以5~9月份症状更为明显。该病常常引起鱼的大批死亡,或继发其它疾病。

一、流行病学

粘孢子虫感染鱼类不分规格大小,从鱼苗到成鱼都会发生。病鱼一般体色无光泽,头部发黑,体重减轻,极度消瘦,摄食能力下降。

二、病原

对于成鱼养殖来说,孢子虫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苗种本身带有孢子;二是有过孢子虫发病史的池塘清塘不彻底或未清塘清淤的,底泥中残留的孢子;三是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未经高温发酵处理的有机粪肥中带来的孢子。

三、诊断

由于患粘孢子虫病的病鱼具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一般体色无光泽,头部发黑,瘦背,对于肠道内寄生有大量的孢子虫时腹部肿大,严重的甚至能从肛门处看到孢子虫。

四、预防

粘孢子虫病是一种典型的鱼类流行性疾病,因此,采取科学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染鱼类等方面入手,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1.彻底清塘

鱼苗放养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去除表面的淤泥。每亩水面采用15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清塘,以杀灭池中可能存在的孢子。

2.严格检疫

注意不从疫区进苗种,在选择苗种时,应对苗种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一旦发现有孢子或营养体的存在不能引进鱼种,防止带入病原体。

3.鱼种消毒

从外地引进的亲鱼、鱼卵或鱼苗,在入池前用“PV-菌毒嘉”,或“水产灭毒精”进行浸泡消毒,杀灭鱼体携带的胞囊。

4.定期杀虫消毒,调节好水质,底质。

在每年的5~9月份,当粘孢子虫处于营养体时期,每个月用“鱼虫速灭”或“全无敌”预防杀虫一次,每半个月用“嘉超氯”对池塘或器具进行处理,以杀灭粘孢子虫的营养体。定期施肥,保持水质的稳定。

5.加强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需加强养殖管理,一旦发现病死鱼,及时捞除,并将其深埋或焚烧处理,严禁乱扔病鱼、死鱼,防止感染其它健康鱼。

6.增强免疫力

可以在饵料中添加一些能够增强鱼类机体免疫力的物质,如“水产专用Vc”、“尚肝宁”等活性物质,以增强鱼体对外来异体物质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7.鱼类轮养

一般的粘孢子虫都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对同一池塘经常进行不同品种鱼类的轮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粘孢子虫的发生。

8.定期投喂孢子虫药饵,从5月初开始,每月一次;对于有过发病史的池塘在发病高峰期应每半个月喂一次药饵。用法用量为:“孢虫灭”或“嘉虫灭”每袋药拌2袋饲料,每天一次,连喂三天,7天后再重复一次。

9.不用未经发酵高温处理过的有机粪肥,以免带入孢子。

五、治疗

由于粘孢子虫的孢子具有坚固的胞囊外壳,一般的药物比较难渗透进去,所以已经形成胞囊的粘孢子虫很难用药物将其杀死。当发现感染有粘孢子虫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内服和外泼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

内服“孢虫灭”或“嘉虫灭”每袋饲料拌药二袋,每天两次,连用三天,如病情较重的应延长用药时间;同时外泼“孢虫灭”一遍,每袋药用3亩每米水深,一周后再重复一次。为了避免继发感染,杀虫后要进行水体消毒,可选用“PV-菌毒嘉”、“施必康”、“水产灭毒精”等比较温和的消毒剂,减少对鱼体的刺激。消毒后最好进行水质底质调节,为养殖品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底质改良可用“底质嘉”、“双效底净”、“净水改底宝”等,用量为每袋5亩/米水深,调节水质可使用“益生活水素”,每袋3-5亩/米水深,配合“肥水宝2号”一起使用时每袋5亩/米水深。

注意:内服“嘉虫灭”时用温水浸泡一晚再拌入料中,效果更佳。“孢虫灭”针对腮部和体表孢子虫效果较好,嘉虫灭针对肠道等体内孢子虫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