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浏览

随着气温的降低,秋冬季节的到来,水温也不断降低。此时正是养鱼捕大留小的季节,也是水霉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在拉网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如果鱼体受机械损伤,病原菌会乘虚而入引发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病原常见的种类为水霉和绵霉两属。此病从秋末开始至早春鱼类都易感染。

一、症状

鱼体受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的水霉丝,如旧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游动迟缓皮肤粘液增多。水霉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并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开始出现运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二、预防

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轻放,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2、发现鱼体受伤后,立即做好水体消毒工作,全池泼洒强氯精,一天一次连用3天。

3、把那些捕捞过程中留下的成鱼用3%-4%的食盐水浸洗5-15分钟后进行放养。新引进的鱼种必须是优质健康鱼种,鱼种放养前用

5-8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15-20分钟。

4、发现鱼体表面有寄生虫寄生,需及时使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杀灭鱼体寄生虫。

三、治疗

在水霉病发病早期,按1mg/L使用消毒药,一天一次,连用三天即可治愈;严重时,需同时内服药饵用恩诺沙星粉拌料投喂,每公斤鱼体重每天用用20-50mg,连喂5天或每亩水面深1m,用菖蒲叶2.5-5kg,食盐0.5-1kg,加入人尿2-2.5kg、混合均匀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