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

浏览

温室条件

  89-Ⅲ节能日光温室和简易日光温室都可种植。

  菇架的搭制

  在温室后立柱前到中立柱之间搭制宽度2.2~2.5米的木架,每层间距65厘米,离地面高度30厘米,长度根据温室大小决定,共搭制三层,用水泥杆做立柱,立柱间距1.5~2米,用大竹杆或大木杆做横杆,横杆下面50厘米间距吊短木杆,再铺上小竹杆。

  堆料配方

  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干牛粪1600公斤、干稻草1200公斤,干麦柴800公斤、油饼80公斤、尿素20公斤、碳铵40公斤、普磷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35公斤混合。

  堆料时间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均可堆料。

  堆料方法

  堆料前两天先把柴草用水充分浇湿,畜粪整碎,并过筛,油饼粉碎。堆料地点选择在种植场附近,向阳平整。撒上2厘米厚的畜粪和少量石膏粉(石膏粉堆料用一半),翻料时化肥(油饼、尿素;碳铵、磷肥混合),堆高1.4米,顶部用牛粪封顶呈拱型。

  翻料发酵方法

  堆完料后,等堆内温度升到65~70摄氏度时就可翻堆,共翻堆4~5次,间隔时间为7、6、5、4、3天,共计22~25天。翻堆方法是翻动料堆里外、上下,抖松,加入少量的石膏粉、石灰和适量的水。翻第二遍料时加入少量的石灰和适量的水,翻第三、四、五遍时不用加其他东西。

  后发酵技术

  第一次料发酵好后,搬到温室内床架上加温,使料温升到50摄氏度左右。保持7~10天,再降低温室内温度至30摄氏度以下,即可整料准备播种。

  播种技术

  把床架上的发酵料抖松整平,厚度达到18~20厘米,水分调到65%,用5%的石灰水调节pH值达7.5,把温室温度降至28摄氏度以下,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750毫升1瓶的麦粒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用木板轻轻压实,并盖地膜。品种以AS2796为主栽品种(适当选用其它品种作搭配品种)。

  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床架前面用黑色薄膜遮光。菌丝生长的温度是4~32摄氏度,24摄氏度最适宜。室内空气湿度达到80%~85%,菌种萌发后长到料内3厘米深时,揭去报纸和地膜,降低空气湿度至60%~70%。

  覆土技术

  播种后约20天左右时,菌丝长到料内达2/3时就可覆土。方法是用无盐碱的耕作层壤土加稻壳,体积比为5~6∶1(稻壳用5%的石灰水浇湿),用水拌成小土粒撒在料面上,厚度为2.5厘米并盖报纸和地膜,这时加大室内空气湿度达到80%~85%,等菌丝长到土粒中间时再盖一层0.5~1厘米大小的土粒,用喷雾器慢慢喷湿,保持空气温度,加强通风,湿度降到22摄氏度以下等待出菇。

  出菇期的管理

  覆土后约20天左右时就可出菇,幼菇在土中长到豆粒大时喷出菇水,等菇长出土粒达3~4厘米就可采收。出菇期的温度范围是5~22摄氏度,14~18摄氏度最适宜,平均温度高于22摄氏度时幼菇不能形成。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出菇期经常通风换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高时不形成幼菇,影响产量。一般每季可出菇6批。第三茬出完菇,适当喷些石灰水,增加pH值,再追施营养液,降低质量。

  采收

  菇体菌盖长到2.5~3.5厘米左右时就要适时采收,防止菇体开伞,降低质量。

  病虫害防治

  经常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温度过高,湿度大时易发生病害和菇蚊危害,要及早喷施克霉灵、多菌灵、5%石灰水、敌敌畏等农药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