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疗法

运用意识对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身心锻炼方法。它是通过练功者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控制,并调节呼吸与肌肉活动,从而改善自身的生理功能与心理状态,达到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的目的。

简史

气功在中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范云Φ睦砺塾肓品ㄔ缬新凼觥H纭渡瞎盘煺媛邸菲刑岢隽恕疤駩葱槲蓿嫫又衲谑兀“泊永础保昂粑懒⑹厣瘢∪馊粢弧钡钠∩砝砺郏弧兑牌谭邸分性赜小吧霾【貌≌撸梢砸泵嫦蚰希簧癫宦宜迹掌幌⑵弑椤钡囊搅品ㄓ肓饭Ψā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医学名著也论及气功,许多医学大师多长于气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5年在唐山建立了气功疗养院,以便进行气功疗法的临床观察。1959年10月,在北戴河召开了第1次全国气功经验交流会。70年代后期,在大力普及气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气功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特点

(1)气功疗法是一种自我锻炼法,它充分发挥人的意识对调整透纳谱陨砩砉δ芎托睦碜刺哪芏饔茫纱司龆怂胍┪镏瘟啤⑼颇弥瘟频那穑簿龆怂淮嬖谝┰葱缘母弊饔谩

(2)气功疗法不仅是调节人体功能的整体疗法,也是预防疾病和讲究心理卫生的方法。它具有把生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特点,不仅有祛病强身的作用,而且有助于陶冶性情,促进心理健康。气功疗法强调调心、调息与调身相辅相成,其中调心起着主导的作用。调心就是调整心理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自我锻炼与自我调整;调息就是调整呼吸,调整“气血”的作用,用以促进身体放松和心理安宁;调身就是调整姿势。在实施气功疗法时,放松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必要条件,因为放松有助于入静。

功法

中国气功的流派功法很多,且各有特点。从动静的主辅划分,有静功、动功和静动功。静功如内养功、松静法等;动功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等;静动功的特点是静而后动,动静双赅。按练功的姿势分,有卧功、坐功、站功、活动功等。按练功的手段分,则有侧重意念锻炼的意守功,侧重呼吸锻炼的呼吸功,侧重姿势锻炼的调身功。按练功的作用分,有侧重于治疗的保健功和侧重于壮身的强身功。各种气功练功的基本原则大体相同,即都主张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意气相随、以意领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情绪镇定、练养相兼,辩证练功、功时适宜,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疗效

气功能够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助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促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临床研究表明,气功对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消化不良、胃下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实验研究表明,练功有素者入静时脑电波ɑ波振幅明显增高,节律减慢;气功能明显提高人体痛阈和两点阈,并提高顺背和倒背数字的记忆广度;气功入静后心率明显减慢,练功有素者能够人为地控制心率快慢和血压升降;练功后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都有生理性增加;练气功时手指皮肤温度明显增高,一般穴位皮肤电位下降,而意守时其意守部位的皮肤电位升高;练功时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减少,潮气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高,氧的成分减少;气功入静对消化系统具有双向调节效应,即当胃肠蠕动有动理性迟缓时,它能引起蠕动派加深,节律加快,肌张力提高,胃排空加速等变化;而当胃肠蠕动亢进时,它又有抑亢性的调节作用。

参考书目
  1. 刘贵珍著:《气功疗法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1982。
  2. 陶秉福、杨正和著:《气功疗法集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2。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