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杉科

裸子植物门种类不多的1科,又名粗榧科。常绿乔木或小乔木,稀呈灌木状,髓心中部具树脂道。枝、叶对生或近对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叶线形至披针形,在侧枝上成两列,横切面上维管束下方有一个内生树脂道。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6~11聚成头状花序,生于叶腋,雄蕊具2~4(多为3)个背腹面排列的花药,药室纵裂;雌球花具长梗,生枝顶或一年生枝基部的苞腋,花轴上具数对交叉对生的苞片,每一苞片的腋部生有两枚直立的胚珠。种子翌年成熟,常数粒集生于轴上,核果状,全部包于由珠被发育的肉质假种皮中。本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x=12。花粉球形,略具棱角,外壁薄,层次不明显,表面颗粒较模糊。

本科仅有三尖杉属(即粗榧属)1属,共9种,分布于东亚南部及中南半岛,主产中国。中国产8种,其中5种为特有种,零星分布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至大别山与江苏南部以南的省区及台湾,生于亚热带至北热带海拔200~1900米的低山至中山地带的阔叶树林中,仅高山三尖杉生于海拔2300~3700米亚高山地带。其中分布广、资源较多的为三尖杉与粗榧,分布狭窄、植株极少已处于濒危绝灭境地的为贡山三尖杉。

三尖杉科植物植体内除含有双黄酮类化合物外,主要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归为两大类,即粗榧碱类生物碱和高刺桐类生物碱,它们对人体非淋巴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型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三尖杉木材坚实,结构细致,可做细木工用材。

三尖杉科建立以后,施尼1920年曾将它并入红豆杉科(Taxaceae),但多数学者认为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有明显的区别,只应包含三尖杉属,应隶属于松杉纲(Coni-feropsida)或松杉目(Coniferales),其亲缘关系与红豆杉科和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较近,与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和柏科(Cupressaceae)较远。

根据化石,三尖杉属植物在第三纪已经分布于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与三尖杉属相似的化石属拟粗榧属(Cephalotaxopsis)和似粗榧属(Cephalotaxites)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早期,前者发现于北美和东亚,后者见于格陵兰及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