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非洲西部内陆国。地跨撒哈拉沙漠南缘、塞内加尔河上游与尼日尔河上、中游,邻尼日尔、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几内亚、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771.9万(1984)。全国划分为7个一级行政区,首都巴马科

自然条件

地质构造上属撒哈拉地台区,地形平坦单调。全境大部为海拔 300米左右的平原和台地。其中尼日尔河中游冲积平原自库利科罗至通布图(廷巴克图),东西长600~700公里,南北宽150~450公里,宜耕宜牧。尼日尔河河套以北诸台地及间歇河河谷平原为撒哈拉沙漠的组成部分,多流动沙丘,几无人烟。丘陵山地和高原排列于西南至东北边境,不足全国面积10%,主要由砂岩构成,包括曼丁戈高原、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全国最高峰)、邦贾拉和伊福拉斯高原,除东部、东北部有些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外,一般在800米以下。由于断裂、切割和侵蚀作用,多呈现桌状和阶梯状地形,伴随有相对高差300~500米以至700米的悬崖陡壁。

流经马里境内的尼日尔河

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是境内主要河流。尼日尔河有1630公里流经马里国土, 年平均流量1550立方米/秒(库利科罗),富灌溉和航行之利。特别是桑桑丁至通布图631公里河段,岸坡低缓,形成著名的内陆三角洲,是马里重要谷仓、牧区和渔场,其中面积95万公顷的“死三角洲”海拔270~300米,高于洪水位,可得灌溉之利而无洪害之虞。

全境处于热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7~30℃,南北温差不大,卡伊曾出现48.7℃绝对高温(1949年5月)。降水南北差异显著,年内分配不匀,年际变率较大。大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0~800毫米,西南部的锡卡索达1200毫米,中北部的通布图仅200毫米,北部撒哈拉地区低至20~40毫米。雨、旱季明显。雨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80~90%,是作物生长季节;旱季(10月至翌年5月)盛吹来自撒哈拉沙漠干热的哈马丹风,雨量稀少,空气干燥(巴马科以北湿度在40%以下),植物停止生长。中北部常因旱季延长或雨季来迟,造成旱灾。根据南北气候和植被不同特点,可分为3个地带:南部苏丹草原带、中部萨赫勒带和北部撒哈拉沙漠带。其中苏丹草原带处于北纬15°以南,约占国土面积1/3,是生产活动集中地带。

居民和发展简史

地广人稀,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人。人口分布不均,85%以上居住于撒哈拉以南。尼日尔河流域人口较密,平均每平方公里10~30人;北部不足5人,甚至渺无人烟。总人口中,81%为乡村人口,19%为城镇人口。绝大部分为黑种人。全国有20多个部族,班巴拉族人数最多,其次有富拉尼(富尔贝)、萨拉科莱特、塞努福、图阿雷格、桑海、马林克、多贡族等。班巴拉、马林克等族居住于尼日尔河冲积平原,从事农业,富传统耕作经验,特别是马林克族以熟谙稻谷栽培技术著称。富拉尼族分布于萨赫勒带和巴马科-莫普提之间,从事游牧和半游牧。图阿雷格族分布于北部,长期靠游牧为生。多贡族分布于邦贾加拉和洪博里山区,在马里居住历史悠久,并以倚陡崖凿岩垒砌房舍而远近闻名。全国7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70%的居民通用班巴拉语。法语为官方语言。

公元8~16世纪,先后属于加纳、马里、桑海等西非几个著名古国。13~14世纪马里疆域西起塞内加尔和冈比亚河流域,东南至尼日利亚边境,北达撒哈拉沙漠,先后开发尼日尔河上、中游为农业区,开采塞内加尔河流域的黄金,政治经济达鼎盛时期。桑海“王国”政治和贸易影响扩及撒哈拉以北。各“王国”曾开辟纵贯撒哈拉商路,建立通布图、加奥等西非商业、文化中心,与北非贸易频繁。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开始溯塞内加尔河渗入境内,并于1880~1899年以武力掠取塞古、通布图、锡卡索后占领全境,被并入法属西非洲,1958年11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名苏丹共和国。1960年9月22日独立,改称马里共和国。

图 经济地理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85%以上;1981年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88%。耕地仅占土地总面积 1%左右,分布于萨赫勒带以南,采用灌丛轮休耕作制,85%种植自给性粮食作物。小米、高梁、稻谷、玉米是主要粮产,小米占3/5以上。稻谷产于塞古和莫普提两区,主要靠雨水培育;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西部国营农工联合企业(尼日尔河管理局)垦区,由桑桑丁的马尔卡拉水利枢纽工程灌溉(5.5万公顷),稻谷产量占全国 30%。棉花和花生是主要经济作物,其次为甘蔗、烟草、剑麻、茶叶、牛油果、阿拉伯树胶和热带水果,产品大部供出口。

牧地约占国土面积1/4,主要分布于萨赫勒带和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10%,牲畜头数在西非仅次于尼日利亚。牛、羊等牲畜和畜产品是北部、东北部牧民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主要出口货物,占全国出口总值半数左右。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巴尼河流域捕鱼业较盛,约有10万渔民,年渔获量约12万吨,所产鲑鱼闻名遐迩,干熏鱼约20%销科特迪瓦、加纳。莫普提是最大鱼市。

蕴藏于曼丁戈、伊福拉斯高原的铁(约10亿吨)、铝土(8亿吨)、锰、磷、黄金、铀、铅、 锌等矿多未开采。工业基础薄弱,1981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除少数建材、岩盐生产和车辆修配企业以外,主要为农畜产品加工业,多系独立后新建,包括榨油、碾米、制糖、肉类加工、皮革、纺织等几十个大小企业,集中分布于巴马科、塞古、莫普提、纽诺、库利科罗等地;以碾米、纺织、榨油工业生产规模较大,塞古建有20世纪70年代西非规模最大的纺织漂染联合企业。工业所需能源来自巴马科等城市的 8个火电站和尼日尔河与塞内加尔河上的3座水电站。

交通运输线网集中于南部,主要运输线均通邻国海港。 唯一窄轨铁路自库利科罗通达喀尔, 马里境内长641.4公里,是对外经济联系的通道之一,担负进、出口货运量的87%。国内外客、货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公路网以巴马科为中心,总长1.8万公里,通国内主要城镇和几内亚、科特迪瓦港口。空运和河运是陆运的辅助方式。塞内加尔河自卡伊以下每年7至10月通航,可通塞内加尔港口圣路易。尼日尔河干流除巴马科—库利科罗间57公里瀑布、急流段以外,每年6至12月通航最畅,其中库利科罗—昂松戈长1408公里河段,9月以后可通行150吨船只。外贸物资由铁路和公路联运,经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转口,出口以牲畜和畜产品、花生、棉花、鱼类为主;进口多为化工和纺织产品、车辆、金属制品。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