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化作用

低温对植物开花的诱导效应。1918年G.加斯纳发现冬黑麦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要经过一低温阶段 (1~2℃),第2年才能抽穗开花。1928年苏联李森科为了在寒冷地区推广高产冬小麦品种,于春季播种前将吸水萌动的冬小麦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当年就抽穗、开花、结实。他把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除刚萌动的种子外,幼苗和长成的植株营养体都可接受春化。冬性一年生植物(如禾谷类作物)是在刚萌动的种子或幼苗时期通过春化。二年生植物(萝卜、白菜、油菜等)是在第 1年种植后越冬时以营养体状态通过春化。有些多年生牧草也需要经过春化。

春化所要求的温度一般为-1~9℃,以1~2℃最为有效。一般低温处理的时间延长,可缩短从播种到开花时所需的时间;但到一定限度后则效果不明显。不同植物种或品种春化所需温度不同,如中国北方强冬性小麦品种要求0~5℃,30~70天;弱冬性品种要求3~15℃,5~15天;春化时除低温外,还要有氧、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供应。

春化作用的感受部位是茎端的分生组织,一般只发生在分裂的细胞内。曾有人提出在植物经受低温时可能产生一种经传递后可促使开花的物质春化素,但迄今未分离成功。1957年又有人将赤霉素用在某些需低温长日照的植物(如天仙子)上,使这些植物不经低温处理就开花。因而认为赤霉素和假设的春化素的作用类似,可代低温的作用。但它在禾谷类作物上却不具代替作用。

已经春化的种子或植株放在高温下,低温的效应可被解除,称为解除春化。如大麦在25~40℃下4天,春化就被解除。解除春化的种子或植株还可以再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