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位于肝部的常见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坚硬,表面不规则,伴见发热、黄疸、消化功能障碍、吐衄、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多见腹水。因早期常无特殊症状,故常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相混淆。肝血管造影、CT肝扫描以及免疫学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确诊。中医古代无肝癌病名。

肝癌的发生多由外感邪毒、壅滞气血,或情志忧郁、气滞血瘀,加之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水谷不运、湿浊内生、湿浊瘀毒结于肝脏而致。现代研究认为患慢性肝炎、肝硬变者,长期食污染物及常饮酒者,发病率高。

对于早期单纯型或硬化型肝硬变不严重的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术后或中晚期无手术可能者可配合中医治疗,或以中医治疗为主。

肝癌的中医治疗,一般多主张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结合。辨证治疗依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以下证型:

(1)气滞血瘀。常见于早期。证见食欲减退,嗳气胸闷,脘腹饱胀,右胁疼痛,胁下包块质硬,舌黯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大黄虫丸加减。

(2)肝胆湿热。常见于早中期。证见右胁下结块,疼痛,烦热口苦,纳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甚则肢肿黄疸,或鼻衄齿衄,舌质红或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利湿热、解毒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3)脾虚湿困。常见于中期。证见面色苍白,腹胀不适,消瘦疲乏,纳呆,泄泻,或肢肿,腹水,胁下包块坚硬不平,或见黄疸,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益气,利湿消肿,方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阴亏。常见于中晚期,尤其是接受放疗后阴亏表现更为严重者。证见烦热短气,唇红口干,盗汗,消瘦,腰膝酸软,胁下肿硬,舌红绛,少苔或光剥裂纹,脉弦细数。治宜养阴益气、滋肝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一贯煎加减。

治疗肝癌的专方有上海的肝益煎、扶正抗癌汤;北京的消积软坚片以及斑蝥素(中药斑蝥制剂)、云芝香菇糖浆、喜树碱制剂等。常用药有三棱、莪术、夏枯草、白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苡米、干蟾皮、斑蝥、七叶一枝花、仙鹤草、蜈蚣、茵陈、三七、人工牛黄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