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鸦椿子

概况

异名:鸡眼睛(《四川中药志》),小山辣子、山海椒(云南),芽子木(湖南)。

基源:为省沽油科野鸦椿属植物野鸦椿的果实和种子。野鸦椿属全世界有3种;中国产2种,其中1种供药用。

原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Sambucus japonica Thunb.)

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6m。树皮灰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及芽红紫色,枝叶揉碎后发出恶臭气味。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长12~32cm,叶轴淡绿色,小叶5~9对,稀3~11对,厚纸质,长卵形或椭圆形,稀为圆形,长4~6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体,两面除背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外余无毛,主脉在上面明显,在背面突出,侧脉8~11对,在两面可见;小叶柄长1~2mm,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1cm,花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mm,萼片与花瓣均5,椭圆形,萼片宿存,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菁葖果长1~2cm,每一花发育为1~3个菁葖,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脉纹;种子近圆形,径约5mm,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46卷.图版6)

生境与分布: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中。分布除中国西北各省外,其它地方均有分布,主产江南各省,西至云南东北部。

生药

栽培:宜温暖而干燥的环境。需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肓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沟,深3~4cm,将种子匀撒于沟内,并用细土或草木灰覆盖。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苗高13~17cm时间苗,每隔7cm株距留苗1株,并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入冬前结合中耕除草再行追肥。培肓2年后即可移栽。在初冬或早春,以行株距各2.4~3m开穴,每穴栽苗1株,栽后填土压紧,浇水定根。定植后的3~4年内,每年夏、秋季都要中耕除草1次。

采集:8~9月采收成熟果实或种子,晒干。

化学性质

含脂肪油。荚含异槲皮甙、矢车菊素3-木糖葡萄糖甙和紫云英甙(Astragalin)。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54。

药理

抗炎作用 野鸦椿子有效成分黄芪甙0.2g/kg iv能降低家兔毛细血管通透性。

参考文献

CA 1965;62∶8273h。

药性

性味:①《福建中草药》:“苦、甘,温。” ②《四川中药志》:“苦,微温。”

功效:消肿止痛,温中理气。

主治:胃痛,寒疝,泻痢,脱肛,子宫下垂,睾丸肿痛。 ①《湖南药物志》:“治寒疝肿痛,睾丸种,脱肛,子宫脱垂。” ②《四川中药志》:“治月经不调,膀胱疝气,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江西《草药手册》:“治子宫脱垂:野鸦椿子6g,杜仲9g,续断9g。煎服。” ②《安徽中草药》:“治寒疝腹痛:野鸦椿子(盐水炒)、橘核各9g,小茴香4.5g。煎服。” ③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治睾丸肿痛:野鸦椿子9g,红牛膝6g,栝萎壳6g,风凰衣6g。煎服。”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脱肛:野鸦椿子30g,配真人养脏汤煎服。”

单方应用:①《四川中药志》:“治妇女虚气虚热:鸡眼睛,煮醪糟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睾丸肿痛;野鸦椿子30g,水煎,去渣,酌加红糖调服。”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子宫脱垂:野鸦椿子30g,捣烂敷或煎服。” ④《福建中草药》:“治气滞胃痛:野鸦椿干果30g,水煎服。” ⑤《福建中草药》:“治风疹块:野鸦椿果15g,红枣30g。水煎服。”

食疗:①《四川中药志》:“治月经不调:鸡眼睛,炖黑鸡头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月瘕病:鸡眼睛、红梗、黄狗头。炖五花肉吃。”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寒疝腹痛:野鸦椿子(盐水炒)、荔核各9g,车前仁、小茴香各15g,猪腰子1副。水煎服。” ④《福建中草药》:“治头痛:野鸦椿干果15~30g,外感酌加解表药,水煎服;内伤头痛加羊脑或鸡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