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梨

概况

异名:圆枣子、藤梨(《河南中草药手册》),洋桃藤(《贵州药用植物目录》)。

基源: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叶。

原植物: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x Miq.

余项参见“软枣子”条。

生药

采集:秋、冬季挖根;夏季采叶。

化学性质

全株猕猴桃碱(Actinidine)和草苁蓉碱(Boschniakine),果实含VC0.53%~1.43%,糖类4.2%~9.8%,有机酸0.78%~2.48%,果胶质、鞣质、蛋白质、色素。叶含Vc达0.1%[1]。果实中尚含谷氨酸、γ-氨基丙酸、谷氨酰胺、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胺、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等[2]。鲜果汁中分出肌醇[3]。全株中又检出Ca、Mg、Na、K、Fe、Zn、Mn、Cu、P等无机元素[4]

叶含齐墩果酸,琥珀酸,熊果酸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5]。茎含乙酰齐墩果酸[6]。叶还含3β-羟基-12-烯-28“熊果酸和3β,24-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7]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8。
[2] CA 1990;113∶57726x。
[3] 中草药 1991;22(2)∶59。
[4] CA 1989;111∶22385s。
[5]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1)∶36。
[6]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9)∶523。
[7] 中草药 1993;24(7)∶386。

药性

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淡、微涩、凉。” ②江西《中草药学》:“淡微涩。”

功效:健胃,活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黄疸,食道癌,风湿性关节炎。” ②《贵州药用植物目录》:“消热消肿,生肌。” ③江西《中草药学》:“健胃,活血,催乳,消炎。” ④《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江西《中草药学》:“治食道癌:猕猴梨根、水杨梅根、野葡萄根各30g,半枝莲、半边莲、白茅根、凤尾草各15g。水煎服。”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治黄疸:猕猴梨根30g,茜草15g,苍耳子根9g,淡竹叶6g,小蓟15g。水煎服。”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治风湿关节痛、猴猴梨根、木防己各15g,荭草虎杖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治外伤出血:猕猴梨叶适量,焙干研末撒伤处。” ②江西《中草药学》:“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猕猴梨根30~60g。水煎服。” ③江西《中草药学》:“治产后乳汁少:猕猴梨根60~90g。水煎服。”